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家中國主要的私營教育機構發布行業大洗牌後的首個財報,披露了關閉其K-9業務的巨大成本

重點:

  • 新東方教育因關閉K-9學科培訓業務產生大量開支,拖累業績由盈轉虧
  • 創始人俞敏洪表示,新東方人有不認輸、不買帳的勇氣,並已循序推進部分新業務

何仲尼

自從中國政府推出教育“雙减”政策後,校外學科培訓行業遭遇重大衝擊,除了頓失大部分收入,更要思考未來出路。作爲民辦教育服務龍頭供應商的新東方教育科技(集團)有限公司(EDU.US; 9901.US)公布首份覆蓋“雙减”時期、截至去年11月底的中期財務報表,結果一如所料由盈轉虧,公司現金水平更大降六成。但是,這份業績仍未完全反映該公司所受的影響,而且市場更感興趣的,是它對行業格局和未來前景有何看法。

新東方期內虧損額達到8.76億美元(55.7億元),遠遜2020年同期的2.28億美元盈利,主要由於終止多個學習中心租賃協議,以及裁員產生大量開支。參考公司1月中發出的盈利警告,當時預期將錄得8億到9億美元虧損,意味業績差不多達到預期下限水平。

業績公布後,新東方周一在美股盤前交易時段曾大挫一成,但收盤跌幅縮减至1.32%,報1.5美元;其港股周二明顯上漲,當日收盤報11.74港元,大升5.4%。但與公司的一年高位151港元相比,其市值仍痛失92%。公司最新市淨率(P/B ratio)約0.51倍,稍高於同業好未來(TAL.US)的0.48倍,但相對高途(GOTU.US)、精銳教育(ONE.US)的0.93倍與1.3倍存在頗大折讓,或反映市場更爲擔憂新東方的前景。

在這份只有8頁的簡單業績,可以發現新東方的淨營收不但沒有减少,反而同比增長了5%至19.7億美元,這主要因爲集團在業績期內部分時間,仍然爲幼兒園到9年級(K-9)學生提供學科相關培訓服務,但隨著去年底停止相關業務,新政策的實際衝擊將於下一份業績確實展現。

開支未完全反映

更值得留意的公司支出,創始人兼主席俞敏洪上月曾透露,新東方已裁减6萬名員工,將承擔近200億元的解僱、員工補償與退租費用。這些數字首次確認在公司的財務報表中,其行政開支同比大增120%到12.9億美元,折合人民幣的增幅約45億元,但參考俞敏洪所說的金額,意味或有多於150億元的相關開支未有反映。

集團的現金水平也值得關注,由於開支大增,期內錄得經營現金淨流出達10.75億美元,手持現金與現金等價物已减少到10.5億美元,比一年前的26.5億美元大削60.4%,可見公司財務狀况轉弱。

新東方沒有安排任何業績記者會或電話會議,僅在業績報告中表示,未來會繼續把重點資源轉向與K-9學科服務無關的教育產品及服務,例如成人語言培訓課程,並積極探索其他商機。

自從中國國務院去年7月中發表要求减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過重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又稱“雙减”政策的意見後,被捲進漩渦的教育培訓機構,選擇的路向各有不同。例如精銳教育已放弃掙札,去年10月起停止大部分業務;瑞思教育(REDU.US)則計劃將大部分資產轉讓給一個私營集團。那麽,爲甚麽俞敏洪那麽堅持,一定要協助新東方轉型重生呢?

他曾經透露,有朋友曾經建議把整家公司關掉,但爲了餘下5萬名員工生計,作爲公司的管理者,這是不可能的事情。他周一在個人社交平台說,最近一周召開了八次業務工作會議,針對不同的業務與同事們清理思路,設計未來發展路徑,部分新業務已開始循序推進,有些更初現成效。他稱,“新東方人”有著一種不認輸、不買帳的勇氣,只要有他們在,相信新東方就能够持續發展。

俞敏洪所言非虛,爲了繼續生存,新東方扭盡六壬,甚至投身直播帶貨行列。他去年12月28日曾經粉墨登場,在視頻分享平台主持第一次直播活動,向網民銷售麵粉、蘋果和櫻桃等農產品,當日直播累計觀看人數達到187萬,商品交易總額爲490萬元。

