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78.HK
Hygeia paid 1.66 billion yuan for all the shares in Chang’an Hospital, which has a track record of profitability.

這家中國最大的民營腫瘤醫院集團,宣布收購一家已營運20多年的三甲綜合醫院

重點:

  • 海吉亞醫療以總代價16.6億元,購入已確認盈利能力的長安醫院100%股權
  • 新冠疫情爆發以來,該公司收購目標的品質明顯上升,商譽也在快速膨脹

 

莫莉

在三年新冠疫情期間,由於就診人次減少及頻頻封控影響經營,據報中國已有超過2,000家民營醫院破產倒閉。民營醫院賽道曾經吸引了風投資金、地產、保險等跨界玩家大舉進入,如今只剩下醫療集團一枝獨秀。上週二晚間,中國最大的民營腫瘤醫院集團海吉亞醫療控股有限公司(6078.HK)宣佈,以總代價16.6億元購入長安醫院100%股權,這也是海吉亞收購的第9家醫院。

長安醫院是一家營運20多年的三級甲等(三甲)綜合醫院,三甲是中國內地醫院「三級六等」等級劃分中的最高等級。該院的腫瘤學科優勢突出,腫瘤科室是全院收入貢獻最大的科室,而海吉亞是以腫瘤放射治療業務為核心的醫療集團。海吉亞表示,這次收購與公司發展戰略高度契合,收購完成後,將繼續強化長安醫院的腫瘤學科特色建設。長安醫院

長安醫院位於中國西北部的最大中心城市西安的主城區,該市人口密集,常住人口已達到1,300萬人,醫療需求旺盛。長安醫院擁有一支經驗豐富、技術精湛的醫療團隊,優勢學科包括腫瘤科、心臓內科、腎內科、婦科及骨科等,去年獲評艾力彼社會辦醫單體醫院100強第13名,過去三年平均年就診人次(包括住院人次及門診人次)為63萬人。過去兩年分別實現收入 7.32億元 和 6.92 億元,稅後淨利潤約1億元和9,340萬元。

收購消息公佈後,海吉亞連續兩個交易日上漲,累計漲幅超過5%,顯示投資者看好這項投資。多間投行亦給出「買入」評級,美銀證券在研究報告中指出,海吉亞今年已完成兩宗併購交易,反映其強勁的擴張能力。天風證券則認為,這項收購填補了海吉亞在中國西北地區的空白,有望擴大公司在當地的品牌影響力。另外,由於本次收購可望於今年9月到10 月併入財務報表,美銀證券預計,海吉亞今明兩年的收入將分別上升2%和16%。

這次已經是海吉亞今年以來的第二次出手收購,短短兩個多月前,該公司曾宣布收購宜興海吉亞醫院,以2.68億元拿下89.2%股權。宜興海吉亞醫院是一家二級甲等綜合醫院,2021年及2022年的就診人次,分別約為25.5萬人和27.4萬人,現有註冊床位369張。該醫院地處長三角地帶,位於中國十大強縣之一的江蘇宜興,地區經濟發達。海吉亞表示,將會適時啟動宜興海吉亞醫院二期項目建設,將其可開放床位增加至800張以上,提升收治能力和業務規模,以便未來升級成為三級醫院。

宜興海吉亞醫院2021至2022年分別實現1.81億元和1.74億元收入,2021年淨虧損300萬元,但2022年轉虧為盈,錄得478萬元淨利潤。以海吉亞的收購價格計算,該醫院估值約3億元,對應2022年的市銷率約1.7倍。相比之下,最新收購的長安醫院的估值更高,去年市銷率約為2.4倍,或與其較高醫院等級、以及位處大城市西安有關。

海吉亞是中國最大的腫瘤醫療集團,截至去年底,該公司管理或經營了12家以腫瘤科為核心的醫院,遍佈中國 7 個省的 9 個城市,並為24家第三方醫院提供放射治療服務。目前,海吉亞有四間自建醫院已經營運,分佈在中國東北及西南地區,均為一二級醫院。

疫情後兩度出手

海吉亞以往收購的6家醫院,大多分佈在三四線城市,但回顧新冠疫情爆發以來,該公司收購目標的品質明顯上升,在2021年不僅將位於長三角核心地區的蘇州永鼎醫院收入麾下,去年5月還首次併購了一間三甲醫院賀州廣濟醫院,進入2023年更是連環出手,拿下兩間已經實現盈利、優勢明顯的民營醫院。

隨著優質收購目標併表,海吉亞近年的業績也快速增長。2020年上市之初,其年度營收約14億元,而2021年至2022年的營收,已大幅提升至23.2億元和32億元,三年的淨利潤則分別為1.7億元、4.4億元和4.8億元。

