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家自動卡車公司董事會因未公開的內幕交易而解僱了CEO兼聯合創辦人侯曉迪幾周之後,候和另一位聯合創辦人解散了整個董事會

重點:

  • 圖森未來的兩位聯合創辦人解散了公司董事會,而就在兩周前,董事會因未披露的內幕交易解僱了其中一位聯合創辦人
  • 兩位聯合創辦人利用他們在這家自動卡車公司合計59%的投票權解散了董事會,突顯出中國公司的少數投資者面臨的重大風險

陽歌

當你的聯合創辦人、董事長兼首席技術官因為參與未公開的內幕交易而遭董事會解僱後,你要如何重新贏得投資者的信心?

自動卡車駕駛公司圖森未來(TSP.US)的答案是,解僱作出這個「壞決定」的所有董事會成員。如果這聽起來令人困惑,那是因為這又是一個與「中國製造」相關的故事,暴露出投資中國公司的一個較大風險,那就是這些公司經常由創辦人掌控。

這意味著當少數股東和獨立董事發現公司出現問題時,他們往往無能為力。或者像本文的例子那樣,如果他們打算做負責任的事,就會受到存在可疑行為的公司控股創辦人的懲罰。

這一切讓我們懷疑,圖森未來的創辦人要麼不知道自己在做什麼,只是衝動行事,要麼他們在考慮對公司進行私有化收購。「不知道自己在做什麼」的可能性較大一點,因為這家公司才上市一年多,而且之前頗受歡迎。

在進一步討論之前,讓我們先來回顧一下造成當前局面的戲劇性事件,這是一個只能在中國出現的典型案例。圖森未來成立於2015年,創辦團隊包括人工智能背景的侯曉迪,以及遊戲行業背景的陳默。公司去年6月在紐約上市時,陳默是公司董事長,侯曉迪擔任首席技術官,另一位高管是呂程,有金融行業背景,上市時擔任公司CEO。

今年3月,當公司稱侯曉迪在其當時的首席技術官職位上,增加了董事長和首席執行官的頭銜時,呂程和陳默似乎都被趕下台了。但兩周前,該公司在一份令人震驚的公告中宣佈,董事會發現侯曉迪與中國同行公司圖靈智卡(Hydron)存在未公開的交易,並因此解僱了他,而圖靈智卡的CEO和聯合創辦人剛好是陳默。

侯曉迪在領英上發帖稱自己是無辜的,他說圖森未來就像自己的孩子,他永遠也不會傷害這家公司。

於是就有了上週末出人意料的事態發展,圖森未來在給美國證券監管機構的公告中披露,四位董事會成員Brad Buss、Karen C. Francis、Michelle Sterling和Reed Werner已被公司免職。這次清理門戶讓侯曉迪成為公司唯一的董事,不過他很快就把聯合創辦人陳默請了回來。

侯曉迪和陳默利用他們對圖森未來59%的控制權,策劃了這場「叛變」。該公司甚至在最新的年報中甚至暗示了這種可能性,它警告少數股東:「這種(投票權的)集中控制權,將限制或妨礙你們在可預見未來影響公司事務的能力。」

受歡迎的進展?

在「血洗」董事會之後,作為公司僅有的兩名董事會成員,侯曉迪和陳默解僱了臨時CEO Ersin Yumer,並恢復了呂程的CEO職位,他們還讓陳默重新擔任董事長一職,等於讓陳默和呂程回到3月離職之前的位置。

投資者看來對董事會成員的大調整持歡迎態度,圖森未來的股價在消息公佈後的兩個交易日上漲了22.4%。但如果有人得出茫然的美國投資者對公司之前的高管歸來感到興奮的結論,恐怕有些草率。因為它的股價在侯曉迪遭解僱後曾大跌46%,之後又經歷了更大的跌幅。因此,即使有了最近的反彈,該股也比兩周前侯曉迪遭解僱前的價格低了約56%。

所以,不出意外的話,少數股東在知道侯曉迪和陳默因他們的行為而遭受巨大個人經濟損失後,心中或會暗爽。

我們看到,經歷了這一切後,該公司承認它現在面臨著退市威脅,因為沒有達到獨立成員佔董事會多數的規定。該公司表示,它計畫尋找一些新的董事會成員,以幫助它恢復合規。

重新合規應該不難,因為有很多人樂意擔任這樣的角色。但坦率地說,一家作出此舉的公司,很難吸引到有助恢復投資者信心及受人尊敬的獨立董事。

事實上,在3月開始的人事內鬥之前,圖森來來是一家受人尊敬的公司。它的市帳率一直高於同行Aurora Innovation(AUR.US)和Embark Technology(EMBK.US),據該公司宣稱,它的技術吸引了一些一流的合作夥伴,包括聯合包裹(UPS.US)、英偉達(NVDA.US)和Navistar

