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巴巴、騰訊與嗶哩嗶哩等科網企業,因未依法申報併購案件被中國市監局罰款,市場擔心“強監管”會否重臨

重點:

  • 中國市場監管局最近對28宗科網企業收購案判處罰款,當中被處罰的公司包括阿里巴巴、騰訊、嗶哩嗶哩等科網巨頭,引起市場對於“強監管”重臨的憂慮
  • 有市場分析認為,在目前經濟放緩的不利環境下,官方對科網監管“加辣”的可能性不大

裴梓龍

最近有多家中國科網巨企因涉及“未依法申報”行為,突然被官方罰款,雖然相關金額不大,但也引起了市場擔憂:去年震懾投資市場的“強監管”會否重臨?

從80年代開始,香港股票市場就流傳“五窮六絕七翻身”這個傳統智慧,意味股市會在5月下跌、6月沽壓增加,到7月才從低位回升。然而,這一套今年沒有應驗,今年5月,隨著滴滴出行應用程式傳聞重新上架、市場傳出螞蟻科技重啟上市、深圳市政府透過美團(3690.HK)及京東(JD.US; 9618.HK)發放消費券等利好消息,讓投資者深信科技股的最壞日子已成過去。以阿里巴巴(BABA.US; 9999.HK)、京東、美團、騰訊(0700.HK)和網易(NTES.US; 9999.HK)為首的科網股從5月低位一度反彈23%至54%,帶領恒指在5月初最低的19,178點,反復上升至6月底的22,449點,打破了“五窮六絕”的魔咒。

正當市場期望科網股在7月保持強勢,突然又傳來大批科技企業被罰款的消息,讓投資者無所適從。事緣中國市場監管局(市監局)在7月10日公佈28宗未依法申報違法實施經營者集中案行政處罰決定書,當中有13宗與騰訊有關、5宗與阿里巴巴有關,其他涉及的科網企業包括滴滴、嗶哩嗶哩(BILI.US; 9626.HK)、平安健康聯想(0992.HK)、新浪微博(9898.HK;WB.US)等,但值得留意的是,這次與官方以往動輒施加以億元計罰款不同,上述每宗個案僅判罰50萬元。

收購業務無申報

根據市監局的資料,阿里巴巴是因為收購芭樂互動、上海第一財經、優酷土豆、駐雲集團、百世集團時沒有申報,一共罰款250萬元;騰訊涉及的12宗未申報收購案件,則包括好買樂、奇秦科技、小幫規劃等公司,總罰款額為600萬元。

要知道“罰款”這兩個字,絕對是科網股投資者的惡夢,因此消息一出,市場憂慮“強監管”是否重臨,讓投資者有如驚弓之鳥,阿里巴巴上周累挫15.5%,騰訊、美團與嗶哩嗶哩全周跌幅則由6.8%至16.8%不等。

凱基亞洲投資策略部主管溫傑認為,今年3月至6月,市場已普遍認為中國官方對科網企業的態度出現轉變,並覺得最壞時間已過,但最近突然有多家公司被罰款,可能會讓投資者覺得政策層面有暗湧。

“監管風暴重臨的陰影,加上美國因通脹大幅調高利率、騰訊遭南非大股東拋售股份,以及中國新冠疫情反復等一連串不利消息,令部分投資者考慮先沽貨再作觀望。” 溫傑分析說。

但值得留意的是,中國市監局在公告中已說明,這28宗案件均為過去應當申報而未申報的交易,隨著反壟斷常態化監管的深入推進,企業經營者集中申報意識不斷提高,積極自查歷史交易,主動報告涉嫌未依法申報行為,並積極配合調查,其餘案件處罰決定書將陸續公開。如果單憑字面解讀,市監局這篇公告的措辭並不強硬,甚至有點舊調重彈,反映當局針對科網企業再起新“火頭”的風險不大。

“加辣”風險不大

“既然反壟斷已是落實了的政策,經過過去一年的集中調查,當調查有了結果,公佈罰款也是合理,而且官方在經濟增速放緩的背景下,“監管加辣”的可能性不大。”溫傑說。

中國經濟放緩已是不爭事實,國務院今年5月底再次強調促進平台經濟規範健康發展,人民銀行貨幣政策委員會委員、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王一鳴上週六出席《中國財富管理50人論壇·2022中期宏觀峰會》上建議,中國下半年要持續擴大內需、加快數位化、智慧化轉型,他又認為當前最重要的是研究出臺支持民營經濟、平台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的政策措施,給市場明確的預期。

