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699.HK
SF Intra-city reports annual results

中國第三方實時配送服務提供商順豐同城實現全年盈利,符合市場預期

重點:

  • 2023 年收入人民幣123.87億元,增長21.1%,單量增長超過三成,淨利潤為 6,490萬元。公司擁有人應佔利潤人民幣5,060萬元,實現全年盈利
  • 毛利為7.95億元,增長94%,毛利率提高 2.4個百分點至 6.4%

近年隨著科技的不斷進步和消費習慣改變,越來越多中國居民傾向於網上購物,而網絡購物的流行更是助長了這一趨勢,為實時配送行業創造了良好的市場環境。2023 年實時配送行業的訂單規模出現較明顯增長,錄得約408.8 億單,同比增長 22.8%。

實時配送蓬勃發展

隨著近年特別是疫情後市場消費模式轉變,市民購物由線下轉向線上,使實時配送的發展迎來了黃金時期。從順豐同城(9699.HK)2023年業績顯示,公司在面向商家(2B)及面向消費者(2C) 乃至最後一公里配送業務上均錄得驕人增長,為同城配送業務共帶來人民幣123.87億元的穩健收入。主要是由於餐飲外賣的消費需求持續增長,同時實時配送的消費習慣也擴展到零售消費場景。非餐飲場景的消費也保持著穩健增長的趨勢。與KA(Key Account)客戶的合作得到深化,年度活躍商戶和消費者規模擴大,及公司加強對市縣級市場的滲透,特別是在縣域層面進行深耕。期內,縣域收入規模同比增長147%。

強化與優質商家合作

順豐速運在多年的發展中樹立了良好的品牌形象,得以加強與現有客戶的長期合作,及號召具有巨大潛力客戶,如抖音超市、微信門店快送、滴滴快送等。主要客戶增長勢頭強勁,新簽約客戶收入保持兩位數的高增長,連鎖客戶佔比提升,業務穩定程度增強;年內,與包括霸王茶姬、茉莉奶白、淘寶買菜和海王星辰在內的品牌商家合作。順豐同城通過聚焦於重點行業、節慶假日等,完善差異化服務能力。例如,在暑假和節假日營銷活動中,重點服務茶飲客戶,使期間的日均訂單量翻了一倍。

另外,公司在醫藥方面,聚焦醫藥新零售和互聯網醫院兩大核心醫療消費場景,提升能力。在企業服務方面,順豐同城利用自身在騎手資源方面的優勢,服務於超市分揀、信息採集等靈活場景。2023年,茶飲配送收入同比增長了75%,醫藥、美妝、母嬰、寵物和珠寶等零售品類收入同比實現了高雙位數增長。

主動捕捉市場新機會

公司加深了對消費者的理解,主動捕捉市場新機會。除了日常生活中的跑腿類需求外,假日前後平台上有大量的禮品配送需求,迎來單量高峰。同時,還加強在城市商業區(CBDs)和寫字樓區域的服務能力,通過規範騎手形象、裝備、對話、配送操作等環節,確保優質取送體驗和配送安全性,商務訂單量同比增長27%。順豐同城亦通過管道合作,增加對同城快遞用戶的觸達,消費者可以在順豐速運下單接口自主選擇“小時達”服務,滿足對同城快遞的提速需求。

去年,順豐同城通過拉新活動、折扣投放、社群運營和城市活動等多種方式覆蓋目標客戶,提升了獲客效率和新用戶轉化率。年度活躍消費者規模擴大,錄得接近2,050萬人。

最後一公里增長36%

期間,公司最後一公里配送增加36%至人民幣50億元,呈現了較大增長勢頭。主要是得益於利用公司的小時級/分鐘級的彈性配送網絡,滿足傳統物流服務的提速需求,深化合作場景,包括「收件」、「半日達」、「小時達」等在內的多元化轉運和上門攬派服務快速起量,收入同比快速增長,其次與主要客戶的合作規模和派件佔比穩步提升,及充分發揮彈性底盤的作用,春節、「618」和「雙11」電商節等訂單高峰業務量同比增長,峰值派件量創新高。隨著新商業模式和城市配送服務網絡快速完善,消費者對貨品配送時效、便捷要求上升,估計該部分業務將持續增長。

在實時配送市場蓬勃發展和消費模式的改變的機遇下,作為龍頭企業的順豐同城將繼續受益於行業的紅利時代,並持續改善盈利情況。隨著消費者對實時配送的需求不斷增長,順豐同城作為領先的配送服務提供商,將能夠充分利用市場機會並擴大市場份額。

