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名創優品集團控股有限公司(MNSO.US)遞交上市申請,計劃在港股市場進行雙重主要上市(Dual primary listing),並打算在港上市後解除同股不同權的股權架構。

利好:隨着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根據《外國公司責任法案》(HFCAA),把11家未能滿足法律要求提供審計紀錄的中國公司列入潛在退市名單,名創優品選擇到監管當局及投資者態度相對友好的港股市場上市,能為公司的上市地位提供較大保障。

值得關注:解除同股不同權架構,創辦人葉國富就失去“超級投票權”,令他在公司的影響力減少。

深度:名創優品選擇到港交所雙重主要上市,意味公司把美國和香港兩個資本市場均列為第一上市地,除了需要遵守美國上市規則,亦需要符合與香港首次公開發行股份(IPO)完全一樣的上市條件,例如通過港交所主板上市財務標準的盈利、收益或市值測試。一些近年到香港上市、本身美國上市的中概股,採用了不太嚴格的第二市場上市途徑。與第二上市公司不同,雙重上市的公司能成為滬港通和深港通的股份,讓中國內地投資者直接買入其股票,除了可增加流通量,對股價亦有正面作用。因此,最近越來越多中概股選擇到香港雙重主要上市,亦有嗶哩嗶哩(BILI.US; 9626.HK)等在港第二上市的公司,爭取轉換至雙重主要上市身份。

市場反應:名創優品周四在紐約下跌3.6%至7.8美元,其股價位處過去52周的低端水平。

記者:何仲尼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新聞

Tencent may join forces for Ubisoft fightback

騰訊夥育碧大股東 謀穩股價抗不滿

市傳騰訊與吉勒莫特家族考慮收購法國遊戲商育碧,育碧的困境反映小型遊戲商面對激烈競爭,迫切需要與大遊戲商抱團取暖 重點: 由於銷售欠佳和《刺客教條:暗影者》延後發行,9月育碧股價跌至十年多低位 吉勒莫特家族與騰訊分別持有育碧20.5%及9.2%淨投票權,屬一致行動人士 羅小芹 育碧(Ubisoft)曾經憑著《刺客教條》一系列遊戲獲市場高度關注,但公司近年表現欠佳,今年來股價一度跌達58%,市值低見13億歐元(約100.7億元)。不過,育碧在遊戲界享有獨特價值,股價低迷自然惹來潛在收購者狙擊的風險。 據彭博報道,為捍衛育碧股價,大股東吉勒莫特家族與合作夥伴騰訊控股有限公司(700.HK)商討包括聯手收購育碧等選項,但商討處於初步階段。截至4月底止,騰訊持有育碧9.2%淨投票權,而吉勒莫特家族則持約20.5%的淨投票權,在市場監管角度來看,兩者屬一致行動人士。 對於騰訊可能收購育碧的傳聞,育碧並未直接評論,只是發聲明稱,為了持份者的利益,公司會不時審查其所有戰略選擇,並適時向外披露最新進展。騰訊則迄今未有就事件置評。 投資者向大股東施壓 當9月育碧股價暴跌,包括AJ Investments、黑石集團在內等少數股東向吉勒莫特家族施壓,試圖推動將育碧私有化或出售給戰略投資者。分析認為,騰訊和吉勒莫特家族希望阻止其他收購者的狙擊,以保持公司現有管理架構。 疫情期間,育碧的遊戲制作受到干擾而收縮,儘管它一直努力克服,但新遊戲的發布遭到延後、甚至取消,以及《Star Wars Outlaws》銷售低於預期,導致育碧股價低迷。 9月育碧確認備受期待的《刺客教條:暗影者》推遲至明年2月發布,遭到券商下調評級展望,股價跌至十多年來低位9.89歐元,但在騰訊與吉勒莫特家族聯手的消息曝光後,育碧股價回穩至13.06歐元。 育碧的市值僅百多億元,對於中國最大遊戲商騰訊來說,收購育碧的財力綽綽有餘。截至6月底止,公司淨現金為717.57億元,總現金為4,152億元,上半年產生的自由現金流為923億元,主要是視頻和遊戲業務均取得不錯表現,反映公司已經從去年谷底恢復過來。 過去十年多,遊戲產業從桌面電腦邁向移動網絡,以至最新雲遊戲的冒起,騰訊都能充份利用這些產業結構的變化而取得市場優勢,它擁有近14億微信與Wechat的合併用戶群和雄厚的金融資本,成功創造全球吸金能力最佳的遊戲如《王者榮耀》和《PUBG Mobile》,這些側重於移動平台的遊戲具備高質素、創新及長周期的特點,能為騰訊貢獻長期穩定的現金流。 騰訊的商業考量 騰訊在發行遊戲的吸金能力毌庸置疑,但它對高成本投入的3A級遊戲興趣不大,開發內地首款超3A級遊戲《黑神話:悟空》的遊戲科學原先就在是騰訊做《鬥戰神》的班底,但開發團隊的核心成員馮驥、楊奇與管理層在遊戲理念上存在巨大分歧,結果兩人於2014年另起爐灶,但老東家也有入股5%以示支持。 騰訊為了商業上的考量,絕少收購以追求極致品質為目標的遊戲開發商,即使黑悟空取得空前成功,至今未傳出騰訊有爭取將這款遊戲移至移動網絡的動作,除了因為單機遊戲移植至多人對戰(MMORPG)的移動平台有不同技術要求外,企業文化的違和相信亦是騰訊考慮的因素之一。 同樣,騰訊於2022年入股育碧,與吉勒莫特家族結成聯盟,但雙方一直未見深化遊戲的合作,所以,即使騰訊願意協助吉勒莫特家族捍衛育碧的控制權,相信會繼續扮演被動投資者的角色,既然騰訊投資育碧並非純商業的考量,對其股價影響亦應該有限。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Anta's Fila brand contracats in Q3

