屢敗屢戰的中國娛樂服務供應商風華秋實,再次向港交所提交上市申請

重點︰

  • 這家音樂娛樂服務供應商,在16個月內已經第四次向港交所遞表申請上市
  • 公司十分依賴中國知名藝人鹿晗,其所佔全年收入比重曾高達70%,去年來自主要客戶X(估計爲騰訊音樂)的收入佔比也達38.1%

葉天娜

他曾經是K-pop男子組合EXO的成員、曾擔任電影及電視劇主角,更登上央視《春晚》獻唱,這名紅透半邊天的年輕藝人,有一個特別的名字──鹿晗,他所屬的娛樂企業風華秋實集團控股有限公司,4月初再度出現在港交所的申請上市名單中,這已經是該公司16個月之內第四次衝擊港股,前三次遞表分別在去年1月和9月,以及於11月提交招股書修訂版,但都未竟全功,最新的招股書已於今年3月失效。

招股書失效在香港市場並不罕見,原因包括上市時間點不合適,或者因未滿足港交所的詢問等,申請人只要更新資料便可以捲土重來,風華秋實就有這種堅持,而這次的獨家承銷人,仍然是同人融資有限公司。

對於三扣港交所大門都未能成功,雖然公司沒有解釋原因,但市場分析認爲,雖然風華秋實管理9名音樂藝人和10名練習生藝人,包括鹿晗、黑豹樂隊和郝雲等,但過去公司收入非常依賴鹿晗和一個主要客戶X,或許成爲被港交所質疑的重點。

那麽,在這次的申請,公司情况有沒有改變呢?風華秋實坦言公司仍然依賴鹿晗,在2019至2021年期間,鹿晗直接應佔收益金額分別爲1,420萬元、1,500萬元和760萬元,分別佔總收益約25.5%、21.2%和9.3%。數字看似逐年下降,但回顧風華秋實曾於2018年爲鹿晗舉辦演唱會,帶來約5,000萬元收入,令這名藝人佔公司當年總營收約七成,而近年因爲疫情關係,令鹿晗原定舉辦的演唱會取消,才减低他的收入比重,如果將來能重開演唱會,估計鹿晗仍然會對公司收入帶來極大貢獻。

風華秋實有三個業務,包括授出音樂版權及錄製、演唱會主辦及製作和藝人管理,去年總收入爲8,185.8萬元,當中授出音樂版權及錄製的收入去年增加7.2%至7,370.8萬元,佔總收入90.1%。公司在招股文件中提到,來最自大客戶X的收入,在過去3年分別佔總收入約78.6%、68.1%及38.1%,而這名客戶在美國納斯達克上市,所以市場推測是騰訊音樂(TME.US)。

像風華秋實這類授出版權的公司,大多是以藝人作爲流量來源,再以綫上串流平台變現,綫上串流平台競爭激烈,很多時會要求獨家授權,所以依賴單一平台的現象普遍。然而去年中國修訂 “反壟斷法”,國家版權局强調音樂公司、音樂版權公司及數碼音樂平台不可訂立獨家版權協議,估計有助風華秋實降低對單一客戶的依賴。

作品减少

作爲依賴版權爲生的公司,“創作是核心,作品是命脈”,截至去年底,風華秋實音樂庫有689件數碼格式的音樂作品,當中410件由公司自己創作。然而這三年的創作逐年减少,2019年有57件,2020年减至36件,到去年只有21件,總製作成本分別爲807萬元、722萬元和217萬元,平均每首原創音樂成本由2019年的20.2萬元降至去年的10.4萬元。雖然如此,公司產品的毛利率相當高,授出音樂版權和音樂錄製的毛利率,在過去3年都超過80%。

查看公司與綫上串流平台的合約,當中部分條款要求一年內在增加不少於100件新作品,或限期內增加不少於50件新作品,所以公司不得不外購音樂作品,以去年爲例,它一口氣便買了262件音樂作品,比2020年的16件大增15倍。

風華秋實這次籌資的其中一個目的,是希望在兩年內製作約180件音樂作品,另外爲舉辦演唱會準備充足資金;然而,過去3年公司自製音樂作品只有114件,除非繼續外購作品,否則要完成上述目標的難度不低。

