業務量增速放緩 中通欲重奪市場份額
中通快遞今年前三季度業務量增速放緩,管理層下調年度業務量預期
重點:
- 三季度快遞業務量增長15.9%,低於去年同期的18%
- 管理層下調年度業務量增長預期
李世達
儘管中國消費持續降級,但快遞市場競爭仍有增無減,即使是去年業務量排名第一的中通快遞(開曼)有限公司(2057.HK; ZTO.US),也感受到壓力。
在宏觀政策及各項擴內需、舊換新補助推動下,中國電商平台持續蓬勃發展,線上購物人數不斷增長。根據中國郵政局公布,11月17日下午,中國快遞年業務量首次達到1,500億件。在2014年,中國快遞年業務量才首次突破100億件,發展速度令人驚嘆。
不過,快遞業務量持續成長,競爭日趨激烈,「內捲」嚴峻,龍頭寶座誰都坐不安穩。
去年搶下全年業務量冠軍的中通快遞,近日公布截至今年9月底止第三季業績,錄得收入106.8億元,按年升17.6%。調整後淨利潤23.8億元,按年升2%;毛利率則由去年同期的29.8%增加至31.2%。
下調包裹量增長預期
儘管收入維持不錯的增長,但業務量增速卻不如預期。期內包裹量為87.2億件,較2023年同期的75.2億件增長15.9%,增速低於去年同期的18%。與同業相比,同期申通快遞(002468.SZ)包裹量達58.8億件,同比增長28%;圓通速遞(600233.SH)為67.1億件,同比增長28.2%;順豐控股(6936.HK; 002352.SZ)則為32.29億件,同比增長14.4%。
包裹量下降,讓投行紛紛下調目標價。里昂證券指出,中通包裹量增速低於同期行業平均的20%增速,由於市場競爭激烈,將目標價由223.43港元降至188.28港元,但維持「跑贏大市」評級。大和則將目標價由210港元下調至195港元,重申「買入」評級。
中通在財報中直言,基於對未來幾個月的預判,下調年度業務量的目標為337億件至339億件之間,按年增長11.6%至12.3%,原本增速預期為15%至18%。顯示今年業務量增速已不如預期。
業務量過去一直是中通的優勢,但在快遞市場持續增長的背景下,公司的增速卻在放緩,除了市場競爭的因素外,公司似乎也未刻意追求業務量增長,而是著重基礎網絡的建設,特別是散件和農特生鮮業務的發展,加強系統項目客戶和同城生活服務的布局。
中通創始人、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賴梅松表示,隨著公司系統性地加深與各大電商平台在逆向物流、偏遠地區配送及增值服務等方面的合作,中通的散件實現超過40%的同比增長。
他稱,在經濟形勢切實扭轉前,消費降級的情況可能仍會持續一段時間,而業務量領先是公司業務的基石。公司正積極地啟動計劃,重奪市場份額、擴大在業務量方面的領先優勢。
高毛利率曾遭狙擊
而公司的另一大優勢,便是高出行業數倍的毛利率。根據三季度報告,期內錄得毛利33.3億元,同比增長23.2%;毛利率也由去年同期的 29.8%增長至 31.2%。
數據上看,中通的毛利率是「完勝」其他競爭對手。同期順豐毛利率為14.1%,不到中通的一半;圓通僅為9.6%;韻達(002120.SZ)為8.5%;申通更低,只有5.4%。
中通的高毛利率一枝獨秀,2023年曾遭沽空公司Grizzly Research狙擊,懷疑公司的毛利率遠超平均水平,可能只是財務造假的結果。中通則在進行調查後回應,稱所有指控均無事實根據。
沽空事件目前似已平息,但對於中通的高毛利率,市場仍保持一定的懷疑,主要是因為中通的財報被認為扣除了部分不賺錢的業務,讓外界看待他們的數據時,會加上一層「濾鏡」。
儘管如此,中通在控制成本上確實有一套。第三季度,得益於持續的降本增效,公司的單票分揀加運輸成本下降8.4%。管理費用佔收入的比重穩定在5%左右。同時,公司的核心單票收入提升了1.8%。總體而言,營業成本增速15.2%,仍保持低於同期收入增速(17.6%)。
目前中通市盈率為13.5倍,低於申通的19.4倍及順豐的20.6倍,也低於京東物流(2618.HK)的23倍,但略高於圓通的12.6倍。似乎並不被投資人看好。
在快遞行業裡,中通是一家非常會賺錢的公司。儘管去年收入規模只有順豐的約七分之一,盈利卻高於順豐。一個是收入之王,另一個是盈利之王,分個高下似乎就是兩家公司的宿命。本月中旬順豐公開招股,將於11月27日正式在港股上市。在投資人眼中,快遞業的龍頭仍然是順豐,市場勢必會有憧憬,無疑會對中通股價帶來挑戰。
欲訂閱詠竹坊每週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