不敵消費降級 安踏被Fila拖後腿

這家領先的運動服裝製造商稱,第三季度旗下高端品牌斐樂(Fila)的銷售額開始萎縮,而核心品牌安踏則繼續增長 重點: 安踏稱三季度斐樂品牌的產品銷售額萎縮,因中國消費者越來越謹慎,轉而消費更便宜的產品 儘管斐樂的業績放緩,但分析機構仍預計在其他品牌的支持下,公司下半年收入將增長16% 陽歌 既能以更低的價格從安踏或李寧等國產品牌買到同樣的產品,為什麼還要買耐克和斐樂(Fila)等高價外國品牌? 這正是困擾安踏體育用品有限公司(2020.HK)的問題,上周四發布最新季度運營情況顯示,公司旗下高端品牌斐樂在三季度出現了下滑的跡象。更具體地說,截至9月底的三個月里,通過許可協議在中國銷售的韓國品牌斐樂的銷售額出現「低單位數」的下降。 斐樂三季度業績下滑這件事意義重大,因這是安踏最賺錢的品牌之一,利潤率比它核心的安踏品牌高。今年上半年安踏品牌佔公司銷售額近一半,斐樂緊隨其後,佔比近40%。剩下的大約14%來自迪森特和可隆等其他高端品牌。 斐樂三季度銷售額的下滑,與上半年收入增長6.8%的表現形成了鮮明對比。即便是那時,斐樂的表現也相對落後於安踏的其他兩個主要品牌,上半年安踏品牌的產品收入增長了13.5%,「其他產品361度收入增長了41.8%。 投資者有點被最新公告嚇到了,安踏股價在週一,也就是公告發佈後的首個交易日下跌近9%。儘管如此,該股今年迄今仍上漲了20%,其中上個月在中國股票普遍上漲的背景下有30%升幅。 安踏是中國最大的運動服裝製造商,也是投資者的最愛,市盈率相對較高,達到18倍。相比下,排名第二的李寧(2331.HK)市盈率為13倍,而規模較小的361度(1361.HK)市盈率僅為8倍。 中國經濟放緩的背景下,消費者控制支出,所有零售商最近都面臨壓力。中國8月份零售額僅增長2.1%,7月份增長2.7%,遠低於過去經濟繁榮時的增速。 零售業放緩的一個支線故事是中國國內所謂的「消費降級」,指的是在各類產品中,消費者越來越喜歡更便宜,而不是昂貴的產品。這種降級影響著零售業的所有人,星巴克和耐克等高端的品牌,正被瑞幸和安踏等低價競爭對手搶奪業務。 星巴克7月份報告稱,截至6月的三個月內,中國業務的同店銷售額下降了14%,平均訂單金額下降了7%。同樣,耐克和阿迪達斯在內地的主要鞋履和運動服銷售商滔搏(6110.HK)上月表示,截至8月的中期業績,利潤下降了35%。公司稱期內收入也有所下降,原因是消費者信心低迷影響了整個零售業。公司補充說,其利潤率也受到了折扣和促銷,以及銷售放緩導致庫存積壓的打擊。 雙品牌記 瞭解這背景後,我們再回到安踏的故事,以及它原有的安踏品牌和斐樂之間的不同發展路徑。安踏在十多年前收購了斐樂的中國業務,在今年上半年的最新財報中,安踏稱斐樂「以高端時尚運動品牌定位,以廣泛年齡層的高端消費者為目標」。 根據最新的運營數據,斐樂三季度銷售額下滑,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期內安踏品牌產品銷售額呈中單位數的正增長。在這裡,我們還應該注意到,即使是安踏品牌也面臨著經濟逆風,因為它的最新增速比上半年13.5%的同比增長有所放緩。 今年上半年,斐樂品牌產品的毛利率為70.2%,遠高於安踏品牌的56.6%,這反映斐樂的高端特性和對公司利潤的更大貢獻。這意味著,三季度斐樂銷售額的萎縮,可能會對安踏下半年的利潤構成壓力,尤其是如果該品牌的銷售額繼續下滑。 對安踏來說,也不都是壞消息,在「其他產品」類別,包括一些更高端的外國品牌,在三季度實際上增長了45%至50%。這一數據表明該類別的增長速度,較上半年41.8%的增幅有所加快,安踏很可能在積極推廣這些高端品牌,如迪森特和可隆。 安踏在芬蘭的海外子公司Amer Sports (AS.US)也傳來好消息,這家公司旗下擁有威爾勝和始祖鳥品牌,並於今年早些時候在美國獨立上市。Amer此前報告稱,上半年收入增長14%至21.8億美元,大中華區銷售額增長52%,約佔總銷售額的10%,這得益於它與安踏的聯繫,從而在該市場實現增長。 自IPO以來,Amer的股價表現相當好,目前比13美元的發行價高出約50%。 雅虎財經對44家分析機構的調查顯示,儘管斐樂銷售額出現下滑,但得益於其他品牌的強勁表現,安踏下半年仍有望錄得大約16%的收入增長。這證明瞭該公司強大的管理能力,使其成為中國運動服裝市場的領導者。 憑借規模和強勁的利潤率,安踏的股價可能將繼續高於同行。但歸根結底,即便是安踏也無法阻止中國經濟放緩,以及消費者越來越喜歡更便宜的國產品牌,而非昂貴的外國品牌。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Chery is “taking the gloves off”, being picked as the State Car for the Brazilian president

