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家自動駕駛技術初創公司在B輪融資中籌集約1.5億美元資金,分別為去年11月的1億美元和上月底的3億元人民幣

重點:

  • 福瑞泰克在最新一輪融資中籌集約3億元,其估值可能在去年底就已達到10億美元
  • 該公司2019年首6個月收入僅為150萬元,但錄得1.75億元大額虧損

西一羊

儘管經過十年的大肆宣傳,但無人駕駛汽車依然前路艱難,原因在於缺乏重大的商業成功和隨之而來的巨額資金。2022年,隨著中國曾經實行有史以來最為嚴厲的疫情防控措施,許多企業倒閉、破產和裁員,令行業面臨著種種額外挑戰。

所有這些負面因素,都抑制了投資者對該行業的信心。據新聞門戶網站搜狐匯集的資料顯示,去年該行業的公司在中國的融資額僅略高於200億元(29.3億美元),較前一年的932億元下降近 80%。依然能夠吸引投資者的公司數量不斷減少,福瑞泰克智能系統有限公司正是其中之一。該公司上月底宣佈籌集了新資金,使其自去年底以來的新集資額增長至近1.47 億美元。

由於預計離真正的自動駕駛汽車到來,可能還有幾年甚至幾十年的時間,投資者現在越來越青睞像福瑞泰克這樣的初創公司,它們採取循序漸進的方式,首先專注於開發高級無人駕駛輔助系統(ADAS)產品。但該公司面臨的競爭日益激烈,因為越來越多競爭對手湧入ADAS領域。

繼去年11月融資1億美元後,總部位於杭州的福瑞泰克最新的融資總額可能約為3億元人民幣。兩輪融資的投資者皆為國內基金,包括國企中國交建(1800.HK; 601800.SH)旗下的藍色基金、江蘇的清研資本和浙江的雲享烏鎮戰略佈局投資等。

根據聲明,福瑞泰克表示將利用這筆資金加快其高階智能駕駛技術和產品的反覆運算和商業化。根據PitchBook網站的資料,在最新的B輪融資之前,該公司在2021年的A輪融資中已籌集1億美元資金。

該公司沒有給出其在最新這輪融資中的估值。但據美國商業雜誌《福布斯》1月的一份報告,這個數字可能已達到10億美元。該報告將福瑞泰克列入了中國新晉的74家「獨角獸」(估值10億美元或以上的公司)初創企業名單。

福瑞泰克由資深汽車行業從業者張林於2016年創立,在汽車自動駕駛技術的開發戰略上採取了更加循序漸進的方式。它並沒有只專注於全自動駕駛技術,而是最初就將資源投入到了中低端技術和駕駛輔助系統上,希望能早日在大眾市場取得成功。

隨著全自動駕駛在過去幾年遭遇重大挫折,投資者將注意力轉向專注於輔助駕駛的公司。去年10月,美國車企福特宣佈將關閉與大眾共同投資的公司Argo AI,後者專注開發4級自動駕駛技術。自動駕駛從0級到5級分為六個級別,4級被認為是第一個完全自動駕駛的級別。去年11月,傳媒報道稱中國自動駕駛領域的領先者小馬智行裁員一半,不過該公司否認了相關傳聞。

商業化關鍵

隨著越來越多中國汽車製造商採用了一定程度的自動化技術,從賺錢的角度來看,福瑞泰克專注於輔助駕駛系統是有道理的。據行業研究公司IDC的資料,去年首季,中國生產的新車當中,23.2%採用了2級駕駛自動化系統,高於上一年同期的7.5%。

據美國汽車工程師協會的說法,2級自動化駕駛包括為駕駛者提供有限的轉向和加減速輔助。

一直以來,福瑞泰克標榜自己是全套解決方案提供商,為汽車廠商提供各種產品。產品範圍從硬件——例如智能鏡頭、鐳射探測和測距(LADAR)掃描器、感測器和網域控制站,以及從中介軟件到應用程式的全套軟件服務。

去年11月,該公司宣佈推出ODIN智能駕駛數智底座,實現軟件和硬件的一體化。公司的新聞簡報稱,這個平台採用了高性能電腦晶片,可幫助用戶在更多場景實現更高程度的自動化,其中包括高速環境下。

