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888.HK

從事軟件開發的金山軟件有限公司(3888.HK)周二公布,可轉債持有人行使部分換股權,涉及1,012萬股股份,佔初始可轉債本金總額約11.35%。

該批可轉債金額為31億元,去年4月發行,於今年到期,息率0.625厘。是次轉換價經調整後每股34.77元,轉換後佔公司擴大股份總額約0.75%。

金山軟件周三開市跌3.4%至35.7元,公司過去一年股價上升近50%。

劉智恒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新聞

Anti-toxin provider Jiangxi Institute joins biopharma IPO rush

憑破傷風藥物衝擊港交所 江西生物IPO前大額分紅

2024年江西生物在中國人用破傷風抗毒素市場的市佔率65.8%,同期在全球市佔率為36.6% 重點: 人用破傷風抗毒素在公司營收中佔比超九成,但該業務在中國的未來增長潛力有限 大股東持股76.64%,兩年派息1.26億元,股息額度甚至遠高於同期公司總利潤    莫莉 隨著今年以來香港資本市場回暖,新股市場亦持續火熱,近期登陸港股的抗體偶聯藥物(ADC)賽道明星企業映恩生物(9606.HK)在上市首日就獲得大漲117%的好成績,吸引了更多生物醫藥企業赴港上市。近期,中國最大的人用破傷風抗毒素提供商和出口商江西生物製品研究所股份有限公司向港交所提交上市申請,中金公司和招商證券國際為聯席保薦人。 江西生物專注於抗血清產品的研發、生產和銷售,抗血清是指一類含有免疫球蛋白或免疫球蛋白F(ab’)2片段的生物製品,用於破傷風、蛇傷中毒及狂犬病等疾病的免疫保護及治療。人用破傷風抗毒素作為江西生物的核心產品,在公司營收中佔比超九成。破傷風抗毒素(下稱「TAT」)是一種抗血清,用於預防和治療破傷風感染。弗若斯特沙利文的報告顯示,2024年,江西生物在中國人用TAT市場的市佔率65.8%,同期在全球市佔率為36.6%。 2022年至2024年,江西生物分別錄得營收1.42億元、1.98億元和2.21億元,其中人用TAT的銷售收入分別為1.33億元、1.84億元和2.06億元,公司業績高度依賴單一產品,同期公司的利潤分別為2,646.8萬元、5,548.1萬元和7,514萬元。但是,高收入國家通過免疫接種和公共衛生保護,幾乎消除了破傷風,中國從1979年開始實行計劃免疫後,破傷風疫苗的覆蓋率也達到90%以上,中國人用TAT市場的未來增長潛力有限。除了銷售人用TAT,江西生物的其他業務包括銷售獸用TAT,以及向一家子公司提供技術服務,但是這些業務貢獻的收入在2024年佔比不足7%。 江西生物的在研產品管線中包括抗蛇毒血清產品、馬狂犬病免疫球蛋白以及授權引進的部分獸藥產品,自研的產品管線均處於臨床前研究的早期階段,而授權引進的部分獸藥有望在2025年獲得獸藥證書。從支出佔比來看,江西生物在研發領域的投入並不高,2024年的研發支出為1,368萬元,甚至遠不及同期的分銷成本2,686萬元和行政成本3,235萬元。 江西生物的前身是1969年成立的上海生物製品研究所江西分所,經過多次改制後,於2002年被江西生物的大股東敬玥家族所控制,現年32歲的敬玥自2016年從美國紐約大學本科畢業後,次年即加入江西生物,如今擔任執行董事兼董事長,她25歲的妹妹敬瑞華亦在江西生物擔任執行董事,負責人力資源工作。招股書顯示,敬玥家族通過兩間公司持有江西生物共76.64%的股權。 遞表港交所並不是江西生物第一次試水資本市場,這間生物製品公司曾在2024年6月提交過新三板的申請,但是在問詢環節中因公司存在多次股權代持,且實控人家族曾與多名股東約定回購、優先認購等一系列特殊投資條款,江西生物未回復問詢函即在同年8月撤回申請。 遞表前突然大額派息 江西生物的研發投入並不算高,有穩定且正向的利潤收入,但是截至2024年12月底,公司所持有的現金及現金等價物僅有5,467萬元。這與最近兩年公司大手筆派發股息直接相關,在2023年5月、10月以及2024年9月,江西生物分別派發股息1,000萬元、7,600萬元和4,010萬元,累計派發股息為1.26億元,而派息前的2022年和2023年的利潤合計為8,194.9萬元,股息額度甚至遠高於同時期公司總利潤,實在匪夷所思。因大股東所持股份近八成,這3次分紅讓敬玥家族獲利上億元。 在2020年和2022年,江西生物分別完成了A輪融資、B輪融資和B+輪融資,合計募集資金為9,000萬元,但不少投資者與江西生物的股東有親屬關係或業務存在關聯。根據2025年3月的最後一次股權轉讓的金額計算,江西生物每股的價值約為8.1元,以總股份2.72億股計算,公司的估值約為22億元。 招股書顯示,此次赴港IPO所募資金將會被用於候選產品的研發、建設並擴展新基地及生產線、優化技術及流程等。以最新估值22億元計算,江西生物的市盈率約為29倍,從事血液製品、疫苗等生物制劑生產銷售的行業龍頭華蘭生物(002007.SZ)的市盈率也只有27倍,但後者2024年的淨利潤超10億元,遠高於江西生物。這意味著,若江西生物期待以高市值登陸港交所,恐怕難以獲投資者買單。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Webull soars in trading debut

