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Q.US 688303.SHG
Polysilicon production line

這家多晶硅製造商表示,暴跌的價格最近已開始企穩,如果北京方面宣佈新的政策支持,價格甚至可能在未來兩個月上漲

重點:

  • 大全新能源第四季度收入下降近60%,原因是多晶硅價格下跌及公司決定大幅削減產量
  • 公司表示,由於預期下月可能會出台重大政策支持,價格已開始企穩

  

陽歌

多晶硅製造商大全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DQ.US; 688303.SH)最近釋放大量喜憂摻雜的信號,不過公司最新季報中的大多數信號明顯都是負面。公司及其同行的產品,是太陽能電池板的主要組成部分,過去兩年增加大量新產能後,這些企業陷入了供應過剩的風暴,導致價格在需求低迷的情況下暴跌。

不過,大全新能源的最新報告確實也包含了一些略微積極的信號,因公司管理層稱,暴跌的價格可能終於穩定下來,至少目前如此。他們還討論了越來越多的跡象,表明北京可能很快會介入,通過提供政策支持,吸收在大規模新建太陽能發電廠的過剩供應。

在這點上,副首席執行官朱婷在大全新能源的電話會議上表示,預計中國今年將增加250吉瓦到300吉瓦的太陽能裝機容量,與去年新增277吉瓦大致持平。即使沒有任何增長,這也相當於全球新增太陽能裝機容量的一半,朱婷預計全球新增太陽能裝機容量為550吉瓦至600吉瓦。

除了銷量暴跌外,另一略微令人擔憂的信號是公司的最新財報,正顯示其現金儲備迅速消耗。截至去年底,公司可輕鬆兌換成現金的“速動資產”總額約為22億美元,低於一年前的32億美元現金和應收銀行票據。

現金減少至少有一部分是大全新能源去年全年虧損3.45億美元所致。導致現金流失的另一個主因,可能是公司過去兩年在內蒙古的新項目上投入巨資,該項目使大全新能源的年產能較2022年底的10萬噸增加了兩倍多,達到30萬噸。

由於中國政府已經介入,試圖要求企業將產能利用率降到一半,甚至更低來穩定價格,那些新增產能中,很大部分可能已經閒置。大全新能源在10月底發佈的上一份季報,首次暗示這種「自律」,到了12月公司證實正在執行這種減產。公司在最新財報稱,目前的產能利用率僅為40%至50%,副首席執行官朱婷表示,她預計整個行業的利用率將在「中期至長期」保持在這個範圍。

所有這些喜憂摻雜的信號都充分體現在分析界對大全新能源褒貶不一的看法上,在雅虎財經調查的九家分析機構中,有四家其實是把該股評為「強力買入」,這可能不是因為其表現強勁,而是因為他們認為該股被低估了。但另外兩家將其評為「持有」,而其餘三家則將其評為了「買入」。

估值低迷

在公告發佈後的兩個交易日里,大全新能源的股價下跌了7.5%,不過其中大部分跌幅出現在上週五,當時中國股市整體下跌,導致恆生中國企業指數暴跌3.6%。我們還應該注意到,大全新能源在紐約上市的股票,在過去六個月里上漲了37.5%。

經歷了所有這些漲跌之後,股票在美國市銷率(P/S)非常低迷,僅為0.26倍。與在香港上市的同類企業協鑫科技(3800.HK)的1.42倍和在上海上市的通威股份(600438.SH)的1.03倍相比,微不足道,也只有瓦克化學(WCH.DE)0.58倍的一半,後者是少數幾家主要的非中國生產商之一。

我們之前曾建議大全新能源考慮利用其大量現金儲備,將美國股票私有化,因為該公司目前的市值僅為13.3億美元。但鑒於其現金正在迅速減少,這可能不再是一個好的選擇。

公司的最新指標中,大多都顯示出類似的情況,降幅從30%到60%不等,考慮到價格暴跌以及大全新能源目前僅使用了40%到50%的產能,這並不太令人驚訝。在價格下跌和利用率低的雙重拖累下,公司第四季度營收受到的打擊最為嚴重,從上年同期的4.76億美元跌至1.95億美元,同比下降了59%。

隨著利用率的降低,公司第四季度的多晶硅產量下降了44%,從上年同期的61,014噸降至34,236噸。公司表示,本季度將進一步削減產量,預計2025年前三個月的產量僅為2.5萬至2.8萬噸。同樣,公司預測今年的多晶硅產量僅為11萬至14萬噸,與2024年的20.5萬噸相比大幅下降。