但該公司最新的市帳率只有0.54倍,遠低於去年底的5.64倍。相比之下,Aurora的市帳率為1.03倍,就連今年股價同樣大幅下跌的Embark的市帳率也要略高一些,為0.59倍。

從鬧劇的最新進展來看,我們尚未清楚侯曉迪將在圖森未來扮演什麼樣的角色。顯然,他和陳默仍是發號施令的人物,而且他很有可能再度擔任公司的CTO。在公司最新的公告中沒有提及圖靈智卡,該公司的推特帳戶稱其總部位於南加州,圖森未來的總部也在那裏,儘管遭到圖森未來解散的董事會稱,圖靈智卡是一家中國公司。

據此,我們想知道圖森未來的下一步是什麼。很可能侯曉迪和陳默會出價將公司私有化,尤其是其股票現在相當低迷,目前的市值只有6.25億美元(44億元)。話又說回來,這對拍檔也很有可能並沒有計畫,只是衝動行事,即使他們的公司仍然擁有一些業內最尖端的技術。

訂閱詠竹坊每週免費通訊,請點擊

新聞

簡訊:信貸及國際業務雙升 信也科技利潤大增

信也科技集團(FINV.US)周一報告,去年第四季度收入同比增長7.2%至34.6億元,淨利潤增長29%至6.81億元,主要得益於貸款業務的強勁增長。 公司表示,交易量增加是收入大幅增長的原因。貸款業務收入同比增長21.4%至13.4億元,佔其總收入的39%,高於去年同期的34%。該季度的平均貸款規模同比增長 26.7%至11,466元,高於去年同期的9,044元。 本季度,其較新的國際業務收入同比增長22.8%至7.39億元,佔當期總收入的21.4%。截至 2024年底,累計國際借款人數量在此期間,增長45.8%至700萬人。 信也科技股價周一上漲 4.7%,在發報告後的盤後交易中上漲近 11%。過去六個月,該股上漲了70%。 陽歌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Weibo is a social media app

