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836.HK
The Chinese steel-trading platform is applying to trade on the Hong Kong stock market after merging with its shell company partner.

內地鋼鐵交易網站找鋼網向港交所遞交「去SPAC」上市申請,成功後將是本港首宗案例

重點︰

  • 找鋼網與Aquila Acquisition的併購交易,議定估值高達百億港元
  • 截至今年1月底,找鋼網的現金及現金等價物只餘下1.29億元

 

裴梓龍

終於,水盡鵝飛的港股SPAC(特殊目的收購公司)市場有了新消息。

找鋼產業互聯集團(ZG Group, 找鋼網)在3月10日向港交所遞交了上市申請,將與招銀國際資管等成立的SPAC Aquila Acquisition Corporation(7836.HK)合併,以類似反向收購的「去SPAC(De-SPAC)」方式在港上市,估值約100.04億港元,如果成功,將成為香港第一家SPAC併購交易,為沉靜的SPAC市場帶來喜訊。

去年8月31日,Aquila宣佈與找鋼網合併,當時預計在去年第四季完成交易,但一直未有進一步消息,首先因為港股市場表現疲弱,但最重要是等待中證監為其上市「開綠燈」,而這次找鋼網正式遞交上市申請,也意味已獲得中證監批准。事實上,找鋼網2018年曾嘗試在港交所上市,最終失敗而回,這次可謂變陣再戰港交所。

不過,找鋼網在2021年至2023年分別淨虧損2.74億元、3.66億元及4.69億元,三年合共虧損11.12億元。連年虧損,公司都有解釋,2021年虧損是因為公司處於由「重」到「輕」轉型階段,以及組建銷售及營運團隊,並發展一站式數字化基礎設施;2022年則諉過於新冠疫情;到了2023年虧損增加28.1%,公司解釋是因為一次性3.43億元以股份為基礎的開支,以及同樣屬一次性的與SPAC併購交易有關的3,960萬元專業費用。如果撇除這兩項,2023年的淨虧損為8,360萬元,比2022年淨虧損3.66億元大幅收窄77.2%。

中國的鋼鐵市場需求一向龐大,但是供應和需求都非常分散,地域覆蓋受限制,分銷層級多,導致整個鋼鐵交易價值鏈成本高、效率慢及透明度低,所以一直以來內地的鋼鐵行業對使用數字化平台轉型,以達到減低交易成本的訴求非常大,找鋼網就把握了這個機遇。以2022年網上鋼鐵交易噸量計算,找鋼網是全球最大的三方鋼鐵交易數字化平台,目前更將業務逐步拓展到非鋼鐵工業原材料市場,包括電子元器材、電工電氣和五金機電等。

自找鋼網於2019年實行平台化後,數字平台的三方鋼鐵交易噸數增長不錯,去年達到3,530萬噸,約佔中國三方網上鋼鐵交易總噸量的38%,公司的交易總噸量由2021年的3,560萬噸增至2023年的4,900萬噸,複合年增長率達17.3%;而公司的商品交易總額(GMV)也從2021年的1,872億增至去年的1,955億元,截至去年底,找鋼網的數字化平台連接超過12,600名註冊賣家及逾177,000名註冊買家,大多數都屬於中小企業。

曾經在電競業發展、也當過老師的找鋼網創辦人兼行政總裁王東,於2008年進入鋼鐵行業。在工作中,他發現買家在購買鋼鐵的過程非常複雜,售前要詢價、比對價格、議價、鎖貨;銷售中有結算、付款等,售後則要開發票等,起初王東只想做一個鋼鐵版的「去哪兒網」,主要是幫助買家通過搜尋直接找到貨源,改變繁複的交易過程,成為找鋼網的雛型。

曾獲6輪融資

2012年,王東與拍擋王常輝和饒慧鋼成立了找鋼網前身上海鋼富,同年完成A輪融資,其後在2013年、2014年、2015年、2018年共得了5輪融資,6輪融資獲得近25.28億元資金,估值由當初的3,000萬元大增至79.3億元,翻了近263倍。

找鋼網這次上市,是採用同股不同權的架構,緊隨SPAC併購交易後,王東及王常輝將擁有公司約65.7%投票權,而包括王東和王常輝在內的一致行動人士,將有公司約66.9%投票權。

