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0031.SHG
SANY making another bid at IPO, valuation upside limited by low ROE

公司曾計劃在香港、瑞士及德國上市,但基於市況波動後擱置

重點:

  • 三一重工挖掘機銷量全球最大
  • 海外業務比重持續增加,佔去年總收入逾六成

 

白芯蕊

香港新股市場又再次熾熱,尤其多隻內地已上市的公司來港掛牌,繼A股之王寧德時代(3750.HK, 300750.SZ在香港掛牌後,有「藥中茅台」之稱的恒瑞醫藥(1276.HK; 600276.SH也來港上市,連全球第三大的工程機械商三一重工股份有限公司(600031.SH),最近也遞交上市申請文件,為進軍港股鋪路。

前身為漣源市焊接材料廠的三一重工,於1989年由梁穩根、唐修國、毛中吾和袁金華共同創辦,1994年改組為一家專注於工程機械製造的於中國公司,2000年改制為股份有限公司,2003年7月公司在上海證券交易所主板上市掛牌,2013年海外收入超過100億元,2023年海外收入佔比更超過50%,目前大股東為三一集團,持有總股本29.46%,當中曾是中國首富的梁穩根,持有三一集團56.74%股權。

早在2011年三一重工已計劃來港上市,之後在2022和2023年亦曾宣布考慮在瑞士證券交易所和法蘭克福證券交易所掛牌,但基於市況波動,取消上述各項上市計劃,因此是次計劃在港上市是第二次闖關。

市場對挖掘機需求大

其實全球工程機械市場規模龐大,尤其受惠基礎設施投資、能源需求、智能化轉型、礦山與採掘設備技術升級等帶動增長,據弗若斯特沙利文的資料,2024年全球工程機械市場規模已達2,135億美元,估計到2030年會增至2,961億美元,期內複合年增長率為5.6%,以銷售計,三一重工位列全球第三大工程機械企業。

工程機械市場可細分為挖掘機、裝載機、起重機械、路面機械、混凝土機械和樁工機械,當中以挖掘機為工程機械行業中的核心,2024年全球挖掘機市場規模達632億美元,佔全球工程機械市場的29.6%,預計到2030年,挖掘機市場規模達928億美元,在全球工程機械市場佔比則提高至31.3%。

挖掘機為重型工程車輛,廣泛應用基礎設施建設、礦山開採和城市發展等領域。近年來智能化、節能環保技術加速應用,進一步提升施工效率和設備耐用性,配合礦山和大型基建項目,變相令挖掘機新增和替換的需求持續擴大。

三一重工為挖掘機行業龍頭,以2020年至2024年銷量計算,市場份額達11.3%,為全球銷量最多挖掘機企業,在中國市佔率達24.5%,更是自2011年後,連續14年在中國位列第一位。

毛利率續攀升

挖掘機是三一重工最大業務,去年收入及毛利為303.73億和96.67億元,按年分別升9.9%和13.4%,佔集團總收入及毛利38.8%和46.2%。受惠大中型挖掘機海外銷售持續增長,及中國市場復蘇,帶動小型挖掘機需求回升,因此推動三一重工去年總收入升5.9%至783.8億元,純利按年升32%,達59.75億元。

此外,三一重工毛利率持續攀升,由2022年的22.6%提升至2024年26.7%,除了佔整機製造20%至35%的鋼材價格近年持續下降,還有集團零件自給率高,整體已達60%,挖掘機零部件自給率更高達90%,帶挈集團毛利率有較佳的發展。

三一重工雖是中國企業,但海外收入持續增加,由2022年只佔集團總收入的45.5%,增加至去年62.3%,當中亞澳地區 (即亞洲、澳洲及中東)佔海外收入最多 (佔42.6%)。

此外,三一重工對股東派息亦慷慨,在2003年在上交所上市以來,共派股息293億元,2022至2024年股息佔淨利潤30.6%、40.4%和49.8%,反映對股東不薄。

