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ishan Cloud stock not attractive enough

中國第二大獨立邊緣雲供應商白山雲正式提出上市申請,爭取成為港股「邊緣雲第一股」

重點:

  • 公司2022年營收21.3億元,期內虧損1.9億元
  • 前期網絡基礎設施及前期投資成本,佔同期收入八成以上

    

李世達

隨著雲計算業務的持續蓬勃發展,用戶對雲計算的需求更加廣泛,服務與業務的結合也更加緊密。在5G、物聯網(IoT)、人工智能(AI)等技術的成長下,提供更快傳輸速率的邊緣計算服務愈來愈受到重視。

中國第二大獨立邊緣雲(edge cloud)服務供應商白山雲控股有限公司,趕在2023年結束前向港交所遞交上市申請文件,挑戰成為港股「邊緣雲第一股」。中金公司(3908.HK)和海通國際為聯席保薦人。

邊緣雲是最近從雲服務行業快速興起的新型基礎設施及服務類別。傳統雲計算與邊緣雲的差異,簡單來說就是「集中」與「分散」。傳統雲計算提供更集中的資源供給,透過數據中心和服務器提供服務;而邊緣計算則利用數量龐大的邊緣設備(edge device),在更靠近資料的位置處理資料,為用戶提供更快的信息傳輸和處理速度。

成立於2015年的白山雲,主要提供邊緣雲網絡服務、安全和計算兩大類服務。網絡服務主要包括邊緣全站加速網絡、邊緣下載交付網絡及邊緣流媒體交付網絡。通過這項服務,該公司幫助客戶連接全球數十億終端用戶,加快内容的傳輸速度,增強用戶體驗,實現提質增效。

海外業務帶動增長

根據申請文件,2020年至2022年,白山雲的收入分别為18億元、22.7億元及21.3億元。2023年上半年,白山雲實現營收10.8億元,同比增長7.9%。

值得一提的是,成立於貴州的白山雲在海外發展快速。海外市場貢獻佔比從2020年的7.9%增加至2023年上半年的26.2%。截至2023年6月30日,白山雲控股在超過50個國家和地區的300多個城市,部署了1,700多個全球邊緣節點,網絡帶寬超過80Tbps。根據灼識咨詢報告,按2022年海外收入計算,該公司是具有成熟海外業務的中國獨立邊緣雲服務供應商中,增長最快的一家。

2022年,白山雲收購了藍汛控股已建立的海外客戶網絡,以及其銷售與營銷團隊資產。白山雲創始人兼CEO霍濤曾在藍汛任職十年,2015年出任COO,負責銷售業務在內的總體運營工作。

此外,為進一步發展海外業務,白山雲自2022年第三季度起建立獨立品牌EdgeNext,擁有獨立的運營團隊來進行客戶開發及服務。客戶中還包括知名的遊戲發行商steam。

設施投資拉低毛利率

儘管如此,改善虧損仍是公司首要課題之一。2020年至2023年上半年,白山雲的期內虧損分別為1.8億、1.7億、1.9億元及3,590萬元。

申請文件表示,虧損主要因為業務迅速擴張,網絡基礎設施的前期投資及其他成本與費用相對較大。2020年至2023年上半年,用於帶寬及機架租賃的成本分別為15.9億元、19.6億元、17.9億元及8.7億元,分別佔同期總收入的88.4%、86.3%、83.8%及79.9%。

從毛利率來看,2020年至2023年上半年,白山雲毛利率分别為4.3%、7.4%、9.1%及12.7%,雖整體呈上升但仍偏低。

另一問題是,白山雲存在客戶過於集中的問題。根據申請文件,2022年公司前五大客戶合計收入佔公司總收入的76.9%,其中最大客戶佔比更高達47.9%。而有兩客戶同時也是公司主要供應商。也就是說,一旦主要客戶流失,公司業績將會受到顯著的影響。

競爭對手強大

雖然白山雲是邊緣雲領域的先行探索者,但公司面對的挑戰者相當強勁。根據申請文件,白山雲在中國邊緣雲服務行業排名第九位,2022年的市場份額約為3.1%。排在前面的有中國移動(0941.HK)、中國聯通(0762.HK)、中國電信(0728.HK)等三大電信運營商,以及多家大型雲服務商。公司坦言,面對資源龐大的競爭對手,能取得多少市場份額難以預測。

根據國際數據公司(IDC)最新發布的《中國邊緣雲市場跟蹤研究,2023H1》報告,2023上半年,中國邊緣雲市場規模總計45億元,同比增長46.3%。報告提到,在互聯網音視頻客戶加速自建流量分配體系,以及服務商加大向本地客戶供給邊緣資源等因素驅動下,邊緣雲市場在過去兩年得以高速增長,並成為整個雲計算市場中最重要的增長引擎之一。

