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U.US
Niu makes electric scooters

這家電動自行車製造商的中國市場銷量在一季度增長了66%,而全球市場銷量受關稅影響僅增長6%

重點:

  • 得益於政府刺激消費的計劃,小牛電動在中國市場的首季度銷量增66%
  • 在美國的關稅政策影響,公司的國際市場銷量在一季度的增長放緩至6%

  

陽歌

電動自行車製造商北京牛電科技有限責任公司(NIU.US)可謂名副其實牛氣沖天。受美國保護性關稅的影響,在海外遭遇重大困境;但在中國本土市場,因政府刺激消費計劃而發展得順風順水。

這兩個方面都是小牛電動上周五發布的一季度業績更新中的重頭戲,公司表示,中國市場銷量在這三個月內增長了66%,而國際市場銷量僅增長6%,幾乎停滯不前。我們先來看看這家公司的整體情況,然後再詳細分析這兩個因素。

小牛電動過去幾年有點迷失方向,在2022年陷入虧損和收入萎縮後,現在正找到恢復增長和盈利的途徑。

過去三年,公司大部分時間都花在這上面,專注中國本土的高端市場,中國本土市場佔其銷量的85%以上,而它在低端市場尤其有競爭力。在海外,公司更注重通過更多經銷商及知名零售商,比如美國的沃爾瑪和德國的MediaMarkt等達成分銷協議來建立銷售網絡。

由於這些努力,公司去年恢復收入增長,年收入增長24%至32.9億元(4.51億美元)。雖然公司仍在虧損,不過去年第四季度虧損從2023年同期的1.3億元收窄至7,250萬元。雅虎財經調查的兩家分析機構中,一家預計該公司今年將恢復盈利,另一家預計會繼續虧損。

公司扭虧為盈的道路受毛利率下降的阻礙,因為它面臨激烈的競爭,而且其國際業務中的很大一部分,嚴重依賴利潤率較低的電動滑板車。去年,它的毛利率朝著不利的方向發展,從2023年的21.5%降至15.2%,其中第四季度的降幅更大,從2023年同期的19.0%降至12.4%。

公司早期的逆轉故事贏得投資界的一致好評,雅虎財經調查的四家分析機構中,有三家將該公司評為「買入」,另一家將其評為「持有」。公司目前的市銷率僅為0.56倍。但這個數字仍高於大多數同業,包括國內競爭對手綠源集團(2451.HK)和九號公司(689009.SH),這兩家公司的市銷率更低,分別為0.52倍和0.31倍,小牛電動也領先於Vespa的製造商比亞喬(PIA.MI),後者市銷率僅為0.38倍。

這表明,這個群體普遍被投資者低估,或許是因為該行業的進入門檻相對較低,導致競爭激烈,利潤率低。

以舊換新紅利

瞭解上述背景,我們再看看該公司的最新財報,探究為何其核心的中國業務總體形勢樂觀,而全球拓展的前景卻不是那麼明朗。

第一季度,公司在中國的銷量同比增長66%,達到183,065輛,受春節假期影響,一季度通常是銷售淡季。這一強勁增長延續了去年第四季度以來的良好勢頭,當時小牛電動的整車銷量同比增長了65.1%。在那之前,公司在中國的銷售增速要慢得多,第三季度為12.4%,第二季度為16.2%。

小牛電動將一季度的強勁增長歸功於「產品和渠道戰略的成功執行」。但強勁增長背後更大的原因,很可能與中國在低迷的消費環境下推出刺激消費的政策有關,即政府為消費者提供以舊換新的補貼。

計劃於去年啓動,最初主要針對家電等大件商品。但隨著計劃擴展到其他類別,包括從去年9月開始適用於電動自行車。擴大範圍後,中國商務部報告稱,在去年12月,電動自行車以舊換新近90萬輛。

小牛電動似乎認為這種增長勢頭將在整個2025年持續下去,上個月預測其今年的整體銷量將增長40%至70%,達到130萬至170萬輛之間。

雖然一季度國內市場表現強勁,但小牛電動在國際市場的表現卻恰恰相反,同期銷量同比僅增長6%至20,248輛。這與2024年海外市場每個季度的增速都不低於45%的情況相比,可謂急劇放緩。

公司在最新公告中沒有對國際市場銷量放緩發表評論,但在上個月的最新財報電話會議上,它對拜登政府去年9月對中國進口商品徵收25%新關稅的影響頗有微詞。作為應對之道,公司在東南亞設立了一家製造廠,並於去年下半年開始生產。

