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最新一輪融資中,這家可在短短7天內推出新品的網上服裝銷售商,估值可能將縮水約三分之一至640億美元

重點:

  • 雖然被指估值縮水,但快時尚零售商Shein據稱正在重啟赴紐約上市的計畫
  • 在過去幾年憑藉價格低廉、款式時尚的服裝大受歡迎而實現爆發式增長後,隨著新競爭對手的出現,該公司去年的銷售額可能大幅放緩

 錢鋒

最近幾年,通過將快時尚與更快的電子商務結合,中國的Shein在全球時尚界掀起了一場風暴。但該公司很快發現,快車道的日子跌宕起伏,因為它正在與銷售日漸放緩和醜聞源源不斷作鬥爭,後者涉及的部分商業行為導致其估值不斷縮水。

該公司可能很快便會迎來其短暫生命歷程裏最大規模的審查,因為有報道稱其正在尋求重啟赴紐約上市的計畫,這幾乎肯定會成為今年中國企業規模最大的上市發行之一。

迄今為止,主要面向150多個國家的Z世代銷售時髦服裝的Shein,一直用私人資金為其增長提供動力。媒體上月報道,它目前正在進行商談,期望以640億美元(4,340億元)的估值籌集30億美元新資金。和去年4月那次融資後1,000億美元的估值高位相比,它現在的估值縮水逾三分之一。當時的估值讓Shein成為全球第三大私人公司,僅次於TikTok的母公司字節跳動和埃隆·馬斯克的SpaceX

上月底還有一些報道稱,Shein聘請了美國銀行、高盛和摩根大通參與可能的IPO。在此之前,美國和中國的幾大監管問題都於近期得到了解決,為新一輪中國企業赴紐約上市掃清了道路。但有時被稱作「中國最神秘百億美元公司」的Shein,卻自稱無意上市。

Shein據稱已於大約一年前將總部從中國遷至新加坡,此舉可能是為了避開中國監管機構,以便為IPO作準備。

該公司在中國生產服裝,但並不在中國銷售。它的最大市場在美國,以及歐洲和亞洲。雖然因為迅速崛起而獲得極大關注,但關於其財務狀況的資訊大部分來自引述未具名消息的媒體報道,因為該公司屬於私人公司,不公佈財務情況。

報道稱該公司從2019年以來一直處於盈利狀態。其2021年的營收據稱增長60%至157億美元,比一年前250%的增幅明顯放緩。觀察人士預計去年的增長會進一步放緩,因為它遭遇了諸多供應鏈和其他方面的中斷,起因是中國為控制新冠疫情擴散而採取了自疫情爆發以來最嚴厲的措施。

除了這些暫時性的障礙外,分析機構和投資者可能還擔心Shein的長期前景,因為其中國同業帶來的競爭日益加劇,它們能相對容易地複製其商業模式,中歐國際工商學院(CEIBS)的市場行銷學教授王琪說。

多年被視作Zara和H&M等傳統快時尚品牌最大的新挑戰者之一,Shein通過打造出一個全球認可的品牌,走出了尋求在海外取得成功的中國企業面臨之困境。它現在是全球訪問最大量的服裝網站,每天有多達5,000件新品上線。

重要的總部搬家

Shein念做She-in,由許仰天於2008年在東部城市南京創辦,他曾是一名搜尋引擎優化專家。Shein通過亞馬遜等網路平台,向西方買家銷售中國生產的婚紗。公司的轉捩點出現在2015年,當時許仰天把公司搬到了廣州,那裏是中國主要的服裝生產中心,Shein組建起一個設計師團隊,並利用廣州龐大的工廠網路為它進行生產。

據中國財經媒體《介面》的報道,截至2021年8月,廣州番禺區有近2,000家服裝廠是Shein的供應商。臨近行業中心也使該公司能夠迅速發現最新趨勢,同時又比大多數海外競爭對手更快地生產新產品。

與傳統設計師在製造產品之前先進行市場調查不同,Shein是先推出產品,然後分析購買模式來定製後續產品——這種商業模式被稱為「消費者對製造商」(C2M)。該公司現在可以在短短7天內將新款式推向市場,分析機構稱之為「即時時尚」。

「Shein 可以歸類為資料驅動的C2M時尚零售商,擁有靈活的供應鏈,」王琪說。 「它不斷利用演算法來識別即時的時尚趨勢,並向與之合作的中小型OEM提供市場回饋。」

為了吸引以年輕女性為主的用戶,Shein每週在官網上推出5萬件新的時尚單品,連身裙價格低至10美元,上衣價格低至5美元。這使其深受數百萬Z世代消費者的青睞,他們喜歡該公司以極低價格提供的INS風吸睛單品。與許多潮流品牌一樣,Shein也依靠關鍵的意見領袖來推廣品牌。