據全球移動通信系統協會(GSMA)預測,到2025年全球物聯網設備聯網總數將達到252億個,將會生成大量的數據。要求網絡更穩定、傳輸更快速、更低時延的場景,都在增加市場對邊緣雲服務的期待。

CEO霍濤接受內地媒體訪問時曾言,白山雲的定位是「獨立第三方」,與中心雲是合作關係,組成生態。「客戶愈大,愈不希望被一家雲公司綁定」,因此邊緣雲未來會更有價值,「將成為萬億雲計算市場的下一個決勝點」。

邊緣雲是貼近用戶與資料產生處的網絡服務,因此客製化、場景化會是重要關鍵。對白山雲來說,前期大量的邊緣節點部署將是未來發展的優勢之一,而在海外市場的業務成長,也將幫助公司建立起全球影響力。

持續拓展服務網絡加強研發技術能力,是白山雲募得資金後的首要任務,隨著邊緣雲價值的凸顯,白山雲的先發優勢或會顯現。

咏竹坊專注於在美國和香港上市的中國公司的報道,包括贊助內容。欲瞭解更多信息,包括對個別文章的疑問,請點擊這裏聯繫我們。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新聞

簡訊:軒竹生物招股 集資約7.8億元

四環醫藥(0460.HK)分拆的軒竹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575.HK),於本周一公開招股,共發售6,733.4萬股H股,每股發售價11.6元,一成作公開發售,每手入場費5,858.5元,集資總額達7.8億元,本月10日截止認購,15日開始在港掛牌。 公司有超過十種藥物資產在積極開發中,涵蓋消化系統疾病、腫瘤和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當中包括三項NDA批准資產,一項個藥物項目處於NDA註冊階段,以及一項目處於III期臨床試驗階段等。 軒竹生物仍處於虧損階段,2023年的淨虧損達3億元人民幣(下同),去年更高達5.56億元,主要因行政開支大幅增加,以及支付去年上市申請開支。今年上半年的虧損為1.11億元,跟去年同期相若。 劉智恒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簡訊:金錶品牌西普尼首掛 半日大升248%

中國金錶品牌西普尼(2583.HK)周二在香港首日掛牌,開市即升183.7%報84港元,之後股價續向上升,中午收市報103.1元,升248.31%。 公司發售1,060萬股,每股29.6港元,為上限定價,本地發售錄得2,504.9倍超額認購,國際發售獲得2.9倍超額認購,集資淨額2.68億港元(3,400萬美元)。 西普尼主要銷售自主品牌「HIPINE」黃金錶殼及錶圈手錶,並為國內知名珠寶品牌提供ODM及加工服務。2024財年收入4.6億元,按年升2.5%,期內溢利4934.8萬元,跌5.3%。 公司表示,所得款項主要用於進一步提升產能及擴大及優化銷售網絡、加強品牌建設,以及建立莆田研發中心加強研發能力。 李世達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簡訊:博泰車聯首掛午收升4成

智能座艙解決方案供應商博泰車聯網科技(上海)股份有限公司(2889.HK)周二首日掛牌,開市即升32%報135港元,之後股價續向上,中午收報142.8港元,升40%。 公司發售1,043.69萬股H股,一成公開發售,每股售價102.23港元,公開發售錄得超額認購近529倍,國際配售超額2.7倍,集資淨額9.19億港元。 集資所得的30%用於擴大產品組合和解決方案,進一步加強軟件、硬件和雲端車聯網的全方位自主能力;另外30%用於提高生產、測試及驗證能力;約20%用於擴大銷售和服務網絡,10%用於整合行業資源的戰略性收購,餘下10%作一般營運資金。 劉智恒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Cotti runs coffee stores