找鋼網如果想繼續拓展業務,需要投入更多資本,但據招股文件顯示,截至去年底,其流動負債達113億元,但今年1月底的現金及現金等價物只有1.29億元。這次合併,找鋼網最多可以獲得9.59億元,其中約25%將用於通過數字化加強服務供應、約20%用於擴大買家群體並增加黏性、約20%用於加強技術,約25%探索跨行業擴張。

自港交所2022年批准SPAC上市後,目前也只有5家SPAC成功登陸,然而香港的SPAC與美國或新加坡不同,對發起人、投資者及獨立第三方投資者(PIPE)都有更嚴格的要求。而事實上,5家已在港上市的SPAC,全部都在2022年上市,由於SPAC要在兩年內找到併購目標,故今年將是它們的最後限期,這5家SPAC除了Aquila外,還有Vision Deal(7827.HK)、匯德收購(7841.HK)、Interra(7801.HK)和TechStar(7855),其中Vision Deal去年底也宣布計劃與內地社交平台趣丸集團合併,估值達82.15億港元,是繼Aquila後第二家公布併購交易的SPAC,至於其他三家SPAC仍未宣佈任何併購目標。

對於一家三年虧損超過11億元的公司,以百億港元估值上市,是否過高實屬見仁見智。但不可否認的是,如果找鋼網最後能成功與Aquila合併上市,至少可以讓沉寂多時的SPAC市場泛起一點漣漪。

咏竹坊專注於在美國和香港上市的中國公司的報道,包括贊助內容。欲瞭解更多信息,包括對個別文章的疑問,請點擊這裏

聯繫我們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新聞

簡訊:英國零售商Sainsbury’s向京東出售Argos談判告吹

電商巨頭京東集團股份有限公司(9618.HK, JD.US)近期積極在歐洲市場尋求併購實體零售商,但其拓展計劃在英國受挫。 英國連鎖超市集團J Sainsbury plc(SBRY.L)周日公告,已終止與京東關於出售旗下商品零售商Argos的談判。公司稱,在媒體披露雙方洽談出售的消息後,京東大幅修改收購條件,但該方案不符合公司的最佳利益,因此決定退出洽談。 Argos是英國第二大綜合商品零售商,擁有全英第三大訪問量的零售網站及逾 1,100個提貨點,在2016年被Sainsbury's以11億英鎊收購。 Sainsbury's預計,2025至2026財年可實現零售基礎經營溢利約10億英鎊(13.6億美元),以及超過5億英鎊的零售自由現金流。 京東港股周一平開,至中午休市報132.7港元,升0.76%。 李世達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簡訊:祖龍娛樂斥2,420萬美元購理財產品

研發移動遊戲的祖龍娛樂有限公司(9990.HK)上周五公布,斥資2,420萬美元購入一系列理財產品,其中於上周斥1,260萬美元購入債劵掛鈎票據,並以500萬美元購入三年期首年不可贖回票據。 另外,去年通過瑞銀新加坡認購本金660萬美元的24個月美元股票掛鈎雙贏本金返還票據。 公司表示,購入理財產品是合理有效使用階段性閒置資金,以提高公司的資金收益。同時,通過風險考慮及比較不同報價後,認為可從認購事項中取得相對穩定收益,符合資金的安全及流動性目標。 祖龍娛樂周一平開報1.93港元,公司年初至今已升逾35%。 劉智恒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Years of losses and thin profit margins leave 160 Health with few investment highlights

