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59.HK
Linklogis relies heavily on property firms

這家供應鏈融資服務提供商稱,今年前九個月交易量實現增長,但仍受中國房地產市場低迷的影響

重點:

  • 聯易融科技報告稱,今年前九個月交易總量同比增長17%
  • 公司上半年業績顯示收入增速遠低於交易量,反映它為創造更多業務而降低了費用

梁武仁

業務多元化對任何公司都很重要,在線融資公司聯易融科技集團(9959.HK)肯定也朝這方向邁進。但在業務多元化的同時,實現盈利更為重要,而在這點上該公司似乎做得並不好。

房地產公司歷來是這家供應鏈融資平台的客戶群。在中國房地產開發商蓬勃發展的時候,這對聯易融非常有利。但目前籠罩該行業的低迷沒有短期緩解的跡象,這迫使該公司將客戶群擴大到其他行業。

對聯易融科技來說日,最重要的是業務繼續擴大,這可能是公司降低服務費用的結果。但由於對房地產相關業務的持續依賴產生了諸多麻煩,其盈利能力面臨壓力。

至少從表面上看,該公司的業務量看起來不錯。上周三發布的業務發展公告顯示,今年首九個月聯易融科技處理的交易總量同比增長17%。雖然這增長乍看似不錯,但從上半年業績中的其他信息來看,這可能還不足以讓聯易融科技提高盈利水平。

公司上半年的交易總量同比增長了大約17%,意味第三季度的增長速度也保持在這一水平。但上半年其收入僅增長了約6%。兩者差異巨大,一個可能的解釋是,該公司大幅削減了服務費,可能是為了吸引更多業務。

上半年財報中的另一個重大危險信號是,公司的減值支出增加了一倍多,抹去了很大一部分收入,這反映了中國企業面臨嚴峻的經濟形勢,尤其是與房地產市場密切相關的企業。

截至6月底,房地產公司佔聯易融科技總供應鏈資產交易的20%。這比2021年底的42%下降了很多。但來自相關的基礎設施與建築行業的交易佔比從9%上升到了31%,該行業也感受到房地產低迷的壓力。這兩個脆弱的客戶群體合起來,仍佔聯易融科技業務的一半以上。

在供應鏈融資中,公司(又叫「核心企業」)用給供應商的未付賬單來幫助這些供應商獲得融資,本質上是利用企業自身的信譽來幫助供應商。核心企業及其供應商都受益,因前者的付款期限延長,而後者可以獲得新資金用於運營。中國的供應鏈融資蓬勃發展,部分原因是傳統銀行對中小企業(SME)的融資普遍短缺。

不斷變化的時代

過去幾年里,政府要求國有企業利用技術平台為供應商提供供應鏈融資,聯易融科技因此受益。這幫助它增加了核心企業合作夥伴和客戶的數量。

公司的兩個主要平台也有助於將供應鏈資產(如未付賬單)集中到可投資資產支持證券(ABS)中。這種證券化可以幫助持有應收賬款等非流動性資產的公司籌集資金。但對於財務能力不強的小公司來說,創建ABS的過程可能令人生畏,而這正是聯易融科技可以提供幫助的地方。

但與債券或貸款一樣,如果一家公司欠債不還,ABS也會面臨違約風險。這便是聯易融科技的脆弱之處,因為它將可以證券化的未付賬單等供應鏈資產收集起來,然後在一定時期內,將這些資產暫時放在自己的資產負債表上,這一過程被稱為「倉儲」。

隨著房地產開發商和相關公司面臨壓力,越來越多拖欠賬單,投資者越來越不願意購買與這些公司未付賬單相關的ABS。因此,聯易融科技的倉儲期延長,證券化交易有時會被推遲甚至取消。如果一家公司在倉儲期內拖欠賬單,聯易融科技必須以減值成本的形式,承擔由此產生的一切損失。

此外,聯易融科技自己的客戶面臨的困難越來越多,這意味著它們最終可能無法向聯易融科技支付自己的賬單,這會導致更多的減值損失。

聯易融科技面臨的另一個挑戰,是核心企業客戶越來越多地建立自己的供應鏈平台,從而不再使用聯易融科技或對第三方產品的必要性。這個因素,加上可能為眾多財務緊張的客戶提供幫助的努力,或許可以解釋聯易融科技在上半年降低了服務費用的原因。

根據周三的公告,聯易融科技剛剛將其在一家資金管理公司的股份增加到50%以上,完成了這筆8月份首次宣布的交易,此舉可能有助於聯易融科技克服所有這些困難。

這種多元化是朝著正確方向邁出的一步,尤其是考慮到它離公司的主營業務並不遠。但這也只是一小步,多數股權以6,800萬元相對適中的價格購得就反映了這一點。被收購的公司目前不會對聯易融科技的業務帶來太大的幫助,因為該公司去年的稅後利潤僅290萬元,遠低於2022年的1,190萬元。

自2021年上市以來,聯易融科技的股價大幅縮水,市盈率(P/E)低至0.8倍。這並不太令人驚訝,因為公司在2024年上半年報告虧損2.4億元後,今年很可能會陷入虧損。相比之下,在線貸款服務商信也科技(FINV.US)的市盈率超過5倍,這個數字並不好看,但在當前的商業環境下,對中國的金融機構來說似乎很典型。