掀起中國咖啡戰三年 庫迪疲態畢現

這家國內第二大咖啡連鎖企業去年高調宣稱,將在今年底前開設5萬家門店,如今聲勢已大幅減弱 重點: 截至今年8月,庫迪咖啡僅擁有1.5萬家門店,距其今年底5萬家的目標相去甚遠 今年早些時候,公司紐約首店開業之際,競爭對手瑞幸咖啡也同步入局 譚英 當中國流行文化試圖為現代企業的「你死我活」競爭策略尋找歷史注腳時,兩千年前的三國時代常被援引為參照。那段群雄逐鹿的歲月最終在西晉實現大一統,但前提是經歷多輪慘烈的混戰。 隨著中國咖啡戰火蔓延海外,國內兩大領軍者瑞幸咖啡(LKNCY.US)與庫迪咖啡正將戰局推向全球。即便如此,主戰場仍在中國本土,這裡不僅要迎戰星巴克(SBUX.US)等國際巨頭,更需直面數十家海內外對手。 儘管今年初進軍紐約的營銷聲勢浩大,但在這場對陣瑞幸與星巴克的現代「三國之戰」中,庫迪咖啡顯露後勁不足之勢。 庫迪與瑞幸在紐約的首店幾乎同期開業,前者5月登陸布魯克林及唐人街,本月再布點中城區;後者6月在中城開出兩家美國首店。雙方均迅速摒棄國內9.9元(約合1.4美元)的低價策略,轉為採用3.5至7美元的星巴克式定價。 今年7月,美國總統特朗普對全球最大咖啡出口國巴西加徵50%關稅,導致美國咖啡價格飆升,兩家企業似乎不以為意。但深層次看,兩大咖啡新銳的真正戰場在中國及更靠近本土的亞洲,星巴克等西方連鎖品牌在此並無主場優勢。 據研究公司Grand View Horizon數據,2024年東南亞、東亞及南亞咖啡市場規模高達642億美元(含中國市場30億美元),預計2025至2030年年均增長率達6.2%。這使得亞太市場幾乎與美國676億美元體量持平,後者同期年均增速預計僅為5.2%。 誠然,在中國家喻戶曉的古典名著《三國演義》劇情正被復刻,亞洲其他地區正快速成為這場現代咖啡「三國之戰」的新主戰場。 兩大品牌均以亞洲市場開啓出海征程。瑞幸2023年在新加坡開出首家海外門店,目前在當地門店超60家;成立一年後,庫迪2023年11月即在中國香港佈局,次月迅速進軍泰國及馬來西亞,門店遍及韓國、印尼、日本、越南、菲律賓、新加坡、加拿大。 5萬分店勢難達標 作為市場後來者,庫迪在國內尤其處於相對劣勢。但在全球舞台,雙方競爭態勢更趨均衡,庫迪的海外拓展速度已先行於對手。 憑借強勁增長,瑞幸已成資本寵兒,這主要受益於其疾速擴張。最新財報顯示,公司第二季度營收同比飆升47.1%至124億元(合17億美元),淨利潤同比勁增43.6%至12.5億元。其門店總數超2.6萬家,絕大多數位於中國。 橫向對比,星巴克全球門店3.2萬家,6月底中國門店數達7,828家。但這家總部位於西雅圖的巨頭正進行美國業務重組,且與中國當前精打細算的消費群體脫節,使其在最新版咖啡「三國之戰」中基本處於觀望狀態。 與此同時,庫迪先前的擴張計劃也遭遇困境。2024年,公司宣布計劃在今年底,大約在其開業的同一時點,運營5萬家門店。成立僅兩年,庫迪2024年10月便開出第10,000家門店,展現迅猛勢頭。 不過,官網顯示,截至2025年8月,庫迪全球28國門店僅達1.5萬家。更有媒體披露,其中3,000家門店至年中仍未開業。即便這些門店全部運營,總量仍不及其承諾的2025年底目標的三分之一。除紐約開店等零星宣傳,公司近期的推廣活動已較首年明顯減弱。 陸正耀、錢治亞兩位瑞幸前聯合創始人,因涉嫌主導數千萬美元銷售造假醜聞離職後,2022年10月創辦庫迪。據悉,這段「黑歷史」令該公司當前激進的擴張計劃融資受阻。 重資產佈局或是庫迪早期信心來源。去年11月,首席戰略官李穎波在行業會議上透露,公司在安徽建成中國最大咖啡烘焙基地,年加工產能4.5萬噸。瑞幸2024年也在臨近上海的的崑山市,投產年烘焙量3萬噸的工廠。 作為非上市公司,庫迪僅零星透露財務狀況。公司宣稱今年4月聯合外賣新軍京東推出配送補貼,活動期間訂單量破億杯。據內部會議消息,陸正耀表示超過90%標準店型中,淨利潤逾1萬元。 李穎波在近期加盟商會議上披露,5月單店月均經營現金流達2.7萬至2.8萬元,同比增40%。自2月起,庫迪力推便利店式新加盟模式,同時售賣冰淇淋、方便面、瓶裝飲料、熱食及盒裝簡餐,以此區別於星巴克、瑞幸的傳統咖啡專營形態,並宣佈將在第三方超市設咖啡吧台。 值得注意的是,面對價格戰壓力,瑞幸過去一年悄然提價以遏制毛利率下滑。但庫迪釋放持久戰信號,其與非洲生產商簽訂長期供應合約。星巴克持續進行的中國業務轉型更賦予這幕現代「三國之戰」變局新注腳,預示咖啡戰終局來臨前,必將經歷更多峰回·路轉的劇情演進。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