總統都選的坐駕 奇瑞「不再客氣」

憑藉過去兩年優異銷量表現,中國汽車出口「一哥」奇瑞汽車傳出擬赴港上市 重點: 奇瑞汽車前三季累計銷量175.2萬輛,年增39.9% 奇瑞新能源車9月銷量達5.8萬輛,年增183.4%,創歷史新高 李世達 當汽車市場目光都聚焦在比亞迪(002594.SH; 1211.HK)身上時,奇瑞汽車正急起直追,悄悄來到比亞迪身後。截至9月底止的前三季度,奇瑞汽車已成為全國汽車銷量排名的二當家。或許因為優異的業績表現,讓奇瑞再度動念衝刺上市。 彭博報道,奇瑞控股集團(Chery holdings group)正考慮將其汽車部門在香港上市,估值可能達到71億美元(500億元)。有關估值較去年底傳出的1,500億元縮水約三分之二。 成立於1997年的奇瑞控股集團,是安徽省重點培育的大型汽車製造企業,由蕪湖市國資委透過蕪湖市建設投資公司控股。集團核心產業是汽車及汽車零部件業務,同時也涉足金融、地產等領域,旗下擁有奇瑞汽車(Chery Auto)、奇瑞商用車、奇瑞汽金、奇瑞科技等多家子公司。 相較於比亞迪、華為問界等品牌,奇瑞在公眾視野中相對低調,話題度甚至比不上一些造車新勢力。尤其在新能源車領域,奇瑞發展相對落後,公司創始人、董事長尹同躍去年10月就在公司科技日活動上承認,公司在新能源車方面「起了大早,趕了晚集」。 不過他也表示:「明年我們不會這麼客氣了」。 前三季銷量年增近四成 於是,當市場頻頻讚嘆比亞迪持續刷新銷量新高的同時,奇瑞正在「悶聲發大財」。 奇瑞披露,今年9月銷量24.4萬輛,按年增28.6%,當中出口佔10.9萬輛,年增20.6%。若單計新能源車,9月銷量達58,941輛,年增183.4%,創下歷史新高。 尤其在出口方面,奇瑞取得了「一哥」地位。據中汽協數據,今年上半年奇瑞出口53.2萬輛汽車,年增10.1%,超越上汽集團成為出口銷量冠軍,同期比亞迪出口量僅20.1萬輛,還不到其一半。 前三季度,奇瑞累計銷量175.2萬輛,按年增39.9%。其中出口82.9萬輛,同比增長24.5%;國内銷量92.3萬輛,同比增長57.2%。 從銷量表現看,奇瑞確實不再「客氣」了。 把握海外市場先機 出口比重逐漸增加的奇瑞,早在2001年就打開中東出口市場大門,並於2004年達成出口銷量超1,000台里程碑。目前主要出口俄羅斯、埃及和巴西等地。 2022年俄烏戰爭爆發,豐田(7203.TYO)與日產(7201.TYO)退出俄羅斯市場,奇瑞抓住時機搶進,截至今年上半年,奇瑞在俄羅斯的銷量僅次於俄羅斯品牌拉達(Lada)與中國長城汽車(601633.SH; 2333.HK)旗下品牌哈弗,排名第三。