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VBP.US
ArriVent makes IPO

這家醫藥初創公司在三大投資銀行承銷的IPO中籌集了1.5億美元,首個交易日股價上漲 11%

重點:

  • ArriVent在IPO中籌集了1.5億美元資金,是過去兩年紐約表現最強勁的中國相關IPO之一
  • 公司已獲得伏美替尼(Fumonertinib)除大中華區外的全球授權,這是一種用於治療非小細胞肺癌的高度靶向藥物

    

陽歌

最近,中國醫藥股在華爾街不太吃香,大幅虧損加上北京嚴格管控價格,使其難以盈利,投資者為此失去了耐心。但生物科技公司ArriVent BioPharma Inc (AVBP.US)證明是一例外,其IPO表現強勁,股價在週五首個交易日上漲 11%。

在與中國相關的新股發行中,這次IPO看上去很不尋常,除了上市首日大漲外還有很多原因。其承銷商中有高盛、花旗和傑富瑞為首的一流投資銀行。過去兩年,由於美中監管之爭,這些銀行基本上都回避中國公司在紐約的上市,不過由於那些問題基本已解決,它們正在慢慢重返市場。

此次IPO之所以值得關注,還因為市場對其股票的需求相對強勁,促使承銷商將發行規模從一周前最新招股說明書中原定的830萬股增加到最終的970萬股。公司將發行價定在發行區間的中位數,即每股18美元,共籌集資金1.75億美元,是自2021年底生物科技公司聯拓生物(LIAN.US)籌集3.25億美元資金以來,中國公司在紐約規模最大的IPO。

ArriVent的強勁表現與近來投資者紛紛逃離境外上市的中概股形成了鮮明對比,隨著對中國經濟不景氣的擔憂加劇,很多中國股票跌至歷史低點。

那麼,ArriVent是如何做到?首先,我們需要指出,該公司嚴格來說並不是一家中國公司,儘管它與中國聯繫緊密。其主要資產是伏美替尼,一種高度靶向的表皮生長因子受體(EGFR)突變選擇性酪氨酸激酶抑制劑,用於治療轉移性非小細胞肺癌(NSCLC)。

伏美替尼實際上是由上海艾力斯醫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688578.SH)研發出來的,這是一家中國公司,由兩名現居中國的醫生創辦,他們都有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NIH)的背景。這款藥已在中國獲批,為艾力斯帶來了巨額利潤,公司報告去年前個三季度收入增長160%,達到13.5億元。然而,更令人驚嘆的是,艾力斯同期利潤為4.1億元,同比增長七倍多,這對於此類年輕的醫藥公司來說實屬罕見。

艾力斯在2021年向ArriVent授予了伏美替尼在大中華區以外所有市場的許可權,當時ArriVent剛成立。從艾力斯當時發布的公告來看,根據協議,ArriVent支付了4,000萬美元的首付款,並同意向艾力斯轉讓部分股權。此外,艾力斯表示ArriVent將提供可高達7.65億美元的里程碑付款,以及可高達兩位數的銷售提成。

大牌支持者

考慮到這些背景和強勁的上市表現,我們將在文章的後半部分來更仔細地研究ArriVent的歷史,和它現在面臨將伏美替尼推向市場的路徑,以及它正在研發的其他藥物情況。公司於三年前由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姚正彬和公司負責研發事務的總裁Stuart Lutzker創辦。

姚正彬此前在一家名叫Viela Bio的公司有過類似的經歷,他從英國制藥巨頭阿斯利康 (AZN.US)拿到一系列治療藥物授權,2018年與人共同創立Viela Bio,後來以31億美元的價格將其賣給了Horizo​​n Therapeutics。這為預測ArriVent的未來,提供了線索,姚正彬可能希望最後把公司賣給其他企業,大賺一筆。

到目前為止,公司進行了大量融資,這對於醫藥初創企業來說是非常典型的做法。它在2021年成立時籌集了1.5億美元,投資者包括國內的高瓴資本、禮來(LLY.US) 的禮來亞洲基金和奧博資本等知名巨頭。去年,公司又籌集了1.55億美元,另一家著名投資機構紅杉(前身為紅杉中國)也加入了進來。

雖然伏美替尼已經在中國獲得批准,但在美國,該藥物仍在接受測試,目前正處於最後的三期臨床試驗階段。去年10月,美國食品藥品管理局授予該藥「突破性」地位,這是對「與現有療法相比可能有實質性改善」的藥物的重大鼓勵。這種認證通常有助於藥物更快地通過漫長而繁復的監管審批程序。

與很多類似藥物初創公司一樣,ArriVent目前沒有任何收入,在伏美替尼的試驗階段還處於虧損狀態。招股說明書顯示,該公司在2022年淨虧損3,690萬美元,去年前九個月又虧損了4,810萬美元,自成立以來累計虧損1.367億美元。鑒於公司在IPO之前籌集了3億美元的資金,通過IPO還募集了2億美元,因此至少在未來幾年內,公司的資金應該都會比較充裕,它正努力爭取讓伏美替尼獲批上市。

