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MO.US
Hello Group's revenue declines accelerate

這家有被稱作“中國版Tinder“的公司一季度營收下滑9%,並預期下降速度會加快

重點:

  • 摯文集團連續了三年的營收下滑,其趨勢延續到今年一季度,而且由於公司同時面臨內憂外患,下滑速度正在加快
  • 這家約會應用程序運營商稱,可能很快會得到政策支持,似乎是指中國最近為提高下滑的出生率所做的努力

陽歌

「中國版Tinder」的火焰終於熄滅了嗎?

投資者可能開始有感覺,因摯文集團(MOMO.US)公佈的最新季度業績顯示,今年一季度它幾乎所有的關鍵指標均持續下滑,尤其是旗下中國歷史最悠久的約會應用程序之一的收入加速下滑。

周二公司公布最新業績後,投資者紛紛拋售,致其下跌14%,達到一年半以來的最低點。第二天,該股略有反彈,反映投資者對公司的複雜情緒,由於在中國龐大的約會市場的領頭羊地位,該公司仍然是一棵搖錢樹。

值得注意的是,最近在美上市的中國股票在被忽視兩年多後,再次獲得投資者青睞,推動中國ETF-iShares MSCI(MCHI.US)從1月底的低點上漲了超過20%,但摯文集團卻落在了後面。

自2019年以來,公司的收入一直持續下滑,它的困境至少部分歸因於超出其控制範圍的因素。三年的疫控打擊年輕用戶對使用該公司旗下應用程序(包括行業領先的陌陌在內)的熱情。自疫情結束以來,疲軟的消費者信心繼續抑制需求,因為中國經濟在經歷了三十年的繁榮後急劇放緩。

最後但同樣重要的是,如今越來越多的中國人對約會和結婚完全不感興趣,這體現在中國的出生率不斷下降。

鑒於有這麼多不利的宏觀因素,摯文集團難以找到並留住受眾也就不足為奇。此外,還有該公司特有的因素,尤其是集團2018年收購另一款主要應用程序探探,損失慘重。探探曾被譽為未來關鍵的增長驅動力,但很快卻變成了相反的角色,並且此後一直在快速下滑。2019年,摯文集團又遭遇監管問題,旗下廣受歡迎的直播服務因含色情內容而受到政府審查。

公司試圖通過向海外擴張來逃離中國本土市場的動蕩,尤其是向土耳其和中東的擴張,是它近期財報中為數不多的積極消息之一。其中大部分來自摯文集團新推出的應用程序,包括Duidui、Hertz和Soulchill。

在一季度財報電話會議上,公司稱,這些主要面向海外市場的新應用,在一季度的收入增長了51%,達到3.44億元,佔公司當期總收入的13%。這個增長與摯文集團的整體收入形成鮮明對比,後者從去年同期的28.2億元同比下降9.2%,至25.6億元。

最新公佈的營收下降速度較前兩個季度有所加快,前兩個季度的降幅約為6%。更糟糕的是,公司預計二季度營收將下降約14%,意味下降速度會進一步加快。

投資者有保留

儘管前景黯淡,摯文集團仍然盈利頗豐,部分原因是它在市場上的領先地位和嚴格的成本控制。公司一季度的成本和支出同比下降了12%,超過了營收的下降速度。因此,它在當季運營利潤增長5.5%,至4.6億元。

但公司的淨利潤卻不太妙,從去年同期的3.9億元驟降至本季度的520萬元。但公司高管在財報電話會議上解釋,主要是由於當季的一筆一次性稅收支出造成。如果不考慮這筆費用,公司的非美國通用會計准則淨利潤增長8%,達到5.085億元。

即使如公司所說剔除一次性支出後能有較高的利潤,投資者信心的下降對摯文集團的估值產生了相當大的負面影響,目前該股的市盈率(P/E)僅4.9倍。這還不到Tinder的所有者Match Group(MTCH.US)市盈率13倍的一半,可見投資者對摯文集團有多不看好。

儘管前景黯淡,但在摯文集團的最新財報中仍有一些令人鼓舞的事情。我們前面提到的全球擴張,正迅速成為這家增長乏力的公司的重要新引擎。

隨著中國對出生率急劇下降和人口老齡化的擔憂,政策方面可能會出現另一個引人關注的推動力。中國已出台了一系列鼓勵人們結婚生子的激勵措施,摯文集團暗示,這些措施最終可能會使公司受益。