但在特朗普上周宣佈的最新關稅政策下,這一變通之道顯然已經行不通,因為新關稅不僅適用於中國,還適用於幾乎所有與美國有重大貿易往來的國家。小牛電動沒有透露其海外業務中美國市場的佔比,但它以前曾將美國與德國、意大利和法國並列為主要海外市場。小牛電動還將美國零售巨頭沃爾瑪和百思買列為兩個重要的海外合作夥伴。

綜上所述,儘管海外市場前景不明朗,但由於在中國市場發展前景穩健,2025年對小牛電動來說,有望成為表現相對強勁的一年。投資者似乎看好這一預期,即便在上周特朗普宣布新關稅政策後,全球市場暴跌,公司股價亦在過去五個交易日內下跌28%,但自今年以來,該股已上漲了70%。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新聞

簡訊:思考樂教育折讓13%配股籌2.4億港元

課後教育服務提供商思考樂教育集團(1769.HK)周三公布,向超過六名獨立第三方發行合共1.1億股新股,相當於擴大後股本16.3%;每股作價2.2港元,較前一日收市價折讓13.04%,認購總額2.42億港元。 公司表示,所得款項將用於提升教學品質與學習體驗,包括課程開發與教學設施升級,並用於與主要業務相關的人工智能項目,以及用作營運資金及一般企業用途。 思考樂教育是中國華南地區的民辦教育提供商,主要提供美術、體育、繪畫、表演等通識教育課程及課後托管服務。今年上半年,思考樂錄得收入約4.39億元,按年上升10.1%;淨利潤6,293.3億元,較去年同期下滑23.9%,毛利率34.3%,下降約10個百分點。 公司股價周四高開,至中午休市報3.01港元,升18.97%。近半年累跌約40%。 李世達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簡訊:接特斯拉訂單股價爆升 三花智控直斥傳言不實

製冷元件製造商三花智能控制股份有限公司(2050.HK,002050.SZ)周四發公告,澄清市場傳聞公司獲得機器人大額訂單的消息。公司直指傳言不屬實,也未存在應披露而未披露的重大事項,於今年10月15日亦沒有接受任何媒體採訪。 本周三市場有網絡消息傳出,特斯拉研發中的人形機器人Optimus計劃,向三花智控訂購線性執行器,總值達6.85億美元。消息傳出後,三花智控在香港的股價大升13%,成交量較周二倍翻,A股更急升10%而漲停板。 三花智控今年7月才在港上市,股價在短短三個月內一度急升逾倍,至近日股價略回軟,但仍較上市價22.53港元高出66%。 周四公司開市跌5%報37.54港元。 劉智恒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InnoCare licensing deal

宣布20億美元對外授權合作 諾誠健華股價為何大跌?

