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CT.US

這家B2B電商公司的股價首個交易日翻了兩番,與此同時,該公司利潤和利潤率均呈下滑趨勢

重點:

  • 大健雲倉的股價在紐約上市首日翻了兩番,成為最新在美國上市並錄得早期巨大漲幅的中概股
  • 這家B2B電商公司似乎成為華爾街最新的迷因股,此前,新上市的尚乘數科在本月曾出現更加驚人的漲幅

陽歌

誰說在美上市的中概股已經被投資者拋棄?

這裏說的肯定不是電子商務網站大健雲倉(GCT.US),上週五,它的股票在紐約股市一亮相就一路飆升,狂漲300%。該公司的IPO價格為12.25美元,位於此前給出的價格區間頂部。這樣強勢的定價是個好兆頭,意味著投資者的需求強勁,不過人們可能還是沒有預料到如此高的漲幅,該股在首個交易日收於48.01美元。

實際上,營運著B2B網路商城的大健雲倉似乎成了最新的“迷因股”,受到了尋求快速獲利的短線交易者的青睞。這類股票去年登上新聞頭條,當時,Reddit網站的投資者一度把遊戲商店運營商遊戲驛站(GME.US)和影院營運商AMC(AMC.US)等低迷股票的價格抬高到令人炫目的高位。

此類交易者對公司的實際業務沒有興趣,不在乎它是盈是虧。他們的唯一目標就是賺些快錢,在股價不可避免地暴跌之前,他們確實做到了。

跟去年的現象有所不同,迷因股狂熱2.0似乎唯獨偏愛中國股票,圍繞著一批不為人知的新上市公司。我們之前報道了近期的另一支中國迷因股,金融服務孵化器尚乘數科(HKD.US),其股價從7月的IPO價格7.8美元,飆升到了2,555美元的天價。這只股票之後回吐了很大一部分漲幅,不過最新收市價170美元仍然是其IPO價格的20倍還多。

最近幾個月出現類似驚人漲幅的股票還包括,中國的教育服務公司金太陽(GSUN.US),它較6月的IPO價格4美元上漲了逾11倍,最新收盤價為50.85美元;香港的金融諮詢服務公司智富融資(MEGL),它從本月早些時候的IPO價格4美元,上漲到207美元,最終回落到13美元;香港的網上經紀商中陽金融集團(TOP.US),股價較IPO價格5美元飆升至43美元,最新收市價回落至10.24美元。

雖然Reddit的讀者被認為是去年迷因股瘋狂的幕後推手,沒人知道今年熱潮的推動者是誰,就連去年的投機者也對最近的股票波動感到困惑。我們提到的股票都是中小盤股,每個公司上市募集的資金規模都不到5,000萬美元(3.38億元)。五家公司中有兩家來自中國大陸,一家是教育公司,另一家是電商公司。另外三家是香港的金融服務公司。香港是中國的一部分,但享有高度自治。

我們並不是鼓勵這種投機,但如果這只股票延續其他中國迷因股的趨勢,風險承受能力強的投資者就可能通過交易大健雲倉的股票快速獲利。

沉悶的B2B股票

說完迷因股,我們將在本文的後半部分看看大健雲倉的實際業務,對於現在購買這只股票的人來說,這顯然是完全無所謂的事情。該公司經營線上市場,連接傢俱、健身器材和家用電器的大型批發商。它的大部分業務都是通過美國的亞馬遜(AMZN.US)和沃爾瑪(WMT.US)、日本的樂天(4755.T)和英國的Wayfair等大型協力廠商電商平臺完成的。

講真,與亞馬遜、樂天和阿里巴巴(BABA.US)營運更受歡迎的面向消費者的網站相比,投資者對這些B2B電商網站的興趣要小得多,或許是因為這類B2C網站的收入利潤一類的數字更好看。阿裡巴巴此前將其B2B網站Alibaba.com上市,但後來因為投資者興趣缺缺而將其私有化。另一家大型B2B公司Global Sources也是類似的經歷,而大多數剩下的大型B2B公司,比如eWorldTradeDH Gate都是私有的。

大健雲倉在上市首日大幅上漲後,市盈率為25倍,公司的估值接近20億美元。但如果我們拿4美元的IPO價格作為更準確的參考,該公司的市盈率就是6倍,這個數字平淡得多。這也遠遠低於阿里巴巴的41倍,以及亞馬遜誇張的128倍,表明B2B營運商是多麼不受投資者的重視。

