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家醫療輸液器製造商,最近進行了兩宗有趣的收購

重點:

  • 普華和順去年11月收購同業後,上周再以高溢價入主人體組織再生修復産品研發商
  • 公司業績曾受新冠病毒影響,集團或希望藉收購分散收入風險

何仲尼

新冠病毒持續困擾,醫療器械公司普華和順(1358.HK)的業績亦受拖累,爲了在逆境中尋求突破,公司近月進行了兩宗收購,當中都有一些耐人尋味的地方。

普華和順主要從事研發、製造及銷售高端輸液器、靜脉留置針産品與胰島素針等業務,由於輸注液體是臨床最常規治療手段,在就診及住院患者中使用非常廣泛,隨著就診人數增長,消耗量較大的醫療器械在國內具有長期需求。但是,這類産品在新冠病毒大流行期間也出現了較弱的需求,因爲許多人在小區封鎖期間需要留在家中,避免到醫院以减少感染風險。

事實上,這家公司是國家政策受惠者。去年6月,新版《醫療器械監督管理條例》實施,支持醫療器械創新,加快國産化替代進口産品。有研究認爲,中國低值醫用耗材過去幾年複合增長率接近兩成,今年市場規模將達到927.3億元,發展空間巨大。

普華和順在最近一個多月內接連進行兩宗收購。首先是去年11月30日以現金代價9,946萬美元(約6.3億元),收購醫療器械公司四川睿健醫療科技51%股權。交易完成後,樂普醫療(300003.SZ)仍持有四川睿健18%股權,由於樂普醫療的實際控制人蒲忠杰,是普華和順主席張月娥的配偶,因此張月娥爲樂普醫療的關連人士,並構成關聯交易。

雖說這宗是關聯交易,但公平點說,收購目標的確具有發展潜力,因爲它是中國唯一具自主研發、設計和製造紡絲生産綫和後端組裝綫的血液透析器企業,具低成本優勢,而且業務覆蓋東南亞、南美和非洲等人口增長迅速的地域,有助開拓國際市場。

參考財務數據,四川睿健2020年未經審核除稅前淨溢利爲7,388萬元,同比增長80%,收購市盈率約17.5倍,在業務高增長的前題下,作價合理。

發展新産品

另一宗收購就比較令人摸不著頭腦,1月5日,普華和順宣布以5.8億元收購北京瑞健高科58.2%股權,這是一家人體組織再生修復産品研發商,提供受損的人體組織和器官修復材料,産品應用於燒傷、燙傷、軟組織再生和整形手術等。這並非普華和順的一貫業務,此舉被視爲進軍再生醫用生物材料行業。

普華和順稱,該市場增長潜力巨大,近幾年被認爲是最具投資價值領域之一,因此收購這家公司,是未來數年爭取進一步增長的機遇。

北京瑞健的收購不屬關聯交易,但有趣的是,這家普華和順口中潜力巨大的公司,在2019和2020年虧損近2,000萬元,截至2020年底的資産總值只有5,800多萬元,同比减少8.3%,並有927萬元負債。

這次以5.8億元收購北京瑞健不足六成股份,到底它有甚麽潜力,讓普華和順的管理層,願意以高溢價收購沒有盈利、而且不屬公司老本行的對象?

還有一點值得留意是上述兩家公司都於2013年成立,而且收購時間頗爲接近,而他們的名字“睿健” 和“瑞健”,普通話拼音都是“Ruijian”。 雖然關於這兩家公司的背景信息很少,但在中國,相關公司之間的交易是比較常見,儘管目前還不清楚北京瑞健是否如此。

我們不妨翻閱普華和順的財務報表,嘗試瞭解其動機。自從2020年初新冠疫情爆發後,醫療需求因交通局部停擺與小區管理限制,特別是集團主要銷售區域如北京、湖北省、黑龍江省等地的醫院人流大减,令公司收入减少。