微牛上市變狂牛 中國風險仍揮之不去

這家在線券商的股票在借殼上市後價格飆升,但其與中國的關聯以及不斷加劇的經濟不確定性可能會成為重大風險 重點: 微牛通過與特殊目的收購公司合併,上市後的第二個交易日,股價飆升375%,公司市值達到300億美元 公司大部分收入來自美國,但其起源於中國,且超過一半的員工仍在中國    梁武仁 說起上市後的強勁開局,那就不得不提微牛公司。 微牛公司(BULL.US)上周藉與特殊目的收購公司(SPAC)合併而在紐約上市,首個交易日漲幅驚人。但在過去一年里,公司與中國的關聯引起多個美國政府機構的關注,更別說它在增加收入和維持盈利能力所面臨的根本性困境,這些因素可能最終會給微牛帶來麻煩。 這家在線股票經紀公司的移動應用程序主要面向美國散戶投資者,跟Robinhood Markets(HOOD.US)類似。它於4月11日通過與SK Growth Opportunities Corp合併,在紐約證券交易所上市。次日,公司股價飆升375%,估值近300億美元。但漲勢並未持續,隨著交易量下降,該股已回吐大部分漲幅。儘管由於估值過高可能會面臨更大的壓力,但該股仍比合併完成後首日收盤價高出一倍多。 撇開上市頭幾天的戲劇性表現外,微牛借殼上市的一個技術細節可能會讓不瞭解其情況的人感到困惑。它向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申請批准其SPAC上市,中證監於4月8日予以批准,這顯然為交易的完成和在紐約的上市交易鋪平了路。 對於所有在海外上市的中國公司來說,這一監管程序是強制性,但對微牛而言,似乎沒有必要,因為嚴格來說,它並非一家中國公司。它的總部位於佛羅里達州,大部分收入來自美國。微牛公司的對外代表是一位非中國籍高管——公司總裁兼美國首席執行官安東尼·德尼爾(Anthony Denier),他在領英上的資料,顯示他此前的工作經歷主要是在歐洲的金融公司。 但公司確實與中國有關連,因其起源可以追溯到湖南福米信息科技有限公司,這是一家自由市場信息提供商,由阿里巴巴的前員工王安全於2016年在中國創立。 次年,微牛透過在特拉華州成立的一個實體開展經紀業務,這是其目前以美國為中心的業務模式的開端。公司網站顯示,除美國外,其在英國、南非以及香港、新加坡、日本和印度尼西亞等亞洲地區都設有辦事處,足見其未來的發展雄心,但中國並不在這些地區之列。 儘管如此,根據SK Growth上個月提交的招股說明書,微牛表示,它是自願尋求中國證監會批准的,並指出中國監管機構的規定有待解釋。SK Growth和微牛於去年2月簽署最初的合併協議,當時雙方預計在2024年下半年完成交易。 微牛尋求中國證監會支持的決定,可能是導致上市計劃延遲的原因,這在此類監管程序中並不罕見。但它確實突出了公司的中國根源,雖然公司可以在紙上淡化這段歷史,但現實情況是,公司60%以上的員工仍由其中國子公司發放工資。 與中國的關係 微牛與中國的關係也引起了美國當局的關注,因為數據安全對中美雙方來說,都是一個高度敏感的領域,印第安納州的總檢察長對微牛管理美國客戶數據的情況展開了跨州調查。兩個月後,田納西州禁止在所有政府發放的設備上使用該公司的應用程序。去年12月,眾議院中共問題特設委員會致信安東尼·德尼爾,表達對公司與中國存在「深厚關聯」的擔憂。 微牛表示,其所有美國客戶信息都存儲在當地。德尼爾上周四接受CNBC採訪時重申了這點,強調微牛從作為股票經紀公司的第一天起,就受到美國當局的監管。 他說:「我非常有信心,所有這些調查最終都會妥善解決。我知道我們為客戶提供了非常優質的服務,而且客戶的信息是安全的。」 在疫情期間,居家的民眾有閒有錢(政府發放的紓困支票),對炒股興趣激增,微牛的業務隨之迅速發展。據招股說明書,它的應用程序迄今已被下載超過5,000萬次,全球用戶超過2,300萬。 與Robinhood一樣,微牛對交易美股不收取佣金。相反,它通過將交易訂單轉給特定的莊家來獲取收入,這些莊家會為這項服務付費。此外,它還向客戶收取如保證金交易和做空等更高級功能的費用。 與大多數股票經紀商一樣,微牛擴大營收的能力與經濟和市場狀況直接相關,對該公司而言,這可能是比與中國聯繫更緊迫的問題,因為美國總統唐納德·特朗普的政策給全球經濟蒙上了巨大的陰影。公司去年前9個月的收入,實際上比2023年同期有所下降,而運營費用卻有所增加。因此,它在2024年前9個月出現淨虧損,與一年前的淨利潤相比倒退了。 綜上所述,對於似乎與韓國企業集團SK集團相關聯的SK…
Why can’t humanoid robots bear the weight of intelligence?

