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第三大動力電池製造商中創新航科技向香港交易所提交上市申請,市場消息傳聞,該公司的集資或高達95億元

重點:

  • 電池製造商中創新航申請在港股上市,有機會成爲年初至今招股規模最大的公司
  • 中創新航去年度扭虧爲盈,錄得利潤1.12億元,但佔電池總成本30%至55%的正極材料價格急漲,拖累公司毛利率急降

羅小芹

在國家致力推動環保政策的背景下,電動車是中國其中一個最炙手可熱的行業,連帶周邊的電池及原材料行業也同樣受惠,頻頻申請上市籌資擴充業務。從事動力電池及儲能系統產品設計、研發、生產及銷售的中創新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已於上周五向港交所遞交上市申請,據報該公司計劃籌資最多15億美元(95億元),有機會成爲今年規模最大的新股。

中國動力電池銷售去年呈井噴式爆發,與新能源汽車銷情有莫大關係。根據中國汽車動力電池產業創新聯盟發布的數據,2021年中國動力電池累計裝車量爲154.5吉瓦時(GWh),同比增長143%。去年中國新能源汽車銷售達到352.1萬輛,同比大增160%,帶動中創新航去年度的動力電池銷售收入,也同比增長143%至60.65億元。


如果計算去年裝車的動力電池銷量,中創新航在全國排名第三,市佔率爲5.9%,但遠低於兩大動力電池巨頭寧德時代(300750.SZ)及比亞迪股份(1211.HK)的52.1%及16.2%的市場份額。

據中創新航招股書引述的市場研究報告預測,中國新能源車市場於2021年至2026年的6年間,將以複合年增長率23.6%的速度增長,而動力電池是新能源車的核心部件,佔總成本20%至40%,報告因此預計,期內中國動力電池市場將以複合年增長率37.6%的速度增長。

該公司於2019年、2020年及2021年分別錄得17.34億元、28.25億元及68.17億元收入,呈快速增長局面,其中動力電池銷售收入佔整體近九成。公司解釋,收入增長源於若干主要客戶的新能源汽車銷量增加。

公司客戶規模多元,去年新增了上汽通用五菱、零跑汽車和小鵬汽車這三家具規模的裝機新客戶,由於製造動力電池本身有固定成本,多了新客戶能改善營運,因此公司去年扭轉了過去兩年的虧損局面,錄得1.12億元盈利。

但是,隨著動力電池市場高速增長,吸引更多行業參與者,製造商面對市場的競爭也更加激烈,但競爭格局趨於寡頭式壟斷,去年前三大動力電池製造商的市佔率便達74.2%,在“强者愈强”的行業趨勢下,各大動力電池巨頭都積極投資優化電池技術,希望加大研發及擴充生產綫,以保持規模效益及技術優勢,這將會增加公司的資本開支。中創新航也坦言,公司正面臨激烈的市場競爭,如果未能保持優勢,其業務、財務狀况及經營業績可能會受到重大不利影響。

更令投資者擔憂的是,近期地緣政治及供應鏈紊亂,推高了鎳、鈷、鋰等原材料成本,令行業的經營環境較前更爲嚴峻。

動力電池的電芯由正極、負極、電解液及隔膜構成,而正極材料是電芯中成本最昂貴部分,約佔電芯(取决於電池類別)總成本約30%至55%,其中碳酸鋰、氫氧化鋰及硫酸鈷是合成動力電池正極的主要原材料。

原材料成本大增

隨著動力電池裝機量的快速增加,市場對原材料需求巨大,主要的正極原材料價格自去年已開始急漲,例如今年3月碳酸鋰每噸46.84萬元,同比增長4.42倍,近月鎳、鈷價格也因爲俄烏戰爭爆發而暴漲,不但推高動力電池的製造成本,也變相蠶食中創新航的毛利率,從2020年的13.6%,大跌8.1個百分點至去年的5.5%。

