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家自動駕駛技術初創公司在B輪融資中籌集約1.5億美元資金,分別為去年11月的1億美元和上月底的3億元人民幣

重點:

  • 福瑞泰克在最新一輪融資中籌集約3億元,其估值可能在去年底就已達到10億美元
  • 該公司2019年首6個月收入僅為150萬元,但錄得1.75億元大額虧損

西一羊

儘管經過十年的大肆宣傳,但無人駕駛汽車依然前路艱難,原因在於缺乏重大的商業成功和隨之而來的巨額資金。2022年,隨著中國曾經實行有史以來最為嚴厲的疫情防控措施,許多企業倒閉、破產和裁員,令行業面臨著種種額外挑戰。

所有這些負面因素,都抑制了投資者對該行業的信心。據新聞門戶網站搜狐匯集的資料顯示,去年該行業的公司在中國的融資額僅略高於200億元(29.3億美元),較前一年的932億元下降近 80%。依然能夠吸引投資者的公司數量不斷減少,福瑞泰克智能系統有限公司正是其中之一。該公司上月底宣佈籌集了新資金,使其自去年底以來的新集資額增長至近1.47 億美元。

由於預計離真正的自動駕駛汽車到來,可能還有幾年甚至幾十年的時間,投資者現在越來越青睞像福瑞泰克這樣的初創公司,它們採取循序漸進的方式,首先專注於開發高級無人駕駛輔助系統(ADAS)產品。但該公司面臨的競爭日益激烈,因為越來越多競爭對手湧入ADAS領域。

繼去年11月融資1億美元後,總部位於杭州的福瑞泰克最新的融資總額可能約為3億元人民幣。兩輪融資的投資者皆為國內基金,包括國企中國交建(1800.HK; 601800.SH)旗下的藍色基金、江蘇的清研資本和浙江的雲享烏鎮戰略佈局投資等。

根據聲明,福瑞泰克表示將利用這筆資金加快其高階智能駕駛技術和產品的反覆運算和商業化。根據PitchBook網站的資料,在最新的B輪融資之前,該公司在2021年的A輪融資中已籌集1億美元資金。

該公司沒有給出其在最新這輪融資中的估值。但據美國商業雜誌《福布斯》1月的一份報告,這個數字可能已達到10億美元。該報告將福瑞泰克列入了中國新晉的74家「獨角獸」(估值10億美元或以上的公司)初創企業名單。

福瑞泰克由資深汽車行業從業者張林於2016年創立,在汽車自動駕駛技術的開發戰略上採取了更加循序漸進的方式。它並沒有只專注於全自動駕駛技術,而是最初就將資源投入到了中低端技術和駕駛輔助系統上,希望能早日在大眾市場取得成功。

隨著全自動駕駛在過去幾年遭遇重大挫折,投資者將注意力轉向專注於輔助駕駛的公司。去年10月,美國車企福特宣佈將關閉與大眾共同投資的公司Argo AI,後者專注開發4級自動駕駛技術。自動駕駛從0級到5級分為六個級別,4級被認為是第一個完全自動駕駛的級別。去年11月,傳媒報道稱中國自動駕駛領域的領先者小馬智行裁員一半,不過該公司否認了相關傳聞。

商業化關鍵

隨著越來越多中國汽車製造商採用了一定程度的自動化技術,從賺錢的角度來看,福瑞泰克專注於輔助駕駛系統是有道理的。據行業研究公司IDC的資料,去年首季,中國生產的新車當中,23.2%採用了2級駕駛自動化系統,高於上一年同期的7.5%。

據美國汽車工程師協會的說法,2級自動化駕駛包括為駕駛者提供有限的轉向和加減速輔助。

一直以來,福瑞泰克標榜自己是全套解決方案提供商,為汽車廠商提供各種產品。產品範圍從硬件——例如智能鏡頭、鐳射探測和測距(LADAR)掃描器、感測器和網域控制站,以及從中介軟件到應用程式的全套軟件服務。

去年11月,該公司宣佈推出ODIN智能駕駛數智底座,實現軟件和硬件的一體化。公司的新聞簡報稱,這個平台採用了高性能電腦晶片,可幫助用戶在更多場景實現更高程度的自動化,其中包括高速環境下。

福瑞泰克可能熱衷於強調它強大的產品研發能力,使其比競爭對手更具優勢。但現有資訊似乎表明,它在產品和服務的商業化方面一直進展緩慢。該公司已與40多家汽車製造商建立了戰略合作夥伴關係,其中包括領先的國內民營品牌吉利汽車,後者在2019年初與福瑞泰克合作開發智能鏡頭。

但對這些合作夥伴的實際銷售可能是微不足道的。據中國傳媒報道,該公司在2019年上半年錄得的收入只有150萬元,2018年全年的收入為22.11萬元,但至今仍沒有更新的財務資料。