風華秋實去年純利約3,906萬元,比2020年减少約18%,但如果加上過去兩年的盈利,應可滿足港交所的上市要求。然而投資者最擔心的還是公司的將來,特別是如果沒了鹿晗該怎麽辦?事實上,風華秋實也在招股文件中直言,不能保證在合約期滿後,能繼續與鹿晗合作。

政策風險

此外,公司亦要面對多變的監管風險。國家廣電總局去年8月發布新規以整頓娛樂圈,當中包括杜絕“娘炮”等畸形審美,被稱爲“限娘令”, 其中鹿晗更成爲被點名批評對象,不得不把原來的中長髮剪短,更多次在社交平台貼出素顔鬚根照,以顯示 “陽剛” 一面。

另一個例子是曾締造20億播放量的中國選秀節目《青春有你》,風華秋實也派出5名選手參與其系列節目,但廣電總局去年9月下令禁止偶像育成類節目;中紀委更曾直言文藝節目不應當市場奴隸,有意斬斷娛樂圈背後的資本鏈,令風華秋實旗下練習生難以透過選秀節目出道,恐對公司的收入前景帶來陰影。

與風華秋實業務接近的公司,分別有邵氏兄弟(0953.HK)、傳遞娛樂(1326.HK)與歡瑞世紀(000892.SZ),三家公司的預測市盈率分別爲8倍到37倍,如果取其中位數約20倍計算,風華秋實的估值約9.6億港元。

中國娛樂市場在過去一年變化極大,風華秋實這次能否成功闖關港交所,或許要用鹿晗的歌曲《風吹過》的一句歌詞形容, “算得出它的來去,就能抓得住嗎?”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新聞

簡訊:白酒消費減弱 珍酒李渡預告上半年少賺24%

中國白酒生產商珍酒李渡集團有限公司(6979.HK)周二公布,預計6月止六個月淨利潤較去年同期下降23%至24%;收入介乎24億至25.5億元,預計按年下降38.3%至41.9%。 公司表示,業績下滑是由於經濟的不確定性及若干近期政策,致使白酒消費減少,尤其是在商務及社交宴請及送禮場合。公司於6月推出全新戰略性旗艦產品,並著力提升核心市場滲透率、加快渠道周轉,同時積極擴展中端及次高端市場,期望於下半年帶來銷售回暖。 珍酒李渡旗下擁有「珍酒」、「李渡」、「湘窖」和「開口笑」等白酒品牌,產品涵蓋醬香型、兼香型和濃香型白酒。核心產品「珍酒」去年銷量為12,284噸,為連四年下跌。 公司股價周三低開但隨後回升,至中午休市報7.09港元,升3.65%。 李世達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簡訊:子不語中期盈利增逾三成

跨境電商企業子不語集團有限公司(2420.HK)周二稱,受惠於品牌影響力擴大及運營效率提升,今年上半年公司營收增長逾30%。 公司預計今年上半年實現營收19億元至20.5億元,較上年同期的14.6億元增長30%至40%。預計期內淨利潤達1億元至1.1億元,較去年同期的9,140萬元上升10%至20%。 公司將強勁營收增長歸因於「深耕品牌和渠道建設」,並稱運營效率的持續優化也推動了利潤提升。 子不語集團股價周三平開報3.51港元,股價年內累計跌幅約30%。 陽歌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簡訊:博雅盈警料中期盈利最多跌3成半

網上遊戲商博雅互動國際有限公司(0434.HK)周二發盈警,料截至6月底止的中期業績下跌,盈利較去年同期跌25%至35%。若根據去年經重列盈利3.13億元計算,今年中期盈利介乎2億元至2.35億元。 公司表示,盈利倒退是收入較預期減少,以及因購買加密貨幣,令銀行存款減少,使期內的利息收入較預期為低。 博雅周三開市跌4.1%報7.5元,公司年初以來股價跌逾65%。 劉智恒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Huishang is a bank

