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中国经济和中概股大事件

▷ PMI指数2023年强势收尾

▷ 中国旅游业持续复苏势头良好

▷ 王健林加速出售万达广场

▷ 迪拜资金取消投资恒大汽车

▷  蜜雪冰城和古茗同日递表港交所

本周中概股评分:50/100

Portrait of Doug Young

主编,阳歌 Doug Young

》》宏观

PMI强势收尾

上周,财新公布了2023年12月PMI指数,制造业50.8,服务业52.9。国家统计局的制造业PMI指数49,非制造业PMI为50.4。综合来看,服务业的复苏领先于制造业。

从财新的指数来看,制造业PMI已经连续两个月保持扩张,而服务业PMI达到了5个月以来的新高。可以说2023年有了一个强势的收尾,看来各种经济刺激措施正在逐渐发挥效果。当然,细分数据也显示,就业、出口的数据相较于其他方面要相对弱势。

央行注资3500亿

北京又从货币政策工具箱里面拿出了另一个刺激增长的工具,PSL——2023年12月向政策性银行注入3,500亿元低利率贷款。分析人士认为此举意在支持保障性住房、城中村改造和“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

而实际情况应该是以国家开发银行为代表的政策性银行需要更充足的资本金,因为它们的政策导向型贷款的风险远高于商业银行的贷款。北京在过去的一年中尝试了多种基于贷款的刺激措施,但是收效有限。

中概股回落

在2023年最后一周的神奇上涨之后,中概股在2024年的第一周又重回了跌势——因为市场还是缺乏振奋人心的重大消息。恒生H股指数下跌2.8%,iShares MSCI China ETF下跌3.2%,恒生综指下跌3%。

与之对应的趋势是,去年12月,外资在中国股市中的流出量创下了当年新高。根据摩根士丹利的数据,当月内地和香港股市净流出38亿美元,这不仅是2023年的最高纪录,更是历史第三高的纪录。

》》行业

旅游业持续复苏

中国旅游业仍处于持续复苏的良好势头中,尽管2023年整体的国际旅行数量仍然远远低于疫情前的水平。国家移民局的数据显示,2024年元旦假期中,日均出入境人数达到了172.6万人次,比2023年元旦增长4.7倍,恢复到了2019年同期的水平,远远超出分析师的预计。

同时,中国宣布将在3月份开始与泰国互免旅游签证;民航管理部门也预计,到2024年底时,国际航班的数量将恢复至疫情前的80%的水平。跟游客数量的恢复速度相比,航班恢复的速度可谓是慢条斯理。

游戏新规后,出版局官员遭免职

上周,路透社援引5位消息人士的信息称中宣部出版局局长冯士新已被免职。前两周造成游戏行业大地震的新规草案,来自于国家新闻出版署。国家新闻出版署从2018年开始直接受中宣部管理。

新规造成游戏公司股价暴跌后的几天,出版署已经表示将根据各方意见对规定进行调整。不过直到上周冯士新免职的消息传出后,相关游戏公司的股价才开始大幅回升。如果消息属实,免职的决定意味着北京还是非常需要继续对外释放支持经济复苏的信号。

》》企业

王健林加速出售万达广场

新年到来了,大家都在猜测下一个倒下的地产公司会是谁。候选人之一是万达,为了应对债务危机,王健林最近在持续甩卖万达广场。

天眼查的信息显示,上海金山、湖州、太仓、广州萝岗等处的万达广场股权结构发生变更,大连万达商业管理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退出大股东名单。而去年6月,王健林已经卖出了另外3个万达广场。去年5月,万达对外宣布面临资金困难,将暂停偿还一些中长期的银行贷款。

迪拜资金取消投资恒大汽车

上周,恒大汽车对外公告称迪拜纽顿集团股份认购协议及债转股认购协议已于2023年12月31日失效。当然,根据公告的信息,这份投资协议还有一些挽回的余地——双方将就一些细节进行进一步讨论。很有可能是在目前的情况下,双方需要对公司估值进行进一步确认。

恒大汽车成立于2019年,在2022年底开始交付电动汽车。我们没有看到过太多关于恒驰汽车的报道,因为恒大暴雷的消息掩盖了公司其他大部分消息。即使没有母公司的危机,在目前剧烈竞争的电动汽车市场大环境当中,中东土豪肯定也需要再掂量一下当初的投资决定。而现在随着公司执行董事刘永灼被刑事拘留,可能恒大汽车的留住纽顿集团的机会也不大了。