福瑞泰克可能熱衷於強調它強大的產品研發能力,使其比競爭對手更具優勢。但現有資訊似乎表明,它在產品和服務的商業化方面一直進展緩慢。該公司已與40多家汽車製造商建立了戰略合作夥伴關係,其中包括領先的國內民營品牌吉利汽車,後者在2019年初與福瑞泰克合作開發智能鏡頭。

但對這些合作夥伴的實際銷售可能是微不足道的。據中國傳媒報道,該公司在2019年上半年錄得的收入只有150萬元,2018年全年的收入為22.11萬元,但至今仍沒有更新的財務資料。

同時,在研發方面的大量投資,意味著福瑞泰克幾乎肯定還處於虧損狀態。其2018年錄得虧損3.26億元,2019年首6個月虧損1.75億元。

另一方面,隨著許多以前專注於全自動駕駛汽車的公司紛紛放慢了腳步,ADAS領域的競爭也在加劇。其中包括小馬智行,該公司去年為ADAS市場設立了一個單獨的業務部門。該公司副總裁莫璐怡前不久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導》採訪時表示,「我們在做L2++的事,實際上應用到的是L4的能力。」

福瑞泰克還面臨著百度(BIDU.US; 9888.HK)和阿里巴巴(BABA.US; 9988.HK)等財力雄厚的對手,以及領先的人工智能初創企業商湯(0020.HK)的競爭,後者最近也增加了在該領域的努力。越來越多的汽車廠商也在自己研發ADAS技術,減少與第三方供應商開展業務的需求,當中包括中國領先的三家電動汽車製造商蔚來(NIO.US; 9866.HK)、小鵬(XPEV.US; 9868.HK)和理想(LI.US; 2015.HK)。

福瑞泰克稱,它目前對 ADAS市場的關注是過渡性的,其終極目標是提供全自動技術。據中國傳媒獲得該公司最近致投資者的一份備忘錄中,CTO沈駿強表示,公司將繼續加強對L3和L4產品研發的投入。

至少就目前而言,福瑞泰克最大的任務就是想辦法將產品商業化,以便開始獲得一些有意義的收入,並讓投資者對它的故事保持興趣。否則,它可能發現自己油盡燈枯,成為那些失敗的自動駕駛技術公司當中的一員。箇中原因,是這些企業的產品未能找到市場。

欲訂閱詠竹坊每週免費通訊,請點擊

新聞

Chuangxin does resources like aluminum

簡訊:創新實業首掛收升32%

電解鋁生產商創新實業集團有限公司(2788.HK)周一在香港首日掛牌,股價大幅上漲。公司以每股10.99元發行5億股,位於發行價區間上限,共集資53.1億元。 該股開盤報15.2元,較發行價上漲38%。在周一午盤交易時段,股價雖有回落,但收市仍升32%報14.59元,漲幅達32%。本次公開發售,香港本地投資者認購部分超額逾400倍,國際配售超額認購約為18倍。 創新實業披露,今年前五個月,實現營收72.1億元人民幣(下同),同比增長22.6%。但受原材料價格上漲影響,盈利同比下降14.4%至8.56億元。公司計劃將約半數集資用於擴大海外產能,包括建設鋁電解槽熔煉設施;另有40%資金將用於建造綠色能源發電站及採購相關設備。 陽歌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Chuangxin does resources like aluminum

