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autus turns away from mainland listing to Hong Kong IPO to fund business expansion

新荷花主攻中藥飲片業務,曾申請在內地上市,近日上載上市申請文件尋求在香港掛牌。

重點:

  • 新荷花中藥去年收入升逾9%,純利卻倒退14%,因受研發開支大增影響
  • 中藥市場極度分散,五大龍頭市佔不足3%,具大量收購合併機會

 

白芯蕊

中藥歷史源遠流長,隨著全球對天然療法興趣增加,中藥在世界影響力也逐漸提升,主打中藥飲片產品的四川新荷花中藥飲片股份有限公司,最近遞交上市申請文件,計劃在香港掛牌。

新荷花2001年12月在四川成都由現任董事長江雲成立,過去曾於2011年3月及2023年10月提出在內地上市,但新荷花稱基於香港交易所國際知名度高,一旦完成上市,有利公司進軍國際資本市場,因此計劃尋求在港交所掛牌。

中藥市場中小企為主

內地中藥市場龐大,單是2023年中藥市場佔中國醫療市場總額27.9%,在中國公立醫院平均醫藥收入,中藥收入比例從2019年17.9%升至2022年的20.5%,反映中藥認受性明顯增加。

隨著中國人口老齡化趨勢,加上年輕人對中藥接受度提高,配合內地政策推動,以及國際市場持續擴張,調查機構弗若斯特沙利文便估計,中藥產品2023年市場已達4,516億元,到2030年更會擴大至5,993億元。

中藥產品包括幾大類別,涉及中成藥、中藥飲片、中藥配方顆粒、中藥注射劑和中藥保健品。所謂中藥飲片是利用精密機械,按嚴格中藥及現代化標準,將草藥加工後,直接變成調劑或製劑。

相比起傳統煎藥,中藥飲片方便度大度提高,變成一個重大商機。弗若斯特沙利文便推算,2023年中藥飲片市場規模已達2,788億元,估計到2030年中藥飲片市場規模將大幅提高至4,097億元。

雖然中藥飲片市場大,但行業極度分散,去年中國擁有生產許可證的中藥飲片企業總數達2,334家,主要仍以中小企業為主,年產值超過10億元的企業為數不多,其中前五大中藥飲片商市佔率僅2.7%,新荷花在中藥飲片市場份額雖然只有0.4%,卻已是行業內的老二,至於龍頭企業,市佔率亦只是1.3%,反映未來有巨大併購空間。

研發開支大累業績倒退

新荷花中藥飲片業務由毒性及普通飲片組成,佔集團2024年總收入13.8%和86.2%,毒性中藥飲片毛利率較高達19.1%,普通飲片毛利率只有16.7%。毒性飲片是經過加工後,減少或除去毒性等副作用,以改變藥性增強療效。

受惠兩大業務收入上升,新荷花去年整體收入按年升9.1%至12.5億元,但利潤卻按年跌14.3%至8,910萬元,除受捐款開支急增影響外,主要受研發開支大升48.9%所致。去年新荷花新增三個研發項目,及使用價值更高的原材料進行研究,間接拉低盈利。

還要注意是新荷花去年整體毛利率下降1.4個百分點至17.1%,集團解釋受利潤率較低的醫療貿易公司(佔去總銷售35.5%)佔比有所增加,同時面對市場競爭加劇,加上原材料成本上漲,最終拉低毛利率。

尤其最值得關注是原材料波動,去年原材料便佔新荷花銷售成本94%,畢竟中藥原材料會受氣候因素、種植模式及供需失衡等多方面影響,集團亦指出過去數年中藥原材料價格波幅大,將直接左右公司毛利率變化。為降低上述影響,新荷花已表明計劃上市獲得的資金,將重點用於戰略性投資中藥上游供應鏈。

另外,新荷花海外業務規模仍細,雖然公司海外市場收入從2022年的2,610萬元,增至去年5,620萬元,但只僅佔2024年收入4.5%。新荷花在香港、台灣、越南及馬來西亞已開展業務,進一步開拓海外業務,集團表明一旦完成上市,部分資金將用在越南及馬來西亞建立海外銷售渠道。

預期市盈率10至12

香港也有中藥概念股,市值最大是中國中藥控股有限公司(0570.HK),其他知名企業還包括同仁堂國藥(3613.HK),但整體估值卻未算太高,預期市盈率分別為10倍和12倍,因此新荷花亦難以進取估值上市。

整體來講,中藥行業參與者多,但壓倒性龍頭企業尚未出現,意味行業整合度高,收購機會亦多,加上中藥出海帶來巨大商機,只要新荷花能嚴格有效控制成本及研發開支,業績將可有機重拾增長。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新聞

簡訊:全球票房復蘇 IMAX中國上季淨利大增48%

大銀幕影院運營商IMAX China Holding Inc.(1979.HK)周四公布,截至9月底止第三季度,收入按年上升16.6%至1.07億美元(7.62億元),期內淨利潤報2,262萬美元,按年大增48%。 公司指出,受惠於全球票房復蘇及IMAX格式影片供應擴增,上季「圖像增強及維護服務」收入按年大增30%至6,103萬美元,「技術租金」收入亦上升45%至2,334萬美元。 前三季合計收入2.85億美元,按年增9.8%,淨利潤增長67%至4,300萬美元,反映營運效率及成本控制顯著改善。截至9月底,集團現金及等價物達1.43億美元,按年增加42%,負債總額維持4.53億美元。 公司股價周五高開,至中午休市報7.71港元,升0.2%。過去六個月累升約20%。 李世達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簡訊:平安好醫生首九個月盈利勁增72%