不過,要留意工程機械銷售也有淡旺季之分,通常冬季銷售額會較低,主要是受寒冷天氣和春節影響,故工程活動減少,項目暫停或放慢,導致對工程機的需求下降。然而,隨著春季到來,施工活動漸增多,加上新項目在春季上馬,令工程機械銷售額會增加。

ROE較國際同業低

整體來講,三一重工股本回報率 (ROE)較低,去年只得8.5%,對比國際同業美國上市的Caterpillar(CAT.US小松製作所 (6301.JP分別55.3%和14.1%弱,但三一重工A股估值卻達23倍,相反Caterpillar及小松製作所則只有16.7倍和9.2倍,因此三一重工A股估值稍偏貴。

三一重必需提高業務營運效益,也可透過回購提升股本回報率,一旦ROE提高至雙位數,配合在全球機械市場的領導地位,股價才有上升機會。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新聞

簡訊:腦動極光中期收入近翻倍 虧損仍擴大

腦動極光醫療科技有限公司(6681.HK)周四公布,截至6月底止六個月,收入按年大增92.8%至1億元(美元)。不過,公司虧損進一步擴大,期內錄得虧損1.27億元,按年擴大11%,經調整淨虧損為8,802萬元。 公司指,收入上升主要來自購買系統的醫院增加,由去年同期的186家增至205家,患者使用次數亦由約180萬次增至259萬次,院外使用人數增至12,915人。同時,醫療AI大模型解決方案貢獻逾2.4億元收入,成為新業務增長點。然而,銷售成本、行政及研發費用大幅增加,拖累整體虧損擴大。 腦動極光是一家專注於認知障礙數字療法解決方案創新企業。今年6月,公司集團執行董事兼首席執行官及首席研發官王曉怡因抑鬱症辭職。 腦動極光股價周五平開,至中午休市報5.36港元,跌1.83%。 李世達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簡訊:富衛上市首份中期業績賺4,700萬美元

保險公司富衛集團有限公司(1828.HK)周五公布上市後首份中期業績,新增業銷售額以按年化新保費計算,同比上升38%至12.46億美元。採用國際財務報告準則第17號,淨利潤達4,700萬美元。 稅後營運利潤增長9%至2.51億美元,當中香港與澳門、泰國和柬埔寨、日本及新興市場等地區持續為集團帶來正面頁獻。 集團行政總裁兼執行董事黃清風表示:「將公開招股所得,用於進一步提升資本實力及財務靈活性,包括減少整體債務,以支持業務增長及拓展客戶及渠道覆蓋滲透的機會。」 富衛周五接近平開報42.7港元,公司本周股價急升逾一成。 劉智恒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簡訊:禾賽計劃赴港進行二次上市

根據周二中國證券監管機構在其網站發布的通知,在納斯達克上市的自動駕駛技術公司禾賽科技 (HSAI.US),計劃在香港作二次上市。 根據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網上資料,主營光探測和測距(激光雷達)技術的禾賽科技,計劃在香港上市發行5,120萬股普通股, 禾賽科技於2023年2月在納斯達克上市,籌資1.9億美元。股價自去年10月以來上漲近五倍,目前交易價較IPO價格高出約40%。本月公司發佈第二季度業績,營收同比增長54%至7.06億元。本季扭虧為盈,淨利潤達4,400萬元,一年前則虧損7,200萬元。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Daqo is a solar company