根據招股書顯示,銷售成本一般包括原材料成本、直接勞工成本及製造費用。其中,原材料成本佔銷售成本的絕大部分,公司過去三年的原材料成本佔比分別爲77%、76.1%及84.2%。以去年度爲例,原材料成本狂飈192%至54.19億元,主要是受到正極材料及電解液等價格上漲拖累。

中創新航未公布招股詳情,要估計其上市市值,可比較產業龍頭的預測市盈率。根據寧德時代1月底發表的盈喜公告,預計去年淨利潤約140億至165億元,預測市盈率寧德時代與比亞迪約66至78倍,中位數是72倍;至於比亞迪的預測市盈率約81倍。如果計算其平均值約76.5倍,以中創新航全年度溢利1.12億元推算,估計其上市的市值約86億元,那豈不是比它的招股籌資金額還低?

事實上,根據中創新航此前的融資,公司投後估值已超過600億元,投資者更包括紅杉中國與基石資本等大腕,意味86億元的上市估值太過不切實際,甚至讓人懷疑:按投後估值計算,相比寧德時代等行業巨頭,其市盈率憑甚麽享有巨大溢價?對於這家去年初錄盈利的公司,看來今年要交出一張更爲出色的成績表,才能回應挑戰者的疑問。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新聞

Everest Medicines announced Thursday that it has received an exclusive license from Kezar Life Sciences to develop, manufacture and commercialize Zetomipzomib.

快訊:雲頂新耀獲Kezar Life新藥獨家授權許可

最新:雲頂新耀有限公司(1952.HK)周四公布,獲納斯達克上市公司Kezar Life Sciences(KZR.US)授予獨家授權許可,在大中華區、韓國及若干東南亞國家開發、生產及商業化對方的主要候選藥物、用作治療自身免疫性疾病的Zetomipzomib。 利好:該公司認為,該項合作有助豐富其腎臟產品管線,並鞏固在腎病及自身免疫性疾病的領先地位。 值得關注:該公司需向對方繳交700萬美元(5,100萬元)預付款,以及最多1.255億美元的潛在臨床及商業里程碑款項。 深度:雲頂新耀於2017年成立,主力研發癌症和自身免疫性失調藥物,並於2020年在港股上市。該公司早在2019年已開始與外國公司合作,獲吉利德(GILD.US)授出獨家許可權,於中國地區開發及商業化乳腺癌藥物戈沙妥珠單抗,但該協議在2022年終止。去年12月,該公司宣布耗資9億元的信使核糖核酸(mRNA)疫苗生產設施開始營運,但由於國產mRNA疫苗競爭激烈,被市場形容為一場「豪賭」。 市場反應:雲頂新耀周四股價向下,中午收市軟1.8%至18.36港元,處於過去52周的中間水平。 記者:歐美美 有超讚的投資理念,但不知道如何讓更多人知曉?我們可以幫忙!請聯絡investors@thebambooworks.com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1952.HK
Shein finds middle ground in Singapore

Shein給中企上了一課:如何在中美爭拗下成長(下)

