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家計畫到上海集資上市的燕窩產品銷售商有望成為燕窩第一股”,但在行業激烈競爭下,中證監對其業務經營模式提出疑問

重點:

  • 受惠電商銷售,燕之屋的盈利在新冠疫情下仍錄得高速增長,但市場競爭激烈,部分產品需大幅降價
  • 中證監也對公司前景提出疑問,要求進一步說明業務驅動模式與競爭策略

劉明

燕窩素來被視為滋補養顏佳品,科學實驗亦證明燕窩於抗衰老、促進細胞生長等方面極具功效。如果有機會投資燕窩股,再用所得回報買燕窩吃,形成“養生+投資”閉環鏈,又會否令日益重視健康的大家心動?

申請在上海證交所上市的廈門燕之屋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最近更新招股說明書,爭取成為“燕窩第一股”。雖然公司近年靠電商冒起,但後起之秀對市場虎視眈眈,行業競爭激烈,就連中證監亦提出疑問,要求該公司就降價促銷、競爭策略等範疇作出回應。

事實上,中國幾乎不生產食用燕窩,現時市場上的燕窩及其製品原料基本都依賴進口;據海關總署資料顯示,2016年至2020年中國燕窩進口量從41.5噸上升至340.4噸,5年間大增7倍。而按照可溯源燕窩進口數量排名,2019年至2021年間,燕之屋均位居國內燕窩進口商首位,於業內具領導地位。

燕窩是一種矜貴食材,但製作過程繁瑣費時,過去可說是有錢人才能吃上的補品;而且因有價有市,市面充斥次貨和假貨,過去燕窩產品普及化有一定難度。不過隨著技術進步及市場逐漸規範,省去麻煩功夫且經濟實惠的即開即吃燕窩產品,越來越受消費者歡迎。

據估計,僅2020年,中國燕窩消費市場規模已達到400億元,年增長率高達33%。從燕之屋的財務狀況來看,2019年淨利潤為7,870萬元,2020年雖爆發新冠疫情,但仍大升54.4%至1.22億元;去年淨利潤繼續保持41%高速增長,達到1.72億元,可見燕窩這類保健食品未受疫情影響。

再者,近年電商平台行銷普及化,隨著手機下單、即送即吃的鮮燉燕窩興起,在年輕一代追捧下,有助行業增長。據國燕委的行業白皮書報告,電商燕窩消費群中,25歲至34歲佔超過一半;35至44歲人群亦佔約25%。去年“雙11節”,傳統滋補養生類產品中,燕窩及其製品排名第一位。

產品大減價

燕之屋主要產品分為常溫即食“碗燕”系列產品、鮮燉燕窩、乾燕窩及其他燕窩衍生產品,2019年至2021年碗燕系列產品收入分別有5.35億元、5.43億元和6.82億元,佔總營收分別為56.6%、41.9%和45.6%,是公司最大收入來源。

至於鮮燉燕窩產品收入增幅較快,但近年有放緩跡象,增速由2019年的9.82倍遞減至2020年的2.37倍,去年則錄得4.2億元收入,升幅僅17%,主要與市場競爭上升有關。因此,鮮燉燕窩銷售均價從2019年的每瓶98.9元,逐步下降到2020年的61.66元及去年約52元,不利公司毛利率。

產品普及與電商管道拉動,無疑帶動燕窩行業發展,但燕之屋也需要面對後起之秀的追趕與挑戰,例如主要依賴網上銷售、主打鮮燉燕窩的小仙燉近年迅速冒起,作為老大哥的燕之屋能否保持市場地位,惹來市場質疑。因此,中國證監會便對燕之屋的上市申請文件回饋意見,要求進一步說明業務驅動模式與競爭策略,提出是否通過降低產品單價促銷、依賴大量廣告行銷支撐業績等疑問,證監會還問到關於小仙燉等品牌興起,對行業及公司業務發展的影響。

那麼,燕之屋是否為了促銷而花上不合理開支?從財務資料看,2019年至2021年燕之屋的銷售費用分別為3.08億元、3.17億元和3.91億元,分別佔營業收入32.4%、29.5%和30.1%,相比過去三年產品研發費用僅佔營業收入不足2%,反映公司確實把大量金錢投放到銷售宣傳。

銷售費高昂

不過,主銷滋補養生產品的東阿阿膠(000423.SZ),最近兩年銷售費用也佔整體收入24.6%至26.3%;業務包括售賣燕窩產品的中藥品牌同仁堂(600085.SH),過去兩年的銷售宣傳費用亦佔收入18.8%和19.2%。由此看來,似乎保健養生產品公司都存在銷售費用高昂的問題。