“我們看到了一些積極的政策變化,”首席財務官彭暉在電話會議上表示,不過未做詳細說明。“然而,這些政策變化將如何有效和迅速地滲透到消費者行為中,更具體地說,是滲透到我們平台上用戶的消費中,我認為現在下結論還為時尚早。隨著時間的推移,我們拭目以待。”

與很多其他科技公司一樣,摯文集團也在嘗試利用人工智能吸引用戶。例如,公司高管在電話會議上表示,公司正在試驗人工智能,“通過分析潛在(約會)候選人資料頁面上的圖片和文字信息,向用戶推薦打破僵局的話題。”

公司並未提及人工智能生成的虛擬靈魂伴侶,不過這或許是未來的發展方向。

分析機構認為,摯文集團營收下滑的趨勢不會很快扭轉,預計今年的營收將下降11%,要到2025年才會最終重返增長軌道。事實上,它們最近更加看好該公司低迷的股票,5月份接受雅虎財經調查的16家機構中,有15家給出的評級為“買入”或“強力買入”,而4月份調查的14家機構中只有8家給出了同樣強勁的評級。這或許這表明,隨著這家備受冷落的公司努力尋求投資者的青睞,市場情緒可能正在轉向支持它。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新聞

簡訊:周杰倫進駐抖音 巨星傳奇股價暴漲

短影音平台抖音周三宣布,華語流行音樂天王周杰倫正式開設名為「周同學」的官方帳號,引爆市場話題。由其親屬控股、在中國大陸經營周杰倫IP的香港上市公司巨星傳奇集團有限公司(6683.HK),周三股價暴漲94.37%,收報12.44港元,公司市值突破100億港元(12.74億美元)。 據財新報道,周杰倫帳號在未發布任何影片下,短短10分鐘粉絲即從16萬激增至45萬,半小時內突破百萬,至周四已突破千萬。市場傳言,周杰倫簽約費高達九位數人民幣,抖音官方則予以否認,稱為謠言。 巨星傳奇成立於2017年。由周杰倫母親葉惠美及經紀人等親友創立,總部位於江蘇省崑山市,於2023年在香港上市。公司主要業務為新零售與IP運營。2024年,公司總收入5.84億元(8,100萬美元),同比增長35.8%,淨利潤5.024萬元,同比增長21%。總收入中,來自以「魔酮咖啡」為主的零售消費品收入約佔45%,與IP、內容授權有關的收入約佔53.8%。 李世達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簡訊:龍光21筆境內債重組獲通過

房地產開發商龍光集團有限公司(3380.HK)周三公布,21筆境內公司債券及資產支持專項計劃(ABS)的重組方案,已全部獲相關債券持有人通過,並提供包括全額轉換特定資產、資產抵債、現金回購、股票等重組方案選項。 龍光下一步將根據債券持有人會議的相關約定,就債券持有人選擇的重組方案進行安排。 根據公司2024年業績,集團的總負債為1877.8億元,總資產為2125.9億元,持有的現金為86.5億元。 周四開市龍光股價升4.4%報0.95港元,過去一年股價已從高位下調46%。 劉智恒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Zepp makes health watches

Zepp股价大涨:华尔街迎来中概股复兴?

