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I.US

這家即時互動服務供應商將分拆成兩個部門,一個專注中國市場,另一個主攻國際業務

重點:

  • 聲網表示,公司將分拆成兩部分,一個面向中國市場,另一個面向全球客戶,以便充分考慮兩個市場各自的「獨特」需求
  • 今年首三個月,該公司連續第五個季度收入縮水,這是自中國2021年整頓教育行業後,影響遲遲沒有褪去的結果

  

陽歌

2023年正迅速成為中國科技公司的「分拆年」,聲網(API.US)成為最新加入這個趨勢的公司。這家即時互動服務供應商宣佈已分拆成兩部分,一部分專注於中國,另一部分專注於中國以外的業務。

這次分拆看上去與3月那則引起了更大關注的分拆新聞類似,當時電子商務巨頭阿里巴巴(BABA.US; 9988.HK)宣佈將自己一分為六的計畫。其他幾家公司也在朝著類似的方向發展,包括自動駕駛技術公司圖森未來(TSP.US)和可穿戴設備製造商華米科技(ZEPP.US)。

有許多因素正在推動這個趨勢,包括提高營運效率的願望,這對阿里巴巴而言,是主要的催化劑之一。而對於聲網這家規模較小的公司而言,這個決定還涉及地緣政治因素,因為它認識到,中國市場對科技公司相對獨特,因為它的監管程度高於全球其他市場。另外,對數據安全的擔憂日益增加,也在推動著這個潮流,促使聲網這樣的公司明確定義各個市場,並構建護欄隔開各個市場的數據。

兩年前,聲網一度登上全球新聞頭條,當時媒體報道,它是引發轟動的社交媒體Clubhouse語音聊天室服務背後的主要技術合作夥伴之一。但在人們發現部分Clubhouse相關數據是通過聲網在中國的伺服器傳輸後,該公司很快遭到了抨擊。

聲網剛剛透露的這種分拆,或許可以解決此類問題——確保國際業務產生的數據保留在中國境外,最好是存放在聲網客戶所在國家的伺服器上。

該公司最新分拆出來的國際業務,將保留Agora的名稱,而中國業務將使用其中文名稱聲網,聲網在本周較早前公佈這個舉措及其最新季度財報時表示。目前在美國上市的聲網將成為這兩個部門的控股公司,兩個部門將獨立營運,各自有獨立的管理團隊。國際部門總部將設在加利福尼亞州的矽谷,而中國部門將以上海為總部。

「我們相信,組織架構的調整,將使我們更有針對性地應對不同市場客戶的獨特需求,並集中資源實現兩部分業務各自的戰略優先順序目標,即Agora業務重點為驅動增長,聲網業務重點為提升競爭效率,」聲網創始人兼董事長趙斌說,他在矽谷和中國都有豐富的即時互動技術工作經驗。

趙斌是Webex的創始工程師,該公司後來被思科(CSCO.US)收購。他還曾擔任在納斯達克上市的中國社交網路和網上卡拉OK網站歡聚(YY.US)的首席技術官,該公司以前叫YY,與Webex 一樣,開發支援即時視頻和語音互動的技術。

分道揚鑣?

聲網沒有提供任何細節,說明新宣佈的分拆會否演變成徹底的分道揚鑣,通過雙方各自上市切斷所有聯繫。但這種情況使發生,我們也不會太過驚訝,因為此舉將大大降低我們之前提到的數據安全風險。

至少就目前而言,該公司已經開始分別報告這兩個主要部門的營運指標,讓投資者更好地了解每個部門的表現,以及它們面臨的不同問題。

在2020年6月首次公開招股後,這家成立9年的公司一路快速成長,儘管它從未錄得盈利。但去年,該公司遭遇重大打擊,因為它的主要客戶群體之一,也就是中國的K-12輔導服務提供者,在2021年被中國政府禁止提供此類服務。因此,聲網的收入從去年第一季開始萎縮,之後一直在下降。

根據聲網的最新報告,這個趨勢延續到了今年第一季,報告期內公司總收入下降5.6%,至3,640萬美元。這種下滑趨勢似乎還將持續到第二季,該公司預計,在截至6月份的三個月裡,總收入將在3,400萬美元(2.4億元)至3,700萬美元之間,中值將比上年同期的4,100萬美元下降13%。

分拆後的數據顯示,中國業務仍佔公司大部分。但國際業務持續增長,迅速擴大佔比,而中國業務仍受到K-12教育業務損失的影響。

在第一季,聲網中國業務的收入按年下降14.5%,至2,130萬美元,佔總營收的近60%。國際部門的收入增長10.2%,達到1,510萬美元,不過我們也應該指出,最新的收入數字比上第一季下降了約4.4%。

