這家鋼管製造商的年度業績未能令投資者興奮。此前,該公司股價在2021年年末的反彈中暴漲了10倍以上

重點:

  • 華迪國際最近一個財年的收入增長了18%,但由於高昂的貨運和上市相關成本,其利潤下降了24%
  • 公司股價在公布業績之後基本上保持平穩,但去年10月以來,似乎因爲投機交易而大幅上漲

陽歌 

虎年伊始,我們先來關注一家規模較小的不銹鋼管製造商——華迪國際(HUDI.US),一定程度上是因爲每年這個時間,在海外上市的核心中概股的消息相對較少。華迪國際的引人關注之處不在於它的産品和新發布的年度業績,而是它暴漲的股價。

關注該領域的人都知道,去年幾乎所有在美國上市的中概股都經歷了一次“大洗禮”,在中國收緊一系列監管措施之後,多數股票市值縮水了一半甚至更多。

華迪國際的美國存托股票(ADS)去年很長時間裏也遵循了這一趨勢,從1月份上市時的發行價8美元,穩步下跌至10月份3美元左右的低點。公司市值下降至4,000萬美元,這遠低於我們通常報道的公司水平。

然而10月初的某件事似乎給它的股價添了一把火,使其在10月末飈升至35美元。這波上漲勢頭已經開始减弱,周三的最新收盤價已經跌回到20.85美元。儘管如此,該股票目前仍然比發行價高出1.5倍,市值達到2.74億美元。

或許最能說明問題的是,在該公司公布年度業績(收入增長,但由於成本上漲導致利潤下降)的當天,該公司股價幾乎沒有變化。這似乎說明了消息之外的其他因素助推了近期所有的股價波動。

從純粹的商業角度來看,這家公司的境况似乎比較脆弱,因爲它與住宅建築市場關係密切。截至2021年9月的上一財年中,中國住宅建築市場佔據了華迪80%的銷售額。而該市場正呈現出迅速衰退的迹象。

華迪國際的第二大市場是美國,佔其銷售額的8.8%。在近期的供應短缺之後,美國似乎即將迎來一波房地産繁榮。但華迪國際在美國的銷售一定程度上受到全球貨運成本飈升的限制。

從監管的角度來看,華迪國際的風險可能較低,因爲它處於一個傳統行業,主要客戶都是住宅建築商,不太可能擁有多少敏感的客戶數據。此外,該公司的銷售規模微不足道——最近的財年僅爲7,000萬美元——意味著它不太可能引起監管機構的注意。

綜合以上宏觀因素,無論從商業角度還是監管角度來看,華迪都處在一個相對平庸的位置。我們因此得出結論,該公司算不上一家非常有潜力的公司,其股價的大幅上漲很可能是短期投機者幕後交易的結果。

未來何去何從?

事實上,華迪國際在去年11月,也就是它的股價大漲之際,確實發布了兩個相對重要的公告。但它們都是在股票開始大幅上漲後數周發布的,而且那兩個公告也沒有重要到能解釋這種上漲的程度。

第一個公告是在11月1日,當時該公司宣布接到一個美國客戶的訂單,這個沒有公開名字的客戶訂購了價值326萬美元的鋼管。鑑於該公司上一年在美國市場的銷售總額爲574萬美元,這意味著新訂單佔到了其上一財年市場銷售額的一半以上。所以,很顯然,美國市場有很大的增長潜力,尤其考慮到許多人有房屋市場繁榮的預期。

第二個公告是在11月10日發布的,華迪國際當時宣布,它達成了向浙江一個氫氣存儲項目供應鋼管的協議。它沒有公開具體的交易金額。但關注中國的人會知道,作爲到2060年實現碳中和計劃的一部分,中國政府非常重視氫能的發展。

所以,尤其是這份公告表明,華迪國際在未來參與類似的新項目方面處於有利地位。這還表明,該公司正在贏得從中央政府到地方政府的支持——那些地方政府都想討好北京方面——這是在中國做生意能否成功的一個重要元素。