同時,在研發方面的大量投資,意味著福瑞泰克幾乎肯定還處於虧損狀態。其2018年錄得虧損3.26億元,2019年首6個月虧損1.75億元。

另一方面,隨著許多以前專注於全自動駕駛汽車的公司紛紛放慢了腳步,ADAS領域的競爭也在加劇。其中包括小馬智行,該公司去年為ADAS市場設立了一個單獨的業務部門。該公司副總裁莫璐怡前不久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導》採訪時表示,「我們在做L2++的事,實際上應用到的是L4的能力。」

福瑞泰克還面臨著百度(BIDU.US; 9888.HK)和阿里巴巴(BABA.US; 9988.HK)等財力雄厚的對手,以及領先的人工智能初創企業商湯(0020.HK)的競爭,後者最近也增加了在該領域的努力。越來越多的汽車廠商也在自己研發ADAS技術,減少與第三方供應商開展業務的需求,當中包括中國領先的三家電動汽車製造商蔚來(NIO.US; 9866.HK)、小鵬(XPEV.US; 9868.HK)和理想(LI.US; 2015.HK)。

福瑞泰克稱,它目前對 ADAS市場的關注是過渡性的,其終極目標是提供全自動技術。據中國傳媒獲得該公司最近致投資者的一份備忘錄中,CTO沈駿強表示,公司將繼續加強對L3和L4產品研發的投入。

至少就目前而言,福瑞泰克最大的任務就是想辦法將產品商業化,以便開始獲得一些有意義的收入,並讓投資者對它的故事保持興趣。否則,它可能發現自己油盡燈枯,成為那些失敗的自動駕駛技術公司當中的一員。箇中原因,是這些企業的產品未能找到市場。

欲訂閱詠竹坊每週免費通訊,請點擊

新聞

行業簡訊:澳門8月賭收近222億創今年新高

澳門博監局周一公布,8月的博彩毛收入為221.56億澳門元(下同)(204.4億港元),按年升12.2%,按月則微升0.14%。 上月賭數是今年以來最高收入的一個月,首八個月的賭收累計1,630.52億元,同比上升7.2%。 今年初澳門賭收有放緩趨勢,1月賭收更按年下跌5.6%,之後幾個月的賭收增速也是個位數字。但踏入五月後,賭收有明顯復蘇態勢,自五月至八月,每月賭收均超過200億元。 澳門政府五月時,將今年全年賭收預測由2,400億元,修訂為2,280億元,但按目前增長看,全年賭收有望達2,400億元。 劉智恒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Losses continue to widen and debts continue to pile up, Vanke not yet out of the woods

虧損擴大負債增加 萬科經營危機未過

今年初獲深鐵管理層接管,及財務全力支持的萬科企業,雖暫避過債務違約危機,但25年度中期業績虧損增加,負債比率上升,顯示經營的困境未過 重點: 萬科上半年虧損增加21%,淨負債比率上升至90%。 上半年銷售金額急降46%,在內地房企排行榜中跌至第七位   鄭瑞棠 萬科企業股份有限公司(2202.HK, 000002.SZ)上周公布2025年上半年業績,虧損119.5億元,按年增加21.3%,達到七月集團發盈警時的上限;期內銷售金額691.1億元,減少45.7%。 盈利壓力主要來自房地產開發項目規模顯著下降,及毛利率處於低水平;另外考慮到業務風險的升高,提升了資產減值,以及部分大宗資產交易和股權交易價格低於賬面值。其中上半年除稅前房地產開發的毛利率僅為2.6%,比上年同期跌三個百分點,至於物業服務的毛利率為13.9%,比上年同期微升0.3個百分點。 虧損可能持續 市場預計萬科短期經營仍處困境,摩根士丹利預測虧損可能要持續至2027年,2025年全年銷售額會下降30至40%。 至於最受市場關注的公司負債情況,亦持續有惡化,最新集團淨負債比率達90.4%,比24年底上升9.8個百分點,截至25年6月底有息負債總額3,642.6億元,佔總資產的比例為30.5%,一年內到期負債1,533.7億元,但現金及現金等價值為693.5億元,未夠覆蓋短期負債,意味短期內仍面臨一定償債壓力。 但另一方面,期內經營現金淨支出30.4億元,資金情況仍緊拙,需要整體市場回暖,持續有穩定售樓收入,或大股東進一步有財政支持,才能應付資金需求。 面臨階段性壓力 公司業績報告亦承認,萬科在經營上仍面臨階段性壓力,但集團正穩步推進改革化險工作,但要徹底化解仍需以時間換空間。 其實近年中國房地產市場泡沫爆破,令不少以高槓桿模式經營的房地產商深處危機,中國恒大(3333.HK)及遠洋集團(3377.HK)等大型房企也出現債務違約,負債高企的萬科能夠避免違約,多得大股東深鐵集團的全力支持。 萬科企業於88年成立,創辦人王石在八十年代原本從事文儀器材的進口,至88年開始涉足房地產,逐漸發展成行業的龍頭企業,2010年銷售額達1,000億元,成為中國首家千億房企,之後一直維持行業龍頭地位。 萬科可以說是中國房地產公司典範,直到2017年在獲深圳地鐵集團收購27%股權成為大股東。今年初萬科深陷債務危機之際,中央高調大力支持,實行管理層大換血,原本掌舵人郁亮及祝九勝等引退,由深鐵集團董事長辛傑出任主席,管理層亦清一色由深鐵相關人士出任,變相令集團全面國資化。 除擔任管理層外,深鐵亦對萬科有強大支持,累計向萬科提供238.8億元的股東貸款,條件也優於市場慣例。 深鐵的入主穩住了投資者對萬科的信心,初期確令萬科的股價及債券價止跌回升,但長遠卻未必令萬科的業務經營情況有很大改善。 漸失龍頭地位 隨著近年的內地房地產市場風暴,萬科的復元能力似不及其他行業龍頭。萬科上半年銷售額690多億元,跌幅達到四成以上,根據中指院研究數據,上半年百強房企銷售金額同比下降11.8%,顯示公司跌幅遠超市場平均水平。而排在頭四位的企業銷售皆過千億元,萬科只排名第七,比2023及24年分別排名第二、第五進一步下跌。 萬科近年積極去庫存,集團存貨4,625億元,比去年底下降10.9%,而新增土地儲備力度薄弱,加上集團債務沉重,上半年又有負現金流,限制了補充土地儲備能力,相信短期銷售額難以大幅回升,顯示萬科已逐漸遠離行業龍頭的地位。 經過房地產市場大幅調整,行業正面臨大洗牌局面,市場高負債、高槓桿、高周轉的舊模式將會改變,相信萬科的業務也需轉型至高質量,精細化,又或需加強物業服務業的比重。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J&T is a delivery company