多晶硅賣得愈多蝕得愈重 大全新能源望政策打救

二季度產能利用率僅三分之一之際,這家多晶硅龍頭透露,產品售價持續跌破生產成本 重點: 大全新能源二季度營收驟降66%,多晶硅產量下滑60%,產能利用率僅34% 公司及同行冀望,政府推動「高質量發展」的新政,可遏制光伏行業惡性競爭   陽歌 6月底至今,密集出台的政府舉措劍指光伏產業惡性競爭,為行業近期復蘇帶來曙光。儘管新政公布後7月價格曾短暫回暖,但隨後仍持續探底。 本週,中國光伏電池核心材料多晶硅龍頭製造商大全新能源(DQ.US; 688303.SH)財報傳遞出上述關鍵信息。財報顯示,公司本季度產能利用率維持在三分之一,折射全行業嚴重過剩現狀。較低產能利用率反而幫助「止血」,原因是當季公司的多晶硅平均生產成本達每公斤7.26美元,較4.19美元的平均售價高出42%,意味每銷售一公斤即虧損3.07美元。 大全新能源打破慣例,在季報開篇即向投資者披露:截至6月底持有約20億美元現金及短期投資、定期存款、應收票據等。儘管較上年同期的25億美元有所下降,但表明公司仍有充足“彈藥”,應對分析師預期將持續至明年的虧損周期。 叠加財報影響,大全新能源的美股周三收跌2.9%。雖表現欠佳,但若非政府扶持光伏行業的新政托底,拋壓或更猛烈。需要注意,該股52周漲幅達55%,但股價仍徘徊五年低位。 過去三年,在2022年綠色能源裝機熱潮推高產品價格背景下,中國以光伏電池、組件及多晶硅製造商為主體的光伏產業大舉擴產。大全新能源堪稱行業縮影,截至去年底,新建產能使其年產能躍升至30萬公噸,約為2022年末的兩倍。 然而,如此快速的增長,加上全球新建太陽能發電場的放緩,導致嚴重的供過於求,價格大跌。中國是該行業新建太陽能發電場的亮點之一,這主要得益於政府的大力支持。不過,今年5月底補貼截止日前搶裝潮過後,6月國內新增裝機量驟降。大全新能源首席執行官徐翔稱,伴隨這一變化,4至6月多晶硅價格暴跌約20%。 「二季度光伏產業仍處周期底部,但季末已現積極信號。」徐翔表示。 政策支持 過去一年間,政策干預論調在中國光伏圈持續發酵。早在去年10月,大全新能源即透露官方「建議」,多晶硅企業限產至五成產能。企業實際執行力度更大,據公司披露,二季度產能利用率34%,較一季度的33%微升。 正如我們此前所述,純粹市場力量,已促使大全新能源等企業有充分動機大幅減產,因其每生產一公斤多晶硅都在承受巨額虧損。 公司最新經營指標全面走弱,季度營收由上年同期的2.2億美元銳減66%至7,520萬美元。參照行業巔峰期,分析師預期其今年營收5.75億美元,較2022年景氣高點46億美元大跌88%。 二季度多晶硅產量由上年同期的64,961公噸下滑60%至26,012公噸。即便如此,當季實際銷量僅18,126公噸,意味約三成產量成為庫存。公司預估三季度產量將在27,000至30,000公噸,略優於二季度實績的預測,傳遞出謹慎樂觀信號。 通過控產止損,大全新能源二季度淨虧損由上年同期的1.198億美元收窄至7,650萬美元。 這引出了大全新能源對行業企穩的謹慎預期依據:縱然市場不利因素疊加,但最新政府的措施,構成關鍵支撐。公司表示,新政源頭可追溯至6月29日《人民日報》發文,呼籲「在破除「內卷式」競爭中實現高質量發展」。 兩天後,國家主席習近平強調「依法依規治理企業低價無序競爭,推動落後產能有序退出」。7月2日,政府召集14家光伏龍頭,商討「高質量發展」路徑。最新舉措是7月24日發布的《價格法》修正草案,明確不正當價格行為認定標準,強化「對價格違法行為法律責任的追究」。 大全新能源指出,多晶硅現貨價格在7月政策密集期有所反彈,但未說明反彈態勢8月是否延續。我們推測回暖行情難持久,並對新政效力持保留態度。歸根結底,市場力量才是決定行業何時以何種方式走出低谷的核心因素。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