除了伏美替尼,該公司還在與Aarvik共同研發一種抗癌藥物,儘管該藥物的開發處於非常早期的階段。因此,很明顯,該公司目前將大部分賭注押在了伏美替尼上。

就估值而言,ArriVent的最終估值應該與艾力斯接近,後者目前的市銷率為5倍,市盈率也同樣強勁,為38倍。當然,一切都將取決於伏美替尼在美國的進展,不過目前來看情況肯定是積極的。如果一切按計劃進行,我們甚至可以想象這樣一種場景:ArriVent公司還沒有取得第一筆收入,就被一家大型全球制藥公司高價收購了。

咏竹坊專注於在美國和香港上市的中國公司的報道,包括贊助內容。欲瞭解更多信息,包括對個別文章的疑問,請點擊這裏聯繫我們。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新聞

簡訊:靈寶黃金桐柏老灣礦區黃金資源增逾7成

黃金礦商靈寶黃金集團股份有限公司(3330.HK)周日公布,集團旗下的桐柏老灣金礦區已完成全區勘探工作,黃金的金屬量較之前初步勘探的資源量,高出73%。 靈寶黃金指出,去年底時的估算是101.5萬盎司,約31.57噸,因為新增勘探工程以及估算範圍的差異,今年9月底止的勘採估算量為175.3萬盎司,即約至54.51噸。 桐柏老灣金礦區位於秦嶺造山帶東段的桐柏,採礦許可證範圍內的面積長約7公里,寬約1.2公里,標高-350米。勘查工作歷時3年,施工鑽孔94個,進尺41,000餘米。 周一靈寶黃金開市升2.5%報15.24港元,公司股價較過去一年高位下跌約30%。 劉智恒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Luckin is a coffee chain

