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90.HK 600690.SHG
Haier Smart Home acquires Carrier Commercial Refrigeration

海爾智家染藍一周年後宣布向美國冷氣商開利集團收購商用製冷業務

重點:

  • 海爾智家以6.4億美元收購開利商用製冷業務,相當於11倍市盈率
  • 海爾智家海外收購經驗豐富,有望提高開利商用製冷淨利潤

    

白芯蕊

去年12月5日晉身恒生成份股的內地智能家電商海爾智家股份有限公司(6690.HK; 600690.SH; 690D.DE),染藍剛超過一周年後, 今年12月14日突然宣布一單重大收購,以 6.4億美元(45.6億元),收購美國冷氣商開利環球(CARR.US)旗下從事商冷凍鏈業務的開利商用製冷全數股權。

開利商用冷凍無論在收入或利潤方面,都相對落後於全球同業。 然而,海爾在國際市場的並購有良好紀錄,早已證明其整合能力,在收購海外落後企業,經過重整而增加企業的收入及盈利。

開利全球商用製冷業務,主要是為食品零售行業提供商用製冷解決方案,當中包括使用製冷櫃、製冷機組,及利用二氧化碳製冷機組,為食品零售行業如商業超市及大賣場,提供一站式冷藏服務,目前業務遍布全球十多個國家和地區,擁有約4,000名員工。

此外,開利商用製冷與海爾合作超過廿年,早在2001年已於中國已成立合資企業,開利全球商用製冷業務持有合營共51%股權,海爾智家則持股49%。一旦完成收購開利全球商用製冷後,海爾智家便會全資擁有該中國合營。

股價無反應

收購公布後,海爾智家股價變動不大,H股當日無升跌,收報20.55港元,A股則微升0.2%,造20.21元。參考收購通告提供資料,開利全球商用製冷業績表現絶不失禮,2022年營業收入達12.3億美元,按年升0.8%,淨利潤達5,810萬美元,年增27.4%。另外,綜合摩根大通(JPM.US)及國聯證券(1456.HK)報告,開利商用製冷在歐洲市佔率排第一,亞太地區排名第二,去年有八成銷售來自歐洲,隨後是亞太地區佔約15%,餘下約5%則由北美貢獻。

至於2020年在美國上市的開利環球,去年收入達 204 億美元(1454億元),當中空氣調節系統(HVAC)佔集團總收入七成,餘下分別為冷藏及消防保安等業務。開利環球早前已表明集中HVAC業務發展,因此積極處置餘下非核心業務,在公布向海爾智家出售開利商用製冷的前一周,便以49.5億美元(353億元)向道指成份股航天及工業零件商霍尼韋爾(HON.US),出售安防業務(Global Access Solutions)。

其實,海爾智家是次收購開利商用製冷估值不貴,按去年業績推算,收購價只是11倍市盈率,便買入主打歐洲商用製冷資產,若對比海外與內地對手平均15至30倍市盈率,明顯有一定折讓。

海外製冷市場龐大

更何況商用製冷市場商業巨大。海爾智家指出,目前歐洲、亞太及北美商用製冷及冷庫市場規模約為110億美元,由於新鮮和冷凍食品消費增加,配合網上食品銷售越來越受歡迎,單是歐洲、亞太及北美商用製冷市場今年可達150億美元,估計2023年至2028年複合增長可達13%。

海爾智家亦不是首次出海拓展海外版圖,2012年向日本三洋電機買入洗衣機與冰箱業務,還有2019年收購意大利家電商Candy,最經典案例是2016年1月海爾智家以54億美元,向美國通用電氣(GE.US)收購有百年歷史,當時已連續錄得近十年虧損的家電業務(GEA),海爾智家入主後,便立即大刀闊斧進行多項改革,到2021年,即短短5年間已令GEA收入翻一番,利潤升幅更超過收入增幅,成為當時美國增長最快家電企業,從往績看海爾智家對海外收購經驗豐富,絶不擔心出現水土不服情況。

整體來看,海爾智家是次交易是趁開利集團處置非核心業務而伺機「執平貨」,雖然海爾智家完成整單收購後,對整個集團貢獻不大,因僅佔2022年業務收入及利潤佔比3.6%和 2.8%,但去年開利商用製冷淨利潤率只有4.7%,按券商國泰君安(2611.HK)稱,製冷市場行業平均淨利潤率為9.9%,實在有一定差距,也意味開利商用製冷淨利潤率有一定提升空間。

假設海爾智家能借用過往併購經驗,最終能提高開利商用製冷淨利潤率達至行業平均水平,以2022年營業收入12.3億美元計算,便能大幅提高淨利潤至1.2億美元,即比原先的5810萬美元,大升1.1倍,所以一旦變革成功,勢必成為海爾智家業務新動力引擎。

有超讚的投資理念,但不知道如何讓更多人知曉?我們可以幫忙!請聯繫我們瞭解更多詳情。

咏竹坊專注於在美國和香港上市的中國公司的報道,包括贊助內容。欲瞭解更多信息,包括對個別文章的疑問,請點擊這裏聯繫我們。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新聞