徽商銀行盈利背後的隱憂:競爭熾烈息差收窄

這家區域性銀行今年上半年淨利潤增長3.8%,遠低於資產擴張速度,凸顯強烈的息差壓力 重點: 截至今年6月末,徽商銀行資產總額同比增長約17%,但營業收入僅微增2.2%,淨利潤上漲3.8% 中國央行為刺激經濟持續降息,銀行業面臨嚴峻息差壓力 梁武仁 在超長經濟放緩周期衝擊下,中國銀行業多重承壓。縱然使盡渾身解數,如今也難以交出亮眼成績單。以華東地區重要城商行徽商銀行股份有限公司(3698.HK)為例,該行上周五試圖通過盈利預告「解釋」最新利潤增長,但困擾全行業的沈痾痼疾依然待解。 這份公告讓投資者提前一睹今年上半年徽商銀行的財務表現,用「積極」字眼製造利好氛圍,似以巨額利潤增長相誘。 細讀公告,恐難掩失望。雖然截至6月末,該行資產總額較年初勁增約12%,較上年同期增約17%,主體貸款業務擴張迅猛,但上半年以貸款利息為主的營業收入,僅同比上升2.2%至210億元,淨利潤微升至93億元,漲幅僅3.8%。 徽商銀行以華麗辭藻「解釋」中報業績,將「向好業績」歸因於「始終堅守金融本源,全力服務實體經濟」,還羅列諸多成績。 資產擴張與利潤增速的巨大鴻溝昭然若揭:在央行連續降息刺激經濟的背景下,該行信貸業務息差承壓明顯。 淨息差壓力並非徽商銀行獨有。中國銀行業衡量利差的淨息差(NIM)指標已整體承壓多時。理論上來說,利率下行可降低存款成本以維穩息差,但同業白熱化競爭等因素正影響這種動態平衡。 經濟不振時,貸款需求趨弱,銀行間競相殺價爭奪優質客源。為吸引更多借款人,尤其是財務狀況良好的客戶,銀行會下調貸款利率,但這會侵蝕其利潤空間。自2019年(疫情前的最後一年)以來,競爭因素對中國銀行業的影響日益加大。當年,監管機構引入了一套機制,使貸款利率與市場需求更加緊密地掛鈎。 去年,徽商銀行淨息差較2023年縮窄17個基點至1.71%,而2019年該指標高達2.51%,顯示已苦戰息差下行多年。 息差並非當下唯一痛點。經濟困境使貸款違約風險攀升,銀行風控承壓。這一方面,作為華中地區最大城商行的徽商銀行,資產質量指標優於中小同業。 截至6月末,該行不良貸款率僅0.98%,較去年末基本持平。相較之下,總資產規模為其一半的宜賓市商業銀行(2596.HK)不良率儘管逐年下降,去年末仍達1.68%。瀘州銀行(1983.HK)的不良率則為1.19%。 徽商銀行由十幾家銀行和信用合作社合併組建而成,其規模優勢或有助於在吸引大型、財務穩健企業的過程中,維持較低的不良率。該行主要面向企業客戶,而非個人借款人,後者本身風險更高。中國的國有銀行主要向其他國有企業放貸來維持較低的不良率,後者在還款出現困難時,通常可獲得地方政府或其他國有企業馳援。 借款方承壓 然而,財報暗藏隱憂。去年,對困境企業的貸款重組量同比增9%;且潛在劣變貸款,即關注類貸款大增62%,佔比升至1.13%,顯示客戶群經營壓力正持續累積。 2020年,該行曾因接管包商銀行四家分行引發關注。這家內蒙古銀行前年破產,成為二十年來首例被接管的商業銀行。這意味著,徽商銀行在疫情動蕩期既要化解自身風險,又需處置四家包商分行的遺留問題。遲至去年,該行仍向第三方轉讓約7.01億元包商系不良資產。 儘管盈利預告成色不足,公告後兩個交易日,徽商銀行股價仍漲超5%。眼下投資者對任何利潤增長都持「飢渴」心態,此輪上漲存在內在邏輯。 不過,徽商銀行的估值仍處窪地:市盈率(P/E)僅3倍,市銷率(P/S)1.3倍,市淨率(P/B)更低至0.3倍。該估值水平甚至不及宜賓市商業銀行——後者市盈率達21倍,市銷率5.2倍。 市場對徽商銀行前景的冷淡態度不難理解:只要經濟下行週期延續,任何利潤增長,尤其是疲軟增長引發的樂觀情緒,終將快速消退。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