季度內該公司的多晶硅生產仍處於虧損狀態,期間的平均生產成本為每公斤6.81美元,同比上漲5%,而平均售價僅為每公斤4.62美元,同比下降42%。鑒於生產成本與售價之間差距巨大,大全新能源的季度淨虧損擴大至1.8億美元也就不足為奇了,而第三季度其虧損為6,000萬美元,一年前同期甚至實現了5,330萬美元的利潤。

最後,我們再來詳細看看公司管理層談到的價格企穩,這將結束一年多來價格從最高點下跌約一半的頹勢。朱婷稱,公司最近觀察到價格穩定在每公斤36至42元之間,甚至預測未來幾個月價格可能會上漲,因為預計北京將提供政策支持,以鼓勵更多太陽能發電廠建設。

她說:「但如果沒有足夠的新應用場景或替代商業模式,2025年下半年及以後的需求似乎更具挑戰性。」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新聞

簡訊:大全新能源首季收入下滑70.2%

多晶硅生產商大全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DQ.US; 688303.SH)周二公布,首季收入1.239億美元,同比下降70.2%,股東淨虧損為7,180萬美元,較上季淨虧損1.8億美元收窄,而去年同期為盈利1,550萬美元。 首季度,公司錄得毛損8,150萬美元,而去年同期為毛利7,210萬美元;毛利率錄得-65.8%,去年同期為17.4%。期內,多晶硅銷量為28,008噸,按年下跌48.1%;平均售價為4.37美元,低於現金成本5.31美元。 公司表示,今年首季太陽能光伏行業產能過剩持續存在,多晶硅價格低於現金成本水平,導致公司本季度維持淨虧損,但虧損額已環比收窄。預計第二季度將生產約2.5萬至2.8萬噸多晶硅,全年則將生產約11至14萬噸多晶硅。 大全新能源美股周二下跌13.75%,收報12.77美元。 李世達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簡訊:聯華超市首季盈利倍升至1.8億

聯華超市股份有限公司(0980.HK)周二公布首季度業績,截至今年三月底止,收入59.7億元人民幣(下同),按年下跌15%,但盈利同比大升141%至接近1.8億元。 集團旗下的大型綜合超市收入同比跌22%至24.5億元,超級市場跌9.3%至31億元,便利店則跌13.8%至4.1億元。集團沒有解釋收入下跌但盈利倍升的原因。 期內聯華超過在華東地區關店37家,其中32家是加盟店。區內新開的門店為34家,當中21家為加盟店。 周三聯華超市開市升7.4%報0.365港元,過去一年股價由高位下跌超過三成。 劉智恒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Glass tycoon unfazed by Trump: Fuyao Glass’s net profit surges by nearly 50% in the first quarter