為何人形機器人無法承受智慧的重量?

人形機器人被視為具身智能實現的核心形態之一,但其與AI大模型的結合,仍有一段路要走    頭豹研究院 在生成式AI快速演進的當下,人形機器人被視為具身智能的最佳載體,但將AI大模型真正落地至這一複雜平台,卻遠比想像中困難。頭豹研究院綜合行業分析師饒立杰指出,儘管政策支持與產業資本逐漸聚焦,大模型與人形機器人結合仍面臨明顯技術與商業挑戰。 硬件是最直接的限制。以GPT-4等千億級參數模型為例,其推理過程需數十GB記憶體與上百TOPS(萬億次運算/秒)算力支援,而現階段多數人形機器人所採用的嵌入式運算平台(如輝達Jetson系列),算力僅介於10至50 TOPS,遠不足以應對大型語言模型的運算需求。這迫使機器人需仰賴雲端處理,但無論是5G或6G模組,每小時約消耗5至10W電力,加上傳輸延遲與失效風險,都不利於機器人進行實時決策。 此外,若選擇本地運行大模型,則需搭載高階AI處理器如輝達Orin,其典型功耗達15至30W,配合目前1至3kWh的機器人電池容量,將導致續航力大幅縮減,甚至縮短75%以上。對一台設計用於長時間自主工作的機器人而言,這是致命短板。 控制反應落差大 即使克服算力問題,傳感器與大模型的數據鏈整合也非易事。人形機器人在環境感知與動作控制上需在100至300毫秒內完成感知—理解—行動的反饋閉環,然而目前大型語言模型推理延遲往往達秒級,在實際應用中無法滿足即時控制需求。 舉例來說,當機器人接收到語音或視覺輸入後,需即刻決定「是否行動」、「如何行動」,但大模型計算延時過高,容易導致行動滯後甚至錯誤,特別在高風險或複雜環境中,更難以保證操作安全性與精準性。 除了技術問題,商業落地也是目前尚未解決的核心挑戰。高算力需求意味著高硬件成本,若需搭載如輝達A100等GPU,其單顆售價高達1.5萬美元,使整機成本輕易突破數萬美元,遠高於消費市場可接受的人形機器人理想價位(約為10,000美元以內)。這也直接壓縮了商用部署的投資回報率空間。 即便勉強部署,大模型在人形機器人上的應用場景仍以倉庫、工廠等半封閉環境為主,對如家庭看護、零售接待等開放性場景仍難以實現靈活適應。此外,AI模型在不同空間、語義與行為需求的泛化能力不足,也讓人形機器人的商業化缺乏穩定成長基礎。 人形機器人要真正搭載並運行AI大模型,需要算力、電源管理、控制延遲與場景泛化等多重技術突破同時發力。短期內,垂直領域的小模型或中型模型更具可行性,能在工業檢測、醫療輔助等場景中先行落地。未來隨著輕量化AI晶片與邊緣運算架構進一步成熟,AI大模型或可真正成為人形機器人的「大腦」,引領具身智能邁向更廣闊的商業前沿。 頭豹研究院中國是行企研究原創內容平台和創新的數字化研究服務提供商,擁有近百名資深分析師,聯繫方式:CS@leadleo.com 原文刊登於《時代周報》,記者為朱成呈 本文內容純屬作者個人意見,不代表咏竹坊立場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估值落後國際同業 港IPO回暖有利中金

