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19.HK
Chaoju buys Beijing hospital

這家總部位於內蒙古的眼科護理供應商,正借收購私立醫院和診所,在高增長領域打造龐大投資組合

重點:

  • 朝聚眼科的戰略是通過並購實現增長,近日宣佈收購北京一家醫院
  • 去年上半年,這家眼科護理提供商的收入和利潤分別增長30%和44.3%,產生了充足現金,能滿足大肆收購之需 

     

譚英

朝聚眼科醫療控股有限公司(2219.HK)正將目光投向中國利潤豐厚的私立醫院業務,近年中產階級不斷壯大,他們有能力在基本公立醫療體系之外,尋求更優質的服務。朝聚眼科總部位於內蒙古,並非是內地富裕地區,但今年一開始就宣布以3,680萬元,在北京收購明月眼科診所。

此前,公司從2022年6月至2023年6月增加了八家眼科醫院和兩家眼科中心,使其總數分別達到26家和27家,新增的八家中六家是收購所得。醫院提供全面的眼科服務,而眼科中心提供的是更基礎的服務,如驗配眼鏡和簡單的眼科檢查。去年3月,公司還在寧夏收購一家眼鏡廠。

朝聚在2021年7月上市,當時集資15億港元,儘管其後積極擴張,但今天股價還不到上市價的三分之一。與復星醫藥(2196.HK)等除核心藥品業務外還經營醫院的大型企業相比,該公司規模相對較小。據報道,復星醫藥正在考慮分拆旗下的醫院部門,該部門2023年上半年收入31億元,是朝聚6.93億元的三倍多。

但投資者對兩家公司的股票基本一視同仁,它們目前的市盈率(P/E)均在11倍左右。可能部分要歸因於復星醫藥的醫院業務(大多位於富裕的沿海地區,擁有20處醫療設施,6,000多個床位)仍在虧錢。相比之下,擁有1,112個床位的朝聚眼科,在不太富裕的西北地區卻獲得了可觀的利潤。去年上半年,淨利潤同比增長44%至1.47億元,營收6.93億元,同比增長30%。

與中國所有的醫院系統一樣,朝聚眼科也遭受疫情的重創。三年疫情期間,大部分門診服務設施在不同時間被迫關閉。但朝聚已從低迷中完全恢復,去年上半年中國結束嚴格的疫情管控後,其利潤增長強勁。

通過自建和收購新設施來實現增長,提升了朝聚的收入,該公司經營活動產生的淨現金流一直在增加,2022年同比增長約10%至2.73億元,2023年上半年增長24%至1.95億元。但然而,不斷收購是有代價的,因一直在燒錢,現金從2021年底的12億元大幅下降至一年後的9.45億元。截至去年中,更進一步下降至4.14億元,主要原因是資金被用於投資。

醫院泡沫

對於中國的民營醫院來說,快速增長並不一定是好事,在新冠疫情前,該行業已接近泡沫狀態。據醫學期刊《柳葉刀》報道,2015年時,中國民營醫院的數量超過了公立醫院,到2021年,民營醫院的數量是公立醫院的一倍,前者為24,766家,後者為11,804家。但是,朝聚不僅一直專注於眼科領域,還將領域拓展至眼科服務相對匱乏的華北地區。

成立於1988年的朝聚眼科,是內蒙古最大城市包頭的家族企業。董事長是張波洲,大股東包括創始人張朝聚的子女,以及老中醫張星煥的孫輩,張星煥在1921年創辦了診所仲和堂。

雖然與中國沿海地區相比,內蒙古可能相對貧窮,但在2022年,內蒙古以102,558元的人均GDP排名全國第八,上海為179,907元。儘管如此,朝聚眼科因在一個競爭相對較少的市場,反獲得豐厚的利潤。最新收購的北京醫院距離內蒙古總部不遠,朝聚眼科正試圖走出傳統大本營,進入利潤更豐厚但競爭也更激烈的地區。

眼科護理需求不斷增長,一定程度上是人們長時間玩電腦和智能手機造成的眼部問題所致。在中國,超過一半的青少年近視,比例居世界之首,網民平均每周上網時間達29.5小時。眼部護理產品的市場也在迅速擴大,根據咨詢公司博聖軒的數據,2022年,蒸汽眼罩、眼部按摩器和熱敷眼罩等產品分別增長501%、111%和109%。

朝聚眼科兩大業務板塊中規模較大的「消費眼科服務」,去年上半年實現營收3.61億元,而「基礎眼科服務」緊隨其後,為3.32億元。2022年上半年,基礎眼科服務佔總收入的比例為45.5%,2023年同期為47.9%;同期,消費眼科服務佔總收入的比例從54.6%降至52.1%。