直播帶貨效果成疑

爲乘勝追擊,新東方與旗下新東方在綫(1797.HK)合作成立網購平台“東方甄選”,但在其後的26場直播僅錄得455萬元銷售額,加起來不及俞敏洪主持的一場直播,可見脫下俞敏洪的光環後,該業務的可持續性需時考驗。

同受“雙减”政策影響的新東方在綫上月已公布截至去年11月底半年業績,期內虧損5.4億元,總營收减少15.3%至5.7億元,主要因爲終止K-9業務令付費學生人數减少,這也說明了爲何它與母公司合作,共覓未來生存空間。

新東方也透過其他業務分散風險,截至今年1月,公司半年間成立了89家新公司,經營範圍包括日用品銷售、人工智慧軟體發展,以至電影和藝術等。最近更踏足中國炙手可熱的芯片行業,據媒體報道,新東方成立了一家半導體製造企業,涉足集成電路設計、銷售和製造。雖然聽起來有點風馬牛不相及,但在中國全力發展本土芯片產業的背景下,以新東方的公司規模與商譽,不難取得政府的巨額補貼。

先不論這種看來有點“藥石亂投式”的變革能帶來多少效益,但至少反映管理層願意開闢新路。成效如何,在下一份業績,我們能看到更多端倪。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新聞

簡訊:國泰十月客貨運量齊升

國泰航空有限公司(0293.HK)周一公布十月份運營數據,國泰航空及香港快運於上月共接載逾320萬人次旅客,按月增21%;貨運量則超過15萬噸,按月增長12%。 國泰顧客及商務總裁劉凱詩表示,受惠於國慶黃金周及中秋節等多個假期,十月初由內地前往香港及全球各地的休閒出行需求顯著增長。加上香港舉行多個大型展覽,吸引來自多個長途市場的入境旅客。公司在十月的載客率高86%﹐創近年同月新高。 國泰航空於本月開通每日往返長沙的直航服務,以及每周三班往返澳洲阿德萊德的季節航班;而香港快運將於本月下旬,開通每日往返沙巴的航班。 周二國泰開市升0.8%報11.69港元,過去一年股價由低位升40%。 劉智恒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The dream of five post-80s founders: CRP bets on welding robots for Hong Kong listing

五個八十後的夢想 卡諾普藉焊接機器人闖港交所

乘著資本市場對機器人青睞有加之際,相關公司蜂湧到港上市,主打工業機器人的卡諾普,成為最新一家搶上港交所的機器人公司 重點: 公司去年在製造焊接機器人的收入位列全國第一 盈利仍不穩定,去年虧損1,294萬元   劉智恒 內地紅得發紫的機器人企業宇樹科技,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王興興近日表示,如果說過去十年是機器人的「萌芽與探索」期,那下一個十年將是「生長與綻放」,機械人將從「能運動」走向「能做事」,從「行業工具」升級至「生活夥伴」。 機器人仿彿已成為未來不可或缺的工具,在資本市場上,相關企業炙手可熱,一家接一家搶著到香港上市,令機器人逐漸成為港股一個重要板塊。眼見機不可失,成都卡諾普機器人技術股份有限公司也不甘後人,近日已遞交上市申請。 今年上半年,公司收入1.56億元人民幣(下同),同比增長36%,更賺844萬元。相比眾多香港上市的機器人公司,表現可算不俗;畢竟在港上市的同類公司,能有盈利的簡直屈指可數。 卡諾普的業務主要有三大類,分別是工業機器人、協作機器人及具身智能機器人。當中又以工業類的焊接機器人為主,據弗若斯特沙利文資料,以2024年的收入計,在焊接機器人上排名第一,另外在金屬及機械加工行業機器人應用方面,在中國亦屬領先企業。 夢想成真 卡諾普的成立,是五個八十後年輕人夢想成真的故事。2012年,當時工業機器人主要靠海外入口,鄧世海與四名朋友深信,隨著中國經濟發展,本土製作的機器人將成未來主流,於是拼湊起50萬元資本,頭也不回就向夢想直奔。 由於資金緊絀,他們選擇在成都龍潭大學生創業園的一個小間開展起業務,並以零部件為起步點,專注於業機器人控制器。經多次嘗試、失敗、摸索,卡諾普的控制器漸漸得到市場認可。但長久做零部件始終不是辦法,要突破,就要轉型做整機(即製作整台機器人)。 當時幾位創始人也曾為此爭論不休,畢竟要轉型,除了放棄現時的舒適區外,更要斥重資冒險,一旦失敗,似乎就無路可退。可幸這一役押對了注,公司在焊接機器人方面做出成果,亦先後獲四輪融資,讓卡諾普茁壯成長。 業績起伏不定 卡諾普在一眾規模龐大的對手中取得盈利,在資本市場亦屬一賣點。然而,細心分析,其業績極為波動。2022年取得盈利2,826.5萬元,但2023年就跌到168.8萬元,去年更加錄得虧損1,294.4萬元,今年上半年則能扭虧為盈。可見公司在業務上仍未能企穩陣腳,能否持續穩定有盈利,尚屬言之過早。 至於公司的現金流,表現亦不穩定。2022年經營活動所得的現金流達2,670萬元,但2023年及2024年分別流出3,088萬元及1,775.6萬元。直至今年上半年,才有現金流入888萬元。 另外,佔公司超過五成收入來源的焊接機器人業務,市場增長並不十分吸引。據弗若斯特沙利文資料,中國焊接機器人的市場規模,從2020年的70億元擴大至2024年的84億元,複合年增長率只為4.4%。預計市場從2025年的93億元,增長到2029年的153億元,複合年增長率亦只為13.4%,別忘記這個還屬估計數字。 未具絕對優勢 事實上,卡諾普即使位列全國焊接機器人製造商第一位,但其營業額亦只是1.37億元,緊隨其的第二及第三名,分別收入1.28億元及1.2億元,與卡諾普的差距十分接近。因此卡諾普在行業中,並非佔據一個絕對優勢,隨時可被對手超越。 相反,卡諾普另一強項的金屬及機械加工工業機器人,雖然在中國市場位列第三,但第一位及第二位的對手,收入分別是9.39億元及7.33億元,業務規模遠遠拋離卡諾普,相信要趕上首兩大競爭者並不容易。 香港上市的純機器人公司中,規模較大的優必選(9880.HK),去年收入13.05億元,市銷率達44倍;極智嘉(2590.HK)去年收入24億元,市銷率12.3倍。與兩家公司比較,卡諾普的收入相對少得多,即使因目前熾熱市況而給予其25倍市銷率,市值亦不到50億港元。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Chuangxin does resources like aluminum

