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mo: Building a massage kingdom? The key to success lies in reducing marketing costs

樂摩物聯打造「樂摩吧」品牌,在智能按摩服務市場市佔率近四成,正申請香港上市

重點:

  • 樂摩物聯主打智能按摩業務,連續三年市佔第一
  • 2024年首9個月收入增近四成,唯純利僅增0.4%

 

白芯蕊

DeepSeek橫空出世震驚世界,令港股擺脫弱勢,加上A股股王寧德時代(300750.SZ)據報計劃在香港上市,帶挈新股市場亦開始熾熱,業務獨特的企業也部署掛牌,其中內地主打共享按摩椅的福建樂摩物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已上載上市申請文件,為進軍香港上市鋪路。

樂摩物聯於2014年5月成立,2016年12月謝忠惠因計劃開拓智能按摩業務,但為省去設立新公司行政程序,故向樂摩物聯原有股東提取收購,完成後便推出「樂摩吧」品牌,開啟智能按摩服務業務。

按摩是中國古老醫療方法,意思是指對身體施加壓力、摩擦或振動,緩解疼痛改善血液循環等,中國按摩市場非常龐大,據調查機機構弗若斯特沙利文推算,2024年中國按摩市場規模達5,183億元,到2028年更有望增至6,442億元,即複合增長達16.4%。

整個按摩市場可大致分為兩大類,分別是按摩產品和按摩服務,當中按摩服務行業再細分持牌治療師或自動化系統提供按摩。按摩自動化系統目前較為普遍,尤其在消費性場所出現,如商場、影院等,因消費者在上述地點逗留時間較長,故營運商會布置在休息區、美食廣場等,營造一定獨立性空間,給予消費者一個放鬆及愉快的體驗。

另一方面,交通樞紐集中地方,當中包括機場、火車站等,亦是布置按摩自動化系統熱點,其營運邏輯與布置在商場相近,都是旅客(特別是機場過境客)長時間在中轉站停留,加上旅客普遍消費力高,在有較充裕時間下,因此都願意為舒適旅程作出消費。

樂摩物聯是智能按摩服務商,該公司整合先進科技,提升客戶按摩體驗,尤其通過雲服務及物聯網(IoT)技術應用,提供智能化、穩定和定制化的按摩服務。

據該公司上市申請文件顯示,內地智能按摩服務市場高度集中,集團在2021到2023年以交易金額計算,更連續三年排名第一,其中在2023年交易金額便達9億元,市場份額達37.3%,遠遠拋離第二位同業(市佔率15.5%),成為行業龍頭。

智能按摩市場的收入主要有兩方面,包括提供按摩服務收入,即消費者通過二維碼或應用程序按次付費,其次是其他增值服務收入,例如與第三方平台合作進行廣告投放、短視頻觀看或其他業務合作,以獲得潛在收入。

合夥人模式毛利率高

至於樂摩物聯智能按摩服務佔集團收入超過95%,其中截至2024年9月底止9個月總收入達6.15億元,按年升39%,已超過2023年全年收入,並以一線及新一線城市為主,佔集團收入約四成。至於智能按摩服務收入達6.03億元,即佔總收入98%,數字廣告服務收入則少於2%,僅得1,093萬元。

整體上,樂摩物聯智能按摩服務會採用直營和合夥人模式營運,分別佔2024年首9個月總收入84%和14.2%。所謂直營模式即樂摩物聯負責營運,合夥人模式則是樂摩物聯提供服務解決方案,並與合作方協定服務費率,同時向合作方收取服務費,因此合夥人模式毛利率達74.4%,遠較直營模式毛利率34.2%,多40.2個百分點。

第三季屬傳統旺季

儘管樂摩物聯去年首9個月收入升39%,但純利卻未能同步大幅增加,同期只增長0.4%至9,310萬元,主要受到營銷費用大升66%至8,467萬元影響,尤其是佔營銷費用超過一半的僱員福利開支,在同期急增90%,最終拉低純利增長。

值得留意是樂摩物聯業績會受季節性波動影響,每年第三季是智能按摩服務典型旺季,因暑期期間商業綜合體、機場等人流量增加,帶挈相關收入提升,相反第四季度則傳統淡季,尤其冬季厚重衣物會影響按摩體驗,加上部分消費者認為在公共場合脫外套不便,導致智能按摩服務需求量會下跌。

整體來講,面對內地經濟不景,大部份消費股尤其餐飲股影響較大,但樂摩物聯在疫情後受惠旅客出行,加上按摩消除疲勞,甚至令人上癮,意味客戶黏性高,樂摩物聯作為行業龍頭,若能壓低營銷費用,同時擴大合夥人模式,才有機進一步提升盈利。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新聞

簡訊:海外收益提升 泡泡瑪特料上半年多賺350%

潮玩品牌泡泡瑪特國際集團有限公司(9992.HK)周二公布,截至6月30日止六個月收入按年增長不低於200%,不包括金融工具公允價值變動損益的淨利潤增長不低於350%。 集團指出,業績大幅增長主因包括旗下IP在全球認可度提升、產品品類多樣化推動營收增長、海外市場持續擴張帶動收入結構優化,以及規模效應與成本控制進一步提升盈利能力。 泡泡瑪特股價周三低開,至中午休市報246.4港元,跌6.38%。 李世達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簡訊:趁AI熱配股 趣致集團集資3.2億元

