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家快速增長的連鎖店售賣的珍珠奶茶價格通常不到1.5美元,但該公司已申請在深圳上市,估值可能接近100億美元

重點:

  • 低端茶飲連鎖品牌蜜雪冰城申請在深圳上市,計劃集資65億元,用於新產品開發和擴張
  • 該公司利用特許經營模式來控制成本,使其利潤率高於競爭對手

西一羊

如今,對於中國消費者來說,節儉是一種新時尚。頻繁的新冠疫情防控措施加劇了經濟放緩,令人們的收入收到衝擊,需要勒緊褲頭過日子。對於許多人來說,這意味著轉向低端產品,這就解釋了電商專家拼多多(PDD.US)等廉價品牌為何越來越受歡迎。

現在,這種趨勢已經滲透到高端珍珠奶茶市場,兩家最大參與者——奈雪的茶(2150.HK)和喜茶,一直在下調一些招牌產品的價格,它們的價格一般在每杯20元甚至更高。在這種消費趨勢之下,一批早已活躍在低端市場的二線品牌業務蓬勃發展,正在為上市作準備。一馬當先的是蜜雪冰城,上周四提交的交易所備案文件顯示,該公司已經申請在國內的深圳A股進行IPO。

雖然中國多數的茶飲連鎖品牌都是在過去10年創立,蜜雪冰城的歷史則要追溯到20多年前,它於1997年在河南成立。但這家連鎖企業過去幾年迅速壯大,2019年到2021年新開了超過6,000家店,截至3月門店數量達到2萬家。這使它在擁擠的茶飲領域成為顯而易見的領導者,遠遠超過了奈雪的茶和喜茶,它們截至去年底的門店數量在800家左右。

這種快速擴張要歸功於蜜雪冰城使用更高效的特許經營模式,我們稍後會詳細談到這一點。但其迅猛擴張的另一個因素是產品價格便宜。蜜雪冰城的奶茶通常每杯5元到10元,相比之下,許多其他熱門品牌的起價為10元或15元。

蜜雪冰城計劃通過深圳IPO籌集約65億元,如果出售10%的股份,其估值將達到650億元。這大大高於2020年底獲得的200億元的估值,當時它在首輪重大融資中,從投資者那裏籌集了20億元。

蜜雪冰城的絕大多數門店是特許加盟店,其招股說明書顯示,截至3月,在該品牌的超過2萬家門店中,公司直接擁有的不到50家。蜜雪冰城採用這種模式的支出遠低於採用直接所有權模式,而許多競爭對手都屬於後者,包括奈雪的茶和喜茶。

這種模式意味著,蜜雪冰城不會產生租金等與店鋪營運有關的費用,從而帶來相對較高的利潤率。該公司在2021年報告淨利潤19億元,大約是其2019年4.45億元利潤的四倍。相比之下,奈雪的茶去年經調整的淨虧損1.45億元,今年上半年虧損2.54億元。奈雪的茶的市值要小得多,約為90億港元(81.8億元)。

不斷增長的網絡

和其他採用特許經營模式的食品和飲料營運商一樣,蜜雪冰城通過向特許經銷商銷售食材等產品和杯子等包裝材料獲得收入。隨著加盟店的增加,它的收入也迅速增長,從2019年的25億元增至去年的100億元之巨。

按公司的說法,它的主要競爭優勢之一,是深入參與其所在的食品和飲品行業的整個價值鏈。它說它在全國各地的自營工廠網絡為加盟商提供了穩定的原料供應。蜜雪冰城計劃利用首次公開招股籌集的部分資金,通過提高工廠產能來強化該網絡。

不過,該公司的下一個發展階段可能會面臨一些重大挑戰。首先,隨著中國經濟在未來幾年放緩,中國的珍珠奶茶市場在經歷了幾年的高速增長後,勢必會放慢腳步。茶飲市場仍將擴張,市場研究公司艾瑞咨詢預計,到2025年,該市場的規模將達到3,749億元,高於2020年的1,840億元。但同樣是根據這家諮詢公司的數據,到2025年,這個市場的增長率將從2021年的52%大幅放緩至5.7%。