簡訊:博泰車聯悉售阿維塔股權 套現6,244萬元

智能座艙解決方案供應商博泰車聯網科技(上海)股份有限公司(2889.HK)上周五公布,旗下非全資子公司湖州創晟馳銘股權投資合夥企業已與蕪湖恒和三號創投基金簽署協議,出售所持電動車製造商阿維塔科技(重慶)有限公司0.24%股權,作價約6,244萬元(877.84萬美元)。交易完成後,博泰將不再持有阿維塔任何股權。 此次交易是公司過去半年連續數次減持阿維塔股份的延續。博泰在今年港股IPO前後,分別出售合計0.67%及0.04%股權,加上是次出售,累計已處置0.91%持股。公司表示,交易可鎖定投資收益並改善現金流,同時降低因公允價值波動對短期業績帶來的不確定性,並將所得款項用作一般營運資金。集團預計出售稅前虧損約834萬。 阿維塔科技成立於2018年,是一家聚焦高端智能電動車的製造企業,核心股東為長安汽車及寧德時代,華為則作為合作夥伴,為期提供智能輔助駕駛算法、智能座艙等智能化部件。早前有媒體報道,阿維塔曾計劃今年10月在香港遞交上市申請,但並未實現。 博泰車聯周一低開,至中午休市報179.4港元,轉升5.4%。 李世達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

簡訊:靈寶黃金桐柏老灣礦區黃金資源增逾7成

黃金礦商靈寶黃金集團股份有限公司(3330.HK)周日公布,集團旗下的桐柏老灣金礦區已完成全區勘探工作,黃金的金屬量較之前初步勘探的資源量,高出73%。 靈寶黃金指出,去年底時的估算是101.5萬盎司,約31.57噸,因為新增勘探工程以及估算範圍的差異,今年9月底止的勘採估算量為175.3萬盎司,即約至54.51噸。 桐柏老灣金礦區位於秦嶺造山帶東段的桐柏,採礦許可證範圍內的面積長約7公里,寬約1.2公里,標高-350米。勘查工作歷時3年,施工鑽孔94個,進尺41,000餘米。 周一靈寶黃金開市升2.5%報15.24港元,公司股價較過去一年高位下跌約30%。 劉智恒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Luckin is a coffee chain