第一個公告帶來華迪國際股價30%的漲幅,儘管此前股價已經有了大幅上漲。第二個公告其實引發了一輪拋售,股價在一天之內下跌了四分之一。

該股在成交量方面的劇烈波動,也表明存在投機性的交易。最明顯的反常現象發生在從10月20日開始的兩周時間裏,當時該股開始飈升,日成交量突破100萬股,甚至在一天內達到1,200萬股,遠高於當時20萬至50萬股的通常平均水平。 

這裏我們應該再次指出,該公司的最新年報看起來相當一般。我們之前提到了,其2021財年7,000萬美元的銷售額比前一年增長了18%,這個數字本身相當可觀,但對於它所在的這種傳統行業來說,就沒有那麽引人注目了。它的利潤下降了24%,至253萬美元,這是因爲之前提到的貨運價格的上漲,另外還要加上去年1月進行IPO相關的額外成本。

關於華迪國際股價的未來走勢,該公司的各種比率倒是提供了蛛絲馬迹,目前來看,這些數字都比較浮誇。它的市盈率(P/E)有100倍,你會期待這樣的數字出現在一個有著光明未來、年輕的互聯網公司,而不是一個營收增幅低至兩位數的鋼管製造商。它的市銷率(P/S)和市淨率(P/B)看起來也相對較高,分別爲4倍和5倍。

當然,隨著投機潮的結束,它的股價還有一定的上漲空間。但該公司的高估值很難維持太久,而且更有可能的情况是,待虎年結束時,它的股價恐怕是老虎的嗚咽而不是咆哮。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新聞

C-Mer Eye Care announced last Friday that it had repurchased a total of 1.35 million shares from the market over the past five trading days.

快訊:希瑪眼科擲490萬港元回購股份

最新:希瑪眼科醫療控股有限公司(3309.HK)上周五公布,在過去五個交易日從市場回購合共135萬股,每股作價介乎3.55至3.73港元,總值490萬港元(455萬元)。 利好:股份回購會減少公眾持有的股票數量,在利潤及股息不變的情況下,每股收益及獲分派的股息將會增加。 值得關注:由於希瑪眼科的股價正處於過去52周的中低端水平,公司可能選擇在此刻回購,以提振股價表現。 深度:希瑪眼科由香港著名眼科醫生林順潮於2012年創立,是大灣區領先的連鎖眼科醫療集團,公司於2018年成功在港交所上市,截至今年6月底,在中國內地擁有8間眼科醫院和兩間眼科診所。該公司近年把業務擴展至包括牙科、整型外科、醫學美容、家庭醫學和腫瘤科等多個專科服務,令收入穩步上升。不過,該公司去年卻轉盈為虧,主要因為其位於上海及北京的核心眼科業務在疫情中受到打擊而出現虧損。 市場反應:希瑪眼科周一股價下跌,中午收市軟1.6%至3.59港元,比52周低位稍高16.6%。 記者:歐美美 有超讚的投資理念,但不知道如何讓更多人知曉?我們可以幫忙!請聯絡investors@thebambooworks.com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3309.HK
Sino-Ocean Group suspended debt payment