與此同時,市場競爭也很激烈。蜜雪冰城在低端市場與眾多採用類似特許經營模式的對手展開競爭,包括茶百道、書亦燒仙草和滬上阿姨。而包括奈雪的茶和喜茶在內的更多高端品牌,最近也下調價格,這導致競爭的進一步加劇。

在招股書中,蜜雪冰城將「市場競爭」列為其面臨的主要風險之一,並承認較低的准入門檻,意味著競爭對手可以很容易地複製它的模式和產品理念。

該公司表示,計劃繼續實現業務多元化發展,以便保持領先地位。除了茶飲,蜜雪冰城旗下還有其他品牌銷售咖啡和雪糕。但這些業務對它的貢獻仍然相對較小,而且在它的2.2萬家門店中,95%以上都是蜜雪冰城品牌,這表明它的大部分收入仍然來自茶飲業務。

它在咖啡和雪糕領域的擴張也將面臨激烈的競爭,尤其是對於前者,它將不得不與星巴克(SBUX.US)和瑞幸(LKNCY.US)等大得多的品牌競爭,以及包括 Manner、M Stand 和 Seesaw 在內的眾多初創公司。但蜜雪冰城認為,該市場仍處於發展的早期階段,因此還是有很大的參與空間。該公司在招股說明書中援引第三方數據稱,中國現煮咖啡市場去年增長38%至876億元,高於2019年的484億元。

總而言之,蜜雪冰城能否保持成功,將取決於它能否通過堅持輕資產模式來保持業務的快速增長,同時抵禦越來越多對手的競爭,它進軍咖啡和雪糕這樣的新領域也是大勢所趨。在當前消費者越來越不願意為此類商品支付高價的環境下,作為低端優質產品的領先供應商,這個定位肯定是它的優勢。

欲訂閱詠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新聞

簡訊:雲鋒金融獲開展虛擬資產業務

金融科技保險供應商雲鋒金融集團有限公司(0376.HK)周二表示,香港證監及期貨事務監察委員會已批准一項申請,將其現行證券交易牌照升級為涵蓋虛擬資產交易服務。 公告發佈後,股份周三飆升28%,創七年新高,收盤報5.42港元。其他港交所上市公司在宣布虛擬資產相關事宜後,也錄得較大漲幅。 上月,雲鋒報告稱今年上半年收入同比增長23%,至6.86億港元,利潤則增長142%至4.86億港元。 加密貨幣挖礦和交易在中國大陸屬非法,但在香港卻是合法。眾多企業正在香港試水虛擬資產投資及提供相關服務。香港於8月1日推出穩定幣監管框架,為發行方訂立許可與合規要求。 陽歌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簡訊:寧德時代江西鋰礦即將恢復生產 快於市場預期

中國動力電池龍頭寧德時代(3750.HK; 300750.SH)旗下位於江西宜春的梘下窩鋰礦,在停產近一個月後,即將重啟運營。該礦於8月9日採礦許可證到期,並於8月10日全面停產,此舉曾一度推動中國碳酸鋰價格在短短10日內上漲24%。 據CnEVPost報道,寧德時代子公司宜春時代新能源礦業周二召開「梘下窩鋰礦復產工作會議」,會議上透露江西省梘下窩鋰礦採礦權證及採礦許可證審批進展順利。消息人士稱,恢復速度「快於市場最樂觀預期」。 停產期間,中國電池級碳酸鋰價格自每噸70,000元躍升至86,500元,反映供應收縮帶來的即時衝擊。雖然近期價格回落至約75,000元,但波動顯示鋰供應對新能源汽車成本結構的重要性。碳酸鋰與磷酸鐵是鋰鐵電池的核心原料,佔電動車整體成本比重甚高。 寧德時代港股周三高開,至中午休市報432.8港元,升0.42%。 李世達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簡訊:金茂銷售漸復蘇 八月按年增46%

房地產開發商中國金茂控股集團有限公司(0817.HK)周二公布上月銷售數據,8月銷售金額90.77億元人民幣(下同),按年大增46%,按月上升7.3%。 今年首8個月,集團累計的銷售金額達708.8億元,按年上升25.7%,涉及的樓面面積達318萬平方米。 中國金茂周三股價平開報1.52港元,公司年初至今上升逾五成。 劉智恒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Sunevision profits jump but shares slump, near-term pressure against brightening skies