傳瑞幸競購Costa 挑戰龍頭星巴克

中國領先連鎖咖啡品牌瑞幸咖啡,傳出正與一家或多家銀行洽談,擬申請9億美元貸款,用於收購由可口可樂掛牌出售的英國咖啡連鎖品牌Costa 重點: 多家媒體報道指,瑞幸咖啡正考慮對Costa Coffee提出收購要約,並可能與其中國私募股權投資方辰韜資本合作出手 一旦完成收購,瑞幸的全球網絡將大幅擴張,門店總數將超過3.3萬家、分布約 50個市場,規模逼近星巴克在全球的40,990家門店 陽歌 常被稱為「中國版星巴克」的瑞幸咖啡(LKNCY.US),在中國本土的門店數量差不多是星巴克在華門店的三倍。如今,這家本土咖啡巨頭似正尋求擺脫這個稱號,藉由一樁可能的大型收購,把戰線從中國延伸至全球,向星巴克(SBUX.US)發起全面挑戰,並一舉將其全球版圖擴展至50多個市場。 若瑞幸真的推進對Costa Coffee的潛在收購要約,這一切都有可能變成現實。Costa目前正由其母公司可口可樂出售。多家媒體報道指,瑞幸及其私募股權股東辰韜資本(Centurium Capital)可能聯手,就潛在收購方案進行評估。Costa目前在全球52個國家擁有約4,000家門店。 這筆收購將大幅擴張瑞幸在海外的布局。現階段,除中國大陸外,瑞幸僅在美國、新加坡、馬來西亞及香港四個市場設有門店,而且在這些市場的門店數量仍然相當有限。 頗具諷刺意味的是,儘管Costa擁有龐大的全球版圖,其實際門店數量卻只相當於瑞幸的一小部分。截至9月底,瑞幸門店總數達29,214家。若兩者合體,合計門店將超過33,000家,規模將逼近星巴克截至9月底在全球的40,990家。 目前尚不完全清楚,是瑞幸本身、還是由前華平投資高管李姓人士創立的中國私募巨頭辰韜資本主導這一潛在要約,抑或兩者共同出手。不過,無論最後由哪一方掛名收購,一旦交易成功,Costa的門店網絡幾乎可以肯定會被整合進瑞幸體系之中。 彭博的一則報道指,瑞幸與辰韜資本仍在考慮是否正式提出要約,而其他有意角逐的潛在競標者,還包括貝恩資本及英國私募基金TDR Capital等。相關報道稱,這樁交易對Costa的估值約為10億英鎊(約13億美元),僅相當於可口可樂2018年,在英國惠特貝爾手中收購Costa所支付39億英鎊的四分之一。 另據《Mergermarket》報道,瑞幸正與多家銀行洽談融資事宜,擬申請9億美元貸款以協助完成。對瑞幸而言,要獲得這筆貸款並不算難事,因為公司目前現金創造能力強勁。截至9月底,瑞幸持有現金、短期投資及定期存款合計85.7億元(約12億美元),較去年底的57.4億元大增近五成。 若把時間倒回五年前,以瑞幸當前高速增長和高盈利的表現,要在資本市場上融出這筆資金本應相當輕鬆。然而,另一個諷刺之處在於,如今瑞幸若要通過股票市場直接融資恐怕並不容易,因為其股份目前僅在場外交易市場(OTC)買賣,使得多數大型機構投資者難以參與。 瑞幸在2019年上市後,最初於納斯達克主板掛牌交易。但在翌年爆出重大會計醜聞,被揭發虛構數以億美元計的銷售額後,其股票在主板除牌,並降級至場外交易市場,同時公司兩名最高管理層也因此被迫下台。 重返納斯達克在望? 瑞幸首席執行官郭謹一本月稍早曾透露,公司正籌備重新在納斯達克上市。不過在相關言論被多家媒體廣泛報道後,他隨即收回這一說法。這樣的態度轉變並不令人意外,因為若瑞幸成功「回歸」納斯達克,將在華爾街樹立一個重要先例——爆發類似醜聞的公司,即便事後痛改前非,一般也很難獲得第二次機會。 在瑞幸的案例中,還多了一層地緣政治因素。近年來部分美國政治人物屢次呼籲將中概股從美國資本市場剔除,使得中國企業在華爾街面臨愈發不友善的環境。市值約100億美元的瑞幸,很可能已成為史上市值最高的 OTC 股票,理論上可以考慮追隨其他中概股的腳步,赴香港交易所作第二上市。不過,港交所同樣高度重視公司管治問題,為避免樹立不良先例,也未必會輕易接受瑞幸的上市申請。 市場對這宗潛在Costa收購案的反應並不算熱烈。相關消息見報後,瑞幸在美國場外交易的股份於周四下跌2.1%。儘管如此,該股今年以來仍累升46%。以估值來看,瑞幸目前約21倍市盈率,相比之下,被視為估值偏高的星巴克約為54倍,而在全球12個市場擁有53,000家門店的中國茶飲龍頭蜜雪冰城(2097.HK)市盈率約27倍,瑞幸顯得相對偏低。 有關瑞幸可能競購Costa的報道,距其公布最新季度業績不到一周時間。最新財報顯示,公司仍維持高速擴張態勢,季度收入按年大增50%至153億元,當中約七成來自現製飲品。門店數量則按年增加37%,於9月底達到前文提到的29,214家,顯示公司過去一年單店收入亦有所提升。 事實上,瑞幸第三季度自營門店同店銷售增長14.4%,是公司在經歷2024年一整年收縮後、於今年重返同店增長以來的最佳表現。這一強勁增長,部分反映出庫迪咖啡主導、持續逾一年的價格戰近期趨於緩和。庫迪由當年因會計醜聞而被瑞幸開除的兩名前高管創立。 不過,也有一個略令人擔心的信號,瑞幸最新一季的外送費用按年增加兩倍,達到28.9億元,已佔其營運開支總額的五分之一。這在一定程度上,與外賣平台此前大舉補貼、而近來開始收緊有關。當補貼縮水時,過去受惠於補貼的瑞幸及餐飲商家,便需自行承擔更多配送成本。 與收入強勁增長相比,瑞幸的盈利表現則明顯遜色。期內公司純利反而微跌 2.3%,至12.8億元,淨利潤率亦自一年前的12.9% 下滑逾3個百分點,至 8.4%。即便如此,整體經營狀況仍算健康,或正是這樣的基本面,讓瑞幸有底氣嘗試推動這類大型併購,把與星巴克之間的「咖啡戰」擴展到全球舞台。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簡訊:遊戲相關收入年增12% 網易第三季多賺近三成

網易股份有限公司(9999.HK; NTES.US)周四公布,第三季收入按年升逾8%至283.6億元($13億美元),增速較第二季增長9.4%放緩,非公認會計准則下歸屬於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為95億元,按年升27%。 第三季度,遊戲及相關增值服務收入按年升近12%至233億元,續為公司主要收入來源,當中在線遊戲收入佔分部總收入97.6%。有道收入16.29億元,按年增加3.56%;網易雲音樂收入跌1.8%至19.64億元。創新及其他業務收入跌近19%。 網易創始人、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丁磊表示,未來將聚焦和持續投入現有取得成功的遊戲項目,未來新作採精品化策略,避免資源分散於信心不足的新項目。他又指,已投入大量資源研究AI在遊戲創新、開發及營運中的應用。 業績公布後,網易美股周四收升0.40%,報133.95美元。年初迄今累升52.7%。 李世達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簡訊:金價上升銷售策略奏效 六福預告中期多賺5成

珠寶零售商六福集團(國際)有限公司(0590.HK)發盈喜,料截至今年九月底的中期收入,同比上升約20%至30%;盈利則大增40%至50%。 根據公司去年中期業績,收入54.5億港元,賺4.17億港元;按此計算,即今年收入介乎65.4億至70.9億港元,盈利約5.8億港元至6.75億港元。 公司表示,收入上升主要是因有效的產品差異化及銷售策略成功,帶動定價首飾產品的銷售大幅增長。此外,盈利上升主要受惠金價上漲、定價首飾產品銷售佔比增加,以及營運槓桿帶動利潤率的提升。 六福周五接近平開報25港元,公司今年以來股價上升74%。 劉智恒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