我們藉此就來看看大健雲倉的實際財務狀況,該公司由電商巨頭京東(JD.US;9618.HK)持有 10.6% 的股份,根據它最新版的IPO招股說明書,2021 年的收入增長了 50%,達到 4.14 億美元。但今年一季度,這一數字大幅放緩至19%,為1.12億美元。

該公司的收入成本增長略快於實際收入的增長,增幅約為62.5%,從2020年的2億美元增至2021年的3.25億美元。因此,大健雲倉的毛利率從上年的27.3%下滑至2020年的21.6%,同期利潤從3,750萬美元下滑至2,930萬美元,降幅為22%。對於一家股價在第一個交易日就翻了兩番的公司來說,這並非人們所期待的那種出色表現。

與其他在美國上市的中國同行相比,該公司的一個優勢是總部設在香港,香港有獨立於中國其他地區的法律;此外,它的大部分業務都是在中國之外的其他國家進行的。該公司在招股說明書中指出,它目前的審計機構在中國,因此,由於中國方面的禁令,美國證券監管機構無法檢查它的記錄。這是一個關鍵性的癥結所在,可能會讓大多數在美上市的中國公司退出華爾街。

但大健雲倉也指出,由於它的大部分業務都設在中國境外,因此可以很容易改用一家總部位於美國的審計公司,這樣就不會面對中國的資訊共用禁令。受此助益,大健雲倉在短期內恐怕不會被趕出華爾街。但一旦迷因投資者玩夠了,這只股票恐怕面臨始亂終棄。

欲訂閱詠竹坊每週免費通訊,請點擊

新聞

簡訊:六福集團首季零售止跌回升

珠寶零售商六福集團(國際)有限公司(0590.HK)周四公布,截至6月底止三個月的第一季度,整體零售值及零售收入扭轉跌勢至雙位數增長,分別按年升13%及14%。整體同店銷售亦止跌回升5%。 港澳及海外市場零售值按年升9%,零售收入升8%,同店銷售升3%,全部都止跌回升。其中,香港同店銷售升1%,澳門跌1%,海外市場升20%。至於內地市場零售值、零售收入、同店銷售,分別升14%、31%、19%。 公司稱,雖然季內國際平均金價升約四成,按重量計價的黃金產品同店銷售仍大幅改善至持平。定價首飾產品的同店銷售本季進一步提升19%。截至6月底,集團全球有3162間店舖,上季淨減少125間,主要是內地品牌店減少。公司對內地中長線業務前景審慎樂觀,計劃今年度在海外淨增加約20間店舖。 六福集團周五股價高開0.7%,至中午休市報22港元,升3.04%。 李世達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簡訊:受惠新遊戲上線 創夢天地扭虧為盈

網游企業創夢天地科技控股有限公司(1119.HK)周四披露,受惠於新產品上線推動,預計2025年上半年業績將同比扭虧為盈。 公司預計今年前六個月將實現淨利潤2,000萬元至5,000萬元,較2024年同期1.09億元的虧損顯著改善。報告期內經營活動現金流達3,000萬元至6,000萬元,上年同期則為3,400萬元。 公告明確指出:「淨利潤扭虧為盈主要得益於集團自研產品和新產品的上線,帶來集團利潤率的提升。」 2024年公司營收同比下滑21%至15.1億元,淨虧損則從2023年的4.53億元同比擴大至5.29億元。 創夢天地股價周五開盤上漲9.6%至0.91港元,隨後持續上漲,早盤上漲20%。週四收盤時,該股年內已下跌68%。 劉智恒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簡訊:微創機器人中期收入按年大增80%

機器人企業上海微創醫療機器人集團股份有限公司(2252.HK)周四發公布,截至今年6月底止的中期收入,較去年同期的9,924萬元人民幣,上升70至80%。 收入大升原因是核心產品「圖邁腔鏡手術機器人」於期內銷售強勁增長,上半年新簽訂單18台。另外「鴻鵠骨科手術機器人」在核心區域的快速覆蓋與滲透,銷售穩步增長。「R-ONE血管介入手術機器人」獲批上市後,需求亦漸上升。 由於收入快速增長,加上集團全方位降本增效提升經營效率,期內經調整淨虧損按年收窄40%至1.25億元人民幣。 公司周五開市升1.3%報18.6港元,年初至今股價已升82%。 劉智恒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iMotion share placement