環顧2020年,普華和順收入同比减少31.7%,毛利也下挫33.1%,撇除出售聯營公司股權錄得5.9億元特殊收益,純利約4,400萬元,同比大挫近半。

去年上半年,疫情在全國基本受控,公司形勢改善,收入和毛利反彈三成以上。不幸的是,新冠Delta變種病毒在南京出現並擴散到20多個省市,加上傳染性更强的Omicron變種去年底開始出現,多地再度限制出行,普華和順下半年業務恐再受影響。

因此,透過收購擴展産品組合和銷售網絡,或有助分散風險,以免一旦再度爆發疫情,公司收入因過分集中某些地域而再度受累。

估值不算低

去年7月中,普華和順曾升至1.67港元(1.36元)的6年新高,但下半年呈下降態勢,仿佛預知業務風險。截至今天,該股報0.97港元,比高位下挫四成以上,在宣布收購北京瑞健翌日也跌約1%。

撇除出售聯營公司的7.3億元特別收益,普華和順去年上半年純利約3,000萬元,樂觀預測下半年表現一致,全年純利6,000萬元,預測市盈率22倍。

環顧在港股上市、性質接近的醫療器械股,石四藥集團(2005.HK)和威高股份(1066.HK)市盈率爲16.5倍和17.9倍;A股上市的行業龍頭華潤雙鶴(600062.CN)和科倫藥業(002422.CN),則擁有13.6倍和23.5倍的市盈率。由此可見,普華和順估值不算特別便宜。

既然交易已成定局,我們將來可以留意普華和順的財務報表,瞭解這些新業務能否點石成金,爲公司帶來貢獻。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新聞

Everest Medicines announced Thursday that it has received an exclusive license from Kezar Life Sciences to develop, manufacture and commercialize Zetomipzomib.

快訊:雲頂新耀獲Kezar Life新藥獨家授權許可

最新:雲頂新耀有限公司(1952.HK)周四公布,獲納斯達克上市公司Kezar Life Sciences(KZR.US)授予獨家授權許可,在大中華區、韓國及若干東南亞國家開發、生產及商業化對方的主要候選藥物、用作治療自身免疫性疾病的Zetomipzomib。 利好:該公司認為,該項合作有助豐富其腎臟產品管線,並鞏固在腎病及自身免疫性疾病的領先地位。 值得關注:該公司需向對方繳交700萬美元(5,100萬元)預付款,以及最多1.255億美元的潛在臨床及商業里程碑款項。 深度:雲頂新耀於2017年成立,主力研發癌症和自身免疫性失調藥物,並於2020年在港股上市。該公司早在2019年已開始與外國公司合作,獲吉利德(GILD.US)授出獨家許可權,於中國地區開發及商業化乳腺癌藥物戈沙妥珠單抗,但該協議在2022年終止。去年12月,該公司宣布耗資9億元的信使核糖核酸(mRNA)疫苗生產設施開始營運,但由於國產mRNA疫苗競爭激烈,被市場形容為一場「豪賭」。 市場反應:雲頂新耀周四股價向下,中午收市軟1.8%至18.36港元,處於過去52周的中間水平。 記者:歐美美 有超讚的投資理念,但不知道如何讓更多人知曉?我們可以幫忙!請聯絡investors@thebambooworks.com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1952.HK
Shein finds middle ground in Singapore

Shein給中企上了一課:如何在中美爭拗下成長(下)