互動機器營銷服務提供商趣致集團(0917.HK)周三公布配售股份,以每股106.6元,配售300萬股,佔現發行股份數目約1.14%。配售價較7月15日收市每股128.5元折讓17.04%,集資金額近3.2億元。 趣致表示,配售可加強集團的流動性和財務狀況,擴大公司股東基礎,優化公司資本結構。 集資約50%將用於境內外業務營運發展,約10%用於研發投入,約40%用於優化資本結構及一般企業用途。 周三趣致股價開市跌1.2%報127元,之後股價急挫逾一成。 劉智恒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robotaxi commercialization faces hidden barriers

中國Robotaxi商用推進面臨隱性門檻

Robotaxi實現全面落地,關鍵門檻已從技術突破轉向商業模式可行性、成本結構優化與政策法規配套能否同步落地    頭豹研究院 2025年,Robotaxi產業邁入規模化運營關鍵期。硬件降本與算法優化成為商業化前提。特斯拉(TSLA.US)Cybercab採用無方向盤設計及「無箱式」製造工藝,預計2026年單車成本降至2.5萬美元,較Waymo同類車型降低70%。 中國企業同步突破:百度(BIDU.US; 9888.HK)Apollo RT6通過量產激光雷達將硬件成本壓縮至2.9萬美元,文遠知行(WRD.US)第七代系統實現傳感器數量減少30%的同時提升感知精度。 在試點方面,目前,北京、上海等10餘城已允許完全無人駕駛收費運營,深圳明確事故責任由車企及系統供應商承擔,政策紅利推動運營範圍擴展。隨著Robotaxi在日常生活中越來越常見,那麼距離Robotaxi全面在中國落地,還有哪些門檻? 推向全國的挑戰 盈利模式、法規協同與安全人員比例仍是挑戰,但隨著成本下降與政策支持,Robotaxi正逐步邁向商業化正循環。 儘管技術本身的進步至關重要,但Robotaxi的商業化落地更依賴於一系列非技術因素的考量。首先,商業閉環的形成是大規模落地實現的關鍵之一。Robotaxi作為新興的自動駕駛出租車服務,其市場定位旨在提供比傳統網約車更具成本效益的替代方案。 Robotaxi長期有望透過減人力與全天候運營降低成本,但短期仍面臨原車、感測器、維護等高昂成本壓力。然而,從短期來看,Robotaxi的製造商將面臨商業化過程中的初期成本挑戰,主要成本包括車輛的固定成本(原車、傳感器、改裝成本)、年度維護和運營費、市場推廣活動的費用,以及其他與新技術推廣相關的支出。據統計,2023年,原車、傳感器、年度維護和運營費和改裝費用分別約為10萬元、8萬元、8萬元、1萬元。前三者成本佔比比較高,分別為37%、29.6%、29.6% 其次是政策支持。Robotaxi的全面落地仍需政策支持與法規配套,涵蓋安全性、倫理與社會接受度等面向。Robotaxi的全面商業化,需要政策層面的支持——允許其在開放路段與網約車一樣自由行駛。然而,政府在制定全面開放政策時,需要綜合考慮技術成熟度、社會接受度以及潛在的安全和倫理問題。鑒於這些因素,政府對全面開放Robotaxi的政策持謹慎態度,以確保在推動技術創新的同時,也能夠保障公共安全和社會穩定。 Robotaxi具備全天候運行與高周轉率優勢,據Waymo估算,其行駛里程是普通車輛6倍,因此從經濟效益角度來講,Robotaxi具備極大的優勢。然而當前現實是,Robotaxi無法在完全開放的場景中運行,且其技術成熟度、安全性尚未受到市場認可。廠商搶佔市場所花費的營銷補貼是一筆較大的支出,同時,技術研發的持續投入、日常運維及安全員等人力成本、專用車輛的高昂改裝與採購成本都將為廠商帶來不小的資金壓力。 Robotaxi車輛本身的製造成本已能夠控制在合理範圍內,使得其在人工替代方面具有潛力。隨著市場認知度的提升和政策環境的成熟,Robotaxi試點範圍擴大甚至能夠在廣泛的開放道路上行駛,其規模化運營將有效降低單位成本,業內普遍預期,當單一城市Robotaxi的保有量達到1,000輛時,將迎來其運營的盈虧平衡點。 頭豹研究院中國是行企研究原創內容平台和創新的數字化研究服務提供商,擁有近百名資深分析師,聯繫方式:CS@leadleo.com 本文內容純屬作者個人意見,不代表咏竹坊立場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簡訊:山東黃金預計上半年純利增長最多120%

黃金生產商山東黃金礦業股份有限公司(1787.HK; 600547.SH)周一公布,預計上半年實現淨利潤25.5億元(3.56億美元)至30.5億元,較2024年同期增長84.3%到120.5%。 本公司預計上半年度實現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後的歸母淨利潤為25.5億元至人民幣30.5億元,同比增長80.3%到115.6%。 公司將業績增長歸因於統籌優化生產布局,提升精細管理水平,實現生產效率與資源利用率,另外,由於黃金價格上行,利潤漲幅較大。 山東黃金股價周二平開,至中午休市報26.50港元,跌1.6%。今年以來已升36%。 李世達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