簡訊:創新實業首掛收升32%

電解鋁生產商創新實業集團有限公司(2788.HK)周一在香港首日掛牌,股價大幅上漲。公司以每股10.99元發行5億股,位於發行價區間上限,共集資53.1億元。 該股開盤報15.2元,較發行價上漲38%。在周一午盤交易時段,股價雖有回落,但收市仍升32%報14.59元,漲幅達32%。本次公開發售,香港本地投資者認購部分超額逾400倍,國際配售超額認購約為18倍。 創新實業披露,今年前五個月,實現營收72.1億元人民幣(下同),同比增長22.6%。但受原材料價格上漲影響,盈利同比下降14.4%至8.56億元。公司計劃將約半數集資用於擴大海外產能,包括建設鋁電解槽熔煉設施;另有40%資金將用於建造綠色能源發電站及採購相關設備。 陽歌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Chuangxin does resources like aluminum

簡訊:博泰車聯悉售阿維塔股權 套現6,244萬元

智能座艙解決方案供應商博泰車聯網科技(上海)股份有限公司(2889.HK)上周五公布,旗下非全資子公司湖州創晟馳銘股權投資合夥企業已與蕪湖恒和三號創投基金簽署協議,出售所持電動車製造商阿維塔科技(重慶)有限公司0.24%股權,作價約6,244萬元(877.84萬美元)。交易完成後,博泰將不再持有阿維塔任何股權。 此次交易是公司過去半年連續數次減持阿維塔股份的延續。博泰在今年港股IPO前後,分別出售合計0.67%及0.04%股權,加上是次出售,累計已處置0.91%持股。公司表示,交易可鎖定投資收益並改善現金流,同時降低因公允價值波動對短期業績帶來的不確定性,並將所得款項用作一般營運資金。集團預計出售稅前虧損約834萬。 阿維塔科技成立於2018年,是一家聚焦高端智能電動車的製造企業,核心股東為長安汽車及寧德時代,華為則作為合作夥伴,為期提供智能輔助駕駛算法、智能座艙等智能化部件。早前有媒體報道,阿維塔曾計劃今年10月在香港遞交上市申請,但並未實現。 博泰車聯周一低開,至中午休市報179.4港元,轉升5.4%。 李世達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