新聞概要:任命CEO兼派特別息 鬥魚息誘投資者

這家直播遊戲平台在其首席執行官被捕一年多後公佈新領導層,目的希望克服多方面的挑戰 余特莉 在線直播遊戲平台鬥魚控股有限公司(DOYU.US)週四任命一位新的聯席首席執行官,填補長時間的領導真空。同時,公司宣佈巨額特別現金分紅,希望引投資者購買其股票。 公司表示,任思敏將擔任聯席首席執行官,即時生效,填補自2023年11月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陳少傑被捕後的管理層空缺。當時,陳因涉嫌經營賭博和允許鬥魚平台發佈色情、低俗及其他敏感內容而被拘留。 此後,一個臨時委員會負責公司運營。在收入收縮的情況下,缺乏強有力的領導對鬥魚的股價造成影響,公司的市值從2019年上市時的37億美元暴跌至約2.85億美元。 任思敏表示:“鑒於我們目前的現金狀況和戰略商業計劃,我們將繼續專注提高運營效率,努力克服宏觀經濟和運營環境中的挑戰,以支持公司的長期發展。” 任於2021年6月加入鬥魚,曾擔任副總裁,負責項目管理和合規。 任思敏被任命的同一天,鬥魚還宣佈派發每股9.94美元的特別現金分紅,等於公司週三收盤價的80%。在這兩項公告發佈後,鬥魚的股票在週四交易中飆升27.7%,達到15.69美元。過去12個月,其股價幾乎翻倍。 這並不是鬥魚第一次分發特別股息。去年7月,公司宣佈類似規模的每股9.76美元的特別現金分紅,幾乎相當於當時約18美元股價的一半。 騰訊支持的鬥魚由陳少傑於2014年創立,在2019年美國IPO時因直播遊戲的強大人氣而蓬勃發展。然而,公司面臨來自虎牙(HUYA.US)、快手(1024.HK)和嗶哩嗶哩(BILI.US; 9626.HK)等對手的激烈競爭,政府對未成年人遊戲的限制也對其業務造成了打擊。最近,經濟放緩也導致直播粉絲減少開支。 所有這些因素對鬥魚造成了影響,過去三年其業績屢次未能讓投資者滿意。去年的第三季度,公司報告收入同比下降21%,降至10.6億元(約合1.515億美元)。其核心直播收入同比暴跌34.7%,降至7.52億元,主要由於總付費用戶和每用戶平均收入的下降。其季度調整後淨虧損為3,980萬元,而一年前的調整後利潤為7,190萬元。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簡訊:淋巴瘤藥物銷售強勁 諾誠建華收入增長37%

諾誠健華醫藥有限公司(9969.HK; 688428.SH)周四公布,去年公司收入增長37%至10.1億元,主要受惠專治淋巴瘤和自身免疫性疾病的藥物奧布替尼(Orelabrutinib)的強勁增長。公司表示,去年約10億元的收入來自奧布替尼,該藥品銷售額同比增長49%。 諾誠健華繼續虧損,去年蝕4.43億元。但比2023年的6.44億元虧損減少約30%。公司表示,虧損收窄既得益於奧布替尼的銷售額增加,也得益於業務規模擴大下,運營效率提高。 周五上午,諾誠健華在港的中午收市上漲4%,報5.46港元。 陽歌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簡訊:魚油加工商高龍海洋港股IPO獲獲備案

魚油加工商高龍海洋集團有限公司(Coland Ocean Group Ltd.)周四獲證監會頒發境外上市備案通知書,這是中國企業境外上市的必要程序。高龍海洋擬發行不超過1.15億股,在港交所上市。 成立於2008年的高龍海洋是一家飼料級及食品級魚油精煉及濃縮企業,主要生產基地在福建省。根據灼識咨詢報告,截至2023年底,按銷售收入計,公司於中國飼料級魚油精煉及濃縮市場中的市場份額為24.8%,排名第一;食品級魚油市場則排第八。 2024年上半年,高龍海洋的收入為2.45億港元,同比續增14.8%,錄得淨利潤版1,035.2萬港元,同比大降65.2%。毛利率由2022年的24.3%下滑至2024年上半年的7.4%。公司表示,產品售價的下降以及原材料成本的居高不下是主要原因。作為公司產品的重要原料,秘魯毛魚油離岸價格自2022年起暴漲,主因是秘魯政府實施捕撈配額措施。 李世達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簡訊:私有化提價低 利福中國開市急挫15%

經營百貨及零售的利福中國集團有限公司(2136)周四公布,主席兼大股東劉鑾鴻修訂私有化作價,由每股收購價0.913港元,上調7.3%至0.98港元,並強調不會再上調價格。 劉鑾鴻去年12月提出私有化利福中國,當時出價每股0.913港元,較股份停牌前的0.75港元溢價約21.7%。他與一致行動人士共持有近75%股份,向小股東的收購價只需近3.4億港元。 截至去年6月底止,利福中國的每股資產淨值為6.981港元,是次即使提價,也較資產淨值折讓86%。 市場早已預計劉鑾鴻會提價,因此近期股一直高於私有化出價,但最終公布的價格,調升後只與周四收市價相若,市場大為失望。利福中國今天開市急跌15.3%,報0.83港元。 劉智恒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