公司將繼續加強其實時配送網絡和服務能力,以滿足消費者對快速、便捷配送的需求。此外,順豐同城還將積極應對消費模式的變化,不斷調整和改進其業務模式,以適應不斷變化的市場環境。通過持續的創新和提升服務質量,順豐同城將繼續保持其行業領先地位,並實現盈利的持續增長。

咏竹坊專注於在美國和香港上市的中國公司的報道,包括贊助內容。欲瞭解更多信息,包括對個別文章的疑問,請點擊這裏聯繫我們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新聞

簡訊:美的第三季度盈收雙升

家電品牌美的集團股份有限公司(0300.HK, 000333.SZ)周三公布第三季度業績,收入按年上升10%至1,119億元人民幣(下同),股東應佔溢利升9%至118.7億元。 今年首三個季度,累計收入3,631億元,同比上升13.8%,盈利上升22.3%至371.4億元。 公司首三個季度,在新能源及工業技術、智能建築科技、機器人與自動化的收入,分別是306億元、281億元及226億元,同比增幅分別是21%、25%及9%。 周四美的集團開市升0.06%報81.75港元,公司年初至今股價上升9%。 劉智恒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Innovent’s license deal

信達生物達成百億美元BD  股價為何下行?

這項合作的總金額高達114億美元,一舉刷新了中國創新藥單筆對外授權的總金額紀錄,其中12億美元的首付款金額也僅次於三生製藥與輝瑞的交易 重點: 信達生物在核心資產IBI363上採取 「Co-Co」模式,共同承擔中國區以外的全球開發成本 獲得了在美國市場與武田共同商業化IBI363的權利,有望成為第二家在美國擁有團隊直接參與創新藥銷售的中國生物醫藥公司    莫莉 近期,中國生物醫藥領域的對外授權合作(Business Development)交易似乎陷入了一種「叫好不叫座」的怪圈,從7月的榮昌生物到10月的諾誠健華、翰森製藥等公司,多筆大額對外授權合作公布後,資本市場的反應普遍冷淡。在這種背景下,中國創新藥頭部企業信達生物製藥(1801.HK)在上周三達成的超百億美元重磅大單也未能例外,消息公布後當天股價在高開後迅速走低,最終收盤下跌1.96%。 10月22日早間,信達生物公布一項被業內譽為「歷史級」的BD協議:公司與全球制藥巨頭武田製藥(4502.JP)達成一項涉及三款在研產品的全球戰略合作。這項合作的總金額高達114億美元,一舉刷新了中國創新藥單筆對外授權的總金額紀錄,其中12億美元的首付款金額也僅次於三生製藥與輝瑞的交易。在首付款中還包括武田制藥認購的1億美元的戰略股權投資,認購價較協議日期前30個交易日的平均收市價溢價20%。 這筆交易的合作方武田制藥是全球知名跨國藥企,2024年營收達306億美元,在美國市場擁有深厚的根基和豐富的商業化經驗。無論是首付款比例和總成交金額,還是合作方的過硬能力,信達生物這筆交易可謂貨真價實。可是,資本市場卻並不買單,消息公佈後 信達生物的股價竟然連續兩個交易日下跌,累計下跌2%。市場的矛盾表現背後,既有市場對BD交易結構的短期誤讀,也隱藏著當前生物醫藥板塊整體面臨的估值壓力。 讓我們先來看看這一創紀錄的交易組合的管線產品,信達生物此次將三款核心在研產品 以「打包」形式授權給武田制藥。其中,最重磅的IBI363是全球首創的PD-1/IL-2雙特異性抗體融合蛋白,在PD-1/L1抑制劑之後,IBI363所在的領域被寄予厚望成為腫瘤免疫的下一代基石療法。IBI363已進入多項註冊臨床開發,包括一項小細胞肺癌的全球III期註冊臨床研究,II期臨床試驗的數據顯示優異的療效和安全性。IBI363已獲中國突破性療法認定,計劃於2026年向美國FDA申請加速審批。 值得注意的是,對於IBI363這一核心資產,信達生物並未採取大多數BD常見授權海外權益、收取銷售分成的方法,而是採用「Co-Co」模式(共同開發),雙方將按武田60%、信達生物40%的比例共同承擔IBI363在中國區以外的全球開發成本,尤其在美國市場,雙方將進行共同商業化,並按同樣比例分享利潤或分擔虧損。在除大中華區及美國以外市場,信達生物將商業化權益授予給武田制藥。 此外,信達生物還將一款靶向CLDN18.2的抗體偶聯藥物(ADC)IBI343和靶向B7-H3和EGFR的雙特異性ADC IBI3001授權給了武田制藥。CLDN18.2是近年來消化道腫瘤領域最熱門的靶點之一,競爭激烈,武田獲得了IBI343大中華區以外的全球獨家權益。IBI3001尚處於臨床I期早期階段,臨床前數據顯示出廣闊且高安全性的治療窗口,武田則鎖定了大中華區以外的獨家選擇權。 市場擔憂「共同開發」成本 股價下行的背後,或許反應了市場對於IBI363 「Co-Co」模式的成本擔憂。有觀點認為,信達生物仍需承擔40%的海外開發成本,需要有持續的、巨大的現金流出,相較於直接將權益賣出、只收取銷售分成的「輕資產」模式,Co-Co」模式可能稀釋短期利潤,顯得「不划算」。 但是,市場所不看好的模式恰恰代表了信達生物重視的長遠發展,董事長俞德超在電話會議中強調,在「Co-Co」模式中,BD金額不是首要的,未來走向會如何才是關鍵。這意味著信達生物並非被動等待分成,而是能深度參與全球臨床試驗設計、決策和執行,這對於一家志在成為全球性生物制藥公司的企業至關重要。另一方面,IBI363核心適應症已進入臨床後期,後續開發成本的確定性較高,武田承擔60%後也能緩解信達的現金流壓力。 本次交易的另一大亮點也與共同開發模式直接掛鈎,因為信達生物獲得了在美國市場與武田共同商業化IBI363的權利,這使其有望成為繼百濟神州之後第二家在美國擁有團隊直接參與創新藥銷售的中國生物醫藥公司。這標誌著中國藥企出海從簡單的權益授權,邁向了更深層次的、建立在自身商業化能力基礎上的國際合作階段。 回顧信達生物2025年中期財報,其營收達到59.5 億元,同比增長50.6%,國際財務報告標準下盈利8.34 億元,現金流狀況持續改善。當前信達生物的市銷率約為11倍,而創新藥另一大巨頭百濟神州(688235.SH; 6160.HK; ONC.US)的市銷率約為7.5倍,顯示前者已得到較高溢價。當12億美元的首付款落地,信達生物的財務實力將得到極大增強,為其他管線的研發和自身的商業化建設提供充足「彈藥」。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簡訊:中興通訊第三季淨利大減87%