過去兩周,這家可穿戴健身設備製造商的股價翻倍有餘,在經歷連續三年營收萎縮後,其業績似乎將重返增長軌道 重點: Zepp Health股價過去兩周內漲逾一倍(主要在上周錄得漲幅),公司預測二季度營收將增長30%,為三年來首次實現同比增長 公司正從小米的代工廠商,轉向發展自有品牌Amazfit 陽歌 兩周前,我們報道了醫美平台新氧科技(SY.US)股價年內飆漲四倍(漲幅主要在上個月錄得)的案例。如今,可穿戴設備製造商Zepp Health Corp.(ZEPP.US)或正經歷相似軌跡,股價在過去兩周內翻倍有餘,其中大部分漲幅在上周錄得。 儘管兩者或許只是GameStop式的迷因股(迷因股股價異動源於缺乏財務支撐的投機性買入),但更有可能存在深層變化。簡言之,我們認為這兩家企業或標誌著,部分長期在華爾街遇冷的中概股,正迎來初現端倪的復興浪潮。 告別連接獨立診所與消費者的舊有平台模式,新氧因其轉型直營醫美中心的戰略,獲得投資者關注。Zepp似乎也有亮眼故事可講,包括即將實現2021年以來首次營收增長。 此番重生,源於Zepp摒棄昔日的商業模式,不再依據授權協議為手機巨頭小米代工可穿戴設備。取而代之的是,公司正全力打造自有品牌Amazfit。這條轉型之路雖極具挑戰,但隨著Zepp的營收重拾增長,終究開花結果。 更宏觀看,新氧與Zepp的案例或反映出投資者認知轉變,他們或許意識到,對所有中概股一概而論的嚴苛態度有失偏頗,並承認部分企業值得深入審視。我們此前討論過的中企赴美IPO寒冬,或為另一誘因。當市場鮮見大型中概新股上市,投資者或開始在現時的股份中,尋覓璞玉渾金。 即便經歷近期大漲,Zepp的市銷率(P/S)仍僅為0.46倍,雖較3月水平翻倍,估值仍處低位。新氧3月底市銷率同樣低至0.42倍,但經大幅拉升後飆升至2.13倍。相較全球可穿戴設備巨頭佳明(GRMN.US)的6.4倍市銷率,兩者估值仍有顯著差距,表明股價或存可觀上行空間。 自2018年赴美上市以來,Zepp歷盡艱辛。彼時,其以「華米」之名立足市場,命運與手機巨頭小米深度捆綁。後者除手機業務外,也通過授權協議與Zepp等企業合作銷售各類電子產品。上市之初,小米產品貢獻Zepp約三分之二營收。 擺脫倚賴小米 然而,Zepp迅速察覺對小米的依賴既限制發展潛能,又導致毛利率遠遜於自有品牌企業。毅然決定轉型,並於2021年將公司名由「華米」更名為Zepp,標誌著戰略轉向正式落地。 此後,公司來自小米產品的銷售額持續下滑,毛利率則逆向提升,從2019年約25%升至去年第一季度的37.3%。雖然仍大幅落後於佳明58%的毛利率,但再度佐證,若Zepp能在全球運動手環市場確立重要地位,盈利水平仍有巨大提升空間。 據市場調研機構SNS Insider數據,該市場規模龐大,去年總值約610億美元。更重要的是,預計2025至2032年銷售額將以15%的復合增速擴張,期末有望達到2,300億美元。 Zepp及其Amazfit品牌目前尚屬市場新銳,但作為不到百美元平價產品的領跑者,正快速崛起。如前所述,因主動「去小米化」,公司近年營收驟降,從2022年6.14億美元回落至去年的僅1.83億美元。 隨著與小米加速切割(今年一季度小米產品的相關銷售佔比僅6%),營收大跌態勢近兩季度已顯著趨緩。一季度營收同比微降3.6%至3,850萬美元。更重要的是,公司預測二季度將實現約30%的營收增長,這將是2021年以來首次同比增長。 Zepp首席財務官鄧成(Leon Deng)在5月財報電話會上表示:「我們認為,年內剩餘時間營收增速必將持續上行。」他續稱:「諸位也關注到公司毛利率提升進程穩步推進,這一趨勢仍將延續。」 Zepp將重拾增長歸功於兩款新品:季內發售的Amazfit Active 2與3月末推出的Bip 6。這兩款平價可穿戴設備均獲市場普遍好評。公司指出,新品上市初期均遭遇供應瓶頸,預計6月底前可全面解決。 不過,Zepp一季度仍處虧損狀態,淨虧損額達1,970萬美元,上年同期則為1,480萬美元。 Zepp著重強調其銷售與製造版圖日益多元化,稱當前產品已銷往美國、西班牙、意大利等市場,但僅透露美國市場佔銷售額約15%,暗示主要市場仍在中國。製造端則佈局中國與越南兩地(後者為對衝中美貿易戰),並稱正探索在「北美自貿區」進行生產的可能性。…
RemeGen’s $4.2 billion licensing deal falls flat with investors

榮昌生物公布42億美元BD合作 為何市場不買單?