朝聚眼科並不在大多數投資者的關注範圍內,但雅虎財經採訪的五家分析機構,將該公司的平均目標價定為7.68港元,較當前水平高出約80%。同樣經歷了快速擴張階段的植發機構雍禾醫療(2279.HK),其市銷率為0.69倍,遠低於朝聚眼科的2.26倍,可能是前者尚處於虧損階段所致。而這也恰恰表明,投資者最喜歡的莫過於利潤,更不用說動聽的增長故事了。

咏竹坊專注於在美國和香港上市的中國公司的報道,包括贊助內容。欲瞭解更多信息,包括對個別文章的疑問,請點擊這裏聯繫我們。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新聞

Chuangxin does resources like aluminum

簡訊:創新實業首掛收升32%

電解鋁生產商創新實業集團有限公司(2788.HK)周一在香港首日掛牌,股價大幅上漲。公司以每股10.99元發行5億股,位於發行價區間上限,共集資53.1億元。 該股開盤報15.2元,較發行價上漲38%。在周一午盤交易時段,股價雖有回落,但收市仍升32%報14.59元,漲幅達32%。本次公開發售,香港本地投資者認購部分超額逾400倍,國際配售超額認購約為18倍。 創新實業披露,今年前五個月,實現營收72.1億元人民幣(下同),同比增長22.6%。但受原材料價格上漲影響,盈利同比下降14.4%至8.56億元。公司計劃將約半數集資用於擴大海外產能,包括建設鋁電解槽熔煉設施;另有40%資金將用於建造綠色能源發電站及採購相關設備。 陽歌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Chuangxin does resources like aluminum

簡訊:博泰車聯悉售阿維塔股權 套現6,244萬元

智能座艙解決方案供應商博泰車聯網科技(上海)股份有限公司(2889.HK)上周五公布,旗下非全資子公司湖州創晟馳銘股權投資合夥企業已與蕪湖恒和三號創投基金簽署協議,出售所持電動車製造商阿維塔科技(重慶)有限公司0.24%股權,作價約6,244萬元(877.84萬美元)。交易完成後,博泰將不再持有阿維塔任何股權。 此次交易是公司過去半年連續數次減持阿維塔股份的延續。博泰在今年港股IPO前後,分別出售合計0.67%及0.04%股權,加上是次出售,累計已處置0.91%持股。公司表示,交易可鎖定投資收益並改善現金流,同時降低因公允價值波動對短期業績帶來的不確定性,並將所得款項用作一般營運資金。集團預計出售稅前虧損約834萬。 阿維塔科技成立於2018年,是一家聚焦高端智能電動車的製造企業,核心股東為長安汽車及寧德時代,華為則作為合作夥伴,為期提供智能輔助駕駛算法、智能座艙等智能化部件。早前有媒體報道,阿維塔曾計劃今年10月在香港遞交上市申請,但並未實現。 博泰車聯周一低開,至中午休市報179.4港元,轉升5.4%。 李世達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
Lonten makes power chips