越來越多中國公司在新加坡找到了平衡世界兩大超級大國的中間地帶,而這家網上快速時尚公司正是其中之一 本文為兩部分系列文章中的第二部分。如要閱讀第一部分,請點擊這裏   鐘立斌 2018年,時任美國總統特朗普拋出了對中國太陽能電池板和洗衣機徵收關稅的大招。這第一輪關稅並不明顯,也沒有直接影響到主要面向美國客戶銷售的中國網上快時尚零售商Shein。根據KrAsia的數據,Shein在2019年實現了46億美元(336億元)的銷售額,比貿易戰爆發前的2017年猛增了三倍。 儘管如此,美國最初的關稅仍然是一個不祥的信號,預示著未來的麻煩,Shein需要儘快採取行動。 除了強勁的銷售業績,2019年對Shein而言,也是值得注意的一年,因為它開啟了另一段重要的企業里程。為了使自己的競爭優勢不受中美緊張局勢影響,Shein啟動了一項對沖地緣政治風險的戰略:在新加坡註冊了一家公司,而新加坡作為一個中立的城市國家,長期以來一直受到美國和中國的信任。 新加坡作為前殖民地,繼承了英國的治理體系,但又與亞洲的價值觀保持一致。正因如此,新加坡成為中美兩國利益交匯的首選之地。新加坡作為「戰略支點」的優勢不僅吸引了Shein,也吸引了阿里巴巴(BABA.US; 9988.HK)、字節跳動、華為、愛奇藝(IQ.US)、中國平安(2318.HK; 601318.SH)、騰訊(0700.HK)和攜程集團(TCOM.US; 9961.HK)等其他中國公司。 新加坡在建國之初,就與中美兩國建立了戰略互信,決不允許被利用來規避中美兩國的法規,損害兩國各自的利益。這一點對新加坡來說是神聖不可侵犯的,Shein也不例外。 Shein將新加坡作為地緣政治對沖工具的戰略,已融入其整個商業模式。這不是一個簡單的表面決定,而是對一個平衡中美利益的中立地點的努力和承諾。 據路透社報道,Shein取消了其南京公司的註冊,並將其商標和廣州公司的擁有權轉讓給其新加坡公司,該公司也是營運其全球網站的法人實體。Shein的創辦人許仰天成為新加坡永久居民,也是新加坡公司的代表之一。 Shein正在新加坡大肆招聘人才,高調招聘的人員包括新加坡主權財富基金淡馬錫的前高管和東南亞電子商務巨頭Lazada的前聯席總裁。截至8月底,Shein在其新加坡LinkedIn頁面上,列出了141個職位空缺。 今年5月,Shein啟動了「全球一體化市場」這項變革性戰略舉措,從新加坡向世界其他地區拓展,首先從巴西和美國開始。不久後,Shein在都柏林設立了EMEA(歐洲、中東和非洲)總部,愛爾蘭企業、貿易和勞工部部長出席了此次活動。 儘管植根於中國並擁有龐大的中國供應鏈網路,Shein的新加坡戰略還是在一定程度上,能從中美緊張關係中緩解,並取得了良好的發展。但這並不是靈丹妙藥,未來的任務還很艱巨。美國將繼續監察該公司的環境、人權、關稅和版權記錄。同時,中國也會繼續加強對數據保護、安全和海外上市公司的控制。 Shein的最終目標可能是在紐約上市,這需要中美雙方的批准,但它否認了上市申請。但如果實現了這個目標,新加坡將成為中美兩國「相會」的地方。 長期以來,香港一直是中國公司開展國際業務的門戶和安樂窩。但它直接暴露在美國的監控之下,處於弱勢地位。在這方面,中國企業可以從已有2,500年歷史的《易經》中汲取靈感,走出香港傳統上提供的舒適區,並管理香港的脆弱性。 和諧是《易經》中的一個重要概念,需要一個持續的平衡循環。目前,影響世界的最大力量是不斷變化的中美關係,這就需要重新調整,而不是拋棄香港。由於香港獨特的地位,這個城市將繼續協助中國與世界其他地區互動,儘管方式有所不同。 從《易經》的角度來看,香港和新加坡不是二元選擇,而是應該協調的一對,這好比陰陽互補。兩者都有很強的生命力,但時代會隨著地緣政治等力量的變化而循環往復。套用《易經》的方法,在這樣的環境中,尋求和諧而非對立,才是正確的對策。 在實踐中,這意味著中國企業應優化其在香港和新加坡兩地的業務和資產配置,這就需要走出香港的舒適區。中國公司應考慮《易經》的優點,並仿傚Shein等公司管理中美地緣政治風險的做法。 鐘立斌是C Consultancy和Helios Strategy Advisors的合夥人,這是兩家分別位於香港和新加坡的諮詢和企業服務公司。他還著有《Managing a Chinese Partner》一書。您可以通過 Lbc@c-consultancy.com 與他聯絡 (本文的中文和英文版本若存在衝突,以英文版為准)…
BeiGene has a total of three marketed proprietary products.