蜜雪冰城和古茗同日递表

2024年的第一个工作日,中国茶饮市场就迎来了大新闻。蜜雪冰城和古茗在1月2日向港交所递交了上市申请。两家公司的上市融资规模合计可达10亿美元。

店铺数量而言,蜜雪冰城肯定是中国茶饮行业的老大,其拥有36,000家连锁店。而古茗目前的门店数量为9,000家。说老实话,中国如火如荼的茶饮市场,目前只有奈雪的茶一家上市公司,看起来有些不可思议。

东方甄选止跌

上周,Bamboo Works也对董宇辉和东方甄选的纷争进行了一次完整的梳理。过去一个月里,东方甄选的股价经历了过山车般的波动,不过现在与12月初争议发生前的价格几乎一样。2021年中国整顿教育行业后,该公司放弃了原来的在线辅导业务,转向电商,并迅速恢复盈利,重新赢得投资者的青睐,市盈率(P/E)高达29倍。这与电子商务巨头拼多多(PDD.US)的33倍相差不远,后者不久前超越阿里巴巴(BABA.US; 9988.HK),成为中国市值最高的电子商务公司。

最近董宇辉的个人工作室已经上线,他、东方甄选以及俞敏洪会曝出怎么样的新故事,我们会持续关注。

新闻

Chaoju is an eye hospital

沉寂一年多后 朝聚眼科重启收购扩张模式?

这家私立医院及诊所运营商宣布了两项新收购计划,或标志着其去年一度沉寂后,公司重返收购赛道 重点: 朝聚眼科宣布,计划全资收购宁波一家由其控股的眼科机构,同时收购宁夏地区另一家机构70%的股权 公司去年下半年营收缩水,利润骤降30%,正努力重拾增长    阳歌 对民营医疗机构来说,在中国国家医保体系外生存,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这是中国数千家医保体系之外的民营医院及诊所经营者近年获得的教训,它们试图通过提供眼科、牙科及整形外科等自费医疗服务盈利。然而,在当前经济增速放缓的背景下,消费者正收紧非医保覆盖的自费医疗项目支出。 伴随业务停滞甚至出现萎缩,部分企业正试图通过收购扩张重振股价。朝聚眼科医疗控股有限公司(2219.HK)即为其中一例。该公司周一宣布,计划收购两家医院,分别位于浙江宁波市与宁夏的吴忠市。 两项收购看似旨在重新吸引投资者关注。2021年IPO时,朝聚眼科一度被寄望成为中国眼科行业分散格局的整合者。上述两笔交易都缺乏亮点(下文将详述原因),但更具象征意义的是,在长达一年多未进行重大收购后,此举可能标志着该公司重启收购模式。 最新公告显示,朝聚眼科对两家机构的收购金额都不高,折射出此类机构的盈利困境。其中较大规模的交易,朝聚以1,400万元(200万美元)收购宁波博视眼科医院有限公司37%的股权,该机构整体估值约3,800万元。 需要指出的是,朝聚眼科原本已持有宁波博视63%的股权,早已是该机构控股股东,并将其纳入财报合并范围。因此,严格来说此项交易不构成收购。 第二笔交易则构成实质收购。朝聚眼科将以约500万元,购得吴忠市云视康眼科医院有限公司70%的股权。该作价显示,这家机构总值仅714万元(约100万美元),远非大额交易。 朝聚眼科公告称:“本次收购系既定战略规划组成部分,公司将进一步整合浙江及宁夏的医疗资源,通过多点布局,增强行业竞争力,扩大市场份额,有效应对市场风险。” 朝聚眼科选在7月1日香港公众假期前披露交易,投资者反应需待周三开盘后显现。不过,考虑到交易总额仅2,000万元(不足300万美元),市场反应平淡也不足为奇。 民营医疗机构热度不再 朝聚眼科近期股价表现,反映出整体民营医疗板块的低迷情绪,其股价年内维持横盘。该公司总部位于内蒙古,2021年IPO时因有望整合高增长赛道而备受瞩目,但此后表现多逊于预期。其港股最新收盘价为2.85港元,较10.60港元的发行价已跌逾70%。 朝聚眼科股价表现绝非个例,其当前9.2倍的市盈率虽显著低于药品及医疗器械板块同业,却与民营牙科机构现代牙科(3600.HK)9.9倍、医美连锁机构完美医疗(1830.HK)10倍估值相当。 IPO之后,朝聚眼科看似一度颇为活跃,走出内蒙古大本营后展开较为激进的收购。截至2021年末上市不久,该公司运营17家眼科医院及24家视光中心;至2022年,又新增7家医院及两家视光中心。 2023年,朝聚眼科延续扩张节奏,新增10家机构(7家医院+3家视光中心),至当年末,其网络扩大至31家医院及29家视光中心。然而,此后扩张戛然而止,去年全年颗粒无收。去年年初,虽宣布以3,680万元收购北京明玥眼科诊所有限公司的计划(属较大规模交易),但今年4月披露的年报显示,这家医院没有被合并纳入财务报表,表明该交易并未完成。 伴随并购停滞,朝聚眼科也开始受到中国经济放缓的影响。去年全年勉力实现2.6%的营收增长,总额达14.1亿元。但结合年报及去年上半年数据测算,其去年下半年营收出现0.9%的负增长(上半年则同比增长6%)。 去年,该公司毛利率下滑近两个百分点至43.5%(2023年为45.4%),反映出在运营成本相对稳定的情况下,就诊人次及客单价承压,导致盈利能力萎缩。 受此影响,该公司去年全年净利润同比下降12%至1.86亿元(上年同期为2.21亿元)。数据显示,其去年下半年净利润同比大跌30%,远高于上半年降幅8.8%。 朝聚眼科确实拥有充足的并购资金。截至去年末,公司账面现金达7.81亿元,较上年同期的4.63亿元大增。最新公告或预示,该公司准备重启并购模式。若能锁定优质标的,或可提振其股价,但仍需对当前疲软经济环境下财务不稳的资产予以警惕。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简讯:谭仔国际私有化获高票通过 8月19日除牌