根據國盛證券2021年的一份研究報告,該公司網站上女裝的平均價格約為10至15美元,利潤率為5%至10%。

王琪說,Shein的成功可以歸結為三大要素——靈活的供應鏈、低廉的價格和數碼化的供應鏈管理系統。「Shein的OEM和ODM能夠在很短的時間裏,以最低的生產成本生產出款式繁多的時裝產品,」她說。中國的電子商務和數碼化的快速發展,也為該公司提供了一個人才庫,説明它建起數碼驅動平台和數碼供應鏈管理系統,王琪補充道。

但該公司的迅速增長和缺乏透明度,也引來不利的關注,很多人質疑Shein是否能夠在保持較高的用工和環境標準的同時維持低價。許多媒體報道提到了該公司在廣州的部分生產合作夥伴像血汗工廠的工作條件,其中很多不過是小作坊,幾乎不考慮國際用工慣例。

由非牟利的「時尚革命」編制的最新一期《時尚透明度指數》報告,在百分制打分中,只給Shein打出了1分,遠低於H&M、蓋璞和耐克。在供應鏈可追溯性方面,該公司得分更低,為零。品牌諮詢網站Brandwatch稱,在2020年到2023年期間,圍繞Shein的網上對話70%屬於負面。

與此同時,Shein不得不阻擊中國其他複製其成功的新秀。一個值得注意的例子是電商巨頭拼多多(PDD.US),後者旗下的Temu服務於去年9月在美國推出,只用了一個月時間就衝至美國谷歌和蘋果應用商店榜首,將Shein甩在了後面。Temu自那時以來一直在持續增長,即便在Shein的排名開始下滑時,Temu也依然名列美國下載量首五名。

欲訂閱詠竹坊每週免費通訊,請點擊

新聞

簡訊:富衛首掛午收僅升1%

保險公司富衛集團有限公司(1828.HK)周一在港首日掛牌平開報38港元,之後股價窄幅上落,中午收市報38.4港元,升1%。 公司發售9,134.2萬股,每股售價38元,錄得超額認購36倍,國際配售超額1.3倍,集資淨額29.53億港元。 富衛業績表現並不理想,2022年至2023年,保險收入分別為24.08億美元、27.56億美元,虧損3.2億美元及7.33億美元。去年收入微跌1.2%至27.24億美元,但扭虧為盈賺2,400萬美元。 劉智恒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簡訊:瑞幸咖啡紐約開店 不打低價戰

中國連鎖咖啡品牌瑞幸咖啡(LKNCY.US)正式進軍美國市場,6月30日於紐約曼哈頓開設首兩家門店,標誌其全球化戰略邁出重要一步。 據一財報道,兩家門店均為「即取即走」(Grab‑n‑Go)型態,所採用的設備、飲品配方及支付系統皆針對美國市場作出在地化調整。公司期望藉由紐約試點門市,累積門店選址、產品設計與服務經營經驗,為未來更大規模的國際拓展提供依據。 與在中國主打「性價比」不同,瑞幸在美國並未延續低價策略。從其美國官方App顯示,滴濾咖啡價格約為每杯3至5美元,椰香拿鐵則售約6.5美元,與星巴克在美定價相近,亦與其在新加坡的價格水準一致。不過,瑞幸在門市正式開張前,曾提供每杯0.99美元的優惠券以吸引消費者。 瑞幸成立於2017年,2023年起拓展海外市場,先後進駐新加坡與馬來西亞。截至今年3月底,瑞幸在全球共設有24,097家門店,其中新加坡有57家直營店,馬來西亞則設有8家加盟店。此次進駐美國,被視為瑞幸國際化進程中的一大里程碑。 瑞幸咖啡股價過去五日上漲近10%。 李世達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Moore Threads files for IPO