快訊:諾華再退出合作 百濟神州股價挫

最新:抗癌藥製造商百濟神州有限公司(BGNE.US; 6160.HK; 688235.SH)周二公布,旗下百濟神州瑞士和諾華製藥(NOVN.SWX)簽署協議,諾華將向百濟神州交還食道癌藥物替雷利珠單抗的開發、生產和商業化權益。 利好:諾華仍會向百濟神州提供過渡服務,以確保該藥物開發和商業化計劃中的關鍵事項能順利推進,包括對生產、藥政申報、藥品安全和臨床事項的支持。 值得關注:早在今年7月,諾華已決定退出百濟神州在研的TIGIT抑制劑歐司珀利單抗項目,意味該公司在三個月內,第二度與百濟神州終止合作。 深度:百濟神州共有三款已上市的自研產品,其中獲批在美國用於治療淋巴瘤的百悅澤,以及在國內PD-1領域領先的百澤安的銷售增幅理想,引領該公司今年第二季收入大增74%至5.95億美元(43.4億元),而淨虧損也收窄27.1%至7.3億美元。不過,該公司被美國藥企艾伯維(ABBV.US)指控百悅澤涉嫌侵犯其專利,加上接連被諾華終止合作協議,令該公司的產品出海大計受阻,引起市場關注。 市場反應:百濟神州的港股周三下挫,中午收市跌4.8%至120.9港元,位處過去52周的中間水平。 記者:歐美美 有超讚的投資理念,但不知道如何讓更多人知曉?我們可以幫忙!請聯絡investors@thebambooworks.com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BGNE.US 6160.HK
China Wantian expands green market

