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SAI.US

公佈最新業績一周後,這家全球最大的自動駕駛技術開發商的股價,比2IPO時的價格下挫了近60%

重點:

  • 禾賽科技第一季營收增長73%,因為其核心的激光雷達系統出貨量暴漲逾400%
  • 這家自動駕駛技術公司面臨知識產權訴訟,並且受到客戶群全部由中國大陸OEM客戶構成的限制

 

譚英

中國配備自動駕駛重要組成部分──激光成像、探測與測距(LiDAR,簡稱激光雷達)傳感器的車輛出貨量,正高居世界首位,並且在最近取代日本成為全球最大的汽車出口國之後,很可能會保持這個地位。除了作為全球最大汽車市場的規模優勢外,中國因為缺乏傳統的內燃機技術,隨著整個行業進入新的電動、自動駕駛時代,更方便它輕裝上陣,而傳統內燃機技術正在拖累很多西方汽車巨頭。

那麼,為什麼儘管在最新季度財報中,報告自2月在納斯達克上市以來增長穩健,但在行業領先的激光雷達技術公司禾賽科技(HSAI.US),依然會遭到華爾街投資者的冷待?

這當然不是因為該公司缺乏聲望。禾賽的招股說明書引用的第三方資料顯示,到2021年,該公司控制著全球60%的激光雷達市場。此外,根據深圳自動駕駛智能研究中心的一份報告,禾賽是中國28家激光雷達公司中,唯一一家在納斯達克上市的。在全球60家激光雷達技術專業公司中,近一半是中國企業。

禾賽在2月初進行了IPO,以每股19美元集資1.9億美元(13.5億元),這是自2021年以來,中國公司在美國規模最大的上市活動之一。該股起初有所上漲,但之後便逐級下跌,包括公佈最新業績後的第二天下跌13%。以週二7.95美元的收市價計算,該股目前比IPO價格插水近60%。

投資者的部分擔憂,可能歸咎於讓禾賽情況變得複雜的知識產權訴訟。該公司2019年在美國被Velodyne起訴,兩年後達成和解。但另一家公司Ouster Inc.(OUST.US)在上月、也就是在它收購Velodyne兩個月後,又對禾賽提起了訴訟。Ouster還向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ITC)作出投訴。

Ouster能否與禾賽達成和解還有待觀察,但由於中國在知識產權保護方面表現不佳,這家美國公司可能希望贏得政府機構ITC的同情。

拋開知識產權糾紛不談,禾賽因為虧損嚴重,也面臨著更為常規的問題。儘管全球科技行業近幾個月出現反彈,但投資者可能對這些前景光明、但目前卻在燒錢的初創公司越來越謹慎。

禾賽報告今年首三個月的虧損幾乎翻了一番,達到1.19億元,毛利率也從去年同期的50.9%暴跌至37.8%,不過該公司指出,最新的毛利率比上第一季上升了780個基點。

這些都沒有困擾到首席執行官兼聯合創始人李一帆,他宣稱2023年將是「轉型的一年」,歐洲和美國的OEM客戶可能會對其產品表現出興趣,而且該公司也完成了杭州“Hertz”中心第一個生產樣品。

收入增長強勁

儘管虧損擴大和毛利率大降,禾賽科技第一季營收仍按年增長73%至4.3億元,這是它的全球競爭對手難以超越的數字。報告期內,激光雷達總出貨量達34,834台,按年暴增403%。

李一帆還說,第二季自動駕駛及高級輔助駕駛(ADAS)激光雷達出貨量將創下歷史新高,交付量將按季增長40%。該公司預計,第二季總營收將按年增長約一倍,達到4.1億元至4.3億元。

在其他方面,禾賽科技表示,它簽署了一紙協議,將向現有客戶理想汽車(LI.US; 2015.HK)以及智能車公司集度的一款新電動汽車,提供最新的激光雷達系統。集度是百度(BIDU.US; 9888.HK)和國內的汽車巨頭吉利集團的合資企業。該公司還表示,它簽署了公司歷史上最大的一筆自動駕駛計程車激光雷達合同,而其位於上海的製造中心「麥斯威爾」將在第三季完工。

根據市場研究公司Grand View Research的一份報告,圍繞鏡頭、製圖軟件和激光雷達技術的融合,正在推動自動駕駛領域的增長。這份報告稱,北美是目前最大的需求來源地,佔到36%。但亞洲是增長最快的區域,預計2022年到2030年之間的年增長率為14.4%。

2022年,大型基礎設施的工程測繪和走廊測繪,主導著全球激光雷達市場,估計市場總規模達到22.3億美元。Grand View預測,到2030年,激光雷達市場的規模將至少是這個數字的兩倍,據Straits Research稱,還有一些預測也認為,2022年至2030年之間,激光雷達市場將出現逾50%的強勁增長。

那麼,既然市場潛力這麼大,為什麼禾賽科技沒有受到投資者的青睞呢?

