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家中國酒店營運商的8,000多家酒店房價和入住率均出現上漲,但這不太可能抵消4月和5月的災難性影響

重點:

  • 在4月和5月因疫情限制措施而急劇下滑之後,華住集團的平均入住率和平均可出租客房收入目前正在恢復,但仍落後於2019年的疫情前水平
  • 投資者正在關注該公司二季度的虧損是否因酒店業績指標改善而收窄

安柯倫

在即將發佈的二季度業績之前,酒店營運商華住集團有限公司(HTHT.US; 1179.HK)報告了6月份一些十分穩健的營運指標。儘管如此,6月份的強勁表現可能不足以讓該公司在該季度扭虧為盈,此前的4月和5月,該公司經歷了災難性的時期,為了遏制中國迄今為止最嚴重的疫情之一,該公司總部所在地上海遭全面封控。

華住集團在17個國家擁有8,176家酒店、773,898間客房,不得不承認數量相當之大。就像其他酒店所有者和營運商一樣,新冠疫情對華住集團造成了沉重打擊,迫使其在入住率暴跌時,大幅下調房價。

與此同時,華住集團在今年首季度錄得淨虧損6.3億元。其中國地區酒店在該季度的平均入住率為59.2%,平均可出租客房收入(revpar)僅為132元,這是最受關注的行業指標之一。中國市場佔其大部分業務。

雖然4月和5月開局不利,但在此之後,華住集團的業績持續改善。上周發佈的初步業績公告顯示,2022年二季度,該公司中國酒店的平均入住率為64.6%,revpar為141元。但這些季度資料並不能說明問題的全部。

至關重要的是,華住集團中國業務6月份revpar已經恢復到2019年6月疫情前水平的86%。該公司以7億歐元(48.3億元)收購德國的 Deutsche Hospitality 之後,目前在17個國家開展業務,但多數收入仍然來自國內的老牌傳統業務。

在華住集團的資產組合中,Deutsche Hospitality僅佔24,956萬間客房,分佈於125家酒店。這對於該公司而言頗為遺憾,因為這125家酒店2022年6月的revpar僅比2019年6月的水平低1%,反映出中國之外的市場出現了更大幅度的反彈。

6月1日上海正式結束封控之後,中國逐步解除封鎖並放寬國內旅行限制,隨著旅遊業的恢復,華住集團的國內業務開始出現顯著改善。然而,雖然第二季強勢收尾,華住集團在其評論中仍保持謹慎而非樂觀。

華住集團在5月底上海封控最嚴重期間宣佈首季度業績時,拒絕提供任何年度收入和營運前景,稱外部業務環境實在難以預測。

當時該公司表示,預計第二季收入將同比下降2%到6%。雖然考慮到中國實施了如此多旅行禁令,這看起來還不錯,但華住集團也指出,如果剔除從德國DH集團收購的海外酒店,收入降幅會大得多。

漫長的封鎖後遺症

上周公佈的資料深入展示了華住集團在各個酒店業務部門的表現,而並非宏觀層面的財務狀況。不出所料,華住集團表示,它位於中國的酒店仍在遭受漫長的封鎖後遺症,而其歐洲業務也面臨著自己的挑戰。

“在歐洲通貨膨脹急劇上升,導致成本大幅增加,以及新冠疫情和能源供應的事態發展存在不確定性的背景下,(華住集團的歐洲業務)一直專注於現金流的改善措施,”該公司在提交給香港交易所的一份公告中表示。“因此,(歐洲業務)將繼續專注於提高效率,重新談判租賃合同,以及人員成本的優化上。”

這說明,雖然該公司在歐洲市場的酒店入住率和房價可能很穩定,但不斷增加的營運成本正在侵蝕利潤。換句話說,華住集團這是在告訴投資者,不要指望復甦情況較好的歐洲酒店來拯救復甦緩慢的中國業務。

儘管如此,投資者對該公司的態度還算寬容。自7月20日發佈最新消息以來,華住集團的股價雖未上漲,但也沒有下跌多少,週四在香港收市穩守32港元。這使得它們距離其12個月區間(17.52港元到40.96港元)的上限不遠,而低位就在四個月前,當時中國最大的城市採取了封城措施。

中國政府的清零戰略加劇了經濟的低迷,導致華住集團的虧損正在耗盡現金儲備。正如新冠肺炎疫情所證明的那樣,酒店是一個特別容易受到外部衝擊的行業。無論發生什麼,人們仍然需要吃東西、取暖和保持健康。但旅行總是更具選擇性,這使華住集團的產品成為非必要支出。