業績停滯客量下跌 微博前景進退兩難

中國最早的社交媒體公司之一,在其最新季報中表示,因其85%的收入仍依賴廣告,大部分主要業績指標持平 重點: 微博第四季度收入下降1%,核心的廣告業務下降4%,被規模較小的增值服務的增長部分抵消 雅虎財經調查的21位分析師中,超過一半對公司給予的評級為「持有」甚至更差,反映對其股票和重振前景的能力持悲觀態度 陽歌 要怎麼走,微博? 分析師和投資者最近似乎都對微博股份有限公司(WB.US;9898.HK)猶豫不決。微博是中國最早,也是存在時間最久的社交媒體公司之一,開始是模仿Twitter,也就是現在的X。很多人可能會說,和X一樣,微博目前也需要進行大規模改革,而要這麼做,以一家遠離公眾視線的私營公司,而不是上市公司的身份可能會更好。 微博的困境體現在上周四發布的最新季度業績中,業績重復近年來經常出現的一個論述,即一家公司陷入了停滯。原來的Twitter於2009年在中國被禁,之後微博爆發,但此後過了這麼多年,微博現在仍依賴廣告來獲得大部分收入,本季度廣告收入佔比85%。 這塊業務最近表現平平,第四季度實際上下降4%,從上年同期的4.04億美元降至3.86億美元。公司本季度的整體收入,從上年同期的4.64億美元下降1%,至4.57億美元,得益於另一個主要收入來源——增值服務增長了18%。 投資界對這家公司的複雜態度,反映在分析師對公司看法不一上。在雅虎財經調查的21位受訪者中,有十位將微博評級為「持有」,一位評級為「表現不佳」,一位評級為「賣出」。這些非常悲觀的數字表明,很多人認為微博在短期內很難出現轉機,無論是業務還是股價。儘管如此,仍有八位將其評級為「買入」,只有一位將其評為「強力買入」,或許是長期擔任公司董事長的曹國偉或首席執行官王高飛的親戚吧。 公平地說,微博一直在嘗試實現多元化,與中國最新的「寵兒」競爭,後者在為喜歡的網絡名人打賞、直播電商和虛擬物品銷售等收入來源中找到了金礦。相反微博基本上只有一招,專注在線廣告市場,而隨著時間的推移,抖音和小紅書等大受歡迎的新來者,只會讓這個市場變得更加擁擠。 公司多年來一直由董事長曹國偉領導,他是第一代互聯網企業家的代表人物,這個群體還包括阿里巴巴的馬雲和騰訊的馬化騰。但曹國偉最近已退任非執行職位,讓年輕一代接手,現任首席執行官王高飛就是其中的代表。 但在公司最新的財報電話會議上,王高飛最多也只能大談特談哪些行業,從中國近期針對消費者的刺激措施中受益,而措施正推動這些行業增加廣告支出。他表示,數碼產品和電商行業從這些刺激措施中得到了提振,而包括美妝、個人護理和奢侈品在內的大多數其他領域,仍在苦苦掙扎。 他還推介這季度推出使用最新人工智能模型的新版微博智能搜索,這是效仿其他中國公司,展示自己如何利用這項熱門技術推動業務發展。 全面陷入停滯 我們已經介紹過微博營收進入停滯期的情況,反映在其他數據上。在第四季度,微博的月活用戶從去年同期的5.98億微降至5.9億。在此期間,日均活躍用戶從2.57億略微升至2.60 億。 唯一沒有持平的主要指標是淨利潤,從去年同期的8,320萬美元驟降至890萬美元。但非GAAP利潤(通常不包括基於股票的薪酬和其他非現金項目)實際上從7,640萬美元增至1.07億美元。 為了保持投資者的興趣,公司繼過去兩年中兩度進行一次性派息後,又宣佈了一項新政策,即每年定期支付股息。最近的一次將是2024年度派發2億美元,相當於每股美國存托股份(ADS)0.82美元,按最新股價計算,這等於是7.5%的可觀回報。因此,如果你喜歡分紅,那麼這只股票就很適合你。但如果你喜歡增長,可能就要另尋他股了。 市場對公司看法不一,這反映在它的股價上。周四,微博財報公佈後,該股下跌了3.2%,但在接下來的兩個交易日,它不僅收復了全部失地,還略有上漲。即便如此,其最新收盤價10.9美元仍較2014年首次公開募股時的17美元低了36%,當時微博還是一家相當熱門的公司。 微博的母公司新浪曾是中國最早上市的互聯網企業之一,後來在微博成為其主要資產後,新浪作為一個多少有些多餘的實體進行了私有化。2021年時,微博似乎也將走上同樣的道路,當時有報道稱,微博董事長曹國偉正與一家未具名的上海國有投資方,洽談將公司私有化的事宜,這筆交易對微博的估值可能約為200億美元。 現在,曹國偉或許希望那筆交易當初能夠達成就好了,因自那以後,微博的市值已縮水至僅27億美元。在2021年至2024年期間,隨著中國公司的股票整體遭遇拋售,微博股價已下跌了約80%。在過去六個月里,隨著中國股市反彈,微博股價回升了約50%,不過這看起來更像是應驗了那句老話“水漲船高”,而不是市場對微博投下的信任票。 儘管股價有所回升,微博的市盈率(P/E)仍只有9倍,遠遠低於Facebook母公司Meta(META.US)的25倍以及國內同行、微信母公司騰訊控股(0700.HK)的31倍。坦率地說,微博可能已到了難以輓救的地步,就如同最初的X(原Twitter)一樣,後者也像是一艘正在下沈的船。但要想求得長期生存的機會,像Twitter那樣進行私有化,並在公眾視野之外對公司進行全面改革似乎勢在必行。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簡訊:小鵬預計下半年在印尼生產兩款電動車

中國電動車製造商小鵬汽車有限公司(9868.HK; XPEV.US)周一宣布進軍印尼市場,計劃今年下半年啟動本地化生產,這是該公司首次在海外投產。 公司將在當地率先推出右舵版小鵬G6和小鵬X9兩款車型,並與印尼知名經銷商ERAL(Erajaya Active Lifestyle)達成戰略合作。公司表示,印尼作為東南亞人口最多的國家和最大的汽車市場,潛力巨大。據印尼汽車工業協會的數據,2024 年印尼新能源汽車 (NEV) 銷量將增加43,000多輛,同比增長150%。 小鵬汽車此前表示,計劃今年將國際業務拓展到60多個國家和地區,並在未來10年內實現50%的銷量來自海外市場。小鵬汽車美股周一上漲3.5%至24.56美元。 李世達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CTIHK, the industry monopoly, is likely to scale new heights in the price of blue-chip stocks