近三年的大舉擴張,也讓海吉亞的商譽快速膨脹。在上市之前的2017年至2019年,公司商譽價值均為3億元左右,但到了2021年底,由於蘇州永鼎醫院和賀州廣濟醫院收購項目,商譽結餘增至22.35億元,到2022年底,其商譽仍維持在同樣水平。一但併購目標的業績下滑或未達到預期,就很可能需要對商譽計提減值,或影響未來盈利水平,投資者需關注相關風險。

海吉亞近期的股價保持在50港元左右,從去年初的低谷約16港元已明顯回升,但是相對於2021年6月的最高點110港元,仍是幾近「腰斬」。其市盈率約為60倍,若與同業比較估值,專科醫院賽道中最受熱捧的愛爾眼科(300015.SZ)市盈率約為68倍,顯示海吉亞的估值略為落後。不過,海吉亞營運的醫院網路不斷擴大,隨着經營能力提升,投資者可觀察其估值會否獲得修補。

有超讚的投資理念,但不知道如何讓更多人知曉?我們可以幫忙!請聯繫我們瞭解更多詳情

欲訂閱詠竹坊每週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新聞

Guirenniao will focus its resources on grain business

轉賽道做農貿賣糧 貴人鳥要變火鳳凰

這間內地家傳戶曉的運動公司,經過連年虧損,終結束曾風光不已的運動鞋服業務 重點: 貴人鳥將集中資源,以糧食業務為未來主要發展方向 今年中期業績,糧食業務佔公司總收入已超過一半   劉智恒 9月23日,上交所掛牌的貴人鳥股份有限公司(603555.SH,ST貴人)發表一則公告,內容提到:「公司將抓住新時代東北全面振興的國家戰略機遇,以糧食業務作為未來主要經營發展方向,」 公告接著說:「將對運動鞋服業務進行優化調整,根據實際經營情況,通過包括 但不限於授權許可、出售、租賃等方式進行『貴人鳥』、『Prince』等品牌資產和其他各項運動鞋服相關資產的處置,並逐步退出運動鞋服業務」 看到這裏,大家心裏明白,這個曾經的「國產運動品牌第一股」,將成為一代人的集體回憶,教人唏噓不已。 對內地運動鞋有點認識的人,都聽過福建晉江市陳埭鎮,幾乎所有頂流的內地運動業大亨,除了李寧外,都是在陳埭鎮起家;貴人鳥的創辦人林天福也不例外,這位曾經的泉州首富,八十年代做波鞋代工起家,眼見光做代工發展有限,於是建立起自己的品牌,並押注三四線城市,這一步棋下得準而對,貴人鳥業務蒸蒸日上。 聰明的林天福,更找來香港天王劉德華、當時得令的少女偶像張柏芝,以及台灣大美人林志玲為代言人,貴人鳥即時展翅騰飛,內地無人不識,分店高峰時達到5,000家。 2014年貴人鳥在A股上市,股價節節上升,高峰時市值接近400億元,當年在港上市的安踏(2020.HK)及李寧(2331.HK)都要靠邊站。但為何十年不到,貴人鳥從神壇掉下來,一度接近破產邊緣,到今天黯然退下運動產業大舞台,下面將細析當中因由。 貪多務得 部署失誤   A股上市後,憑藉資本市場的助力,貴人鳥財力雄厚,那時的林天福雄心萬丈,早已不甘心只做波鞋大亨,適藉2014年內地政府要大力發展運動產業,看準這一點,林天福開始打造一條運動產業鏈,網羅各項運動相關業務,開啟一系列的產業佈局,目標是要建構一個全產業的運動王國。 有錢讓人任性,林天福想到就做,包括入股虎撲體育成第二大股東、投資西班牙足球經紀公司BOY,收購名鞋庫100%股權,加上其餘零零散散的投資,一下子投入數十億元,幾乎有體育兩個字的,不論互聯網、遊戲、健身等他都不想放過。到後來竟進軍保險業,成立安康人壽,更加教人摸不著頭腦。 整體發展方向未必是錯,但切實執行下來,怎樣去部署、發展的速率,以及資金調配等,都必需精準。但林天福過於進取,甚至近乎盲目,一宗收購還未做好,緊接就來另一項,資金不斷流出,短期新業務又未能上軌道,終因資金周轉出現問題,導致債台高築。 不務正業 競爭失利 另一方面,隨著內地經濟持續上升,人們財富增長,對運動鞋服愈來愈講究,除了要時尚有型外,亦強調專業與功能化,要走高技術路線,細分種類,迎合不同運動實際需要。 偏偏這時候,林天福一心要實現全運動產業,忘掉了初心,忘記產品才是一家公司的生存命脈,一副心思再不是放在改進提升運動鞋服上;加上精神、時間及資金均調配往其它業務,將花在產品的資源大大攤薄,分銷推廣也不如往昔般全情投入。 在李寧、安踏及特步(1368.HK)都走上國潮之路,相比之下,貴人鳥就落在下風。消費者普遍認為貴人鳥質量還行,可就是款式跟不上,太土了。又例如市場流行的碳板跑鞋,貴人鳥直至近年才推出,但已狠狠落後同行三年。 當想著改變中國運動產業時,林天福似忘記了顧客的需要,顧客不關心你的的視野有多廣多濶,怎樣有理想去改變中國運動企業,他們只關注產品是否適用,穿起來是否好看舒適,沒有好產品,一切都是徒然。 押注農業 打翻身戰 公司不斷開疆拓土,資金卻不斷流出,與此同時,本業又被競爭對手遠遠拋離,四面楚歌下,公司自2018年至2020年,分別虧損6.86億元、10.96億元及3.82億元。到2021年,債務重重及經營困難下,貴人鳥要進行司法重整,引入經營糧食貿易的黑龍江泰富金谷網路科技,持股20.36%,成為公司第二大股東。 泰富金谷老闆是有東北「糧食大亨」之稱的李志華,貴人鳥破產重組後,他逐漸成為公司的實際主理人,並開始在貴人鳥加入與糧食有關的業務,設立上海米程萊貿易,從事糧食貿易,經營大豆及玉米等。今年3月,貴人鳥開始進軍預製菜,投資1億元成立金鶴(齊齊哈爾)預製菜產業園。 貴人鳥今年公布的中期業績,虧損收窄至1,814萬元,運動鞋服業務收入2.32億元,按年減少19.5%;反之糧食業務大增43.5%至3.42億元。 毫無疑問,貴人鳥將已經失色的運動品牌砍掉,未嘗不是好事,運動行業的競爭如殺戳戰場,品牌衰落後,要在今天眾多強手環伺下,重拾昔日光輝是十分渺茫,倒不如轉戰一條新股東熟知而又能有盈利的賽道,特別是李志華本身在糧食行業建立了堅實基礎,對業務的認知及了解又十分豐富,若全力去做專長之事,貴人鳥說不定能浴火重生。…
603555.SHG