越來越多中國公司在新加坡找到了平衡世界兩大超級大國的中間地帶,而這家網上快速時尚公司正是其中之一 本文為兩部分系列文章中的第二部分。如要閱讀第一部分,請點擊這裏   鐘立斌 2018年,時任美國總統特朗普拋出了對中國太陽能電池板和洗衣機徵收關稅的大招。這第一輪關稅並不明顯,也沒有直接影響到主要面向美國客戶銷售的中國網上快時尚零售商Shein。根據KrAsia的數據,Shein在2019年實現了46億美元(336億元)的銷售額,比貿易戰爆發前的2017年猛增了三倍。 儘管如此,美國最初的關稅仍然是一個不祥的信號,預示著未來的麻煩,Shein需要儘快採取行動。 除了強勁的銷售業績,2019年對Shein而言,也是值得注意的一年,因為它開啟了另一段重要的企業里程。為了使自己的競爭優勢不受中美緊張局勢影響,Shein啟動了一項對沖地緣政治風險的戰略:在新加坡註冊了一家公司,而新加坡作為一個中立的城市國家,長期以來一直受到美國和中國的信任。 新加坡作為前殖民地,繼承了英國的治理體系,但又與亞洲的價值觀保持一致。正因如此,新加坡成為中美兩國利益交匯的首選之地。新加坡作為「戰略支點」的優勢不僅吸引了Shein,也吸引了阿里巴巴(BABA.US; 9988.HK)、字節跳動、華為、愛奇藝(IQ.US)、中國平安(2318.HK; 601318.SH)、騰訊(0700.HK)和攜程集團(TCOM.US; 9961.HK)等其他中國公司。 新加坡在建國之初,就與中美兩國建立了戰略互信,決不允許被利用來規避中美兩國的法規,損害兩國各自的利益。這一點對新加坡來說是神聖不可侵犯的,Shein也不例外。 Shein將新加坡作為地緣政治對沖工具的戰略,已融入其整個商業模式。這不是一個簡單的表面決定,而是對一個平衡中美利益的中立地點的努力和承諾。 據路透社報道,Shein取消了其南京公司的註冊,並將其商標和廣州公司的擁有權轉讓給其新加坡公司,該公司也是營運其全球網站的法人實體。Shein的創辦人許仰天成為新加坡永久居民,也是新加坡公司的代表之一。 Shein正在新加坡大肆招聘人才,高調招聘的人員包括新加坡主權財富基金淡馬錫的前高管和東南亞電子商務巨頭Lazada的前聯席總裁。截至8月底,Shein在其新加坡LinkedIn頁面上,列出了141個職位空缺。 今年5月,Shein啟動了「全球一體化市場」這項變革性戰略舉措,從新加坡向世界其他地區拓展,首先從巴西和美國開始。不久後,Shein在都柏林設立了EMEA(歐洲、中東和非洲)總部,愛爾蘭企業、貿易和勞工部部長出席了此次活動。 儘管植根於中國並擁有龐大的中國供應鏈網路,Shein的新加坡戰略還是在一定程度上,能從中美緊張關係中緩解,並取得了良好的發展。但這並不是靈丹妙藥,未來的任務還很艱巨。美國將繼續監察該公司的環境、人權、關稅和版權記錄。同時,中國也會繼續加強對數據保護、安全和海外上市公司的控制。 Shein的最終目標可能是在紐約上市,這需要中美雙方的批准,但它否認了上市申請。但如果實現了這個目標,新加坡將成為中美兩國「相會」的地方。 長期以來,香港一直是中國公司開展國際業務的門戶和安樂窩。但它直接暴露在美國的監控之下,處於弱勢地位。在這方面,中國企業可以從已有2,500年歷史的《易經》中汲取靈感,走出香港傳統上提供的舒適區,並管理香港的脆弱性。 和諧是《易經》中的一個重要概念,需要一個持續的平衡循環。目前,影響世界的最大力量是不斷變化的中美關係,這就需要重新調整,而不是拋棄香港。由於香港獨特的地位,這個城市將繼續協助中國與世界其他地區互動,儘管方式有所不同。 從《易經》的角度來看,香港和新加坡不是二元選擇,而是應該協調的一對,這好比陰陽互補。兩者都有很強的生命力,但時代會隨著地緣政治等力量的變化而循環往復。套用《易經》的方法,在這樣的環境中,尋求和諧而非對立,才是正確的對策。 在實踐中,這意味著中國企業應優化其在香港和新加坡兩地的業務和資產配置,這就需要走出香港的舒適區。中國公司應考慮《易經》的優點,並仿傚Shein等公司管理中美地緣政治風險的做法。 鐘立斌是C Consultancy和Helios Strategy Advisors的合夥人,這是兩家分別位於香港和新加坡的諮詢和企業服務公司。他還著有《Managing a Chinese Partner》一書。您可以通過 Lbc@c-consultancy.com 與他聯絡 (本文的中文和英文版本若存在衝突,以英文版為准)…
This innovative drug company has so far brought only two products to market, and its high sales expenses make investors worry about fallout from an anti-corruption drive.