基金追捧富豪入股 中國萬天大灣區拓綠色市場

李家傑私人投資公司入股中國萬天,計劃聯手探討大灣區業務發展 重點 兩大基金認購中國萬天6,200萬股新股 公司將在大灣區拓展綠色食材產業鏈   劉智恒 中國萬天控股有限公司(1854.HK),一家名不經傳的香港上市公司,過去三年業績連年虧損,至9月15日市值不過12億港元(11.24億元),大部份時間的日均成交金額不到100萬港元,在港交所二千多家上市公司中,大家可能從來也沒有注意。 偏偏恒基地產(0012.HK)聯席主席兼董事總經理李家傑的私人投資公司,近日竟入股其中,雙方表示將探討大灣區發展綠色產業的合作機會。不但李家傑對中國萬天另眼相看,就連世界上赫赫有名的富林克林鄧普頓基金、以及內地著名的華夏基金,也在今年6月中國萬天的供股中,認購集團約6,200萬股新股。 究竟中國萬天是甚麼來頭,能被富豪及大型基金青睞有加?我們先看看它的前世今生。公司原名展程控股,由曾任職廚師的廖子情創立,主要從事食材供應,專為香港的餐飲經營商提供蔬菜及水果。廖子情於2016年將公司在創業板上市,至2019年再轉往主板。 股權易手華麗轉身 展程的業務規模有限,上市後每年的營業額也不超過兩億港元,直至2021年,許國偉成功收購67%股權,廖子情只餘下13%股份,主席轉由許國偉擔任,廖則退任為副主席。而展程的華麗轉身,一切也從許國偉開始。 許國偉是新加坡華僑,1980年在當地創業,主要經營化妝品生意。於1993年,他與馬來西亞第三代華裔商人古潤金回中國中山考察,兩人眼見機遇,又在中山市政府及馬來西亞政府的鼓勵下,創立完美中國,主要業務包括生產健康食品、個人護理用品、家居日用品及美容化妝品,及後生意愈做愈大,成為知名產業。 擁有超強生意觸覺及頭腦的許國偉,見展程主力在港做食材貿易生意,業務局限,於是先將公司易名中國萬天,再公布以佈局大灣區綠色食材全產業鏈為目標,在環保及綠色概念包裝下,將業務進行多元化,並把生意地域擴展至大灣區。 三頭馬車並進發展 在許國偉策劃下,集團分為三大業務,分別為綠色食材供應、綠色餐飲及環保科技。許國偉首先強化綠色食材供應,去年收購深圳豐源,該公司是內地綠色食材供應鏈的服務商,主要在內蒙古和新疆等地獲得活牛,分銷予大灣區的下游客戶,同時向大灣區的餐廳供應水果、蔬菜及海鮮。收購完成後,集團逐步增加綠色食材供應交易量,以壯大市場份額。 上月,中國萬天與廣東省天璣投控集團簽合作意向,將為天璣在東南亞採購水果,天璣則負責在內地調動供應商及銷售渠道。中國萬天表示,集團目標是引進東南亞新鮮水果至大灣區市場,未來三年的營業額可達100億港元。 至於綠色餐飲,中國萬天在中山市的中心地帶經營綠色食品餐廳,主打年輕消費者。集團希望藉餐廳提升品牌在大灣區的知名度,並擴闊客戶基礎及市場佔有率。事實上,餐飲業務更為集團的上游業務,提供穩定的分銷渠道,朝價值鏈全面整合邁進一步。 環保科技業務方面,中國萬天在建築物的天台,興建推廣綠色環保的農場,讓大灣區的中、小學生可親身參與天台耕種,為建築物注入綠色元素。同時,集團擬透過業務平台,向於大灣區營運或專門設立智能型植物工廠的客戶,提供環保產品、設備及系統,現正就此尋求業務合作夥伴及投資。 許國偉的宏圖大計確實將中國萬天的股價推升,由2021年至今上升數倍。不過,公司的收入就暫時未能同步,截至去年也只是2.02億港元。 成功與否尚待考驗 從許國偉的佈局,不難發現,中國萬天能吸引李家傑及大型基金入股的原因。第一是以綠色食品為旗號,準確捉緊現在內地人需求。事實上,內地社會日漸富裕下,居民對健康愈加重視,特別新冠肺炎疫情過後,人們對食品安全及健康的意識不斷提高,而大灣區內居民的收入又不斷增長,為綠色食材及餐飲消費提供一大市場。 其次是集團將發展地域,由香港拓展至大灣區,讓投資界感到,公司未來市場將會擴大。大灣區作為全球最大的城市群之一,總人口逾8,000萬,消費市場龐大,2021年經濟總量超過12萬億元,這無疑為食品供應商創造巨大的發展潛力。當然,是否真的能開拓區內市場,這又是另話,但起碼故事生動吸引。 藉著這兩大概念,讓投資者眼前一亮,願意真金白銀投下信心一票。中國萬天能否成功,暫時仍是言之過早,但方向是正確,投資者先下一注試水溫,畢竟投資額不大,兩大基金合共只投資2,000多萬港元,即使輸掉,對於超大規模的機構投資者來說,也不過是九牛一毛。 有超讚的投資理念,但不知道如何讓更多人知曉?我們可以幫忙!請聯繫我們瞭解更多詳情。 咏竹坊專注於在美國和香港上市的中國公司的報道,包括贊助內容。欲瞭解更多信息,包括對個別文章的疑問,請點擊這裏聯繫我們。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1854.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