該公司在控制成本方面做得很好,其營運費用比一年前下降了25.5%。因此,其非GAAP虧損(不包括基於股票的薪酬等項目)從一年前的1,690萬美元縮至910萬美元。

該公司現金充裕,截至3月底,持有4.16億美元的現金和現金等價物,這意味著它在短期內不會面臨現金短缺。更重要的是,如果聲網想重新獲得投資者的青睞,它真的需要在中國市場恢復動力,同時在國際市場也要實現更為強勁的增長。趙斌認為,人工智慧可能是推動在不太遙遠的將來實現這種新增長的催化劑,他指出,這種技術可以提供虛擬角色作為補充,使人類在網上體驗更廣泛的互動。

從理論上講,這聽起來不錯,但投資者仍然不太賣帳。在最新財報發佈後,該公司股價最初下跌,但第二天出現反彈。不過,其最新收盤價3.025美元仍遠低於20美元的IPO價格。在估值方面,該公司的市銷率相當低,為1.8倍,低於類似的Twilio(TWLO.US)的2.1倍,但高於8×8 (EGHT.US)的0.52倍。

欲訂閱詠竹坊每週免費通訊,請點擊

新聞

簡訊:超額2,660倍 勁方醫藥首掛午收升逾倍

生物製藥公司勁方醫藥科技(上海)股份有限公司(2595.HK)周五首日在香港掛牌,開市即升116%報44元,之後股價在此上落,中午收報44.06元。 公司發售8,924萬股,每股售價20.39元,公開發售錄得超額認購近2,662倍,國際配售超額38倍,集資淨額16.7億元。 由於在研發活動上作出大量投資,加上股份權益贖回負債公允價值變動,勁方醫藥去年及今年分別錄得虧損5.1億人民幣(下同)及6.78億元,今年首四個月仍虧損6,660萬元。 劉智恒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BYD hits tariff roadblock