中金在香港IPO市場市佔率第一,去年參與的上市集資金額達38.35億美元,據報將協助寧德時代在港上市 重點: 中金發盈喜,料首季淨利潤大升50至70% 估值遠比美國投行低,因股本回報率弱   白芯蕊 中港股市在2024年第一季止跌回升,隨著中國政府力撐金融市場後,港股在去年9月及今年1月出現大幅攀升,恒生指數更重上兩萬點大關,投資市場氣氛轉趨活躍,連帶券商行業也受惠,龍頭的中國國際金融股份有限公司(3908.HK;601995.SH)最近發盈喜,料首季純利按年大增最多70%。 中金為中國首家中外合資的投資銀行,於1995年7月經人民銀行批准成立,發起人為中國建設銀行 (0939.HK)、美資投行摩根士丹利(MS.US)、中投保(當時稱為中國經濟投資擔保公司)、新加坡政府投資有限公司(GIC)等,在1997年更建立中金香港,成為中國首家在香港進行證券承銷的內地企業,同年更完成中移動在香港上市,成為中金第一個在海外的上市項目。隨後2015年改制為股份有限公司,並在港交所掛牌,2020年亦在上海交易所上市。 主打投行業務的中金,最近發盈喜,預計2025年首季淨利潤達18.58億元至21.06億元,按年大升50%至70%,因積極把握市場機遇包括財富管理及股票業務等,故各業務均實現較大升幅。 雖然中金盈喜未有披露太多詳情,但從過往年報看到,中金收入主要來自三大業務,包括手續費及佣金收入、利息收入及投資收益,當中手續費及佣金收入佔2023及2024總收入達四成,其次是利息收入,佔中金2023及2024總收入接近28%。 所謂手續費及佣金收入,旗下再細分經紀業務、投資銀行業務、資產管理業務等等,經紀業務即包括代理買賣證券,投資銀行業務即是股權融資承銷與保薦、債務及結構化融資承銷與保薦等,資產管理則是收取資產管理費收入。 中港股市成交轉旺,無疑對中金經紀業務收入相當重要,但為企業上市的投資銀行業務也不容忽視,該業務佔中金2023及2024年總收入的9.6%和11.2%,尤其集團為中國企業在境外IPO上市業務確實出色,2024年中金在香港主承銷項目合共19宗,規模達38.35億美元,屬行業第一,涉及美的集團、毛戈平、茶百道、西銳飛機等。同時中金去年作為賬簿管理人,主承銷港股IPO項目也有9單,規模近12.5億美元,排名市場第二。 除港股外,中金去年為中資企業在美股IPO上市項目共3宗,主承銷規模8,700萬美元,排名則是中資券商之首。至於A股市場受IPO收緊影響,去年主承銷A股IPO項目只有6宗,較2023年大幅減少11宗,主承銷金額35.9億元,按年大跌88.9%,在內地IPO市佔率則為5.3%,內地承銷排名只是排第八位。 港新股市場回暖 雖然內地IPO市場薄弱,但香港新股市場氣氛仍熾熱,據畢馬威會計師事務所指出,香港市場首季共完成15宗IPO,集資額達177億港元,同比大升3倍,為2021年後第一季度新高,目前申請宗數已增至120家企業,較去年底的86家高出34家。 尤其是有A股股王之稱的寧德時代,據報中金已成為H股上市的聯席保薦人,集資至少50億美元,至於內地茶飲連鎖店霸王茶姬的母企茶姬控股(Chagee Holdings),在美國以存託股票(ADS)方式掛牌,中金亦為聯合保薦人。未來還有大量中國企業在海外上市,包括內地服裝銷售平台SHEIN(希音)及螞蟻集團等,以中金的名氣未來有望分一杯羹。 據彭博數據顯示,雖然中金去年淨利潤按年跌7.5%至56.94億元,但隨著中港股市低位回升,加上新股市場好轉,估計中金今年淨利潤有望重拾增長,按年升20.7%至68.7億元,目前預期市賬率(PB)為0.57倍,明顯比國際同業包括高盛(GS.US)、摩根士丹利及摩根大通(JPM.US)分別1.4倍、1.7倍及2倍低一大截。 不過,中金預期股本回報率(ROE)卻只有6.6%,較高盛、大摩及摩通分別13%、13.8%及15.4%弱,意味中金營運效益遠比美資投行低,最終令市賬率較外國同業落後,此亦是中國企業估值偏低的通病,因此要令中金估值追上國際對手,除了提升盈利能力外,如何有效提高股本回報率亦相當重要。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