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進軍食品行業的最新嘗試失敗,其股價跌破1美元,這家曾經雄心勃勃的金融科技公司今年第三次收到除牌警告

重點:

  • 趣店收到紐交所通知,稱其違反了股價需維持在1美元以上的上市規定
  • 這是它今年第三次接到警告,之前該公司表示,將縮減六個月前開始的食品業務,並關閉主要的貸款業務

梁武仁

趣店(QD.US)的股價再次回到1美元以下的低價水平,這家曾經蓬勃發展的網貸平台正面臨身份危機,並且沒有迅速解決的跡象。

該公司曾經努力將自己重塑為即食食品銷售商,它上週五稱,收到了紐約證券交易所(NYSE)通知,稱其違反了股價需保持在1美元以上的上市規定。之前,該公司連續30個交易日平均收盤價低於這個門檻。該公司現在有六個月的時間讓股票回到1美元以上,否則會面臨退市風險。

趣店對這種警告並不陌生。它在5月收到了紐交所的類似信函,但在8月其股價上漲到1美元以上,滿足了最低上市要求。在此之前,該公司在2月因為同樣的理由被警告,反映出其股價一直在1美元的水平線附近搖擺。

趣店收到最新的退市威脅之前,曾表示將放棄大約六個月前推出的新的「趣店預製菜」業務。「在評估了當前的市場狀況之後,公司決定精簡預製菜業務」,趣店在本月發佈的最新季報中說。它還表示,將「繼續探索新的商機,為股東保護長期價值」。

目前尚未清楚這項新業務究竟發生了什麼,但似乎趣店正在大幅縮減該業務規模。該公司稱,它將受到員工遣散費、終止合作夥伴關係的費用和庫存註銷的影響,這似乎表明該業務會徹底關閉。

此舉令人頗感意外,因為就在幾個月前,趣店還宣稱該業務是其致富的新途徑。7月,它曾炫耀在一場抖音直播活動創造了數百萬份的銷量。它還強調,利用由十幾個倉庫、生產線和包裝廠組成的網路,能夠將產品運往全國200多個城鎮。

雖然趣店主意突變背後的具體情形仍然不得而知,但今天還是網貸平台,明天就變成食品銷售商的轉型,成功概率本就十分渺茫。更廣泛地說,此舉突顯了在北京為遏制私人信貸過度增長開展打擊行動之後,曾經炙手可熱的網貸平台群體尋找新業務模式的緊迫性。

趣店的一些競爭對手,如360數科(QFIN.US)和信也科技(FINV.US)也沒有作出那麼激進的轉型,它們從直接貸方轉為消費者和銀行之間的貸款促進機構。

不一樣的博弈

與趣店那樣進入完全陌生的領域相比,這種更接近原業務的舉措更有意義。與需要資本但固定資產很少的貸款不同,銷售餐飲需要高得多的固定成本來營運倉庫等實體設施,並僱用送貨人員。食品配送方面的競爭也很激烈,每日優鮮的遭遇,就反映了這些挑戰,它是中國食品雜貨快速配送服務方面的先驅,成立以來燒掉了逾20億美元(144億元)後,當下正面臨生存危機。

食品銷售並不是趣店唯一嘗試過的領域。為了擺脫貸款業務,它還曾經孤注一擲,嘗試過教輔業務,在去年年初以WLM KIDS品牌開設了其第一個課外豐富服務中心,但由於中國的民辦教育行業很快成為監管機構的另一個目標,這個措施可謂生不逢時。隨之而來的打擊行動對課後輔導中心的營運時間進行了嚴格規定,為了減輕孩子的壓力,官方還禁止營利性公司提供此類服務。

甚至在對教培行業打擊之前,人們就對趣店要如何利用手頭的資源進入這個領域充滿疑問,它看起來更像是出於投機,而不是合乎邏輯之舉。

今年3月,趣店表示,它將「大幅」縮減這項業務。雖然趣店沒有表示會完全關閉這個項目,但考慮到趣店在財報中不再提及該業務,我們似乎可以肯定,該項目已經成為歷史,而趣店的預製菜業務,現在似乎要走教培業務的舊路。

但這還不是最糟糕的。在第二季的財報中,趣店表示,它決定完全停止核心貸款業務,印證了它在較早前釋放的信號。因此,這三個月的營收同比下降了74%,使該公司陷入虧損。

從本質上講,趣店現在只是一個空殼,沒有真正的業務。但它維持自身所需的現金正在迅速減少,剩餘未償還貸款的利息是它唯一的收入來源。該公司計畫在兩年內斥資最多2億美元回購股票,這看起來像是給股價注入活力的最後手段,使其維持在1美元以上。