隨著聯易融科技的前景黯淡,且短期內看不到扭虧為盈的希望,主要投資者對公司似乎也越來越沒有耐心。新加坡主權投資機構GIC本周披露,它在該公司的持股比例從年初的8.4%降至不到5%。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新聞

簡訊:海爾智家三季度淨利按年升12.6%

家用電器製造商海爾智家股份有限公司(6690.HK; 600690.SH; 690D.DE)周四公布,第三季度收入按年增長9.5%至775.6億元(108.9億美元),淨利潤增長12.7%至53.40億元。 第三季度,中國區收入按年增長10.8%:分業務板塊來看,冰箱、洗衣機、水聯網等優勢產業保持行業領先優勢,增長平穩;空調、廚電等潛力產業增幅優於行業,如家用空調產業三季度單季度收入增長超30%。 公司稱,業績成長主要受惠於多種因素,包括原創科技打造的爆款產品,帶動用戶體驗提升,同時推進數位庫存與數位營銷變革,提升運營效率及用戶轉化率。以及其高端品牌卡薩帝及年輕品牌Leader,前三季度收入分別增長18%及25%,帶動擴大多元客群 前三季度計,公司收入達2,340.54億元,按年增長9.98%;淨利潤173.73億元,按年增14.68%。 海爾智家港股周五高開,至中午休市報25.18港元,升2.36%,今年至今累跌約8%。 李世達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簡訊:非洲尿片王樂舒適 招股集資近24億港元

嬰兒品牌樂舒適有限公司(2698.HK)周五公開招股,發售9,088.4萬股,10%公開發售,每股發售價介乎24.2至26.2港元,集資23.8億港元,每手200股,一手入場費5,292.85港元。公司於下周三截止認購,11月10日在港掛牌。 樂舒適主要在非洲、拉美,中亞等地銷售自家製造的嬰兒紙尿褲、嬰兒拉拉褲及女性衛生用品。2024年按收入計,在非洲的嬰兒紙尿褲和衛生巾市場排名第二,市場份額分別為17.2%及11.9%。 過去三年公司業績持續增長,由2022年的3.2億美元上升至去年的4.54億美元,期內盈利亦由1,839萬美元升至9,511萬美元。今年首四個月,公司收入1.61億美元,同比增長15.5%,盈利3,110萬美元,同比升12.5%。 劉智恒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Fuyao Glass logs double digit growth

曹德旺退居幕後 福耀玻璃能否經受考驗?

在業績創新高的同時,福耀玻璃創辦人曹德旺正式退任,將這艘「玻璃航母」交棒予長子曹暉 重點: 前三季度公司收入與淨利錄得雙位數增長 前三季經營現金流淨額達98.85億元,同比大增57%    李世達 這家以汽車玻璃聞名全球的龍頭製造商,在10月交出了一份亮眼的季度成績單,也迎來了公司近40年歷史上最重要的一次人事變動。福耀玻璃工業集團有限公司Fuyao Glass Industry Group Co. Ltd.(3606.HK; 600660.SH)傳奇創辦人曹德旺,正式辭任董事長職務,交棒長子曹暉。然而,儘管有業績支撐,這項醞釀已久的交棒仍然引發了市場疑慮。 收入與淨利創同期新高 從財務表現來看,福耀玻璃依然是一家運轉良好的成熟企業。公司公布,第三季度實現收入118.5億元(16.66億美元),同比增長18.9%。前三季度合計收入達333億元,較去年同期成長17.6%;前三季淨利70.6億元,增幅達28.9%。這在整體製造業復蘇乏力的背景下,實屬不易。 此外,福耀玻璃的現金流狀況依然充裕,為新任管理層接手後的發展提供了極大緩衝空間。根據三季度報告,前三季度公司經營性現金流淨額達98.85億元,同比增長57%;截至9月底,賬上現金及現金等價物淨增加額達218.6億元,遠高於短期負債總額。公司錄得財務費用為負9.23億元,顯示利息收入已超過支出,資金運用效率顯著。 這意味著,曹德旺在退休前,為接班人曹暉留下了一家現金充裕、資產負債表穩健的「玻璃航母」,讓新管理層能在保持財務穩定的基礎上推進技術研發與海外擴張。 不過,整體業績仍未完全令投資者滿意,由於季度表現略為放緩,加上匯兌收益減少,市場情緒受到壓抑。交棒消息公布後,A股福耀玻璃翌日低開低走,單日跌幅超過5%,港股同步下挫至67.5港元,之後一周股價在68至70港元區間震盪,目前股價仍較交棒前下跌約3.7%,顯示投資者對企業傳承仍保持觀望。 福耀玻璃的品牌長期與曹德旺本人綁定,這位年近80的企業家,從上世紀80年代創業起,將一家地方玻璃廠打造成中國最大的汽車玻璃供應商、全球行業排名第二的巨頭。根據公司數據,2024年福耀在全球12個國家設廠,國內市場份額超過七成,美國市場佔比達43%,歐洲市場則接近20%。在他的主導下,福耀早已走出中國,融入全球汽車產業鏈。 曹德旺在接受傳媒訪問時稱:「我80歲了,該退休了」,他稱自己身體狀況良好,退下來是為了企業長遠發展:「退下來對福耀更有好處,讓新一代人接手」。 掌舵「玻璃航母」 退休後他仍擔任終身榮譽董事長及董事身份,維持對企業的精神引領。而新任董事長曹暉,並非「空降二代」,而是親手參與了企業多個重要階段—從1989年進入公司,歷任北美總裁、集團總裁,到2001年帶領團隊贏下著名的對美反傾銷官司,讓中國企業首次在世貿架構下戰勝美國政府。他後來離開創業,又將旗下公司納入福耀體系,補上售後玻璃市場的短板。 與其說是接棒,不如說是回歸。華泰證券在研報中指出,福耀當前的制度與決策框架早已成型,即使管理層更迭,也不會影響日常經營。東吳證券維持「買入」評級,認為公司汽車玻璃龍頭地位穩固、研發驅動方向明確。大摩亦指出第三季營收創歷史新高、毛利率按年略上升,雖然季度環比略有下滑,但整體業務進展符合預期。 外界預料,曹暉將延續以研發帶動產品升級的方向。2020年至2024年間,福耀研發費用由8.16億元增至16.78億元,年複合增長率達19.8%,高於同期營收增速。公司持續推出高附加值產品,如抬頭顯示(HUD)玻璃、5G天線玻璃與太陽能玻璃,令平均產品售價(ASP)同比提升近7%,高端產品比重超過一半。研發投入讓公司從傳統製造轉向智慧玻璃與汽車電子應用。 公司海外市場布局亦在加速。2024年海外市場銷售額達到約175.55億元人民幣,佔比約45.35%,顯示公司全球化策略正在落地。 目前福耀玻璃市盈率約為18.3倍,略低於信義玻璃XINYI GLASS(0868.HK)的19.9倍,高於歐洲巨頭聖戈班Saint-Gobain S.A. (SGO.PA)的16倍,反映出市場對其成長性與穩定性的折衷判斷,雖具備全球汽車玻璃龍頭地位與穩健現金流,但在創辦人交棒後,投資人仍在觀察新管理層能否延續過往的高增長節奏。若第四季盈利持續強勁,估值仍有上行空間。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Hesai and Seyond make LiDAR technology