醫療反腐打擊股價 榮昌生物寄望新適應症

這間創新藥企業雖然只有兩款上市產品,但較高的銷售費用率,讓投資者擔心它受到醫藥反腐風波連累 重點: 榮昌生物上半年銷售費用率高達83%,公司稱商業化能力仍處於前期建設階段,因此需較大投入 其重點產品的新適應症上市申請獲受理,一周內股價累計漲幅高達17.7%   莫莉 最近,由中國政府主導的醫藥反腐行動正在雷厲風行,反腐涉及醫藥生產、供應、銷售、使用、報銷等各個產業鏈環節,讓本來已低迷的醫藥股雪上加霜。許多銷售費用較高的醫藥公司受牽連,無論是傳統藥企還是創新藥企業,近期的股價都迎來了數輪下跌,榮昌生物製藥(煙台)股份有限公司(9995.HK; 688331.SH)便是當中代表之一。 本輪醫藥反腐從7月21日正式拉開序幕,榮昌生物的股價也從7月31日的高點50.3港元一路下行,整體跌幅在醫藥板塊中排名前列,8月2日,其港股的單日跌幅更高達13.6%。榮昌生物是一間創新藥企業,現有兩款產品獲批上市,分別是自身免疫領域藥物泰它西普以及ADC(抗體偶聯)藥物維迪西妥單抗。 雖然榮昌生物的產品線並不複雜,但是該公司較高的銷售費用率,讓投資者擔心其受到醫藥反腐的波及。建銀國際發表報告稱,由於製藥商對積極行銷的態度發生變化,預計從第三季起,醫院對榮昌生物的所有一般採購將會推遲,因此建銀國際認為,該公司本年度不太可能達到該行先前預計的收入目標,將其年度虧損預測上調至最高11.3億元。 榮昌生物上半年投入銷售費用3.5億元,同比增長達到133.5%,銷售費用率近83%,而2022年的銷售費用率僅為57.1%。財報顯示,銷售開支主要集中在「員工薪酬」和「市場開發費」,兩者分別支出2.19億元和1.06億元,分別較上年同期增加143%及116%。 榮昌生物解釋稱,這是因為公司銷售規模擴大,各項銷售開支增加,而且商業化能力仍處於前期建設階段,需持續投入較多的團隊建設費用和學術推廣活動開支。目前,榮昌生物自身免疫商業化團隊已組建超過 600 人的銷售隊伍,腫瘤科商業化團隊也已有近 600 名銷售人員,兩大團隊分別已准入超過600家醫院。 上周日,榮昌生物宣佈旗下泰它西普新適應症上市申請,已獲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藥品審評中心(CDE)受理,用於治療類風濕關節炎(RA)。如果順利上市,這將是泰它西普獲批的第二個適應症。這款藥品2021年3月獲附條件批准上市,目前可用於系統性紅斑狼瘡(SLE)成年患者的治療。2021年底,泰它西普通過談判被納入國家醫保乙類報銷目錄。受此利好消息鼓舞,榮昌生物沉寂已久的股價受到提振,消息公佈後的一周內股價不斷上揚,五個交易日內累計大漲17.7%。 財務風險猶存 榮昌生物的動向備受資本市場關注,同樣與其在國產ADC藥物領域的領先地位有關。在新藥研發領域,ADC賽道正成為繼PD-1抗體之後的又一大熱點,而中國的國產ADC藥物中僅有榮昌生物的維迪西妥單抗獲批上市,可以用於治療HER2表達胃癌(GC)及尿路上皮癌(UC)患者。今年4月,維迪西妥單抗聯合放療治療HER2表達局部晚期實體瘤患者的新藥臨床研究申請獲批,有望打開更大的市場空間。 今年上半年,榮昌生物實現營收4.19億元,同比增加20%,淨虧損達7.03億元,較上年同期擴大約2.14億元。增收不增利的主要原因,在於高額的銷售費用以及研發開支。上半年公司的研發開支為5.4億元,同比增長20.2%,泰它西普和維迪西妥單抗後續適應證的研發投入分別為1.39億元和1.05億元,此外榮昌生物還有9款藥物管線正處於臨床開發階段,可見燒錢之路未到盡頭。 在其A股的半年報告中,榮昌生物還特別提到「新藥上市申請等註冊工作、上市後的市場推廣等方面將帶來高額費用,均可能導致短期內公司虧損進一步擴大,從而對公司日常經營、財務狀況等方面造成不利影響」。截至6月30日,公司持有的現金和現金等價物為11.2億元,較2022年12月31日的20.7億元大幅縮減。 在自身造血能力不足,研發及商業化投入高企的情況下,榮昌生物未來的營運資金將會高度依賴外部融資。產品授權(license-out)是創新藥企業獲取收入的另一條路,不過,榮昌生物在2021年已經將維迪西妥單抗亞洲區(不包含日本、新加坡)以外的臨床開發和商業化的權利,授予了全球ADC藥物開發領域中的領先企業Seagen,獲得首付款2億美元(14.6億元)、最多為24億美元的里程碑付款以及銷售分成。財報顯示,維迪西妥單抗在海外仍處於臨床試驗階段,短期內無法為榮昌生物貢獻新的收入。 榮昌生物在港股的市值約213億港元,市帳率約4倍,同為創新藥企的信達生物(1801.HK)的市帳率則為5.2倍,不過信達生物上半年的虧損已大幅縮減八成,營收亦遠高於榮昌生物,可見投資者給榮昌生物較低估值,實屬有跡可尋。未來,榮昌生物能否抓住在ADC領域的先行地位創造更佳業績,還有待時間考驗。 有超讚的投資理念,但不知道如何讓更多人知曉?我們可以幫忙!請聯繫我們了解更多詳情 咏竹坊專注於在美國和香港上市的中國公司的報道,包括贊助內容。欲了解更多資訊,包括對個別文章的疑問,請點擊這裏聯繫我們 欲訂閱咏竹坊每週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9995.HK 688331.SHG
BeiGene has a total of three marketed proprietary products.