儘管面臨種種挑戰,但投資者押注一旦中國重新開放,酒店和旅遊公司將掙到盆滿缽滿,這支撐了華住集團等公司的股價。

一些分析師認為,考慮到華住集團的增長潛力,該股仍然被低估。該集團二季度新增183家酒店,還有多達2,199家酒店正在籌備中。預計在未來兩三年,它的收入將增長近50%。

作為中國酒店市場的一個主要參與者,你可以關注它的潛在不利因素,但它身上也有很多會讓你喜歡的地方。該公司旗下的約20個酒店品牌分佈在不同價位,而且它的酒店數量之多,意味著它在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擁有大量的業務。

華住集團與法國酒店巨頭雅高(ACC.PA)的合作也為公司帶來了一些國際色彩。華住集團拿到了在中國經營美居(Mercure)、宜必思(Ibis)和宜必思尚品(Ibis Styles)等品牌的總特許經營權,並根據該協定經營著372家酒店,其中包括219家宜必思品牌酒店。

雖然來自海外的旅行者可能不熟悉華住集團的許多本地品牌,但他們知道雅高。當中國重新開放國際旅行時,這種熟悉程度將有利於華住集團的盈利。

但是,雖然未來提供了機會,但華住集團必須處理好眼下的問題。分析機構預測,它在第二季將出現虧損,但虧損的規模將是關鍵所在。如果它能顯示出最終恢復盈利的明顯趨勢,將會受到好評。如果6月正面的酒店業績資料能夠緩解擔憂,並且中國的疫情形勢保持穩定的話,那麼華住集團或許能夠表明,它有望在不久的將來恢復到更好的狀態。

欲訂閱詠竹坊每週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新聞

簡訊:中國儒意料中期扭虧 賺10至12億元

影視娛樂公司中國儒意控股有限公司(0136.HK)周三公布,預料截至6月底止的中期將實現扭虧為盈,錄得淨利潤約10億元(1.39億美元)至12億元,去年同期為虧損1.23億元;收入預期介乎約21億元至23億元,較去年同期的約18.4億元增長14%至25%。 公司解釋,業績改善主要受益於整體業務穩健增長及協同效應持續釋放,變現效率提升,帶動收入與利潤增長,以及2021年收購Virtual Cinema Entertainment Limited所形成的或然應付對價公允價值變動影響消除。 中國儒意主要業務涵蓋影視內容製作、線上流媒體平台與線上遊戲三大板塊,擁有南瓜電影線上流媒體平台及儒意景秀遊戲品牌。在公司大股東騰訊(0700.HK)的支持下,中國儒意近年積極發展遊戲業務,去年公司遊戲業務收入大幅增長346.6%,錄得19.92億元,成為公司最大收入來源。 中國儒意股價周三平開,至中午收市報3.25港元,升0.31%。公司股價年內累升32.5%。 李世達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CTG Duty Free operates duty free shops