部分原因可能是它的客戶缺乏多樣性。禾賽科技的11家OEM客戶全部位於中國大陸,或者被中國大陸的實體所擁有,包括歷史悠久的英國跑車品牌蓮花汽車,現在它歸吉利汽車所有。

禾賽科技需要展示出更多與歐美製造商的業務聯繫,以此表明它能在中國之外的市場取得成功,它表示目前正在與歐美車企進行談判。這並非貶低中國市場的重要性,中國正在迅速成為新一代清潔能源自動駕駛汽車技術的領導者。

另一方面,在目前擁擠的市場中,禾賽科技能否保住主導地位也無法保證。從投資者的角度來說,基於它目前10億美元的市值,它的市帳率相對較高,為2.5倍。這大致是Ouster和電裝(6902.T)的兩倍,它們的市帳率都是1.3倍。電裝是豐田汽車的激光雷達合作夥伴,市值達到470億美元,遠高於禾賽科技。以色列的Innoviz Technologies(INVZ.US)市帳率也不高,為1.86倍。

對於一個高增長的行業來說,這些數字都不算特別高。正如我們之前所指出的,禾賽科技在國內也面臨著來自其他大型本土車企的激烈競爭,比如蔚來汽車(NIO.US; 9866.HK)、小鵬汽車(XPEV.US; 9868.HK)和長城汽車(2333.HK; 601633.SH),它們也遭到了低估。所有這些都表明,在激光雷達領域,投資者仍然有很多選擇,每個選擇都有利有弊,因此更難判斷誰將脫穎而出。

欲訂閱詠竹坊每週免費通訊,請點擊

新聞

Lithium miner Ganfeng Lithium announced Monday that it will acquire 33.33% of Chongqing Ruichi Automobile for 1 billion yuan.

快訊:贛鋒鋰業購電動車企33.3%股權

最新:鋰化合物生産商江西贛鋒鋰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1772.HK;002460.SZ)周一公布,計劃以10億元現金認購瑞馳電動新增註冊資本,增資完成後,將持有該公司33.33%股權。 利好:瑞馳電動聚焦於電動商用車業務,是一家具盈利能力的公司,今年首7個月的淨利潤為2,493萬元,贛鋒鋰業收購其股權,將有助擴大新能源產業鏈的下游業務。 值得關注:截至今年6月底,贛鋒鋰業擁有的現金及現金等價物為101億元,這宗交易將耗用其約10%的現金,但公司預計對財務狀況不構成重大影響。 深度:贛鋒鋰業是一家布局全球、處於產業鏈上游的大型鋰產品生產商,主要開發阿根廷、澳洲及中國境內的鋰礦。受惠於下游客戶對碳酸鋰產品的需求強勁增長,相關產品銷售價格按年大漲,加上動力電池及儲能產業市場持續膨脹,該公司的鋰電池板塊銷量明顯增加,引領去年收入及淨利潤分別大漲275%與292%。但踏入2023年,全球鋰礦行業開局不順,鋰價跌勢未止,其上半年收入雖上升26.5%至181億元,但淨利潤卻減少19.4%至58.7億元。 市場反應:贛鋒鋰業周二股價下挫,其港股中午收市跌2.7%至32.05港元,創52周新低。 記者:歐美美 有超讚的投資理念,但不知道如何讓更多人知曉?我們可以幫忙!請聯絡investors@thebambooworks.com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1772.HK 002460.SHE
C-Mer Eye Care announced last Friday that it had repurchased a total of 1.35 million shares from the market over the past five trading days.