以交易總價值衡量,榮昌生物此次BD在2025年上半年中國創新藥企業BD交易總額中可躋身前五,但是與其他行業頭部交易的含金量存在本質差異 重點: 榮昌的首付款僅有4500萬美元現金,在交易總額中僅僅佔1% 榮昌生物短期償債壓力巨大,這筆低現金回報的交易或難以解決公司的資金鍊壓力    莫莉 對於中國創新藥企業來說,核心管線完成對外授權(BD)實現「出海」往往是重大利好消息,因為為授權交易不僅能為企業帶來一筆可觀的現金收入,也能為管線在海外的研發推進提供有力支持。然而,6月26日,市場期待已久的榮昌生物製藥(煙台)股份有限公司(688331.SH;9995.HK)已獲批產品泰它西普的授權交易終於靴子落地時,卻引發資本市場劇烈震蕩,A股和H股在消息公佈當天分別重挫18.36%和11.71%,這背後究竟有何爭議? 根據公告披露,榮昌生物將核心產品泰它西普在大中華區以外的全球範圍內開發和商業化的獨家權利授予美國生物醫藥公司Vor Bio(VOR.US),從這筆交易中,榮昌生物獲得4,500萬美元的首付款,以及價值8,000萬美元、可認購Vor Bio普通股的認股權證,約佔Vor Bio總發行股本23%,再加上最高可達41.05億美元的臨床註冊及商業化里程碑付款,以及高個位數至雙位數的淨銷售提成。 以42.3億美元的交易總價值衡量,榮昌生物與Vor Bio的這項合作在2025年上半年中國創新藥企業BD交易總額中可躋身前五。但是,無論從現實獲益還是交易對手行業地位來看,這筆交易與其他行業頭部交易的含金量存在本質差異,這或許為市場的悲觀情緒提供瞭解釋。 從首付款比例來看,榮昌僅拿到4,500萬美元現金,在交易總額中僅僅佔1%,相比之下,三生制藥與跨國藥企巨頭輝瑞的合作中,三生獲得了12.5億美元的首付款以及最高達60.5億美元的交易總額,首付款佔比為20.6%。雖然榮昌以價值8,000萬美元認股權證替代傳統首付,但是這是「以產品換股權」的高風險策略。 其次,此番股價大跌也是回吐了被提前兌現的漲幅。在交易公佈兩周前,榮昌生物曾在公眾號上高調宣稱,多位跨國醫藥公司的商務拓展經理主動與公司交流泰它西普國際合作、技術授權等,暗示泰它西普有望與醫藥巨頭聯手,刺激港股股價單日暴漲20%。 然而,最終公布的合作方Vor Bio卻只是一家「殼公司」,合作方的資質與市場預期有著巨大落差。據Vor Bio5月初披露,公司終止了所有臨床項目且裁員95%至僅剩8名員工,截至2025年第一季度,其現金儲備僅有5,004.7萬美元,因股價長期低於1美元面臨納斯達克退市警告。儘管與榮昌合作的同一天,Vor Bio也宣佈完成私募股權融資(「PIPE」)達成證券購買協議,預計在扣除費用之前總融資收益約為1.75億美元,但是以Vor Bio當前的資金實力,為泰它西普推進海外研發恐怕仍然需要更多資金支持。 後期管線出海不易? 與三生制藥等管線處於早期階段的高價BD交易不同,榮昌生物此次「出海」的泰它西普是一款已於2021年獲批上市的成熟藥物。在中國市場,泰它西普已獲批用於治療系統性紅斑狼瘡、類風濕關節炎以及重症肌無力,是自身免疫性疾病領域的重磅產品。2024年,泰它西普的銷售額高達9.7億元,同比增加88%,為榮昌生物貢獻56.3%的營收。 作為一款具有研發確定性的產品,泰它西普若採用傳統的License-out模式,恐怕要價頗高。此外,榮昌生物已積極推進泰它西普的海外臨床研究,針對系統性紅斑狼瘡、IgA腎病和重症肌無力三大方向的全球Ⅲ期臨床試驗均已獲FDA批准並開始受試者入組,這意味著,如果榮昌生物將海外權益全數轉讓,將會期望更高的回報,而大型跨國藥企往往權衡商業化投入與預期收益,雙方交易可能在估值上僵持。 因此,榮昌生物選擇以低現金模式與Vor Bio合作,通過換取後者23%股權深度介入泰它西普海外研發,同時依託Vor Bio引入的私募資本共擔風險。若藥物成功出海,股權價值將帶動榮昌實現雙向受益,但同時也將需承擔Vor Bio的生存風險。 榮昌生物的股價在交易公布後曾連續3日下跌,但隨後3日不斷反彈,截至7月4日股價已經回到大跌前的高位67.8港元。當前榮昌生物的市銷率約為20倍,遠高於三生制藥的市銷率6倍,這意味著市場已經給榮昌生物較高的溢價。值得注意的是,截至2025年一季度末,榮昌生物賬面現金僅7億元,短期償債壓力巨大,這筆低現金回報的交易或難以解決公司的資金鍊壓力。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