跨足機器人領域 知行科技一年三度配股

跨足機器人、飛行汽車等領域的知行科技,正在以密集的節奏集資 重點: 這是公司12個月內第三度股份配售,累計集資額約5.3億港元 今年公司積極跨足機器人領域    李世達 如果說一次配股是為了補充彈藥、推進戰略,那麼在一年內完成三次配股,或許就是另一番故事。智能汽車技術企業知行汽車科技(蘇州)股份有限公司(1274.HK),近日宣布一年內的第三度配股集資。如此密集的融資行動,透露的是公司的雄心?抑或是焦慮? 知行科技最新一輪配股於7月13日正式公告,擬配售最多15,495,000股股份,配售價為每股15.22港元,配售價較7月11日收市價16.72元折讓8.97%。集資淨額約為2.31億港元。這筆資金將主要用於四大方向:高階智駕與駕艙一體解決方案研發、研發與生產設施升級、機器人業務併購與研發、以及一般營運資金等。 就在今年2月與去年12月,公司分別完成2.28億港元與7,328萬港元的配股籌資,截至今年6月底,兩次配售尚未動用的淨額分別為8,948萬港元及1,108萬港元。從節奏與規模來看,知行的資金計劃明顯已進入加速期。 跨界布局下的資本壓力 急切的資金需求,源於其快速擴張的發展策略。2025年初,知行成立了全資子公司「艾摩星機器人」,並於5月收購蘇州小工匠機器人過半股權,後者擁有逾60項知識產權,專精於一體化關節模組,應用於人形機器人與機械臂。結合大模型算法與自研模組製造,知行希望以此打開具身智能的應用新局面。 而在飛行汽車領域,早在去年4月知行已與一家中國頭部飛行汽車企業合作,提供一體化自動駕駛解決方案。這類新業務看似與本業相隔遙遠,實則在感知、決策與控制模組上具有技術遷移的高度共通性。此外,知行科技亦於今年3月公告擬收購一間位於德國、專精高安全電子控制系統的供應商,意在補強其域控制器產品的國際化技術深度。 儘管研發與擴張投入增加,但技術成果已開始轉化為訂單。今年5月,知行科技獲得一頭部新能源車企、兩家傳統主機廠與一海外車廠的新定點,涵蓋高階NOA(自動導航輔助駕駛)域控平台與視覺感知模組。 同時知行也在強化核心優勢,在高階自動駕駛域控與中低算力平台部署上均取得成果。其自研BEV+Transformer感知架構已部署於瑞薩V4H等中算力平台,並與地平線征程3、征程6等國產晶片合作,降低對英偉達的依賴。2024年,公司累計交付22.7萬套智駕方案,年增75%;獲得35個新增定點,累計定點達65個,合作車企涵蓋吉利、極氪、奇瑞、東風等。 去年虧損擴大 2024年,知行科技迎來第四個虧損年度。去年公司收入12.48億元,同比僅增2.6%;毛利率卻由9.94%降至7.28%,全年淨虧損按年大增 47.8%至2.88億元。2024年研發開支為2.81億元,較2023年增加 29.56%。若不計研發支出,公司營運基本持平,顯示成本結構壓力依然沈重。 截至2024年底,公司現金及現金等價物約4.56億元,去年錄得經營活動所產生的現金流出為1.03億元。若考慮到2025年計劃中的研發投入、跨國收購與新業務布局,現金續航力面臨挑戰。這也說明為何公司密集推動配股,以保持戰略執行所需的資金靈活度。 市場反應方面,配股消息公布後,知行科技股價兩個交易日下跌約3.2%,報16.24港元,仍較今年4月的低點高約48%。反映短期資金的壓力對股價形成牽制,但市場仍對其中長期技術落地與成長潛力具有一定信心。目前知行科技市銷率(P/S)約為2.73倍,高於德賽西威(002920.SZ)的1.96倍,但低於黑芝麻智能(2533.HK)的17.85倍,估值仍屬偏低。 知行科技正試圖以技術主導的方式擴張其在AI+汽車、機器人與飛行交通領域的生態邊界,證明自己是一家具技術實力與應用廣度的企業。但對投資者而言,在業績未實現拐點之前,仍應審慎評估其現金流穩健性與新業務轉化效率。若能在機器人與飛行汽車等高潛市場成功複製自動駕駛量產模式,則當前估值或仍具吸引力;否則,頻繁配股帶來的股東稀釋風險與盈利不確定性,將繼續主導股價的走勢。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