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家疫苗開發商繼成為首只「A+H」掛牌的疫苗股後,最近宣布計劃發行GDR在瑞士證券交易所上市

重點:

  • 康希諾近年於上海及香港成功掛牌後,準備再接再厲,進軍歐洲股票市場
  • 隨着中國為國民全面開打第四針新冠疫苗,該公司旗下新冠疫苗的銷售額可望獲得提振

莫莉

疫苗研發企業康希諾生物股份公司(6185.HK; 688185.SH)分別在2019年和2020年登陸港交所和上交所科創板,成為首只「A+H」掛牌的疫苗股。如今,康希諾準備在資本市場再接再厲,公司上周二晚間發佈公告稱,擬籌劃境外發行全球存托憑證(GDR),並在瑞士證券交易所上市,成為2023年中國首家宣布發行GDR的企業。

康希諾表示,GDR的發行規模、發行方案、募集資金用途尚在論證中,亦需取得公司董事會及股東大會批准,以及中證監、瑞士證券交易所等主管部門「開綠燈」。

康希諾手頭現金水準近年下降,但仍相對充裕,截至2022年6月底,其持有的現金及現金等價物為36億元,同比減少19.7%。發行GDR不是利用新的上市來籌集現金,而是中國官方鼓勵國內公司,通過在海外市場上市來提高其全球知名度。

消息公佈後,康希諾股價翌日上漲近4%,收報75港元。然而,該公司去年四季度的股價有如同坐上過山車,10月底,上海、江蘇等多地開始啟動康希諾吸入用新冠疫苗預約接種,康希諾曾應聲大漲,在10月26日至11月4日的8個交易日裏,其港股從約53港元大漲至112港元,累計漲幅達111%。

但康希諾管理層在11月4的電話會議中表示,中國政府尚未頒佈「第四針」的接種策略,基於目前加強針的接種情況,「現階段吸入用新冠疫苗的需求量並沒有想像中的那麼大,希望市場回歸對公司非新冠業務的關注。」

此後,康希諾開始下挫。截至1月16日,其港股收報79.4港元,市值105億港元。如果比較2021年2月的歷史高點449.6港元,其市值在不足兩年間已蒸發82%。

憧憬「第四針」接種

中國去年12月初宣布大幅放寬新冠防疫措施,各地感染新冠人數激增。12月中旬開始,老年人、免疫力低下等群體也啟動接種第二劑加強針(即第四針)新冠疫苗。國家衛健委發佈的最新接種安排推薦了9種接種方案,當中包括三劑滅活疫苗+一劑康希諾肌肉注射式疫苗/一劑康希諾吸入用疫苗。

隨着第四針全面開打,市場憧憬康希諾新冠疫苗銷售額獲得提振。中信建投的研究報告認為,中國加強針接種率偏低,在老年人群中尤其明顯,目前政府積極推動老年人群接種,預計未來國內第四針接種範圍有望推廣至全部人群。

但是,由於中國疾控專家指出,感染新冠6個月之後才適合再次接種新冠疫苗。考慮到中國傳聞接近九成的感染規模,滿足60歲以上、具有較嚴重基礎性疾病等要求的未感染群體數量有限,新冠疫苗市場短期內的增長空間可能不大。

康希諾從名不經傳的未盈利生物企業,變身到中國疫苗龍頭企業,當然離不開新冠疫苗「紅利」。該公司在港交所上市時,其核心研發領域主要聚焦於腦膜炎、肺炎、白喉破傷風和百日咳三大領域的創新型疫苗。2021年2月,康希諾合作研發的腺病毒新冠疫苗獲批有條件上市,是中國最早批准使用的五款新冠疫苗之一。受益於新冠疫苗商業化,康希諾從2021年上半年開始扭虧為盈,並成為資本市場追捧的對象。

然而,隨着中國新冠疫苗的基礎免疫基本完成,加強針的規模相對有限,加上疫苗價格下降,令利潤進一步壓縮,康希諾很快由盈轉虧。公司去年前三季度營收大降77.1%至7.07億元,淨虧損4.74億元,扭轉上一年同期盈利13.34億元的良好局面。

非新冠業務待發力

雖然康希諾仍有一款新冠信使核糖核酸(mRNA)疫苗正處於臨床二期階段,階段性數據顯示安全性良好,但這款疫苗的臨床三期進展及商業化進度,仍面臨眾多未知之數。

總結康希諾產品管線共有17款產品,覆蓋12個疾病領域。其中五款已獲批上市,除了前述的兩款新冠疫苗之外,還有一款伊波拉病毒疫苗,以及兩款腦膜炎球菌結合疫苗;其中MCV4是國內首款四價腦膜炎球菌結合疫苗,去年7 月啟動商業化銷售,保護覆蓋面優於同業智飛生物(300122.SZ)、沃森生物(300142.SZ)研發的二價疫苗。