海南免稅銷售降溫 中國中免收入盈利雙降

海南島這個重要旅遊目的地的免稅銷售額下滑之際,這家免稅店運營商在今年上半年營收與淨利潤雙雙下降 重點: 中國中免今年上半年營業收入下滑10%,淨利潤降幅達20% 在中國出境遊持續復蘇的背景下,旅遊購物天堂海南的免稅消費持續萎縮,導致中免業績疲軟    梁武仁 中國的免稅購物狂潮早已消退,中國旅遊集團中免股份有限公司(1880.HK; 601888.SH)仍在承受市場風向逆轉的衝擊。不過,著眼長遠的投資者或許尚未打算放棄這家曾風光無限的免稅店運營商,因為中國政府正大力扶持與免稅購物密切關聯的旅遊產業。 曾幾何時,中國中免是海南崛起的重要受益者。隨著國家將這座南海島嶼打造成旅遊天堂,國內遊客在此享受免稅購物紅利。疫情期間嚴格的出行限制使中國遊客滯留境內,海南迎來巨大商機,憑借溫暖的沙灘與璀璨的免稅店,當地成功替代了泰國、馬來西亞等熱門國際旅遊目的地。 如今,疫情結束逾兩年,海南風光不再。出境遊全面恢復後,人們無需退而求其次選擇國內替代方案。加之中國經濟經歷多年高速增長後趨緩,眾多國內遊客轉向更具性價比的消費選擇。當前環境下,為進口化妝品、烈酒等免稅商品一擲千金,似乎成為多數人眼裡可捨棄的奢侈。 這些轉變,在中國中免的財報中顯露無遺。根據上周五披露的初步預測,該公司今年上半年收入同比下降約10%至28億元(約3.91億美元)。更嚴峻的是,儘管宣稱運營效率提升,其淨利潤仍大降逾20%至2.59億元。公告披露細節有限,侵蝕企業利潤的具體因素尚不明朗。但期間營業利潤下滑18%,遠快於營收跌幅,與所標榜的運營效率改善似乎存在矛盾。 無論如何,考慮到上述拖累海南免稅市場的宏觀趨勢,中國中免業績欠佳實非意外。海南免稅消費正持續萎靡,去年跌幅更是逼近30%。 中國中免對海南依賴度極高。作為島上免稅店龍頭運營商,該公司在省會海口設有全球最大免稅店,在海濱度假勝地三亞則擁有全球第二大免稅賣場。去年,該公司海南區域收入同比大跌27%,遠超整體16%的營收降幅。受此影響,海南對其總收入的貢獻率從2023年的70%驟降至51.4%。 近十年來,作為建設海南自貿港的戰略部署,中國政府持續推動當地免稅消費增長。2011年啓動試點計劃,允許離島旅客在額度內購買指定免稅商品。此後,政策制定者多次大幅提高免稅額度以提振銷售,吸引眾多國際奢侈品牌入駐。 購物天堂 隨著中國出境遊恢復至疫前水平,海南購物天堂光環日漸暗淡。國內最大在線旅行社攜程集團(TCOM.US; 9961.HK)數據顯示,今年一季度出境酒店及機票預訂量已達2019年同期的120%,印證上述趨勢。 即便整體經濟仍低迷,中國遊客出境遊強勢反彈,儘管政府大力刺激消費,國內消費僅溫和增長。一個重要原因是,經歷數年疫情封鎖後,民眾更傾向儲蓄,並選擇海外消費。 與此同時,為提振銷售、消化需求疲軟下積壓的庫存,中國其他地區商家對葡萄酒等熱門免稅商品開展深度打折,進一步削弱海南的吸引力。 面對海南頹勢,中國中免正布局出境遊復蘇機遇。去年,該公司成功中標國內10個口岸免稅店經營權,包括廣州白雲國際機場及昆明長水國際機場出境大廳。該公司也在新加坡、日本等中國遊客熱門目的地開設海外門店。 在海南本地,中國中免推行「免稅+」戰略,在零售基礎上疊加旅遊、康養等體驗業態。但鑒於登島客流持續萎縮,該戰略成效依然存疑。 儘管數據下行,中國政府仍持續加碼引客入島。上周公布的最新舉措中,政府宣佈12月起在海南設立獨立海關監管區,通過具國際競爭力的稅制及寬松簽證政策,吸引遊客及企業。該計劃之下,享受「零關稅」入島商品稅目將從此前的1,900個大幅擴至6,660個。 自上周發布半年報預告後,中國中免股價持續上揚,當前滾動市盈率達28倍,高於攜程的18倍及國內頭部酒店運營商華住集團(HTHT.US; 1179.HK)的22倍。 這顯示出投資者對中免集團的長期表現仍抱持相當樂觀的態度。這樣的看法或許是有道理的,畢竟中國政府仍持續推動海南的發展。即使中國旅客隨著出境潮而對海南興趣減退,中免仍可受惠於國際機場免稅店銷售成長,該部分佔其收入比重正逐步上升。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行業簡訊:印度超越中國 成為美國最大智能手機供應國

由於蘋果公司(AAPL.US)將越來越多的iPhone生產轉移至印度,以避開針對中國製造商品的美國關稅,印度在第二季超越中國,成為美國最大的智能手機出口國。 CNBC引用Canalys數據顯示,截至6月底止的三個月,輸美智能手機中,印度製造的佔美國達44%,較去年同期的13%大幅躍升。相比之下,中國製造的佔比僅25%,較去年同期的61%顯著下滑。 此外,越南也超越中國,成為美國智能手機第二大進口來源國,佔比從去年的24%升至今年的30%。 為規避針對中國進口商品的美國關稅,蘋果正引領產業鏈從中國轉移的進程,將銷美iPhone的製造基地外遷。該報告指出,印度是此輪移的最大受益方,據悉蘋果正加速推進今年在印度生產所有在美銷售iPhone的計劃。 陽歌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簡訊:中興通訊擬發行H股可轉債 淨籌逾35億元

電信設備製造商中興通訊股份有限公司(0763.HK; 000063.SZ)周二公布,擬發行35.84億元(4.99億美元)零息美元結算的H股可轉換債券,擬將發行所得款項淨額用於加強公司算力產品研發投入。 可轉換債券於2030年8月5日到期,初始轉股價為每股H股30.25港元,較H股上日收市價溢價約15.9%,可悉數轉換為約1.3億股H股,相當於擴大後已發行總股本約2.64%。 今年首季,中興通訊收入按年升7.8%至329.68億元,純利則跌10.5%至24.53億元。 中興通訊港股周二低開2.8%,至中午收市報25港元,跌4.21%。 李世達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