傳瑞幸競購Costa 挑戰龍頭星巴克

中國領先連鎖咖啡品牌瑞幸咖啡,傳出正與一家或多家銀行洽談,擬申請9億美元貸款,用於收購由可口可樂掛牌出售的英國咖啡連鎖品牌Costa 重點: 多家媒體報道指,瑞幸咖啡正考慮對Costa Coffee提出收購要約,並可能與其中國私募股權投資方辰韜資本合作出手 一旦完成收購,瑞幸的全球網絡將大幅擴張,門店總數將超過3.3萬家、分布約 50個市場,規模逼近星巴克在全球的40,990家門店 陽歌 常被稱為「中國版星巴克」的瑞幸咖啡(LKNCY.US),在中國本土的門店數量差不多是星巴克在華門店的三倍。如今,這家本土咖啡巨頭似正尋求擺脫這個稱號,藉由一樁可能的大型收購,把戰線從中國延伸至全球,向星巴克(SBUX.US)發起全面挑戰,並一舉將其全球版圖擴展至50多個市場。 若瑞幸真的推進對Costa Coffee的潛在收購要約,這一切都有可能變成現實。Costa目前正由其母公司可口可樂出售。多家媒體報道指,瑞幸及其私募股權股東辰韜資本(Centurium Capital)可能聯手,就潛在收購方案進行評估。Costa目前在全球52個國家擁有約4,000家門店。 這筆收購將大幅擴張瑞幸在海外的布局。現階段,除中國大陸外,瑞幸僅在美國、新加坡、馬來西亞及香港四個市場設有門店,而且在這些市場的門店數量仍然相當有限。 頗具諷刺意味的是,儘管Costa擁有龐大的全球版圖,其實際門店數量卻只相當於瑞幸的一小部分。截至9月底,瑞幸門店總數達29,214家。若兩者合體,合計門店將超過33,000家,規模將逼近星巴克截至9月底在全球的40,990家。 目前尚不完全清楚,是瑞幸本身、還是由前華平投資高管李姓人士創立的中國私募巨頭辰韜資本主導這一潛在要約,抑或兩者共同出手。不過,無論最後由哪一方掛名收購,一旦交易成功,Costa的門店網絡幾乎可以肯定會被整合進瑞幸體系之中。 彭博的一則報道指,瑞幸與辰韜資本仍在考慮是否正式提出要約,而其他有意角逐的潛在競標者,還包括貝恩資本及英國私募基金TDR Capital等。相關報道稱,這樁交易對Costa的估值約為10億英鎊(約13億美元),僅相當於可口可樂2018年,在英國惠特貝爾手中收購Costa所支付39億英鎊的四分之一。 另據《Mergermarket》報道,瑞幸正與多家銀行洽談融資事宜,擬申請9億美元貸款以協助完成。對瑞幸而言,要獲得這筆貸款並不算難事,因為公司目前現金創造能力強勁。截至9月底,瑞幸持有現金、短期投資及定期存款合計85.7億元(約12億美元),較去年底的57.4億元大增近五成。 若把時間倒回五年前,以瑞幸當前高速增長和高盈利的表現,要在資本市場上融出這筆資金本應相當輕鬆。然而,另一個諷刺之處在於,如今瑞幸若要通過股票市場直接融資恐怕並不容易,因為其股份目前僅在場外交易市場(OTC)買賣,使得多數大型機構投資者難以參與。 瑞幸在2019年上市後,最初於納斯達克主板掛牌交易。但在翌年爆出重大會計醜聞,被揭發虛構數以億美元計的銷售額後,其股票在主板除牌,並降級至場外交易市場,同時公司兩名最高管理層也因此被迫下台。 重返納斯達克在望? 瑞幸首席執行官郭謹一本月稍早曾透露,公司正籌備重新在納斯達克上市。不過在相關言論被多家媒體廣泛報道後,他隨即收回這一說法。這樣的態度轉變並不令人意外,因為若瑞幸成功「回歸」納斯達克,將在華爾街樹立一個重要先例——爆發類似醜聞的公司,即便事後痛改前非,一般也很難獲得第二次機會。 在瑞幸的案例中,還多了一層地緣政治因素。近年來部分美國政治人物屢次呼籲將中概股從美國資本市場剔除,使得中國企業在華爾街面臨愈發不友善的環境。市值約100億美元的瑞幸,很可能已成為史上市值最高的 OTC 股票,理論上可以考慮追隨其他中概股的腳步,赴香港交易所作第二上市。不過,港交所同樣高度重視公司管治問題,為避免樹立不良先例,也未必會輕易接受瑞幸的上市申請。 市場對這宗潛在Costa收購案的反應並不算熱烈。相關消息見報後,瑞幸在美國場外交易的股份於周四下跌2.1%。儘管如此,該股今年以來仍累升46%。以估值來看,瑞幸目前約21倍市盈率,相比之下,被視為估值偏高的星巴克約為54倍,而在全球12個市場擁有53,000家門店的中國茶飲龍頭蜜雪冰城(2097.HK)市盈率約27倍,瑞幸顯得相對偏低。 有關瑞幸可能競購Costa的報道,距其公布最新季度業績不到一周時間。最新財報顯示,公司仍維持高速擴張態勢,季度收入按年大增50%至153億元,當中約七成來自現製飲品。門店數量則按年增加37%,於9月底達到前文提到的29,214家,顯示公司過去一年單店收入亦有所提升。 事實上,瑞幸第三季度自營門店同店銷售增長14.4%,是公司在經歷2024年一整年收縮後、於今年重返同店增長以來的最佳表現。這一強勁增長,部分反映出庫迪咖啡主導、持續逾一年的價格戰近期趨於緩和。庫迪由當年因會計醜聞而被瑞幸開除的兩名前高管創立。 不過,也有一個略令人擔心的信號,瑞幸最新一季的外送費用按年增加兩倍,達到28.9億元,已佔其營運開支總額的五分之一。這在一定程度上,與外賣平台此前大舉補貼、而近來開始收緊有關。當補貼縮水時,過去受惠於補貼的瑞幸及餐飲商家,便需自行承擔更多配送成本。 與收入強勁增長相比,瑞幸的盈利表現則明顯遜色。期內公司純利反而微跌 2.3%,至12.8億元,淨利潤率亦自一年前的12.9% 下滑逾3個百分點,至 8.4%。即便如此,整體經營狀況仍算健康,或正是這樣的基本面,讓瑞幸有底氣嘗試推動這類大型併購,把與星巴克之間的「咖啡戰」擴展到全球舞台。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