此外,藉電商流量冒起的燕窩品牌不是沒有危機,年輕消費者喜歡嘗試新產品、新品牌,但線上市場競爭劇烈,熱潮可能來得快、去得快。因此,燕之屋結合線上線下經營模式,截至去年底在全國擁有635家門店,利用線下實體店廣泛網路增強消費者的品牌認知。由於燕窩屬高端消費,客戶群更重視品質和食品安全,實體消費體驗有助提升客戶信任及忠誠度。

燕之屋上市集資所得,計畫超過一半用來建設生態產業園,其餘用作研發中心升級、建設行銷網路及推廣品牌等。公司過去三年產量不斷提高,由2019年至2021年已翻了一番,但去年產能利用率仍接近九成,因此有需要再增加產能,並透過加大自動化力度及提升倉儲物流能力,以降低成本及保持競爭力。

估值方面,中藥領頭企業同仁堂最新市盈率約44倍,而主營阿膠及阿膠系列產品的東阿阿膠,市盈率也達41倍。至於燕之屋上市市盈率約32倍,相比每年收入超過100億元的同仁堂、以及產品具獨特性的東阿阿膠,大約出現兩至三成的估值折讓,且看這個差距是否足以吸引投資者熱烈參與。

欲訂閱詠竹坊每週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裡

新聞

簡訊:恒瑞醫藥首掛 半日升三成

中國領先醫藥企業江蘇恒瑞醫藥股份有限公司(1276.HK; 600276.SH)周五在港交所掛牌,開市報57港元,較招股定價高29%,早盤一度升逾33%,至中午收市報57.65港元,升30.87%。 公司公布,此次全球發售約2.245億股股份,香港公開發售佔21.50%,其中,香港公開發售獲454.85倍認購,國際發售獲17.09倍認購。股發售價44.05港元,為上限定價,全球發售淨籌約97.473億港元(12.45億美元)。 1970年創立的恒瑞醫藥,是中國最大的抗腫瘤藥和手術用藥的研究和生產基地,也是中國最具創新能力的大型製藥企業之一。今年首季度,公司收入同比增長20.1%至72.06億元,利潤同比增長37.2%至18.76億元。 李世達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Atour operates hotels

新聞概要:零售業務強勁增長 推動亞朵首季營收飆升三成

該酒店運營商的零售業務在第一季度增長67%,佔其營收的三分之一以上    陽歌 酒店經營商亞朵生活控股有限公司(ATAT.US)周四公布第一季度財報,儘管中國經濟放緩導致核心酒店業務疲軟,公司仍依靠新酒店開業及零售業務的強勁表現,帶動整體營收大幅成長。 根據最新季報,亞朵首季營收達19.1億元(約2.65億美元),較去年同期的14.7億元同比增長29.8%。公司預期第二季將延續類似增速,營收同比增幅介於25%至30%。 具體業務方面,酒店業務首季營收同比增長16%至11.6億元,佔總營收約61%;而客房內商品(如枕頭、床品等)的零售業務表現亮眼,營收同比暴增67%至6.94億元,佔總營收比重由去年同期的28%上升至36%。 另外,首季度淨增加108家酒店,總數增至1,727家,總體增長6.7%。不過,平均入住率由去年同期的73.3%下降至70.2%,日均房價亦由430元跌至417.9元,導致綜合入住率和房價的行業指標——每可售房間收入(RevPAR)同比下滑7.2%,降至304.4元。 首季公司淨利潤同比下滑5.5%至2.44億元,但經調整後淨利潤則上升32.3%至3.45億元。 董事長兼CEO王海軍於財報電話會上表示:「2025年第一季度,在複雜多變的宏觀環境下,中國國內旅遊市場出現波動,多重不確定性帶來挑戰與機進入…第二季度後,我們觀察到市場需求持續分化,商務旅行雖有復蘇但仍存在不確定性,休閒旅行需求則展現出顯著韌性。」 最新業績發布後,亞朵股價周四上漲8.9%收報32.86美元。年內累計上漲24%,當前市盈率為26倍,與國內競爭對手華住集團(HTHT.US;1179.HK)的25倍相近,高於法國雅高集團(AC.PA)(索菲特和宜必思品牌運營商)的20倍。 中國酒店業者正面臨經濟放緩帶來的需求壓力,與專注中高端市場的亞朵相比,華住集團旗下漢庭等經濟型品牌運營商通常表現更好。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Trip.com first quarter result