今年以來的翻倍股有何特徵?

在A股市場中,今年以來的翻倍股,主要是中小型公司,而且受機構投資者冷落   買方研選 投資者買入股票,無非也是為了賺錢,能買入翻倍股,絕對是廣大股民的終極夢想。先賣個關子,猜猜今年以來的翻倍股有多少? 參考東吳證券的策略報告,截至今年8月11日,以最大漲幅大於100%為基準,中國A股由年初起,一共出現了80隻翻倍股。 這些新鮮出爐的翻倍股,到底有哪些特徵?首先被發現的共同點,可能是行業屬性。年初以來出現翻倍股個數最多的五個行業,分別為電腦/傳媒/通信/機械設備/電子,分別對應15/13/9/8/7隻翻倍股。 另一個容易被發現的共通點,可能是主題特點,如果對今年這80隻翻倍股所涉及的標籤進行整理,會發現「AI 應用」、「5G 應用」、「AI 算力」、「數碼資產」、「數據安全」、「中字頭央企」、以及「國企改革」等概念出現次數較多。 安信證券之前基於A股「一年三倍股」的研究報告中,也提到對於這類股票的捕獲,60%來自於當年市場主線。 當然,翻倍股、三倍股有相對集中的行業和主題共性,但每年的行業主線變化,卻是不爭的事實。畢竟,2022年翻倍股最多的五個行業,依次是機械設備(41隻)、電力設備(32隻)、醫藥生物(25隻)、汽車(24隻)和電子(19隻),可見「大製造板塊」是當年翻倍股的大本營。 另一個值得關注的現象是,今年的翻倍行情多發生於中小型股份,行情啟動前股票市值越小、升幅彈性越大,而且翻倍行情,主要由估值提升驅動,而非盈利增長貢獻。 不過,估值提升驅動股價大幅上漲這一點,可能並非今年的特殊情況。因為安信證券的報告中也提到,對於一年三倍股的股價驅動,業績能夠成功消化高估值的公司是比較少的,只有15%的一年三倍股的利潤實現翻三倍,而70%的三倍股,主要驅動力仍然來自估值。 此外,今年的80隻翻倍股,全部都是被機構所冷落的公司,例如不是基金重倉指數成分股,與此同時,基金重倉組合的平均最高漲幅,卻幾乎未能超越大盤。這種對比,也表明了重倉組合與今年的翻倍股存在一定背離。 也許比較理性的讀者,並沒有將捕獲「翻倍股」視為自己的目標,但總結翻倍股的特徵,卻有助於我們更理性地認識市場,對不可為的事保持應有的敬畏。 例如,投資者一旦意識到高漲幅個股的升勢集中而且短暫,整體存在「20%的時間決定持有的80%收益」,就可能會理解高追的風險;又例如,一旦意識到高漲幅個股存在「機構投資者持有倉位低」,就不應預期跟隨機構投資者操作,那就能有較大機會買入倍升股。 本文輯錄自機構投資者研究共享平台「買方研選」 有超讚的投資理念,但不知道如何讓更多人知曉?我們可以幫忙!請聯繫我們瞭解更多詳情 本文內容純屬作者個人意見,不代表咏竹坊立場 欲訂閱咏竹坊每週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Sunny Optical increases Ant Consumer Finance investment