新聞概要:圖達通香港SPAC上市前遭同行起訴

訴狀指稱圖達通遠程激光雷達靈雀E1X系列在產品設計及系統架構方面與禾賽AT系列傳感器高度相似   余特莉 激光雷達企業圖達通周二遭競爭對手禾賽科技(HSAI.US;2525.HK)起訴,指控其採用激光雷達(LiDAR)技術的核心產品涉嫌專利侵權。國內媒體援引匿名人士消息報道,該訴訟已被寧波市中級人民法院受理立案。 據知情人士透露,禾賽指控圖達通今年在CES(拉斯維加斯消費電子展)亮相的遠程緊湊型傳感器靈雀E1X與其AT系列激光雷達存在驚人相似性。《未來汽車商評》報道稱,圖達通主力產品獵鷹系列原本採用1550納米波長架構,但近期轉向905納米波長架構——此舉與禾賽採用的技術路線趨同。該媒體指出,此前圖達通未生產過905納米激光雷達產品。 禾賽科技2021年推出的AT系列作為成熟產品線,已於2022年實現量產並完成百萬台交付量。公司相關專利申請最早可追溯至2017年。其ATX系列屬當前市場最暢銷的激光雷達產品之一,獲多家頭部汽車品牌的定點合作。 圖達通當前正處於上市進程中,公司去年12月宣布計劃通過借殼香港SPAC公司TechStar Acquisition Corporation實現在港上市。上市計劃本月早些時候獲中國證監會批准,不過因此次訴訟蒙上一層陰影。 圖達通創立於2016年,總部位於硅谷,並在上海和蘇州設有研發中心及生產基地。TechStar公告文件顯示,圖達通2025年第一季度85.6%的營收來源於單一OEM客戶。 根據TechStar今年8月向港交所提交的最新文件,靈雀E1X被列為圖達通新一代遠程激光雷達產品線之一,最大探測距離達250米。公司將靈雀系列定位為「聚焦城市中低速應用場景的中距緊湊型激光雷達解決方案」,最新靈雀E系列產品計劃於今年量產。 圖達通2025年第一季度營收2,530萬美元,同比下滑3.4%,其中92%源於獵鷹系列產品。毛利率轉正後,當季虧損收窄至1,480萬美元(上年同期虧損4,040萬美元)。8月公告披露,私人投資公開股票(PIPE)投資者已承諾在圖達通與TechStar完成借殼上市合併交易的同時,以購入TechStar股份的形式,提供5.51億港元(約7,100萬美元)額外融資。 咏竹坊專注於在美國和香港上市的中國公司的報道,包括贊助內容。欲瞭解更多信息,包括對個別文章的疑問,請點擊這裏聯繫我們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