海外業務續增長 攜程首季純利微跌

從Ctrip到Trip,攜程持續推進國際化的進程,但其對利潤的侵蝕也可能引起投資人擔憂 重點: 首季度收入年增16%至138億元,純利42.77億元,微跌0.8% 公司國際平台預定量同比增長60%    李世達 世界旅遊組織(UNWTO)2025年最新報告指出,2025年全球國際旅遊人數預計將恢復至疫情前的95%以上,其中亞洲與中東地區恢復速度最快。中國作為全球最大的出境旅遊市場之一,重新開放出入境後,對區域內外旅遊業起到強勁帶動作用。 在這樣的趨勢下,提供一站式旅遊平台服務的攜程集團有限公司(9961.HK; TCOM.US),在今年第一季度交出份不俗的成績單。 根據攜程公布的最新財報,今年第一季度,公司收入為138億元(19億美元),按年增長16%,按季亦增長9%。股東應佔溢利維持在42.77億元,按年微跌0.8%,環比則實現翻倍。非公認會計準則下的淨利潤亦達42億元,按年增長1億元。期末,公司存款、現金及現金等價物和理財產品餘額約為929億元。 攜程作為中國最大的在線旅遊平台,其業績增長主要得益於住宿預訂和交通票務的強勁表現。其中,住宿預訂業務貢獻收入增長最快,首季度錄得55億元,按年大增23%;交通票務業務收入54億元,年增8%;旅遊度假業務收入為9.47億元,同比升7%,商業管理業務收入按年升12%至5.73億元,但按季下降18%,主要受到季節性因素影響。 在中國與亞洲多數地區,第一季度包含農曆新年假期,企業普遍會在此期間放假或減少營運,很多業務行程、會議和差旅計劃都會暫緩。這使得1月和2月的企業差旅需求大幅減少,造成整體差旅管理業務的營收環比下降。但與之相對的,由於假期帶動旅遊需求增加,也為公司在住宿、交通預定方面帶來較大增長。 海外業務持續增長 公司在海外業務的進展,是首季度業績的最大亮點。攜程在公告中指出,旗下國際OTA平台總預訂同比增長逾60%,出境酒店與機票預訂更已超越2019年同期的120%,入境旅遊預訂則同比激增逾100%。這一增長得益於有利的簽證政策和品牌在全球的知名度提升。至於海外業務對公司收入的貢獻度,則未有明確說明。 為了更好地拓展國際市場,Trip.com於2019年將公司英文名稱從「Ctrip」更名為「Trip.com Group」。這一舉措旨在打造一個全球統一的品牌形象,提升在國際市場的辨識度。此外,公司還積極布局海外市場,收購了Skyscanner、MakeMyTrip等國際知名旅遊平台,開始在全球旅遊者心中建立起可靠形象,進一步擴大了其全球影響力。 目前,Trip.com作為集團國際旗艦平台,已在東南亞、歐洲、韓國、日本等多地取得快速成長。今年4月30日,攜程也與阿曼國家旅遊局正式簽署了為期三年的諒解備忘錄(MOU)。推動阿曼旅遊,也意味著攜程正加速出海,布局中東旅遊業務,也將進一步構建競爭新優勢。 不過,海外業務的拓展,也導致公司銷售與研發費用持續增加,進而侵蝕公司的利潤基礎。今年第一季,公司銷售及營銷費用按年大增30%,達30億元,約佔收入約22%,產品研發費用年增13%至35億元,佔收入25%,也讓市場擔憂成本控制壓力會侵蝕利潤空間,影響中長期財務表現。此外,公司並未公布全年營收或利潤的指引,也可能會讓投資人轉趨觀望。 在此情況下,市場對攜程的業績報告顯得冷淡。業績公布當日,攜程港股下跌2.22%,報505.5港元。雖然股價在過去一年有著15.8%的增幅,但今年以來已下跌近6.5%。 目前攜程市盈率約18.8倍,低於Expedia(EXPE.US)的19.5倍及Booking(BKNG.US)的33.4倍,反映出攜程在資本市場中的相對估值仍具吸引力,尤其在其第一季度業績穩健增長、國際業務快速擴張的背景下,投資者對其盈利潛力仍可能有所低估。 對於希望參與旅遊復蘇、又偏好業績穩健、現金充沛標的的投資人來說,攜程或許是一個值得關注的選擇。然而,需留意其未來幾個季度在海外市場的持續表現、競爭激烈程度,以及營運成本控制情況,這些因素可能影響其估值進一步修復的空間。當然,若短期市場波動導致股價回調,也將構成更具吸引力的切入點。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Yalla does gaming