電信設備製造商中興通訊股份有限公司(0763.HK; 000063.SZ)周二公布,第三季度收入達289.67億元(40.8億美元),同比增長5.11%;但淨利潤僅2.64億元,按年大跌87.84%。 前三季度計,收入總額達1,005.2億元,同比增長11.63%,淨利潤降至53.22億元,按年下滑32.69%。期間營業成本大增30.08%至698.11億元,增速遠高於收入增幅。 期內,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淨額按年減少77.9%至17.77億元,主要因購買商品、勞務支付的現金增加;期末現金及現金等價物餘額報268.01億元,按年減少15%。 中興通訊A股周三低開7.9%,至中午休市報45.95元,跌6.96%。香港股市周三因公眾假期休市。該股在深證及港股在過去六個月均上漲近50% 李世達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簡訊:優步計劃投資小馬智行、文遠知行香港IPO

據彭博社周二報道,美國共享出行巨頭優步科技(UBER.US)計劃投資中國兩大自動駕駛出租車營運商——小馬智行股份有限公司(PONY.US)及廣州文遠知行科技有限公司(WRD.US)即將在香港進行的首次公開招股(IPO)。報道引述消息人士稱,优步可能在小馬智行的香港上市中投資約1億美元,但未披露對文遠知行潛在投資的金額。 小馬智行擬在香港上市籌集近10億美元資金,而文遠知行的集資目標約為4億美元。兩家公司預計將於11月6日在香港掛牌交易。 小馬智行與文遠知行均於約一年前在美國上市。此次再赴港上市,正值越來越多在紐約掛牌的中資企業選擇在香港進行第二上市,以对冲中美紧张关系带来的风险。优步此前已投資兩家公司在美國的IPO,並與它們在全球多地合作推出自動駕駛出租車服務。 周二,小馬智行美股上漲11%,較IPO發行價累升約68%;文遠知行股價同日亦漲5%,但仍較其美國上市價低約24%。 陽歌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