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術機械人企業精鋒醫療申請到港股上市,公司暫未有產品推出市場

重點:

  • 精鋒醫療已向港交所申請上市,公司旗下一款核心產品,今年1月獲藥監局受理註冊申請
  • 多家同業的手術機械人已在中國獲批上市,公司恐失先發優勢

莫莉

作爲集醫學、機械學、生物力學及計算機科學等學科於一體的醫療器械產品,手術機械人被譽爲機械人產業皇冠上的“明珠”。這類產品雖然已進入中國市場多年,但長期以美國醫療設備公司直覺外科(ISRG.US)旗下的達芬奇機械人一家獨大,中國國產手術機械人尚處蓄勢待發階段。

雖然行業未成熟,但相關企業早獲資本青睞。去年11月2日,港交所迎來第一家手術機械人企業微創機器人(2252.HK)上市,其引入了Aspex Management、高瓴資本、禮來基金等7家基石投資者,認購9,500萬美元股份。直至上周二,另一家手術機械人企業──深圳市精鋒醫療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也首次向港交所叩門遞表,務求在資本市場分一杯羹。

隨著中國首款國產腔鏡機械人2021年10月獲批上市,多款同領域在研機械人也進入臨床試驗或註册申請階段,行業正風起雲湧。選擇在此時上市的精鋒醫療成立於2017年,主要研發的是腔鏡手術機械人,該產品是手術機械人臨床應用最爲廣泛的細分市場,外科醫生通過控制台遠程控制連接在機械臂上的手術器械,完成切割、凝血、解剖及縫合等步驟,可用於泌尿外科、婦科、胸外科及普通外科手術等。

精鋒醫療當前已完成兩款主要產品的設計和主要研發,進展最快的多孔腔鏡手術機械人MP1000,已經於2021年12月完成適用於泌尿外科手術的註冊臨床試驗,今年1月獲藥監局受理註冊申請。

招股書顯示,MP1000在臨床試驗展現出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不低於全球領先手術機械人達芬奇手術系統。此外,公司另一款關鍵產品SP1000,亦於2021年10月啟動在婦科手術的註冊臨床試驗,是中國首宗進入婦科手術關鍵性臨床試驗階段的單孔手術機械人。

精鋒醫療在深圳設廠,年產能約爲80台手術機械人,公司稱計劃在上海建設總面積約60,000平方米的新生產設施,届時年產能將超過500台。據招股書引述的研究報告,該處有望成爲中國最大的手術機械人生產基地。

商業化之路不易

中國被視爲手術機械人市場極具增長潛力的市場,但受制於配置證、價格以及培訓合格醫生稀缺等因素,手術機械人裝機量整體有限,2020年佔全球市場份額僅5.1%。

手術機械人行業的商業模式主要是“系統+耗材+服務”,即醫院需一次性購買手術機械人的硬件及配套軟件,並長期購買機械人配套使用的器械,以及維修等售後服務。西南證券認爲,這個商業模式的壁壘高於純耗材模式,醫院更換設備成本高,後面的競爭者很難超越,公司也能穩定控制軟件的技術迭代,爲公司帶來穩健收入增長。

但是,在中國大多數地區,手術機械人費用沒有納入醫保,需由患者自行承擔,對大多數醫院和患者屬奢侈品。以達芬奇機械人爲例,其購置價格最高約250萬美元(1,620萬元),機器的維修保養等服務的年費最高達19萬美元。

因此,使用達芬奇手術機械人的單次手術費用,比傳統腹腔鏡手術高出 3 萬元左右,制約了手術機械人的應用。事實上,達芬奇進入中國市場十餘年,但截至2020年底,全國僅安裝了189台腔鏡手術機械人,手術滲透率0.5%。

手術機械人作爲高端醫療設備領域,面臨前期研發投入高、獲批上市銷售流程時間長等問題。精鋒醫療由於未有產品上市,2020及2021年分別錄得淨虧損7,940萬元及3.5億元,而研發開支分別佔73.9%和63.5%。