交易對手Zenas是一家成立於2019年11月的臨床階段的全球生物制藥公司,市場擔憂Zenas能否兌現奧布替尼的海外研發承諾並承擔後續巨額付款 重點: 首付款比例偏低是市場擔憂的首要因素,3500萬美元的現金首付款在整體交易規模中僅佔1.75% 這並非是奧布替尼首次對外授權,曾在2023年被跨國藥企渤健「退貨」    莫莉 醫藥行業的BD交易歷來被資本市場視為重大利好,因其不僅能帶來即時現金收入,還能為後續研發管線注入支持。然而,近年來市場對這類交易的評估日趨理性。2025年10月8日,創新藥企業諾誠健華醫藥有限公司(9969.HK,688428.SH)在A股長假結束前宣佈了一項對外授權協議,潛在總交易金額超過20億美元,然而市場反應出人意料:公告後兩個交易日內,諾誠健華港股股價累計重挫約21.8%。 根據諾誠健華以及交易對手美國Zenas BioPharma Inc.(ZBIO.US)的公告,諾誠健華向Zenas轉讓BTK抑制劑奧布替尼的多發性硬化全球獨家權益,以及該藥物在非腫瘤適應症的大中華區和東南亞以外的商業化權益,除此之外,以及兩項臨床前管線的權益。作為回報,諾誠健華有望獲得的首付款以及開發、監管和商業里程碑付款潛在總價值超過20億美元。這一數字看似可觀,但細究條款實則另有玄機。 根據協議,Zenas將向諾誠健華支付的首付款,真正在交易達成時支付的首付款現金僅有3,500萬美元,另外的6,500萬美元為近期里程碑付款,再加上Zenas的700萬普通股股票,以10月7日收盤價20.85美元計算,這部分股票價值約為1.46億美元。剩餘的超過17億美元則全部依賴於未來的研發、註冊和商業化里程碑付款,這些款項能否到手存在高度不確定性。 資本市場對這筆交易的反應異常冷淡,首付款比例偏低是市場擔憂的首要因素,3,500萬美元的現金首付款在整體交易規模中僅佔1.75%,遠遠低於中國創新藥出海交易的平均水平。交易對手的實力則是市場的另一重擔憂,Zenas成立於2019年11月,是一家臨床階段的全球生物制藥公司,2024年9月才登陸納斯達克,2025年上半年,Zenas營收僅為1,000萬美元,淨虧損8,579.60萬元,Zenas能否兌現奧布替尼的海外研發承諾並承擔後續巨額付款存在一定風險。 奧布替尼曾遭「退貨」 這次BD交易中的核心奧布替尼,是諾誠健華的支柱產品。奧布替尼作為國內首個且唯一獲批針對復發或難治性邊緣區淋巴瘤適應症的BTK抑制劑,獨家產品優勢明顯。在血液腫瘤領域,奧布替尼共獲批三項適應症,且均被納入國家醫保目錄。2025年上半年,諾誠健華收入同比增長74.3%,達到7.3億元,主要歸功於核心產品奧布替尼的持續放量,其銷售額達到6.37億元,同比增長52.84%。 這並非是諾誠健華首次就奧布替尼進行對外授權。2021年,諾誠健華曾將奧布替尼的多發性硬化等適應症授權給跨國藥企渤健(BIIB.US),獲得後者一次性支付的不可退還和不予抵扣的首付款1.25億美元。相比之下,此次從Zenas獲得的現金首付款金額明顯較少。 然而,2023年2月15日,渤健決定為便利而終止(Terminate for Convenience)雙方達成的上述合作和許可協議。渤健與諾誠健華均未披露終止合作的具體原因,但諾誠健華表示,會繼續「加速推進奧布替尼作為潛在同類最佳BTK抑制劑在多發性硬化症(MS)和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中的全球臨床開發。」 目前,諾誠健華已於2025年第三季度啓動針對原發進展型多發性硬化症(PPMS)的III期臨床試驗,並預計於2026年第一季度啓動繼發進展型多發性硬化症(SPMS)的III期臨床試驗。 諾誠健華管理層在10月9日的業務交流會上曾強調,公司將繼續積極推進更多產品通過多種形式走向國際化,並表示「BD是公司未來三年的重中之重」。此次與Zenas的合作,已經是諾誠健華在2025年內的第二次出海BD。今年1月,諾誠健華與康諾亞(02162.HK)將共同開發的CD20×CD3雙特異性抗體(ICP-B02)在部分領域的權益授權給美國Prolium公司,將獲得最高5.2億美元的總付款以及Prolium的少數股權。 值得注意的是,諾誠健華在BD交易中選擇了「保留核心權益,出讓非核心權益」的策略,保留了奧布替尼在腫瘤領域的全球獨家權利,以及在大中華地區和東南亞地區非腫瘤領域的權利。目前,諾誠健華的市銷率約為16倍,另一間因BD而股價震蕩的創新藥企業榮昌生物(688331.SH;9995.HK)的市銷率約為21倍。這筆交易可以成為諾誠健華國際化戰略的重要一步,還是又一次曲折之旅,唯有時間能夠給出答案。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簡訊:小米SU7再傳碰撞燃燒致死意外 累股價挫逾5%

小米汽車再度捲入安全風波。周一凌晨,四川成都一輛小米SU7行駛中發生碰撞後起火燃燒,導致駕駛人死亡。成都警方下午通報,死者31歲的鄧姓男子涉嫌酒後駕駛,事故仍在調查中。 小米集團(01810.HK)股價周一盤中一度重挫逾8%,最終收報49.08港元,跌幅達5.71%,單日市值蒸發近770億港元。消息引發市場關注,自九月下旬以來,小米股價累計下跌逾13%。 據財新報道,這已是今年第三起小米汽車碰撞後起火事故。3月安徽銅陵一輛SU7在高速公路激烈碰撞隔離帶後起火,造成3人死亡;4月廣東徐聞亦發生SU7與電動二輪車相撞釀兩死事故。小米當時表示,火勢為對方電動車電池爆燃所致。 SU7自去年3月上市以來累計銷售近34萬輛,小米汽車業務在今年第二季毛利率升至26.4%,顯示業務仍維持高速增長。 李世達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