中煙擁壟斷優勢 績優股價有望再破頂

大股東是中國煙草總公司的中煙香港,去年業績表現亮麗,亦帶動股價倍升 重點: 中煙香港業務具壟斷優勢,上年多賺超過四成 股價2024年大升1.4倍,今年更刷上市新高   白芯蕊 吸煙危害健康人所共知,全球吸煙人數亦正在下降,但主要從事香煙進出口業務的中煙國際(香港)有限公司(6055.HK),不單未有受吸煙人數下降及內地經濟增長放緩影響,去年純利更多賺超過四成,股價上年急升1.4倍,不單大幅跑贏同期恒生指數(按年升17.7%),今年股價創上市新高,絶對值得關注。 內地2003年將煙草業進行大改革,將煙草專賣局、煙草公司、捲煙(又稱香煙)生產企業重組,中煙香港便在2004年誕生,改革後中煙香港在2018年獲得煙葉類產品進出口業務,在2019年6月在港交所掛牌。集團大股東為國企中國煙草總公司,持有中煙香港72.3%股權。 中國煙草總公司是內地唯一從事煙草生產、銷售及進出口的機構,總公司總經理更由國家煙草專賣局局長兼任,中煙香港則是中國煙草體系內唯一上市企業,除了定位負責資本市場運作外,還涉及向海外香煙企業出售煙葉類產品;向免稅店和批發商出口捲煙,以及出售新型煙草制品。 煙草第一大國 中國在全球煙草業具龍頭霸主地位,更是全球第一大種植國,2021年產量為213萬噸,佔全球產量的36%,當中雲南更是中國煙草種植第一大省,佔內地產量四成。至於第一大產品是捲煙,中國同樣也是全球第一大消費市場。 不過,中國雖然是煙草生產大國,但生產中高端中國捲煙品牌時,基於口感關係,主要採用海外進口煙草為主,至於中國的煙草多出口往東南亞地區,客戶需求多是低端煙草產品。 雖然中國不斷宣傳吸煙危害健康,煙民數目亦有所下降,但市場規模仍錄得可觀增長。據歐睿數據顯示,內地煙民數量由2009年的2.78億人,降至2023年的2.76億人,但同期人均消費額卻不跌反升1.2倍至6,675元,主要受惠產品結構升級,推動價格提升,也令中國2023年捲煙市場規模達1.82萬億元,較2009年增長1.2倍。 輕資產運營 至於中煙香港主要以輕資產營運為主,資產負債表上近乎沒有固定資產,因此股本回報率(ROE)高,平均在20%水平之上。集團去年業績不俗,收入按年升10.5%至130.74億港元,毛利率擴大1.3個百分點,推動純利大增42.6%至8.54億港元。集團對股東亦不薄,全年派息亦增43.8%至0.46港元。 其中煙草類進口業務佔比最大,佔集團2024年收入及毛利63%和60%。該業務是從全球原產國或地區,巴西、美國、阿根廷、加拿大等國家,將煙草類產品轉售至內地省級企業。 由於集團是唯一進入中國市場的供應商,海外供應商根本沒有其他進入中國市場途徑,令中煙香港與客戶與供應商談判時,通常都處於有利地位,變成議價能力更大。 不過,集團2024年進口業務數量跌4.5%至11.2萬噸,幸好產品整體銷售單價提升,據信達證券報告指,中煙2024下半年進口品銷售均價大升24.4%,最終推動中煙香港去年進口業務收入及毛利分別升2.2%和12.7%,達到82.5億港元和8.26億港元。 HNB成增長點 近年加熱不燃燒煙草制品(HNB)成為行業焦點,與傳統捲煙產品不同,HNB只是通過加熱而非燃燒煙草方式釋放尼古丁和氣霧,因此產生的有害物質(如焦油)顯著降低,加上個別國家對HNB產品稅率低於傳統捲煙,零售價格相對更具競爭力,故大受市場歡迎。 HNB市場集中度高,行業龍頭是菲利普莫里斯國際(PM.US),市場份額高達71%。雖然中國未放開HNB產品,但中煙香港積極發展海外市場,去年集團新型煙草製品出口數量按年升12.5%,毛利增加22.9%。信達證券就指出,中煙HNB產品單價僅為全球四大煙草商四分之一,在價格優勢下,未來該業務增長有望加快。 按照彭博數據顯示,市場估計中煙香港今年收入有14%增長,目前市盈率只有18倍,相反預測菲利普莫裡斯國際收入增長只得9%,但市盈率達21.5倍,反映中煙香港估值仍有提升空間。 整體來講,全球煙民雖然減少,但下跌速度相當緩慢,加上香煙產品均價上升速度快,中煙香港作為內地唯一進出口煙草商,業務具壟斷優勢,今年股價已創上市新高,配合未來有望獲大股東注入新業務憧憬,相信股價再破頂機會甚大。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