新聞概要:極兔速遞東南亞業務強勁增長 營收利潤雙升

這家物流公司上半年處理包裹約140億件,在東南亞及南美、非洲、中東等新興市場實現強勁增長   余特莉 全球物流服務商極兔速遞環球有限公司(1519.HK)上周五披露,得益於新市場拓展成效顯著,上半年經調整淨利潤同比增長147.1%,由去年同期的3,100萬美元躍升至1.56億美元。 近年來極兔全球佈局提速,業務版圖從最初的東南亞和中國,擴展至沙特、阿聯酋、墨西哥、巴西及埃及等新區域。 今年上半年,在東南亞、中國以及拉美、中東等新市場的包裹量大幅增長的推動下,公司總營收同比增長13.1%至55億美元,其中快遞業務收入佔比為97.1%。公司盈利能力顯著改善,主要受東南亞業務擴張驅動,經調整EBITDA(稅息折舊及攤銷前利潤)同比上升24.2%至4.36億美元。 極兔速遞副總裁後軍儀表示:「我們在東南亞的領先地位更加穩固,中國市場競爭激烈但仍保持增長韌性,新興市場業務迎來盈利拐點。」 上半年公司處理包裹量達139.9億件,較去年同期110億件增長27%。優勢市場東南亞增速領跑,在電商業務日趨繁榮,以及依託價格優勢在非電商領域取得的拓展下,該區域包裹量增至32.3億件,同比增長57.9%。據弗若斯特沙利文(Frost & Sullivan)數據,該增長使極兔在東南亞的市佔率同比提升5.4個百分點至32.8%,連續六年鞏固行業龍頭地位。公司稱該區域單件成本同比下降16.7%,競爭力持續增強。 公司最大業務區域為中國市場,上半年包裹處理量達106億件,同比增長20%,市佔率11.1%。儘管價格戰激烈,通過運營提效,單件成本仍降低10.3%。 新興市場包裹量增至1.7億件,同比增長21.7%,南美表現尤佳。隨著拓展成效顯現,該區域收入貢獻增至3.6億美元,並首次實現經調整EBITDA盈利157萬美元,去年同期則為虧損784萬美元。 截至6月30日,公司擁有6,900家網絡合作夥伴,較2024年末減少100家;服務網點增加100個至19,200個;分揀中心數量維持239個。 極兔速遞在2015年創始於印度尼西亞,現已成為東南亞頭部快遞企業;2020年進軍中國市場後,業務已覆蓋13個國家,目前持續向拉丁美洲及中東拓展。 咏竹坊專注於在美國和香港上市的中國公司的報道,包括贊助內容。欲瞭解更多信息,包括對個別文章的疑問,請點擊這裏聯繫我們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簡訊:國富氫能折讓17%配股 集資9,099萬港元

氫能儲運設備製造商江蘇國富氫能技術裝備股份有限公司(2582.HK)周日公布,以每股配售價54港元,配售合共最多173萬股新H股,集資總額9,347萬元,所得淨額9,099萬元(1,167萬美元)。 配售股份佔經擴大之已發行H股總數及已發行股份總數約2.13%及1.62%。每股配售價較上周五收市價65.1元折讓約17%。 公司擬將配售所得款項用於為中國及海外氫能項目,包括但不限於製氫工廠、加氫站及氫氣液化工廠的投資與合作撥付資金。 國富氫能上半年錄得收入1.09億元,按年下降19.2%。虧損由上年同期1.12億元,收窄至8,925萬元。 公司股價週一低開,至中午休市報64.4港元,跌1.08%。 李世達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