摩爾線程累虧50億 短期轉盈難寄厚望

為應對美國日益加劇的制裁,中國積極推動芯片發展,這家GPU製造商或許能因而受惠 重點: 摩爾線程已遞交A股上市申請,過去三年累計虧損50億元,同期收入不多但增速明顯 公司寄望成為中國GPU市場的領軍者,受益於國產芯片加速替代進口的趨勢,預計該領域規模到2029年將增長十倍   陳竹 成立僅五年的摩爾線程智能科技(北京)股份有限公司,正爭取逾10億美元的融資,力圖成為驅動人工智能應用的核心部件——圖形處理器(GPU)的關鍵國產供應商。上周,這家高科技芯片企業遞交A股上市申請,勢必吸引欲協助國家實現關鍵技術的國有資本競相投資。 從諸多維度看,摩爾線程正是中國向重點科技領域投入千億資金的產物。公司創立時正值美國對華制裁的高峰期,當時美國政府對科技巨頭華為實施全面禁令。GPU對人工智能及高端計算應用的開發至關重要,摩爾線程的創始人相信,公司將把握國產替代的機遇,搶佔GPU市場。 這樣的雄心也伴隨風險,摩爾線程2023年遭遇跟華為類似的美國禁令後,對此深有體會。相關限制阻斷其與台積電等代工廠合作,全球多數頂尖芯片設計企業,都依賴這家代工巨頭生產產品。 在當前政策主導的環境下,摩爾線程等企業獲得上市優先通道,得以超越排隊更久的公司,反映中國在新股市場上,向重點領域傾斜的戰略。 摩爾線程的招股說明書顯示,擬集資80億元(約合11億美元),巨額融資計劃顯然是瞄准投資者對人工智能(含AI芯片製造商)的強勁需求。無獨有偶,競爭對手沐曦股份也在同日遞交39億元的上市申請,專注中央處理器(CPU)的兆芯集成上月則提交申請,擬集資42億元。 與眾多同業相似,摩爾線程由龍頭芯片企業前僱員創建。聯合創始人兼CEO張建中曾任英偉達(NVDA.US)全球副總裁兼中國區總經理。在GPU領域,英偉達的霸主地位令其成為全球最具價值的企業之一。另一位聯合創始人張鈺勃,曾是英偉達美國總部資深架構師。 企業信息平台天眼查顯示,摩爾線程至今已通過六輪融資,募集至少45億元(該統計或存遺漏)。投資者包括原「紅杉中國」更名後的紅杉、深創投及互聯網巨頭騰訊、字節跳動。據本地媒體雷鋒網6月報道,該公司估值達255億元,但未說明具體估值時點。 虧損逐漸收窄 儘管估值高企,摩爾線程營收規模仍顯初創特質。招股書披露去年收入僅4.38億元,雖較2023年1.24億元增長逾兩倍,更遠超2022年0.46億元。虧損則呈現收窄態勢,從2022年的18.4億元降至2023年的16.7億元,2024年進一步收窄至14.9億元。 高額GPU研發支出導致虧損,在初創芯片企業中頗為常見。過去三年,公司研發投入累計達38億元,其中單是去年即投入14億元。 其芯片產品不僅包含賦能人工智能應用的數據中心芯片,亦涵蓋智能手機、PC等消費電子設備芯片。雖未披露細分收入,業界普遍認為主要營收來自數據中心芯片,也是其核心戰略重心。 公司數據中心領域的GPU已迭代至第四代,更宣稱最新S500系列在部分領域媲美英偉達A100。儘管A100面市已五年,該成就仍使摩爾線程躋身中國技術最前沿的GPU開發商之列。 招股書中,公司大篇幅論述國產化政策將助推本土GPU普及,確信當前環境利好公司發展。在援引的第三方研究預計,中國數據中心與雲端GPU市場將從2024年的997億元激增至2029年的1萬億元,國產替代進程將持續深化。 其他機構的研究可佐證上述預期,摩根士丹利5月客戶報告指出,國產GPU銷售額到2027年可達2,870億元,市佔率將從去年30%升至70%。 爭食國產替代蛋糕的並非僅摩爾線程,還包括華為等行業巨頭,也有寒武紀(688256.SS)、海光信息(688041.SH)、沐曦股份、壁仞科技、天數智芯及騰訊投資的燧原科技等中堅力量。互聯網大廠亦佈局自研芯片,如阿里巴巴的平頭哥、百度的崑崙芯。 多家業內公司幾乎同步推進上市進程,除沐曦股份外,燧原科技、壁仞科技等均已開啓A股上市輔導備案。路透社上月報道,沐曦股份因內地監管更嚴格等因素,已轉向香港上市。 中國芯片企業正面臨重大挑戰,類似摩爾線程2023年遭遇的美國禁令,讓其難以找來全球頂尖代工廠投產。迫使中企要倚重本土代工,如具有限先進制程產能的中芯國際,然而後者也受美國管制關鍵設備出口的掣肘。 摩爾線程承認,美國禁令迫使其尋求國產替代方案並採取應變措施,但未透露當前芯片代工廠是否面臨其他製造障礙。 招股書顯示,成功上市將為摩爾線程輸送「彈藥」,大部份集資所得擬投向研發。尋求短期回報的投資者或需降低預期,公司已預警「可能持續虧損」。但對具有國資背景的大型投資機構而言,此類虧損未必構成障礙,它們更關注長期盈利潛力及助力國家實現政策目標。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簡訊:比華利山莊開店 安踏進軍美國第一站

運動服裝製造商安踏體育用品有限公司(2020.HK)正計劃拓展其海外業務,並在洛杉磯開設門店進軍美國市場。根據Vogue Business上周報告,門店仍在比華利山莊市建設中,定於九月開業。 報告稱,公司計劃聘請NBA球員凱里·歐文及克萊·湯普森擔任品牌大使,以提升在美國市場的認知度。此次開業將成為安踏在中國境外的里程碑,品牌已在東南亞運營多家門店。 通過控股亞瑪芬體育(AS.US),公司已涉足美國市場,後者旗下品牌包括所羅門(Salomon)、威爾勝(Wilson)和始祖鳥(Arc’teryx)等知名西方品牌。但新門店將是美國首家銷售安踏核心品牌產品的零售店,該品牌在中國市場正與耐克、阿迪達斯等全球巨頭競爭。 陽歌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