同行已紛紛上市

雖然大量國產企業仍在早期研發階段,但基於機械人輔助手術的臨床優勢,以及國家政策對創新醫療器械的支持,國金證券、西南證券等多間投行在研報中表示,看好手術機械人未來在醫療領域的應用潜力,以及行業的高成長性。

資本市場也用金錢證明了其樂觀願景,2022年首季,手術機械人行業已出現至少7宗融資事件,其中5宗單筆融資過億元。精鋒醫療成立至今,已獲得三正健康、LYFE Capital、博裕資本、淡馬錫、保利資本與紅杉中國等數十家知名機構的投資,累計融資規模約20億元,2021年10月完成的最新的一輪融資,公司投後估值已突破15億美元(97億元)。

2021年,山東威高手術機械人母公司威高骨科(688161.SH)、骨科手術機械人龍頭天智航(688277.SH)登陸上海科創板,微創機器人也在港股掛牌,目前三家公司的市值約168億元、49億元和218億元,可見精鋒醫療目前的估值位列行業中下水平。

事實上,威高骨科擁有中國首款獲批上市的國產腔鏡機械人“妙手-S”,天智航研發的新一代“天璣2.0”骨科手術機械人已於去年2月獲批上市,微創機器人旗下也有兩款手術機械人在今年獲批。面對已佔據先發優勢的競爭者們,精鋒醫療未來要後來居上,看來有一定難度。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新聞

J&T is a delivery company

新聞概要:極兔速遞東南亞業務強勁增長 營收利潤雙升

這家物流公司上半年處理包裹約140億件,在東南亞及南美、非洲、中東等新興市場實現強勁增長   余特莉 全球物流服務商極兔速遞環球有限公司(1519.HK)上周五披露,得益於新市場拓展成效顯著,上半年經調整淨利潤同比增長147.1%,由去年同期的3,100萬美元躍升至1.56億美元。 近年來極兔全球佈局提速,業務版圖從最初的東南亞和中國,擴展至沙特、阿聯酋、墨西哥、巴西及埃及等新區域。 今年上半年,在東南亞、中國以及拉美、中東等新市場的包裹量大幅增長的推動下,公司總營收同比增長13.1%至55億美元,其中快遞業務收入佔比為97.1%。公司盈利能力顯著改善,主要受東南亞業務擴張驅動,經調整EBITDA(稅息折舊及攤銷前利潤)同比上升24.2%至4.36億美元。 極兔速遞副總裁後軍儀表示:「我們在東南亞的領先地位更加穩固,中國市場競爭激烈但仍保持增長韌性,新興市場業務迎來盈利拐點。」 上半年公司處理包裹量達139.9億件,較去年同期110億件增長27%。優勢市場東南亞增速領跑,在電商業務日趨繁榮,以及依託價格優勢在非電商領域取得的拓展下,該區域包裹量增至32.3億件,同比增長57.9%。據弗若斯特沙利文(Frost & Sullivan)數據,該增長使極兔在東南亞的市佔率同比提升5.4個百分點至32.8%,連續六年鞏固行業龍頭地位。公司稱該區域單件成本同比下降16.7%,競爭力持續增強。 公司最大業務區域為中國市場,上半年包裹處理量達106億件,同比增長20%,市佔率11.1%。儘管價格戰激烈,通過運營提效,單件成本仍降低10.3%。 新興市場包裹量增至1.7億件,同比增長21.7%,南美表現尤佳。隨著拓展成效顯現,該區域收入貢獻增至3.6億美元,並首次實現經調整EBITDA盈利157萬美元,去年同期則為虧損784萬美元。 截至6月30日,公司擁有6,900家網絡合作夥伴,較2024年末減少100家;服務網點增加100個至19,200個;分揀中心數量維持239個。 極兔速遞在2015年創始於印度尼西亞,現已成為東南亞頭部快遞企業;2020年進軍中國市場後,業務已覆蓋13個國家,目前持續向拉丁美洲及中東拓展。 咏竹坊專注於在美國和香港上市的中國公司的報道,包括贊助內容。欲瞭解更多信息,包括對個別文章的疑問,請點擊這裏聯繫我們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簡訊:國富氫能折讓17%配股 集資9,099萬港元