快訊:舜宇光學向螞蟻消金增資2.7億元

最新:舜宇光學科技(集團)有限公司(2382.HK)周四公布,該公司將向重慶螞蟻消費金融(螞蟻消金)增資2.7億元,完成後對螞蟻消金的持股將維持6%,為第三大股權擁有人。 利好:該公司表示,螞蟻消金能為利用智慧商業決策和智慧風險控制系統,提供消費信貸服務,該能力與其業務營運結合,有助進一步提升生產與工作效率,並更好地服務客戶。 值得關注:舜宇光學對螞蟻消金的總投資已達13.8億元,但由於其母公司螞蟻集團經歷整改後,仍然未有任何關於上市計劃的消息,該公司能何時取回投資成本,仍然為未知之數。 深度:舜宇光學是全球領先的綜合光學零件及產品製造商,由於全球智能手機市場快速發展,其收入及市值在2007年上市後穩步上升。不過其業務在2021年開始轉差,去年和今年上半年的淨利潤更分別按年下挫51.7%及67.8%,反映在業務飽和後,可能需要另覓機遇。該公司表示,由於截至今年6月底擁有超過200億港元閒置現金,相信對螞蟻消金的增資,能為集團提供裨益,甚至帶來大量潛在合作機會。 市場反應:舜宇光學的股價周五上升,中午收市漲2.6%,報55.05港元,貼近過去52周的低位。 記者:歐美美 有超讚的投資理念,但不知道如何讓更多人知曉?我們可以幫忙!請聯絡investors@thebambooworks.com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2382.HK
Scienjoy metaverse transformation continues

快訊:思享無限拓元宇宙 成立公司並宣布新收購

最新:直播平台營運商思享無限控股有限公司(SJ.US)周四公布成立新公司Scienjoy Verse Tech Ltd.,該公司將協助該中國直播服務提供者,轉型為中東元宇宙公司 利好:作為元宇宙業務重點的一部分,思享無限還宣布了收購Nujoom Almashreq Media LLC 90%股權的協議。 值得關注:公司對Nujoom的收購,加上之前宣布斥資300萬美元(2,190萬元)收購迪拜元宇宙公司DVCC Technology的30%股份,可能會令其財務資源開始緊張。 深度:思享無限成立於2011年,於2019年在納斯達克上市,最初是一家直播公司,成功掌握中國最流行的線上娛樂形式而崛起。但隨著競爭白熱化,公司的收入和利潤開始收縮,促使尋找其他業務。9月初,它宣布了一項重大舉措,投資迪拜元宇宙公司DVCC Technology,該公司的主要產品是「迪拜Verse Cup」,通過與迪拜賽馬俱樂部的獨家合作,將元宇宙技術引入賽馬領域。而最新對Nujoom的投資,以及新任命的迪拜首席戰略官Khalifa Al Shimmari,標誌著該公司採取了最新措施,以提供廣泛的元宇宙產品和服務。 市場反應:思享無限的股份在消息公布後,周四於早段交易上升3.9%至4美元,自從9月6日首次公布其元宇宙計劃以來,該股已上漲了33%。 記者:陽歌 有超讚的投資理念,但不知道如何讓更多人知曉?我們可以幫忙!請聯絡investors@thebambooworks.com 咏竹坊專注於在美國和香港上市的中國公司的報道,包括贊助內容。欲瞭解更多信息,包括對個別文章的疑問,請點擊這裏聯繫我們。 欲訂閱咏竹坊每週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SJ.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