雖說官方監管“加辣”的可能性不大,但兩大科網巨頭騰訊和阿里巴巴,也各自面臨棘手難題。騰訊遭大股東南非Naspers“無上限”長期沽貨,限制股價上升空間,加上官方限制未成年人在暑假期間,只能在週五、六、日晚上八點至九點登錄遊戲,將對該公司的遊戲收入帶來不利影響。

至於阿里面對的麻煩更大,據《華爾街日報》,上海當局因警方資料庫被盜的事件,上周約談了阿里雲端運算部門高管,消息拖累公司股價進一步下跌至100港元邊緣。

“阿里雲的事件確實讓人比較擔心,投資者應留意事態發展,例如會不會引發官方對中國整體雲服務企業的關注,但估計對其他範疇的科網股影響不大,亦無需過份擔憂政策風險。“溫傑分析說。

欲訂閱詠竹坊每週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新聞

簡訊:軒竹生物招股 集資約7.8億元

四環醫藥(0460.HK)分拆的軒竹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575.HK),於本周一公開招股,共發售6,733.4萬股H股,每股發售價11.6元,一成作公開發售,每手入場費5,858.5元,集資總額達7.8億元,本月10日截止認購,15日開始在港掛牌。 公司有超過十種藥物資產在積極開發中,涵蓋消化系統疾病、腫瘤和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當中包括三項NDA批准資產,一項個藥物項目處於NDA註冊階段,以及一項目處於III期臨床試驗階段等。 軒竹生物仍處於虧損階段,2023年的淨虧損達3億元人民幣(下同),去年更高達5.56億元,主要因行政開支大幅增加,以及支付去年上市申請開支。今年上半年的虧損為1.11億元,跟去年同期相若。 劉智恒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Chery zooms out of the IPO gate. Now, it needs to show investors its longer-term value