停付債款董事跳船 遠洋集團告急

背負龐大債務的遠洋集團,停止支付境外債務,能否渡過困境,全看未來物業銷售 重點: 遠洋集團今年中期虧損近184億元,按年上升十六倍 公司長短期貸款達919億元,淨負債比率高達326%      劉智恒 內房企業負債堆積如山,市場先被中國恒大(3333.HK)驚天債項嚇了一大跳,繼而連原先以為穩如磐石的碧桂園(2007.HK)也幾被債務沒頂,近期甚至有大型國企中國人壽(2628.HK)撐腰的遠洋集團控股有限公司(3377.HK),也要暫停支付所有境外債務。 遠洋的公告表示,鑑於流動性緊張,暫停所有境外債務付款,直至整體重組,或延期解決方案獲得實施。同時,境外美元債券從9月15日起,於港交所停牌,直至另行通知。 過去市場一直認為,中國人壽持近三成權益的遠洋作風穩健,公司規模龐大,土地儲備充裕, 2021年更對部分深陷困境的房企施以援手,包括以40億港元(43.63億元)收購紅星美凱龍(1528.HK)旗下重慶公司七成權益。萬萬想不到昨天的白武士,今天也自顧不暇,處於瀕危邊緣。 中期虧損同比升16倍 集團在過去一年,不斷將到期債務展期,市場對遠洋的困境也心知不妙,直到近期公布的中期業績,對其狀況更加看得透徹。上半年虧損近184億元,去年同期只是蝕10.87億元,即一年間虧損擴大近十六倍。 虧損來自金融資產減值損失淨額近113 億元,主要是集團對貿易及其他應收款項等,計提了預期信用損失撥備。 遠洋集團負債沉重,去年底淨負債比率已高達183%,半年過去,情況急轉直下,截至今年6月底止,淨負債比率已上升至326%。上半年長短期貸款達919億元,流動貸款更高達446億元,但手頭現金按年下跌32%至只得31.5億元,遠遠不足以償還年內債務。即使加上受限制銀行存款的45億元,仍然是杯水車薪。 事實上,別說要還本金,光是利息支出就教集團吃不消,由於國際市場利率不斷上升,集團平均利率由去年同期的5.07厘,上升至5.78厘,期內利息總開支升近13%至27.47億元,以集團業務與財務情況看,要償還利息也不容易。 今年中,董事局成員出現大變動,五位非執行董事中,有四位辭任,另外獨立非執行董事中,五位成員中有三位辭任,換言之董事會出現大變動,對於一家上市企業來說並不尋常。若結合公司的財務及經營狀況,不難讓人聯想到,是否董事們為免受公司問題拖累,選擇及早集體跳船。 核數師質疑能否持續經營 遠洋去年底的業績中,核數師立信德豪對公司能否持續經營,表示存在重大不確定性。立信德豪指出,截至去年底止,遠洋虧損156.5億元,經營現金淨流出155.3億元,而有220億元的銀行及金融機構貸款,已歸類為流動負債,但現金及現金等價物只有46.23億元,財務狀況對集團能否持續經營構成重大疑問。集團可能無法在正常業務中,變現資產或清償債務。 此外,核數師還對公司發出保留意見,其一是未能充分獲取遠洋的聯營公司瑞喜集團的財務資料,以作出適當的審計證據。另外是遠洋的非全資子公司中聯置地一筆滾存餘額106億的應收款,集團未提供必要資料,以證明款項是管理層所指的目的而存在。 要挽強瀾於既倒,遠洋早已十分果斷,將手上的大型項目斬纜退出或出售。去年底將成都遠洋太古里及相關物管公司各五成權益,以接近55億元轉讓予太古地產(1972.HK)。期間亦不斷退出或出售項目,包括北京遠洋銳中心、北京頤堤港一期,以及北京中國人壽金融中心一成股權,累計套現近140億元。 今年5月,更將北京遠洋未來廣場的權益,以19.63億元轉予居然之家,但扣除各項債務轉讓及對價後,實際只能收到近3.5億元。 未來銷售成關鍵 雖然遠洋願意割肉還債,但在今天中國樓市極度不景氣下,別說虧損出售,要在市場找到買家也殊不容易,特別八成以上開發商都是負債纍纍,他們也想將手上項目沽售。即使個別仍具財力的開發商,也不敢輕舉妄動,因為自身也要留下一定資金去應付樓市寒冬,而且在樓市持續下滑時,今天以為是平價收購,明天看可能就是高價,結果是人人按兵不動。 遠洋的困境能否迎刃而解,除了看債權人的取態,最重要還是看房屋銷售,畢竟房地產公司手上的資產主要就是房屋,若銷售理想,不但可以有資金回籠,還可有力向債權人證明,若有充足時間,集團是有機會償還欠債,這樣才能說服債權人,願意接受其債務重組方案。 不過,按目前遠洋的銷情進展,情況教人擔憂。上半年銷售356.6億元,較去年同期下跌17%,似乎還可以接受。然而今年7月開始,銷售情況急轉直下,該月銷售金額只有25億元,較去年同期近90億元,大跌72%。到8月更加不濟,只有19.7億元,按年大跌78%。由1至8月累計銷售401億元,按年下挫34%。若然銷售持續不振,遠洋恐怕難以扭轉逆境。 有超讚的投資理念,但不知道如何讓更多人知曉?我們可以幫忙!請聯繫我們瞭解更多詳情。 咏竹坊專注於在美國和香港上市的中國公司的報道,包括贊助內容。欲瞭解更多信息,包括對個別文章的疑問,請點擊這裏聯繫我們。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3377.HK
Viva Biotech announced Thursday that the acquisition of 20% of Langhua Pharmaceutical by its Weizongchen Pharmaceutical subsidiary for 640 million yuan has been completed.