氫能儲運設備製造商江蘇國富氫能技術裝備股份有限公司(2582.HK)周日公布,以每股配售價54港元,配售合共最多173萬股新H股,集資總額9,347萬元,所得淨額9,099萬元(1,167萬美元)。 配售股份佔經擴大之已發行H股總數及已發行股份總數約2.13%及1.62%。每股配售價較上周五收市價65.1元折讓約17%。 公司擬將配售所得款項用於為中國及海外氫能項目,包括但不限於製氫工廠、加氫站及氫氣液化工廠的投資與合作撥付資金。 國富氫能上半年錄得收入1.09億元,按年下降19.2%。虧損由上年同期1.12億元,收窄至8,925萬元。 公司股價週一低開,至中午休市報64.4港元,跌1.08%。 李世達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簡訊:大行科工招股集資近4億元

折疊自行車製造商大行科工(深圳)股份有限公司(2543.HK)周一公開招股,發售792萬股H股,一成於香港公開發售,每股售價49.5港元,集資3.92億元,本月4日截止認購,8日正式掛牌。 公司的自行車銷量由2022年的148,956輛,上升至2024年的229,525輛,複合年增長率24.1%。今年首四個月,銷量93,398輛,同比上升46.5%。 公司的收入由2022年的2.54億元增至去年的4.5億元,複合年增長率為33%,期內盈利則由3,140萬元,增至5,230萬元,複合年增長率為29.1%。今年首四個月收入及盈利分別為1.85億元及2150萬元,同比上升46.8%及69.3%。 集資所得三成用於生產系統現代化及擴大運營規模、三成用於強化經銷網絡及策略性品牌發展、另外三成用於研發,餘下一成作一般營運資金。 劉智恒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Baidu does infrastructure

簡訊:訂單量突破1,400萬 蘿蔔快跑領跑無人駕駛出租車市場並加速全球拓展

百度(BIDU.US; 9888.HK)上周三宣布,截至八月其蘿蔔快跑(Apollo Go)無人駕駛出租車服務累計已完成1,400萬單。這鞏固了其行業領導地位,未來基金(Future Fund LLC)董事總經理Gary Black近期亦稱該公司為「全球無人駕駛出租車領導者」。 財報顯示,僅第二季度蘿蔔快跑完全無人駕駛訂單超220萬單,同比增長148%。百度表示,其車隊迄今累計實現超2億公里無人駕駛里程,且保持優異的安全記錄。與此同時,谷歌Waymo截至今年五月累計付費訂單量達1,000萬單,並宣布其無人駕駛里程達1億英里(約1.6億公里)。 截至六月,蘿蔔快跑業務版圖已覆蓋全球16個城市,並逐步擴大公開道路測試範圍。八月,百度在迪拜和阿布扎比指定區域啓動中東路測。香港是蘿蔔快跑首個右舵車市場,近期測試已拓展至東涌和南區,推進商業區與住宅區更複雜路況的測試。 百度聯合創始人兼CEO李彥宏在上周財報電話會議中表示:「我們在那裡(香港)的經驗為進軍其他右舵車市場提供了寶貴的行業洞察,增強了我們在全球擴展蘿蔔快跑業務的信心。」 七月,百度與Uber達成多年期合作,計劃在亞洲和中東等多個市場部署數千輛無人駕駛車輛。八月又宣佈與Lyft在歐洲達成合作,首站覆蓋德、英兩國,加快推進無人駕駛出行服務的全球佈局。 阳歌 咏竹坊專注於在美國和香港上市的中國公司的報道,包括贊助內容。欲瞭解更多信息,包括對個別文章的疑問,請點擊這裏聯繫我們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