康希諾在去年11月的電話會議中表示,三季度銷售收入大部分來自於MCV4的貢獻,其他部分收入來自肌肉注射劑型新冠疫苗,至於吸入用新冠疫苗的收益則暫未反映。不過,從財報表現來看,腦膜炎球菌結合疫苗的收入,暫時仍未能彌補新冠疫苗銷量滑坡的損失。

儘管股價相對於2021年的高點已大幅縮水,但康希諾的估值仍高於同行。以動態市盈率計算,康希諾高達160倍,遠高於疫苗行業龍頭智飛生物與華蘭生物(002007.SZ)的22倍和37倍,可能反映投資者對其業務前景仍然樂觀。新冠病毒與人類社會長期共存已成定局,年老、體弱人群或許需要長期定期接種疫苗,作為吸入用疫苗研發企業,康希諾能否長期享受新冠疫苗帶來的穩定收入,仍需觀望後續疫情發展。

欲訂閱詠竹坊每週免費通訊,請點擊

新聞

簡訊:Keep Inc.預告中期虧損大幅收窄

健身科技公司Keep Inc.(3650.HK)周一公布,預計截至6月底止中期錄得淨虧損約3,600萬元(美元),較去年同期虧損1.63億元大幅收窄約78%。同期經調整淨利潤轉為正數,達1,000萬元,較去年同期經調整虧損1.6億元明顯改善。 公司指出,業績好轉主因包括業務結構調整、收入質量提升及AI技術賦能,令毛利率改善,經營效率與人效穩步提升,經營費用亦得以壓縮。不過,受產品精簡策略影響,短期內收入出現同比下滑。 公司稱,將持續聚焦於APP端AI智能化及自有品牌健身產品發展,優化運動場景與工具,以提升用戶體驗與留存率,並加強新品開發與拓展銷售渠道。 Keep Inc.周一高開4.6%,隨後轉跌,至中午休市報5.45港元,跌3.37%。 李世達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簡訊:資產減值後 華寶國際上半年盈利翻倍

電子煙產品製造商華寶國際控股有限公司(0336.HK)周五表示,年前進行多項資產減值後,公司於2025年上半年盈利約倍翻。 公司預計2025年前六個月的利潤介乎1.51億元至1.77元間,同比增幅分別為91.3%至124.3%,較2024年上半年報告的7,900萬元顯著提升。 公司表示:「該增幅主要於2024年同期確認了商譽減值約0.293億元、其他資產減值約人民幣0.202億元,以及聯營公司的投資減值撥備約0.480億元所致,而本報告期間則沒有類似減值撥備。」 在調整後,即扣除股份支付費用和減值相關損失後,公司預計2025年上半年稅前利潤為2.236億元至2.496億元,同比增長1.1%至12.9%。 華寶國際股票周一開盤上漲,每股港幣3.42元,漲5.2%。該股年內已上漲54%。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Aux makes air conditioners