這筆2億美元的款項相當於該公司6月底所持現金和現金等價物的近一半。在此之前,趣店已經花了超過5.8億美元回購股票,自2017年以24美元的價格上市以來,它的股票一直在急劇下跌。

股票回購對股價的任何支撐都注定是暫時的,尤其是當該公司閒置資金沒有更好用途的情況下。在這一點上,趣店似乎顯然不知道自己想要什麼。

如果沒有可行的業務,趣店可能會繼續虧損,侵蝕它的現金持有量。資本的縮水將限制其開展新業務的能力,無論什麼業務,都將涉及大量投資。就目前而言,鑑於其在啟動新業務方面的不良記錄,趣店可能很難通過股票或發行債券從投資者那裡籌集新資金。

趣店目前的市帳率只有0.13倍。相比之下,信也科技為0.76倍,360數科為0.85倍,這兩個數字也不是那麼壯觀,但與趣店的數字相比,看起來就很出色了。但對於一家似乎在漫無目的四處漂浮的公司來說,很難有更多的期待。

欲訂閱詠竹坊每週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新聞

簡訊:遊戲相關收入年增12% 網易第三季多賺近三成

網易股份有限公司(9999.HK; NTES.US)周四公布,第三季收入按年升逾8%至283.6億元($13億美元),增速較第二季增長9.4%放緩,非公認會計准則下歸屬於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為95億元,按年升27%。 第三季度,遊戲及相關增值服務收入按年升近12%至233億元,續為公司主要收入來源,當中在線遊戲收入佔分部總收入97.6%。有道收入16.29億元,按年增加3.56%;網易雲音樂收入跌1.8%至19.64億元。創新及其他業務收入跌近19%。 網易創始人、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丁磊表示,未來將聚焦和持續投入現有取得成功的遊戲項目,未來新作採精品化策略,避免資源分散於信心不足的新項目。他又指,已投入大量資源研究AI在遊戲創新、開發及營運中的應用。 業績公布後,網易美股周四收升0.40%,報133.95美元。年初迄今累升52.7%。 李世達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簡訊:金價上升銷售策略奏效 六福預告中期多賺5成

珠寶零售商六福集團(國際)有限公司(0590.HK)發盈喜,料截至今年九月底的中期收入,同比上升約20%至30%;盈利則大增40%至50%。 根據公司去年中期業績,收入54.5億港元,賺4.17億港元;按此計算,即今年收入介乎65.4億至70.9億港元,盈利約5.8億港元至6.75億港元。 公司表示,收入上升主要是因有效的產品差異化及銷售策略成功,帶動定價首飾產品的銷售大幅增長。此外,盈利上升主要受惠金價上漲、定價首飾產品銷售佔比增加,以及營運槓桿帶動利潤率的提升。 六福周五接近平開報25港元,公司今年以來股價上升74%。 劉智恒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簡訊:中通快遞第三季淨利增長5% 下調全年業務量指引

物流公司中通快遞(ZTO.US; 2057.HK)周三公布,截至9月底止的第三季度,錄得收入118.65億元(16.66億美元),按年升11.1%,淨利潤25.24億元,按年升5.3%。 前三季度計,公司收入345.88億元,按年升10.29%。淨利潤64.55億元,按年微升0.33%。 第三季度,中通快遞包裹量為95.7億件,按年增長9.8%。期內包裹量增長及包裹單價增長1.7%,帶動核心快遞服務收入增長11.6%。受惠於電子商務退貨包裹量的增加,由直銷機構產生的直客業務收入增長141.2%。同期毛利率則按年跌6.3個百分點至24.9%。 此外,公司下調了年度指引,將全年包裹量預計由原本的388億至401億件,下調至介於382億至387億件之間,按年增長12.3%至13.8%。 中通快遞港股周四高開,至中午休市報148.4港元,升0.61%。 李世達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Genuine Biotech