玻璃大王無懼特朗普 福耀玻璃首季純利升近五成

曾是中美製造業合作典範的福耀玻璃,在關稅風暴中仍能站穩腳跟,在汽車市場復蘇的帶動下持續盈利 重點: 公司一季度淨利大增46.25%至20.3億元 供美產品本地生產率達70%   李世達 在「中國製造」的大範疇裡,曹德旺創辦的福耀玻璃無疑是一個典範,曹德旺從福建小鄉鎮出發,憑藉一塊玻璃,敲開世界汽車工業的大門。然而,過去因在美建廠被譽為「中美製造合作典範」的福耀,去年一度遭美國執法機構調查,「中美合作」的大敘事也遭遇關稅戰的挑戰。儘管如此,福耀玻璃仍能交出一份亮眼的成績單。 全球汽車玻璃龍頭福耀玻璃工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3606.HK; 600660.SH)近日公布,今年第一季度收入99.1億元(13.55億美元),同比增加12.16%;股東應佔溢利20.3億元,同比大增46.25%。公司表示,盈利增加主要受益於收入增長較快,以及匯兌收益增加。受到業績激勵,福耀港股績後兩日反彈近9%,基本收復對等關稅帶來的跌幅,過去一年累升29.6%。 福耀玻璃的故事要從1987年說起,當年41歲的曹德旺,在福建福清接手一家瀕臨倒閉的鄉鎮玻璃廠,從給卡車生產擋風玻璃起步,創立了福耀玻璃。 彼時中國汽車工業尚未起飛,進口玻璃價格高昂、依賴國外,曹德旺毅然投入研發,成功打破外資壟斷,逐步打入一汽、上汽等車廠供應鏈。2001年,福耀進入國際市場,拿下通用汽車訂單,成為全球主流汽車品牌供應商,並於2014年在美國俄亥俄州投資超7億美元設廠,成為當時中國製造業最大一筆赴美投資,後來還被拍成紀錄片《美國工廠》。 如今的福耀玻璃,全球汽車玻璃市佔率超40%,在中國汽車玻璃市場市佔超70%。為奔馳、寶馬、奧迪、通用、豐田、大眾等眾多世界知名汽車品牌及中國車廠提供汽車玻璃。 汽車玻璃不只是玻璃 汽車玻璃雖屬傳統產業,在智能化浪潮中也迎來技術革新與價值重估。隨著汽車產業快速變革,對玻璃的需求也在不斷升級。福耀不再只是「做玻璃」,而是跟著整車廠開發天幕玻璃、可調光玻璃、HUD抬頭顯示玻璃等高附加值產品。例如,特斯拉Model Y配備的全景天幕玻璃,就由福耀供應。 此外,隨著SUV車型與新能源車滲透率的提升,單車玻璃使用面積也越來越大,從4平方米提升至逾5平方米,價格與毛利同步成長,汽車玻璃已從低技術產品轉型為結構功能融合的新賽道。 根據2024年報,公司智能全景天幕玻璃、可調光玻璃、抬頭顯示玻璃、輕量化超薄玻璃等高附加值產品佔比,較上年同期上升5.02個百分點。同期汽車玻璃客單價(ASP)增長7.5%至每平方米229.11元,帶動整體毛利率提升。去年度公司毛利率35.5%,較2022年的32.7%增長2.8個百分點。 今年第一季度毛利率微降至約35.4%,主要是因為公司會計準則變化。此外,首季度銷售費用同比下降22.9%,管理費用下降3.8%,也助力淨利潤大幅提升。 值得一提的是,截至一季度公司應收帳款年增12.4%,來到72.88億元,約佔去年度淨利潤97.2%。公司表示,雖然應收帳款增加,但回款效率高、並有保險保障,風險可控。 「關稅影響不大」 為了應對貿易戰與關稅不確定性,福耀早在多年前就啟動了「本地生產、本地服務」戰略,在美國、德國、俄羅斯、摩洛哥等地設廠,將產能分散到全球,這也成為其抵禦關稅衝擊的重要屏障。2024年,公司海外收入佔比約44.8%,與2023年的45%相若。 曹德旺在業績發布會上表示,目前,福耀玻璃供應美國的產品中,美國本土生產率達到了70%。認為美國的關稅政策影響不大。對於特朗普的關稅威脅,曹德旺在2018年就領教過。當時他表示「不管美國加多少稅,反正不賺錢我是不賣」,認為只要需求在,加稅就不能解決問題。 美銀認為公司已將大部分關稅影響增加轉嫁給客戶,訂單狀況仍然穩定,未來兩個月預期不受影響。高盛則指,集團的生產線遍布全球不同地區,加上在市場上具領先地位,有望在汽車供應鏈行業保持穩健經營,維持「買入」評級。 從市盈率看,福耀玻璃目前約為16.3倍,略高於聖戈班(SGO.PA)的15.9倍與信義玻璃(0868.HK)的8.9倍。作為汽車玻璃的行業龍頭,福耀仍握有主動優勢,其全球化布局能夠有效應對風險,隨著智能汽車滲透率提升,業績持續增長可以預期,對投資人來說仍具吸引力。

簡訊:鷹瞳科技H股全流通獲批

眼科影像識別方案提供商北京鷹瞳科技發展股份有限公司(2251.HK)周一公布,已收到中國證監會發出的備案通知書,完成其合共5015.1萬股未上市股份實施H股全流通的備案。股份轉換涉及26位股東。 成立於2015年的鷹瞳科技主要提供眼科影像識別方案,去年7月宣布研發萬語醫療大模型,從單一影像診斷向全科醫療問答、健康管理領域延伸。今年2月,萬語醫療大模型完成升級並接入DeepSeek R1模型。 公司去年收入按年下跌23.3%至1.56億元(2,100萬美元),虧損由2023年的1.33億元擴大至2.55億元。公司股價自2021年11月上市以來累跌83.22%,今年至今則跌7.95%。 李世達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