港數據中心需求上行 新意網短期受壓前景看俏

香港數據中心需求因人工智能與跨境數據流量而持續上升,推動新意網去年度收入增長10%,但新租用步伐放慢與融資成本壓力仍令盈利承壓 重點: 2025財年錄得收入29.38億港元,淨利潤年增8%至9.8億港元 績後股價急跌13.81%,但今年以來仍累升逾40%   李世達 隨着人工智能推理、跨境電商與金融交易對低延遲數據處理的需求不斷攀升,香港作為連接中國與全球的網絡樞紐,其數據中心需求持續看漲。在這波趨勢下,新意網集團有限公司(1686.HK)的最新業績自然備受關注。 在截至2025年6月底止的財年,新意網錄得29.38億港元(3.76億美元)收入,按年增長10%。其中數據中心及相關設施服務仍是核心,按年增長11%至27.20億港元。公司解釋,增長主要來自現有客戶擴容,尤其是雲端與AI推理相關需求。 新意網的業務模式以提供大型數據中心設施與互聯服務為核心,屬於「批發型」數據中心營運商。公司將機房容量出租給超大規模雲服務商、電訊商及金融機構,合約期長、租戶穩定,確保收入可見度。 公司擁有多個數據中心,各自承擔不同功能。柴灣的MEGA-i是香港最大、亦是亞洲互聯最密集的數據樞紐;位於將軍澳的MEGA Plus與位於沙田的MEGA Two分別服務跨國雲端及AI高密度運算;荃灣的MEGA Gateway則鄰近國際海纜登陸站,最新的MEGA IDC首期已投產,二期正在推進。 潛在用戶增加 管理層透露,隨著AI應用需要更貼近用戶端部署,香港的地理與網絡優勢正逐步轉化為實際訂單。公司同時披露,MEGA IDC整體出租率在財年內保持穩定上升,雖然短期新租用步伐略有放慢,但潛在租戶的洽談數量增加,顯示後續需求仍然強勁。 盈利能力方面,期內股東應佔溢利錄得9.79億港元,按年增長8%,增速不及收入。公司解釋,雖然數據中心業務帶來穩定現金流,但淨利增速受到融資成本大增的拖累。由於MEGA IDC一期投產後利息資本化減少,利息開支升至3.37億港元,按年飆升53%,成為盈利增長的主要壓力。不過,EBITDA仍上升至21.28億港元,利潤率由69%提升至72%,反映規模效應與成本管理依舊發揮作用。 公司並不避諱承認壓力所在。公告中直言,未來數年仍有大量新項目建設,包括MEGA IDC二期、沙田及荃灣項目,資本開支需求龐大。雖然母公司新鴻基地產提供支持,但在高息環境下,融資成本仍會是短期股價波動的重要因素。 公司在業績中提到,這些設施的容量利用率正隨着AI與跨境數據需求快速上升,成為推動收入增長的重要引擎。由於內地跨境數據審批趨嚴,使香港成為跨國企業與中資企業的「中轉站」,國際金融機構亦偏好在香港處理敏感數據。這股結構性需求,推動不僅新意網,Equinix(EQIX.US)、Digital Realty(DLR.US)、中國移動國際(0941.HK)萬國數據(9698.HK)等競爭者也在加碼布局香港。 績後股價暴跌 然而,市場對這份業績的反應並不熱烈。績後首個交易日,新意網股價大跌13.81%,收報6.99港元,盤中一度暴挫逾16%,成交更急增至平日的八倍,顯示拋售氣氛濃厚。 投資者主要憂慮新數據中心如MEGA Gateway與MEGA Two的出租進度能否維持高速,若容量利用率上升未如理想,將直接拖累收入增長;同時,高利率環境下融資成本不斷上升,也令市場對未來盈利承受力產生疑慮。值得一提的是,今年以來公司股價累升逾40%,績前表現亮眼,或許回吐壓力在績後集中釋放。 從估值看,新意網現時市盈率約29.1倍,低於Equinix的75倍及Digital Realty的42.7倍,估值水平相對較具吸引力。而公司背靠新鴻基地產,在資金與土地供應上具備一定保障,這亦減少了潛在的財務風險。若新項目能快速出租並帶來正向現金流,估值有望被重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