對賭協議壓頂之下 真實生物三闖港交所

核心產品阿茲夫定市場需求早已消退,與復星醫藥合作終止導致營收斷崖式下滑,現金流瀕臨枯竭,還有一份僅剩7個月期限的上市對賭協議 重點: 2024年9月,真實生物收回阿茲夫定的商業化權利,新渠道在2025年上半年僅實現銷售收入900萬元 兩年半累計虧損9.89億元,公司的現金流也遭遇嚴重困境,現金及現金等價物僅有5,000.5萬元    莫莉 曾幾何時,新冠藥物研發企業是資本市場備受關注的寵兒,然而,隨著疫情紅利消退,行業熱潮迅速降溫,這些曾經依賴「明星特效藥」光環的企業紛紛面臨嚴峻的轉型考驗。在這股寒流中,曾憑借首款國產新冠口服藥阿茲夫定嶄露頭角的真實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在2025年11月第三次向港交所遞交上市申請。 在此之前,真實生物曾於2022年8月和2025年2月兩次遞表,均未能在半年內通過聆訊。與以往不同的是,此次真實生物的上市闖關堪稱關乎生死存亡的「突圍戰」:核心產品阿茲夫定市場需求早已消退,與復星醫藥合作終止導致營收斷崖式下滑,現金流瀕臨枯竭,還有一份僅剩7個月期限的上市對賭協議。 真實生物成立於2012年,是一家專注於治療病毒感染、腫瘤及心腦血管疾病創新藥物研發、製造核商業化的生物科技公司,旗下擁有五款候選管線,核心產品是首款獲批的國產新冠口服藥阿茲夫定,以及其餘四款尚處於臨床前期的管線。隨著新冠疫情平息導致相關藥物需求大幅下滑,真實生物正致力於開發阿茲夫定的聯合療法,希望將適應症拓展至肝癌、結直腸癌、非小細胞肺癌及HIV感染等重大疾病領域。 值得注意的是,阿茲夫定在2022年7月獲國家藥監局附條件批准治療新冠,一直面臨臨床研究時間短、數據不透明、療效不顯等一系列質疑。根據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的附條件批准要求,阿茲夫定需在2026年前完成確證性臨床研究,以充足的療效和安全性證據換取正式批准,否則阿茲夫定的藥品註冊證將在2027年被被撤銷,屆時將退出市場。真實生物在申請文件中透露,預計將在2025年底前完成臨床研究報告。 即便阿茲夫定獲得正式批准,真實生物銷售額的大幅滑坡趨勢也難以逆轉。申請文件顯示,2023年、2024年及2025年上半年,公司營業收入分別為3.44億元、2.38億元和1,653萬元。2025年上半年營收同比暴跌92%,這一斷崖式下滑主要源於與復星醫藥終止合作後特許權使用費收入的大幅減少。 2022年,真實生物曾與復星醫藥達成商業化合作,由復星醫藥產業獲得阿茲夫定在內地的獨家商業化權利,2023年和2024年真實生物的營收絕大部分由這筆合作貢獻。但是,2024年9月,真實生物與復星醫藥產業終止合作,收回了阿茲夫定的商業化權利,公司選擇聘用經銷商進行銷售,截至2025年6月30日,真實生物已與74家經銷商訂立經銷協議,但是轉型效果遠不及預期,新渠道在2025年上半年僅實現銷售收入900萬元。 財務狀況嚴峻 真實生物的盈利表現同樣不容樂觀,2023年、2024年及2025年上半年,公司淨虧損分別為7.84億元、4004.2萬元和1.65億元,兩年半累計虧損9.89億元。與此同時,公司的現金流也遭遇嚴重困境,截至2025年6月30日,現金及現金等價物僅為5,000.5萬元,較2024年底的1.38億元大幅減少。 研發投入也因資金壓力被迫收縮。2023年、2024年及2025年上半年,公司研發費用分別為2.38億元、1.51億元和5,405.2萬元,呈現明顯下滑趨勢。截至2025年上半年,真實生物的資產總值減流動負債為負9.84億元,顯示公司面臨嚴重的短期償債壓力。 真實生物面臨的最大壓力來源於即將到期的對賭協議。申請文件披露,公司於2021年和2022年完成兩輪融資,累計募資7.13億元。這些融資帶來了附帶贖回權的對賭條款,若真實生物上市申請被駁回或是或自首次遞表後47個月內未能完成上市,投資者有權要求公司按年利率10%回購優先股。真實生物首次遞表時間為2022年8月,至今已過去近40個月,這意味著公司僅剩7個月左右的時間完成上市。 2022年完成B輪融資後,真實生物的投後估值曾高達35.6億元。但是,在核心產品營收一再下滑,其他管線仍處於早期臨床階段需要持續的大額研發投入的情況下,真實生物恐怕難以維持高估值。在若此次無法成功上市,真實生物還將面臨巨大的贖回資金壓力。資本市場是否會為一家營收下滑、虧損持續、現金流瀕臨枯竭的生物科技公司買單,仍是未知數。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