90億全售股權 龍騰半導體借殻中聯發展上市

在早前擬投資區塊鏈公司的交易最終未能成事後,皮革製造商中聯發展已簽署諒解備忘錄,擬收購龍騰半導體 重點: 中聯發展已同意收購龍騰半導體,預估金額最高可達90億港元 若交易達成,很可能構成龍騰半導體的借殼上市,因其規模遠大於持續虧損的中聯發展   陽歌 如果皮革行業行不通,區塊鏈也不奏效,那下一步該做什麼? 對中聯發展控股集團有限公司(0264.HK)來說,答案似乎是功率半導體。公司上周五宣布一宗帶有「小蝦米對大鯨魚」意味的交易:它計劃收購一家規模遠大於自身的企業。稍作推敲便不難看出其本質,若最終交易達成,將等同於讓這家位於陝西西安、從事功率半導體製造的龍騰半導體股份有限公司,透過借殼方式在香港上市。 之所以要強調「若最終完成」,是因為從市場反應來看,這宗交易是否能落實仍存在相當變數。消息公布後的首個交易日(周一),中聯發展股價於早盤上下波動,最終收市升6.8%。 以皮革產品為主業的中聯發展,目前市值僅約10億港元(1.28億美元),與其最新簽署的MOU中提出、收購龍騰半導體所需的45億至90億港元相比,幾乎不成比例。公司稱,收購款項將透過現金、發行新股或兩者混合方式支付。 但從中聯發展的體量與財務狀況來看,公司截至6月底的現金僅131萬港元。幾乎可以肯定,若要完成這筆收購,勢必要大量發行新股,而這等同於將公司控制權拱手讓予龍騰半導體。在公告中,中聯發展表示,計劃收購龍騰半導體100%股權,其中包括由龍騰董事長兼單一最大股東徐西昌持有的約 24.81%股份。 對於中聯發展而言,這筆交易的確合理。其現有業務發展停滯,急需一次徹底轉型。公司的收入規模極小,且連續三年下滑,從2022年的5,600萬港元 跌至去年僅2,200萬港元,直到今年上半年才重回增長。 公司的盈利與資產負債狀況更為糟糕,自2021年以來便持續虧損,今年上半年虧損760萬港元。而公司6,350萬港元的流動負債超過其2,170萬港元流動資產約兩倍。過去一年,中聯發展已四度向投資者配股集資,累計集資約7,000萬港元,而且均以折讓價格出售,以維持營運所需資金。 中聯發展在公告中表示,公司一直「尋求擴展業務」,並指新簽署的MOU,讓其有三個月時間與龍騰半導體商討並達成最終協議。公司稱:「集團相信,建議收購事項將有助於進一步擴大業務範圍。」 失敗的區塊鏈交易 投資者之所以保持懷疑,其中一個原因可能與中聯發展今年8月宣布的另一宗「潛在的轉型交易」有關,當時公司計劃進軍熱門的區塊鏈領域。根據該項交易,中聯發展同意以現金及股份支付1億港元,收購RWA平台NVTH Ltd.的20%股權,而該公司的主要經營實體為杭州科杉。公告中將科杉形容為一個「現實世界資產(RWA)代幣化的區塊鏈基礎設施平台」。 今年以來,涉及區塊鏈、加密貨幣及RWA的交易在香港公司中相當普遍,許多企業希望借助加密市場升溫的熱度吸引關注。中聯發展的股價在8月公告發布翌日即飆升68%,其後在炒作推動下更於數日內累計翻倍。然而科杉的實際業務規模十分微小,甚至比中聯發展還小,2024年收入僅246萬港元。 但是到了9月底,中聯發展宣布該筆交易不太可能在9月30日期限前完成,但仍試圖延續其區塊鏈敘事,稱公司仍在「積極考慮開展Web3與數字資產業務」。 令人意外的是,在宣布交易大概率告吹後,公司股價並未大幅回落。現時股價仍比科杉項目公布前高出約90%。或許投資者意識到,公司正在尋找一個轉型方向,能夠徹底改變其體量有限、缺乏增長動能的皮革業務,而龍騰半導體的收購恰好符合這一邏輯。 如今,中聯發展似乎透過龍騰半導體找到了這筆「潛在的轉型交易」,而功率半導體本身,也確實是未來數年極具增長潛力的領域。龍騰半導體的核心產品——功率半導體,主要用於控制電流流動,從而降低電子設備的能耗損失,對能量轉換及高效電源管理至關重要。這類晶片正快速成為新能源汽車與綠色電站中的關鍵元件,而這兩大領域都處於高速增長軌道上。 然而,龍騰半導體在這個市場中仍屬相對小型的參與者。全球主要晶片製造商,包括英飛凌(IFX.DE)、德州儀器(TXN.SU)及博通(AVGO.US)等,都已深度布局功率半導體。根據龍騰半導體的官網,公司去年開始運行一條採用8吋晶圓技術的先進產線,並於今年早些時候獲政府批准興建該產線的第二期。 公司網站亦顯示,龍騰擁有逾600名員工及1,000名客戶,在西安、上海及德國設有研發中心,但其主要業務看來仍集中於中國境內。不過,Pitchbook的資料則有所不同,指龍騰僅有135名員工,儘管該資料可能已過時。Pitchbook還顯示,龍騰自2009年成立以來共進行五輪融資,總額僅6,250萬美元,若考慮到半導體行業的高資本門檻,這個規模可謂非常有限。 目前外界幾乎找不到任何關於龍騰半導體的財務資料,不過,一旦中聯發展控與其簽訂最終合併協議,這基本等同於龍騰透過借殼方式上市,相關數據應會陸續公開。我們對這筆交易是否能最終落實並不抱太高期望,成功機率或許只有一半;但若收購價格合理,其成功可能性仍有機會高於先前的科杉投資案。畢竟,中聯發展控股顯然急需一個全新的發展方向,而龍騰半導體亦無疑希望借助這類借殼上市方式,取得通往全球資本市場的途徑。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簡訊:靈寶黃金桐柏老灣礦區黃金資源增逾7成

黃金礦商靈寶黃金集團股份有限公司(3330.HK)周日公布,集團旗下的桐柏老灣金礦區已完成全區勘探工作,黃金的金屬量較之前初步勘探的資源量,高出73%。 靈寶黃金指出,去年底時的估算是101.5萬盎司,約31.57噸,因為新增勘探工程以及估算範圍的差異,今年9月底止的勘採估算量為175.3萬盎司,即約至54.51噸。 桐柏老灣金礦區位於秦嶺造山帶東段的桐柏,採礦許可證範圍內的面積長約7公里,寬約1.2公里,標高-350米。勘查工作歷時3年,施工鑽孔94個,進尺41,000餘米。 周一靈寶黃金開市升2.5%報15.24港元,公司股價較過去一年高位下跌約30%。 劉智恒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