上周路透報道,大眾和奔馳的外國品牌退出俄羅斯後,騰出的工廠被奇瑞用作組裝汽車並在當地銷售。 奇瑞今年還與西班牙汽車公司Ebro-EV Motors達成協議,將在巴賽隆拿合資建立工廠,生產新型電動車,預計2027年年產量將達到50,000輛,2029年增至15萬輛。奇瑞也成為第一家在歐洲設廠生產的中國車企。 由於歐盟擬對來自中國的電動車徵收進口關稅,最新消息指奇瑞可能將生產計劃延遲一年,主要考量是需評估歐盟關稅對進口半成品汽車的影響。除歐洲外,奇瑞也把目光瞄準東南亞。奇瑞還與一家越南企業簽署合作協議,涉資8億美元,計劃2025年底前啟動第一波大規模生產,年產量達20萬輛。 2021年至2023年,奇瑞分別出口27.1萬輛、45.1萬輛及95.5萬輛車,複合年增長率達52.2%。海外市場的發展腳步正在加速。 估值500億 事實上,這不是奇瑞第一次傳出上市計劃。早在2004年安徽省政府就曾推動過上市,集團內部也實施股份制改革。最近一次上市傳聞在去年底,有媒體報道指IDG資本正與奇瑞接觸收購股權,並計劃推動港股上市,估值為1,500億元。而今次估值僅約500億元,較前值大幅縮水三分之二。…

簡訊:高瓴張磊會見上海市委書記陳吉寧

10月12日,高瓴資本創始人張磊會見了上海市委書記陳吉寧。而在過去幾年,高瓴已開闢一條新道路,從一家專注中國的投資公司轉為亞洲投資機構。多家中國媒體報道,張磊這次是以其中一位外資代表身份與陳吉寧會面。 報道稱,陳吉寧表示上海歡迎外國企業家和投資者到當地投資。會談前,張磊表達對中國發展的信心,並表示高瓴將專注在中國的長期戰略投資,包括數字化、智能化和綠色轉型等。 高瓴此前已將總部從中國遷至新加坡,旨在重新定位為一家國際私募和風投公司,以順應多元化趨勢。此次會議以罕見的高調方式舉行,反映高瓴正再次回歸中國,重申對本國的承諾。 是次訪問的同時,高瓴還參與千覺機械人的天使輪融資,該公司是一家機械人傳感技術開發商,被視為將人工智能融入機械人等實體產品的重要參與者。 持續的地緣政治緊張局勢,使一些昔日以中國為中心的投資者(如紀源資本和高瓴資本)在過去兩年重新考慮戰略,嘗試將自己重塑為更具區域性的參與者。高瓴將自己定位為外國投資者,儘管它繼續利用其在中國的專業知識,以捉緊類似千覺機械人等公司的投資機會。 咏竹坊專注於在美國和香港上市的中國公司的報道,包括贊助內容。欲瞭解更多信息,包括對個別文章的疑問,請點擊這裏聯繫我們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