關稅圍城 比亞迪北美路迢迢

墨西哥政府計劃把中國進口汽車的關稅提高至50%,此舉將扼殺比亞迪正在快速增長的墨西哥市場 重點: 比亞迪佔墨西哥電動車市場近五成 墨西哥建廠計劃擱置,比亞迪關稅衝擊遠大於特斯拉    李世達 在墨西哥街頭,一輛中國電動車緩緩駛過車水馬龍的街頭,中國品牌電動車一直代表著價格與科技兼得的選擇。但這樣的景象可能很快改變。 墨西哥政府近期宣布,將把從中國及其他與墨西哥未簽自由貿易協定國家進口的汽車關稅,大幅提升至50%,比如電動車與傳統汽油車。這一提案若被國會通過,將對特斯拉(TSLA.US)、比亞迪股份有限公司(BYD Company Ltd., 1211.HK; 002594.SZ)等銷售進口車型的廠商造成重大壓力,幾乎重劃北美車市的競爭格局。 路透社的報道引述加拿大汽車零部件製造商協會主席Flavio Volpe說法指,特朗普政府會對這項新關稅提案十分高興,因為將使美國汽車製造商更容易與比亞迪競爭。 雖然特斯拉同樣依靠海外進口,但新關稅對比亞迪的打擊會大得多。 首先是特斯拉在美國德州設有工廠,建設中墨西哥的Monterrey超級工廠(Gigafactory Mexico)可能很快可以投產,意味著它能很快將產能轉移至北美本地化。而墨西哥與美國、加拿大簽有美墨加協議,若改由北美進口,在符合原產地規則的情況下,便能實現零關稅。 衝擊遠大於特斯拉 對比亞迪則不然。雖然公司在2023年就宣布墨西哥建廠計劃,但由於墨西哥當局的抵制,使得該計劃在今年被擱置。墨西哥政府擔心批准中國人建廠可能會惹怒美國總統特朗普並破壞兩國貿易關係。比亞迪當時亦稱,由於特朗普貿易政策帶來的不確定性,公司將停止建廠計劃。 其次則是市場結構的差異。比亞迪自2023年底進入墨西哥市場以來,取得爆炸式增長。該公司去年在墨西哥銷售約40,000輛汽車,佔該國去年電動車和插電混動汽車總銷量的近一半。今年8月,比亞迪宣布今年迄今為止在墨西哥的銷售增速翻倍。近兩年,比亞迪已把墨西哥視為前進北美的橋頭堡。 對比亞迪來說,在歐洲市場增速放慢的情況下,墨西哥市場的重要性正在快速上升,而一旦關稅生效,這種迅猛勢頭將戛然而止。但對特斯拉來說,美國市場重要得多,墨西哥市場相對來說只是小市場,收入與利潤權重遠低於比亞迪對墨西哥的依賴度。 從比亞迪今年上半年的財報來看,公司收入按年增長23%至3,712.81億元(522.26億美元),其中海外營收達1,354億元,按年增長50.5%,佔總收入比重來到約36.4%。海外收入增速高於整體,且部分海外國家的售價高於國內市場,成為增長的動力來源。 再看歐洲市場,自2024年下半年起,歐盟對中國製BEV(純電動車)徵收反補貼關稅,比亞迪的最終稅率約17%(另加10%基本關稅),壓縮了純電車型的定價空間。意味著歐洲市場的增長節奏會放慢,海外增長的壓力自然更往美尤其是墨西哥傾斜。 政治問題政治解決 若能重啟墨西哥建廠計劃,將會是明智的解方,但這條路遭遇的阻礙比想像中更多。 不止墨西哥政府礙於美國政府的壓力反對,中國政府自身也對此有疑慮。據金融時報報道,中方今年曾延後對比亞迪墨西哥工廠計劃的核准,比亞迪核心零部件如電池、電驅、功率模組等高度自製,且深植中國供應鏈,中方也擔心敏感技術可能經由墨西哥外溢至美國。與此同時,美國汽車業也公開表達過對「中國車藉墨西哥入美」的憂慮和反制意向。 最後,比亞迪的北美之路,恐怕還是得「政治解決」。 北京當局已將墨西哥此舉視為「親美舉動」,揚言採取反制措施。與此同時,中美新一論貿易會談在西班牙展開,雙方此前動作頻頻,無非是增加談判桌上的籌碼。 在國內價格戰尚未落幕、海外貿易壁壘風險增加的情況下,比亞迪盈利能力正受到多重擠壓,今年上半年淨利成長14%至155.1億元,但第二季淨利僅63.6 億元,較去年同期下降近30%。資本市場似乎已提前對比亞迪的處境做出反應。股價從5月的高位約158港元跌至目前約108港元,市盈率已跌至約13.2倍水平。雖然比亞迪仍是新能源車賽道的核心標的,但需要準備好在關稅與政策驟變下承受劇烈波動,短期內或難以突破上方壓力,政治因素帶來的風險變數仍大。…

簡訊:1藥網第二季度營收下滑

醫藥銷售商1藥網(YI.US)周三表示,第二季度營收同比下降6.4%至32億元,面向藥房及醫療機構的核心藥品銷售業務營收下滑6.2%。面向消費者的藥品銷售業務規模較小的,當季同比亦下跌9.6%。 公司運營成本及費用同比下降6.3%至32億元,上年同期為34億元。受此影響,1藥網當季實現營業利潤10萬美元,但淨虧損由去年同期的1,400萬元擴大至1,950萬元。 財報發布後,公司股價周三收跌6.2%,該股過去六個月累計下跌40%。 陽歌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簡訊:奇瑞啓動重磅IPO 有望成今年最大車企上市案

奇瑞汽車股份有限公司(Chery Automobile Co. Ltd)周三啓動香港IPO,計劃籌資10億美元以上,有望成為今年最大汽車企業IPO。周三發布的新上市公告顯示,公司擬發售約2.97億股,每股定價區間為27.75至30.75港元。若以定價區間上限計算,此次募資總額將達91.4億港元(11.8億美元)。 奇瑞從2003年起一直是出口量最大的中國自主品牌乘用車公司 。2024年公司營收達2,690億元(378億美元),較上年增長65.4%,同期淨利潤增長37.2%至143億元。 根據上周提交的更新版招股書披露的最新數據,公司今年繼續保持增長態勢:2025年一季度營收從去年同期的549億元增至682億元,增幅達24%。其中新能源汽車銷售收入成為關鍵驅動力,同比激增約四倍至187億元,佔營收總額四分之一以上。 作為未來發展的重要戰略之一,公司正加速在全品牌線部署其智駕系統,提供多級自動駕駛功能。此次IPO募集資金部分將用於拓展新能源汽車產品組合、升級新能源動力系統及新能源汽車平台架構,並將投入大規模研發以強化核心技術能力。 余特莉 咏竹坊專注於在美國和香港上市的中國公司的報道,包括贊助內容。欲瞭解更多信息,包括對個別文章的疑問,請點擊這裏聯繫我們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