連年虧損毛利率低 健康160乏投資亮點

在線醫療平台健康160申港上市接連受挫後,近日終獲港交所開綠燈,隨即在港公開招股 重點: 公司連續虧損多年,今年首季虧損1,500萬元 藥物銷售毛利率偏低,只有1%   劉智恒 英國大文豪狄更斯在《雙城記》開首說:「這是最好的時代,也是最壞的時代。」對於香港新股市場,現在絕對是最好時代,公司能趕在這個風口上市,縱使未有亮麗的業績,也可成為投資者的寵兒。 健康160國際有限公司(2656.HK)兩次申港上市均折㦸沉沙,但今天看來並不是壞事,公司今年6月遞交新的申請,本月初終獲港交所批准,正好趕上這班衝刺中的香港新股市場列車。 根據招股書,公司發售3,364.55萬股,每股售價最高14.86港元,香港公開發售超額500倍,集資約5億港元。 健康160的收入主要來自兩大業務,一是以批發模式向企業客戶(包括區域醫藥貿易公司、醫療保健機構及其他醫藥銷售平台)提供醫藥健康用品,及以零售模式向個人用戶銷售產品。 另外是提供數字化醫療健康解決方案,公司透過健康160平台,整合線上及線下渠道的醫療健康服務,有效地連接醫療健康機構,醫護人員及個人用戶。 截至今年3月底止,健康160的平台累計連接超過44,600家醫療機構。同時,亦與超過90萬名醫護人員建立合作關係,註冊用戶達5,520萬名,平均月活躍用戶達330萬名。 健康160平台已具相當規模,但深入分析,公司的業務及財務仍然疲弱,存在一定問題。 三年累虧3.4億 公司業績表現乏善可陳,2022至2024年收入分別為5.26億元、6.29億元及6.2億元,收入似乎有點停滯不前,今年首三個月,收入更只有1億元。 期間公司連年虧損,過去三年分別蝕1.1億元、1.09億元及1.07億元,今年首季虧損同比收窄59%至1,550萬元。即是說過去三年多,累計虧損達3.4億元。 此外,公司的毛利率並不理想,雖然整體毛利率由2022年的22.5%,上升至今年首季度的27%,但仔細分析,發覺數字醫療的毛利率在今年首季雖高達80.9%,卻只佔整體收入的33%。相反佔公司總收入64.3%的醫藥健康用品銷售的毛利率,由2022年的4.1%跌至去年的1.4%,到今年首季仍停在此水平。 至於公司的負債情況,似乎遲遲未能解決,2022年淨負債一度高達3.8億元,2023年雖跌至3,775萬元,去年又反彈至8,514萬元,今年首季進一步升至9,782萬元。健康160解釋,主要因為增加借款擴展解決方案業務,以及員工增加導致工資及福利開支上升。公司長期在淨負債的狀況,投資者必然對此有所戒心。 經營現金續流走 健康160的經營現金流也是一大問題,過去幾年一直在流血,由2022年至今年首季,分別錄得現金流出4,239萬元、6,453萬元、5,605萬元及1,328萬元。公司解釋是業務正處擴張階段,要在營運能力、技術提升及市場拓展上進行大量投資,以致營運成本高企,導致經營現金流走。 面對各項不利的財務數據,公司強調長期發展策略明確,並已鞏固了商業基礎。目前已建立多項收入來源,覆蓋範圍擴展至全國260個城市。 公司相信,未來的關鍵是提升收入並要改善成本,現已採取一系列措來獲取及挽留客戶、深化用戶參與度、提高技術及優化變現策略等。另外通過標準化及自動化流程,利用數據分析提高營銷的成本效益,專注影響力大的項目研發及精簡行政職能,藉以提升營運效率。 宜短炒暫忌長揸 雖然公司明確指出目標,問題是最終能否達到?何時可以收支平衡?甚至是扭虧為盈,至今沒有給出一幅藍圖。 事實上要買相類的公司,現階段還是買龍頭股較穩健,縱然京東健康(6618.HK)的延伸市盈率達38倍、藥師幫(9885.HK)約67倍或平安好醫生(1833.HK)250倍,估值一點也不便宜,但起碼三家公司已有盈利,業務規模龐大,具有一定優勢。 當然,在新股熱下,投資者暫可考慮作短線買賣,長線似乎要持續觀望公司上市後業務及股價表現才下決定。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簡訊:不同集團通過上市聆訊 擬本月底啓動IPO

據國內媒體報道,高端嬰童用品製造商不同集團已於周四通過港交所上市聆訊,為其本月底啓動IPO鋪平道路。 據其周四向港交所提交的最新招股說明書顯示,中信證券與海通國際擔任承銷商,但不同集團尚未公布具體募資目標。 據更新文件披露,該公司2025年上半年收入同比增長25%,由上年同期的5.82億元增至7.26億元;同期毛利率自50.2%降至49.3%。同期利潤按年增長72%,從2,820萬元增至4,850萬元。 陽歌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