快訊:維亞生物完成全購朗華製藥

最新:維亞生物科技控股集團(1873.HK)周四公布,旗下全資附屬公司維宗晨醫藥以6.4億元代價,收購朗華製藥餘下20%股份的交易已經完成。 利好:維亞生物的另一全資附屬維亞上海,亦會根據股權轉讓協議,將所持朗華製藥全部股權售予維宗晨醫藥,令朗華製藥將成為其全資附屬公司,以作為重組計劃的一部分。 值得關注:事實上,根據9月13日的公告顯示,由於持有該部分小數股權的股東,未能與維亞上海就有關朗華製藥的上市計畫達成一致,因此決定行使銷售權,將所持股份賣出。 深度:維亞生物成立於2008年,2019年以每股4.41港元上市,主要業務是就臨床前創新藥物開發,向全球生物科技及製藥客戶提供基於結構的藥物發現服務。該公司於2021年曾錄得2.87億元盈利,但去年卻再度虧損5.28億元,主要因為市場波動,導致其投資孵化企業的股權價值產生公允價值變動損失,以及中國內地的新冠疫情反覆,導致實際開工率受到限制。 市場反應:維亞生物周五股價上升,中午收市升4.1%至1.26港元收盤,位處過去52周的中下水平。 記者:歐美美 有超讚的投資理念,但不知道如何讓更多人知曉?我們可以幫忙!請聯絡investors@thebambooworks.com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Everest Medicines announced Thursday that it has received an exclusive license from Kezar Life Sciences to develop, manufacture and commercialize Zetomipzomib.

快訊:雲頂新耀獲Kezar Life新藥獨家授權許可

最新:雲頂新耀有限公司(1952.HK)周四公布,獲納斯達克上市公司Kezar Life Sciences(KZR.US)授予獨家授權許可,在大中華區、韓國及若干東南亞國家開發、生產及商業化對方的主要候選藥物、用作治療自身免疫性疾病的Zetomipzomib。 利好:該公司認為,該項合作有助豐富其腎臟產品管線,並鞏固在腎病及自身免疫性疾病的領先地位。 值得關注:該公司需向對方繳交700萬美元(5,100萬元)預付款,以及最多1.255億美元的潛在臨床及商業里程碑款項。 深度:雲頂新耀於2017年成立,主力研發癌症和自身免疫性失調藥物,並於2020年在港股上市。該公司早在2019年已開始與外國公司合作,獲吉利德(GILD.US)授出獨家許可權,於中國地區開發及商業化乳腺癌藥物戈沙妥珠單抗,但該協議在2022年終止。去年12月,該公司宣布耗資9億元的信使核糖核酸(mRNA)疫苗生產設施開始營運,但由於國產mRNA疫苗競爭激烈,被市場形容為一場「豪賭」。 市場反應:雲頂新耀周四股價向下,中午收市軟1.8%至18.36港元,處於過去52周的中間水平。 記者:歐美美 有超讚的投資理念,但不知道如何讓更多人知曉?我們可以幫忙!請聯絡investors@thebambooworks.com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1952.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