雅樂科技借勢股票回購及中核遊戲強勢拉升

這家中東社交媒體與遊戲公司宣布,將於第三季度推出備受期待的自研中核遊戲 重點: 雅樂科技一季度營收同比增長6.5%,同時創逾兩年最強勁用戶增長紀錄 公司計劃年內推出中核遊戲,首款產品將於第三季度上線,旨在激活新增長引擎   陽歌 在全球貿易爭端加劇導致經濟不確定性攀升之際,中東地區正成為最可能規避動蕩的避風港。這一趨勢在美國總統特朗普上周為期四天的中東訪問後得到了進一步背書,其釋放的信號暗示中東作為一個戰略要地將迎來更多技術合作與西方投資。 雅樂科技(YALA.US)正是這一趨勢的受益者,作為中東及北非(MENA)地區領先的社媒與遊戲平台,正獲得當地政府的強力支持——這些政府致力於發展高科技產業以降低國民經濟對於能源產業的依賴。成立九年之際,公司週一髮布的最新財報顯示,其在一季度持續受益於區域社媒與遊戲市場紅利。 雅樂科技不僅在當季實現收入持續增長,更創下逾兩年來最強用戶增速。公司同時披露將大幅加速始於2021年的股票回購計劃,這或是推動公司股價自三月上旬以來翻倍的重要因素。 儘管近兩年營收增速較早期高增長階段顯著放緩,公司仍希望通過推出自研中核遊戲重拾增長動能。據披露,首款中核遊戲將於第三季度面世,更多儲備產品有望年內陸續上線。 當前休閒遊戲仍是其兩大收入支柱之一,但公司認為中核與硬核遊戲因玩家付費意願更強,有望顯著提升遊戲板塊收益。 雅樂科技董事長楊濤在業績電話會上表示:「作為公司核心戰略市場,MENA地區始終保持顯著穩定性與巨大增長潛力。在全球經濟波動背景下,該區域年輕的人口結構、優良的數字基建及政府對文娛產業的前瞻性支持,正為遊戲行業創造獨特增長動能。」 當季最亮眼經營指標為月活躍用戶數(MAU),同比增長17.9%至4,460萬,創2022年三季度以來最快增速。首席運營官許劍峰(Jeff Xu)將強勁增長歸因於經過優化的齋月期間獲客策略及AI驅動的流量採買優化,但同時警示“今年MAU增長或難以延續過去兩年的平穩軌跡”。 用戶高增長伴隨當季營收同比提升6.5%至8,390萬美元,與近兩年個位數增速基本持平。公司指出,今年齋月完整落在一季度(去年為3月11日至4月9日),在這個時間段,更多用戶需要進行每日齋戒,也處於肅穆氛圍中,因而也影響了營收數據。 遊戲業務提速 細分業務中,遊戲板塊表現尤為亮眼:該業務當季增長13.6%至3,010萬美元,遠超聊天服務2.5%的增速(聊天服務營收增至5,350萬美元)。公司強調,遊戲業務強勁增長是在營銷支出削減14.3%的背景下實現的。 儘管遊戲業務仍佔比較小,雅樂科技期望借力中核遊戲實現格局轉變。經數年多款產品測試後,公司已開發至少兩款潛力產品。其中一款三消新遊戲完成首輪測試後,擬於第三季度推出。 許劍峰補充道:「我們還有多款中核遊戲儲備,最早或於第三季度面世。這些產品不僅聚焦中東市場,也將試水其他海外市場以拓展用戶基礎。」儘管未具體說明,雅樂科技當前在土耳其與拉美等地區也已經有業務佈局。 為鞏固區域遊戲市場聲量,公司去年起在阿布扎比、巴格達、開羅與利雅得等城市舉辦六場線下玩家活動。今年三月末在伊拉克舉辦的Yalla Ludo友誼賽延續了這一品牌策略。 雅樂科技素以成本管控嚴格著稱,持續的成本控制與收入增長推動淨利潤率從上一季度的35.8%躍升至43.4%——彼時公司正加大新游研發投入。當季淨利潤同比增長17%至3,640萬美元。 雅樂科技股價年初至今漲幅超90%,近期反彈後市盈率達11倍,高於微博(WB.US;9898.HK)的7.3倍,與體量相近的全球同業Pinterest(PINS.US)的12倍及Match Group(MTCH.US)的15倍差距不大。 最後,雅樂科技宣布將今年股票回購規模從2,800萬美元大幅上調至5,000萬美元。截至5月16日,公司已斥資2,740萬美元回購其美國存托憑證(ADS),接近原定目標。 同時,公司決定註銷今年所有回購股份,此舉將增厚每股收益並推升估值倍數。雅樂科技手握充足現金實施該計劃,且資金池持續擴容:截至三月底現金儲備達6.91億美元,較去年底的6.56億美元進一步增加。 咏竹坊專注於在美國和香港上市的中國公司的報道,包括贊助內容。欲瞭解更多信息,包括對個別文章的疑問,請點擊這裏聯繫我們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