快訊:諾華再退出合作 百濟神州股價挫

最新:抗癌藥製造商百濟神州有限公司(BGNE.US; 6160.HK; 688235.SH)周二公布,旗下百濟神州瑞士和諾華製藥(NOVN.SWX)簽署協議,諾華將向百濟神州交還食道癌藥物替雷利珠單抗的開發、生產和商業化權益。 利好:諾華仍會向百濟神州提供過渡服務,以確保該藥物開發和商業化計劃中的關鍵事項能順利推進,包括對生產、藥政申報、藥品安全和臨床事項的支持。 值得關注:早在今年7月,諾華已決定退出百濟神州在研的TIGIT抑制劑歐司珀利單抗項目,意味該公司在三個月內,第二度與百濟神州終止合作。 深度:百濟神州共有三款已上市的自研產品,其中獲批在美國用於治療淋巴瘤的百悅澤,以及在國內PD-1領域領先的百澤安的銷售增幅理想,引領該公司今年第二季收入大增74%至5.95億美元(43.4億元),而淨虧損也收窄27.1%至7.3億美元。不過,該公司被美國藥企艾伯維(ABBV.US)指控百悅澤涉嫌侵犯其專利,加上接連被諾華終止合作協議,令該公司的產品出海大計受阻,引起市場關注。 市場反應:百濟神州的港股周三下挫,中午收市跌4.8%至120.9港元,位處過去52周的中間水平。 記者:歐美美 有超讚的投資理念,但不知道如何讓更多人知曉?我們可以幫忙!請聯絡investors@thebambooworks.com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BGNE.US 6160.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