奇瑞衝出IPO起跑線 極需展現長期價值

這家中國領先的汽車出口品牌於9月25日掛牌上市,融資逾10億美元,其股價在前三個交易日內累計上漲4% 重點: 奇瑞股票自上周IPO以來取得穩健開局。與其國內最大競爭對手相比,市盈率仍有上升空間。 維持高增速將成為這家車企的首要挑戰——正是這種增長態勢使其躍居中國汽車出口榜首,並成為今年國內第六大新能源車銷售商   陽歌 奇瑞汽車(9973.HK)以發行價區間上限定價成功募資逾10億美元,成為今年全球最大車企IPO,市場為之振奮。而現在考驗真正來臨:作為中國本土汽車出口領頭羊,奇瑞必須持續向長線投資者證明,為何其仍是在國際巨頭與本土勁敵混戰的全球汽車紅海中的優質標的。 估值維度顯示,投資者已給予公司較強信心。但著眼長遠,奇瑞須維持令人艷羨的增長動能——近期的出口規模對增長貢獻很大。在中國市場飽受產能過剩與激烈競爭困擾的態勢下,隨著利潤率承壓,公司還需證明能實現長期盈利。 年內出口量突破關鍵臨界值——佔比超總銷量一半——已成為奇瑞持續實現強勁雙位數增長與盈利的重要支撐。作為中國最早出海的車企之一,公司自2003年起穩居汽車出口榜首。但本土競爭對手亦在全力拓展海外市場,意味著中國車企的海外角逐將日趨白熱化。 奇瑞股票上周四登陸港交所首日收漲3.8%。此次上市共募資91.5億港元(11.8億美元),獲得本地與國際投資者踴躍超額認購。 上市三天後,該股收報32.02港元,較30.75港元發行價上漲4.1%,對應市值約240億美元。參照來看:國內龍頭車企上汽集團(600104.SH)與奇瑞體量相當,市值約1,940億元人民幣(270億美元);美國巨頭通用汽車(GM.US)580億美元的市值則超出奇瑞兩倍有餘。 但按市盈率衡量,基於2024年利潤的約12倍估值而言,奇瑞仍有上升空間——因為國內另兩家頭部民營汽車產商的市盈率,比亞迪(1211.HK; 002594.SZ)港股為22倍、吉利汽車(0175.HK)為20倍。 這樣的對比顯示了奇瑞向同行更高估值水平靠攏的向上空間,但這仍意味著奇瑞需保持基本面穩健以證明其長期潛力。隨著奇瑞開啓上市公司新徵程,任何失誤都可能對該潛力構成壓力。 出口勁旅 乘聯會最新數據顯示:今年前八個月奇瑞位居中國汽車銷量第五。其同期銷量同比勁增22%至860,126輛——在前十廠商中增速位列第二(多數廠商增速不足12%)。 據其微信公眾號月度銷量快報:8月奇瑞汽車銷售的242,736輛汽車中,主品牌奇瑞佔比約三分之二,另一主力品牌捷途(Jetour)貢獻約22%。總部位於安徽的奇瑞汽車貢獻了其母公司奇瑞集團約95%的銷量,旗下還擁有星途(Exeed)、iCar、智界(Luxeed)等品牌。 出口與新能源車的雙重優勢構成奇瑞最核心的競爭壁壘——這也正是中國車企增長最迅猛的兩大領域,也是對投資者最大的吸引力所在。 8月奇瑞集團出口量同比增長32.3%至129,472輛創單月新高,海外銷量首次超越國內,佔當月總銷量242,736輛的過半份額。為推進出海戰略並抵御未來貿易風險,公司已在馬來西亞建立海外生產基地,並於越南和泰國新建合資工廠。 新能源車板塊增速更為可觀:奇瑞集團8月新能源車銷量同比飆升53.1%至71,218輛,佔當月總銷量30%。國內市場上,據乘聯會統計,公司新能源車銷量年內前八個月同比激增64%至309,025輛,攀升至全國第六。 相較而言:同期新能源龍頭比亞迪國內銷量僅增5.5%,特斯拉銷量則實際下滑6.9%。 這些業績表現如何體現在核心財務指標上?2025年一季度奇瑞總營收同比增長24%至682億元人民幣,增速雖強勁但較2024年有所放緩。增速放緩部分是因為席捲中國車市逾年的價格戰拖累全行業價格下行。在此背景下,奇瑞汽車毛利率由去年同期的14.9%降至12.4%。 通過成本管控,特別是行政管理支出驟降40%,公司充分對衝毛利率下滑影響,研發支出則基本持平。最終奇瑞當季盈利達47.3億元(去年同期24.8億元)幾近翻番,較2024全年37%的利潤增速顯著提升。 但成本管控終非長久之計,對研發等需持續投入方能保持領先的領域尤甚。值得注意的是:當前價格戰令所有競爭對手同樣面臨利潤下滑。2025年有關部門對緩解汽車等領域價格戰採取更積極的舉措。若政策見效,則將惠及整個汽車行業。而奇瑞的核心優勢仍在於其出口實力,以及國內外新能源車業務的快速增長。 咏竹坊專注於在美國和香港上市的中國公司的報道,包括贊助內容。欲瞭解更多信息,包括對個別文章的疑問,請點擊這裏聯繫我們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簡訊:金錶品牌西普尼首掛 半日大升248%

中國金錶品牌西普尼(2583.HK)周二在香港首日掛牌,開市即升183.7%報84港元,之後股價續向上升,中午收市報103.1元,升248.31%。 公司發售1,060萬股,每股29.6港元,為上限定價,本地發售錄得2,504.9倍超額認購,國際發售獲得2.9倍超額認購,集資淨額2.68億港元(3,400萬美元)。 西普尼主要銷售自主品牌「HIPINE」黃金錶殼及錶圈手錶,並為國內知名珠寶品牌提供ODM及加工服務。2024財年收入4.6億元,按年升2.5%,期內溢利4934.8萬元,跌5.3%。 公司表示,所得款項主要用於進一步提升產能及擴大及優化銷售網絡、加強品牌建設,以及建立莆田研發中心加強研發能力。 李世達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簡訊:博泰車聯首掛午收升4成

智能座艙解決方案供應商博泰車聯網科技(上海)股份有限公司(2889.HK)周二首日掛牌,開市即升32%報135港元,之後股價續向上,中午收報142.8港元,升40%。 公司發售1,043.69萬股H股,一成公開發售,每股售價102.23港元,公開發售錄得超額認購近529倍,國際配售超額2.7倍,集資淨額9.19億港元。 集資所得的30%用於擴大產品組合和解決方案,進一步加強軟件、硬件和雲端車聯網的全方位自主能力;另外30%用於提高生產、測試及驗證能力;約20%用於擴大銷售和服務網絡,10%用於整合行業資源的戰略性收購,餘下10%作一般營運資金。 劉智恒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