奧克斯衝刺港交所 低價高增長存隱憂

這家空調製造商憑借低價策略,贏得國內消費者青睞,借助代工模式成功攻下海外市場 重點: 奧克斯去年營收增長20%,憑借國內低價策略與海外代工模式,超越競爭對手 低價策略雖助力這家空調企業擴大市場份額,但也引發質量隱憂,且毛利率顯著低於同業   陳竹 奧克斯電氣有限公司創始人鄭堅江屬牛。三十餘年前創業時,他將公司命名為「奧克斯」,英文 「Ox」的音譯,正是源自中國的生肖傳統。此舉昭示其期盼企業秉承牛的特質:堅韌果敢、篤行致遠。 鄭堅江推動企業上市,試圖向投資者展現與已上市巨頭不同的空調製造商路徑時,多年耕耘終現曙光。上周,奧克斯向港交所遞交更新版上市文件,同時該計劃也獲中國證監會備案通知書,標誌著該公司赴港上市實現雙里程碑。 申港上市是奧克斯曲折上市之路的最新轉折。公司曾於2016年登陸流動性匱乏的北京“新三板”,但一年後摘牌,部分原因是該市場流動性薄弱、融資空間有限。 此後,奧克斯轉戰A股主板,擬於上交所上市。2018年啓動流程後, 2023年6月完成必備的上市輔導階段。然而,奧克斯旋即調整方向,今年1月向港交所遞交首份申請。因半年有效期屆滿,公司近日更新材料重新遞表。 奧克斯聘請頭部投行中金公司擔任獨家保薦人,預示此次募資規模較大,或超1億美元。 低價雙刃劍 奧克斯以激進低價策略聞名,被視作2000年代初中國空調價格戰推手,當時家用空調正值普及浪潮。2001年,公司提出引發行業震蕩的口號:「免檢是爹,平價是娘」,國內媒體對此均有記載。 次年,奧克斯發布白皮書,拆解某型號產品成本結構,指控競爭對手定價虛高,隨即宣佈全線40餘款產品降價逾30%。 這套組合拳既凌厲又高效。當市場主流空調售價約3,500元(近500美元)時,奧克斯產品常低於3,000元。對手猝不及防之際,消費者的積極反響令奧克斯聲名鵲起。 持續低價攻勢,雖未撼動美的(0300.HK; 000333.SZ)、格力(000651.SZ)和海爾(6690.HK)三巨頭的主導地位,但奠定奧克斯高性價比市場認知。奧維雲網數據顯示,2024年中國空調線上均價2,775元,線下實體店均價4,306元。奧克斯線上均價僅2,207元,為前五大廠商最低,線下均價也僅2,982元。 當前,經濟處於下行周期,消費者價格敏感度提升,低價策略正為奧克斯創造有利條件。 不過,奧克斯去年營收298億元(41.5億美元),仍不及海爾4,016億元的十分之一。其去年20%的收入同比增速超越海爾8%、美9.4%的逾倍,格力同期則下滑7%。今年一季度,增速小幅提升,營收從73.6億元增至93.5億元,增幅達27%。 過去三年,奧克斯的盈利持續穩健增長,今年一季度淨利潤從7.52億元升至9.25億元,同比增長23%。 低價策略在奪取市場份額同時,也要付出代價。對價格的過度聚焦令品控承壓。2019年,格力曾公開指控,奧克斯多款產品能效與制冷消耗功率未達標準,引發重大糾紛。 更關鍵的是,低價導致毛利率折讓。奧克斯空調毛利率19.2%,顯著低於海爾的23.87%。儘管美的、格力未單列空調毛利,但前者包含空調的智慧家居業務,毛利率達29.97%,後者以空調為主的製造業板塊,毛利率更達32.55%。 為對衝國內增速放緩,奧克斯近年加速拓展海外業務,助力增長。去年,其出口大增41%,海外營收佔比達57.1%,公司將海外銷售定位為未來核心增長引擎。 不過,其海外業務多屬代工生產,產品貼牌銷售。該模式以利潤微薄著稱,進一步解釋了為何奧克斯整體盈利,遜於海內外自主品牌運營更成功的行業對手。 歸根結底,在空調這類成熟行業,高增長與高盈利需並重。奧克斯欲實現長遠發展,須著力打造自主品牌、依託品質而非價格競爭。公司2023年推出高端品牌ShinFlow等舉措值得肯定,即便此舉意味著將與業內巨頭正面交鋒。 此外,公司可發力毛利率更高的中央空調領域,後者廣泛應用於商業建築,家居滲透率仍較低。去年,奧克斯超87%的營收源自家用空調,且多為壁掛機型。中央空調去年毛利率達30.4%,顯著高於家用機型的19.25%,加碼前者將有效提升整體盈利水平。 海外業務需逐步從純代工向自主品牌建設轉型。唯有實現增長、盈利與品質的平衡,奧克斯方能贏得投資者認可,證明其生產的空調不僅「價優」,而且「質優」。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簡訊:核數師對恒達持續經營產生重大疑問

房地產開發商恒達集團(3616.HK)周一公布去年全年業績,截至12月底止,收入27.6億元人民幣(下同),按年下跌22%,並錄得虧損2.7億元,2023年同期則有盈利4,094萬元。 期內集團的現金及受限制銀行存款約4.1億元,短期銀行借款為3.7億元,長期銀行借款為3.88億元。公司的槓桿比率為66.8%,較2023年底止的51.1%增加約15.7個百分點。 公司的核數師指出,恒達向第三方及一名關聯方提供的財務擔保,可能產生現金流出達68.4億元,鍳於集團現金流較低,而產生足夠現金流能力又不明朗,可能對其持續經營能力產生重大疑問。 恒達自去年4月2日開始在聯交所暫停買賣,停牌前報0.26港元。 劉智恒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