快訊:希瑪眼科擲490萬港元回購股份

最新:希瑪眼科醫療控股有限公司(3309.HK)上周五公布,在過去五個交易日從市場回購合共135萬股,每股作價介乎3.55至3.73港元,總值490萬港元(455萬元)。 利好:股份回購會減少公眾持有的股票數量,在利潤及股息不變的情況下,每股收益及獲分派的股息將會增加。 值得關注:由於希瑪眼科的股價正處於過去52周的中低端水平,公司可能選擇在此刻回購,以提振股價表現。 深度:希瑪眼科由香港著名眼科醫生林順潮於2012年創立,是大灣區領先的連鎖眼科醫療集團,公司於2018年成功在港交所上市,截至今年6月底,在中國內地擁有8間眼科醫院和兩間眼科診所。該公司近年把業務擴展至包括牙科、整型外科、醫學美容、家庭醫學和腫瘤科等多個專科服務,令收入穩步上升。不過,該公司去年卻轉盈為虧,主要因為其位於上海及北京的核心眼科業務在疫情中受到打擊而出現虧損。 市場反應:希瑪眼科周一股價下跌,中午收市軟1.6%至3.59港元,比52周低位稍高16.6%。 記者:歐美美 有超讚的投資理念,但不知道如何讓更多人知曉?我們可以幫忙!請聯絡investors@thebambooworks.com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3309.HK
Viva Biotech announced Thursday that the acquisition of 20% of Langhua Pharmaceutical by its Weizongchen Pharmaceutical subsidiary for 640 million yuan has been completed.

快訊:維亞生物完成全購朗華製藥

最新:維亞生物科技控股集團(1873.HK)周四公布,旗下全資附屬公司維宗晨醫藥以6.4億元代價,收購朗華製藥餘下20%股份的交易已經完成。 利好:維亞生物的另一全資附屬維亞上海,亦會根據股權轉讓協議,將所持朗華製藥全部股權售予維宗晨醫藥,令朗華製藥將成為其全資附屬公司,以作為重組計劃的一部分。 值得關注:事實上,根據9月13日的公告顯示,由於持有該部分小數股權的股東,未能與維亞上海就有關朗華製藥的上市計畫達成一致,因此決定行使銷售權,將所持股份賣出。 深度:維亞生物成立於2008年,2019年以每股4.41港元上市,主要業務是就臨床前創新藥物開發,向全球生物科技及製藥客戶提供基於結構的藥物發現服務。該公司於2021年曾錄得2.87億元盈利,但去年卻再度虧損5.28億元,主要因為市場波動,導致其投資孵化企業的股權價值產生公允價值變動損失,以及中國內地的新冠疫情反覆,導致實際開工率受到限制。 市場反應:維亞生物周五股價上升,中午收市升4.1%至1.26港元收盤,位處過去52周的中下水平。 記者:歐美美 有超讚的投資理念,但不知道如何讓更多人知曉?我們可以幫忙!請聯絡investors@thebambooworks.com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Everest Medicines announced Thursday that it has received an exclusive license from Kezar Life Sciences to develop, manufacture and commercialize Zetomipzomib.

快訊:雲頂新耀獲Kezar Life新藥獨家授權許可

最新:雲頂新耀有限公司(1952.HK)周四公布,獲納斯達克上市公司Kezar Life Sciences(KZR.US)授予獨家授權許可,在大中華區、韓國及若干東南亞國家開發、生產及商業化對方的主要候選藥物、用作治療自身免疫性疾病的Zetomipzomib。 利好:該公司認為,該項合作有助豐富其腎臟產品管線,並鞏固在腎病及自身免疫性疾病的領先地位。 值得關注:該公司需向對方繳交700萬美元(5,100萬元)預付款,以及最多1.255億美元的潛在臨床及商業里程碑款項。 深度:雲頂新耀於2017年成立,主力研發癌症和自身免疫性失調藥物,並於2020年在港股上市。該公司早在2019年已開始與外國公司合作,獲吉利德(GILD.US)授出獨家許可權,於中國地區開發及商業化乳腺癌藥物戈沙妥珠單抗,但該協議在2022年終止。去年12月,該公司宣布耗資9億元的信使核糖核酸(mRNA)疫苗生產設施開始營運,但由於國產mRNA疫苗競爭激烈,被市場形容為一場「豪賭」。 市場反應:雲頂新耀周四股價向下,中午收市軟1.8%至18.36港元,處於過去52周的中間水平。 記者:歐美美 有超讚的投資理念,但不知道如何讓更多人知曉?我們可以幫忙!請聯絡investors@thebambooworks.com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1952.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