醫療平台平安健康醫療科技有限公司(1833.HK)周四公布首九個月業績,盈利按年大增72%至1.84億元人民幣(下同),收入則上升13.6%至37.2億元。經調整後淨利潤達2.16億元,按年增長45.7%。 公司表示,主要受惠於公司的醫險協同模式不斷深化,保險+醫養會員模式的持續深耕,以及在企業健康管理業務上的快速推進。 展望未來,公司將持續強化與平安集團的協同,並推動核心服務的數字化和AI化,通過更一體化的整合式體驗,提升用戶口碑和滿意度。 周五平安好醫生開市升1.7%至15.75港元,公司年初至今升逾150%。 劉智恒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SIMCo files Hong Kong IPO

思卓基金遞表港交所 開啟另類資產上市新時代

當其他市場仍在爭論AI與科技股時,香港選擇將焦點轉向更深層的資金流向——基礎設施與長期收益。首家另類資產基金公司思卓基金遞表上市,正是這場金融轉向的起點 重點: 若成功上市,將成為港股首隻基礎設施私募信貸基金 全球基建投資缺口至2040年將達15萬億美元,其中亞太地區約佔3.5萬億美元    李世達 在金融市場日益追求透明與流動性的時代,香港正嘗試讓原屬機構投資者領域的「另類資產」走向公募市場。隨著香港證監會(SFC)於今年2月17日發布《關於上市封閉式另類資產基金的通函》,另類資產基金首次被允許在港交所掛牌上市,也為思卓基礎設施私募資本開放式基金型公司(SIMCo Infrastructure Private Credit OFC)開通了上市通道。 所謂「另類資產」(Alternative Assets),一般指不屬於傳統股票與債券範疇的投資,如基礎設施、私募股權、房地產、信貸與對沖基金等。這項新規意味香港開啟了「資產上市」的新篇章。過去,另類資產基金因缺乏流動性與估值透明度被排除在公募市場之外。通函明確指出,只要基金採取封閉式結構、具穩定現金流與透明估值機制,即可在港交所上市,讓私募基金能保留專業策略,同時獲得二級市場流通性。 這次制度突破,也代表香港監管框架的深化。從2018年引入開放式基金公司(OFC)制度、2021年簡化註冊程序,到2025年正式開放另類資產基金上市,SFC逐步完善從「設立—授權—上市」的全鏈條監管,試圖打造一個能吸引全球資產管理機構落戶香港的制度平台。 思卓基金根據《證券及期貨條例》第104條設立,屬公眾開放式基金型公司(OFC),但以封閉式運作、不設贖回機制,需透過交易所買賣股份。這是香港首個以私募信貸與基礎設施投資為核心的上市OFC基金,投資人買入的不是一家公司,而是一籃子基建貸款的現金流收益權。 另類資產登場 根據申請文件,思卓基金由思卓資本亞太有限公司擔任投資管理人,也是投資顧問SIMCo(Sequoia Investment Management Company)之直接全資附屬公司。SIMCo成立於2009年,總部位於倫敦,專注於基礎設施債務,目前管理或建議分配予基礎設施債務的資本約25億美元,其團隊迄今為止已在北美、英國和歐洲以及亞太地區進行超過60億美元的債務投資交易。其姊妹基金「Sequoia Economic Infrastructure Income Fund(SEQI)」長期維持約8%的年化分配率。 申請文件指出,至2040年全球基建投資不足額可能高達15萬億美元。基金將北美與歐洲視為重點市場,資產配置上限為60%,亞太地區上限則為40%。基金已識別潛在投資項目總值超過50億美元,涵蓋能源、運輸、公用事業、資料中心及社會基建貸款等固定收益資產。 基金採「固定分派+資本平滑」策略,按月派息。若短期現金流波動,董事會可動用部分資本維持穩定派息,以確保現金流連續性。風控上,單一借款人曝險不得超過總資產10%,單一子行業不得超過總資產的15%以上,並採取貨幣與利率對沖策略,以減低波動。 整體而言,思卓的估值邏輯不同於一般股票或ETF。其收益主要來自基建貸款利息與本金回收,資產淨值(NAV)由獨立估值代理人依DCF模型與市場數據計算,並按IFRS編制。雖具透明度,但仍受貼現率、利率與市場情緒影響。基金設有折讓控制與股份回購機制,維持股價穩定仍待市場檢驗。 耐心的實驗 思卓能否複製母基金在倫敦市場的穩定派息與估值表現,不僅關乎自身成敗,也將測試香港能否成為亞洲另類資產的金融樞紐。這不再只是金融制度的一次嘗試,更是市場信任的考驗。 對投資人而言,觀察這類基金的重點,並不在短期價格波動,而在它能否真正建立一條穩定、可持續的現金流。若未來能在波動的利率環境中,仍保持每年足夠吸引的穩定派息、維持估值透明,或能為香港開闢出一條「另類資產上市」的成功案例。…

簡訊:明略科技招股 籌10.2億港元

營銷軟件製造商明略科技(2718.HK)周四起至下周二招股,發售721.9萬股A類股份,每股141港元,集資最多10.18億港元(1.31億美元)。預計11月3日在港交所主板掛牌上市。 公司計劃將所得款項淨額中,約35%用於未來3年提升技術研發能力;約40%用於豐富產品組合的產品開發;約15%用於營銷、品牌推廣及銷售團隊擴充,旨在進一步擴大客戶群,並深耕數據智能行業;及約10%用於營運資金及一般公司用途。 明略科技提供數據智能產品及解決方案,涵蓋營銷和營運智能,涉及線上及線下場景。今年上半年,公司營收約6.44億元,同比增長13.9%,經調整營運利潤約為2,688萬元,扭虧為盈。 騰訊持有明略科技約30%的股份,投資者還包括紅杉中國、淡馬錫、凱鵬華盈、快手等。 李世達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