香港米线品牌连锁店谭仔国际有限公司(2217.HK)周一宣布,私有化方案已获高票通过,将于7月28日最后交易,并于8月19日收市后正式除牌。 根据公告,私有化方案于法院会议中获99.7%赞成票,反对票仅0.29%;独立股东的反对票仅占0.13%。在特别股东大会上,持股74.25%的大股东亦投下99.96%赞成票。 谭仔国际控股股东东利多控股(3397.T)于今年2月提出私有化计划,作价每股1.58港元,较2021年上市价3.33元低52.6%。谭仔指,公司在海外扩展方面未能充分发挥效力,而大股东东利多拥有相关资源及专业知识,可支持公司更有效扩展海外业务及加强内部以应对行业逆境的挑战。 截至今年3月底的年度,谭仔全年纯利按年下跌32.7%至7,984万港元,收入录得28.4亿元,上升3.4%。 李世达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Zijin does resources

简讯:紫金矿业申请分拆国际黄金业务在港独立上市

紫金矿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2899.HK)宣布,其国际黄金开采部门已于周一向港交所提交分拆上市申请。公司补充称,港交所已确认其可推进分拆及独立上市计划。 在公告发布的同时,紫金黄金国际有限公司的上市申请文件也于周一在香港交易所网站刊载,由摩根士丹利和中信证券担任承销商。公司披露其营收从2023年的22.6亿美元攀升至近30亿美元,同比增长约33%,部分受益于金价飙升。同期利润从2.3亿美元跃升至4.81亿美元,增长逾一倍。 紫金矿业于5月首次披露剥离紫金黄金国际分拆上市的意向,称此举将加速国际化进程、提升资本管理效率并强化离岸融资与并购能力。分拆方案已于6月26日获得公司股东大会批准。 阳歌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Honor makes smartphones

荣耀迈进上市辅导 押注AI战略布局

这个2020年从华为剥离的手机品牌,在上市之路迈出关键一步,或于明年登陆A股 重点: 荣耀正推进明年登录A股的计划,并重新定位为AI企业,从而吸引投资者 虽中国市场的份额遭对手侵蚀,但这家前华为旗下的企业,在欧洲和亚洲市场展现出强劲的增长   陈竹 智能手机厂商日益将人工智能(AI)视作增长引擎,通过渐趋成熟的产品新增互动功能来激活增长。许多企业从传统硬件制造商转以AI定位,这种战略转型有望为产品打造新卖点,并扩展功能边界。 对荣耀终端股份有限公司而言,这一叙事构成其核心战略,公司今年着重塑造“全球领先的AI终端生态企业”形象。随着上市进程加速,对外释放此信号更明显,荣耀期望借上市契机,展现AI布局,并将其打造为吸引潜在投资者的筹码。 公司上市计划近期取得重大突破,上周获准开启沪市及深市A股上市“辅导”(A股市场主要面向境内投资者)。辅导期全面审核公司的经营和财务状况,企业须完成此流程,方可提交正式的招股书。 若成功上市,将标志荣耀漫长征程的圆满收官。公司的上市传闻可追溯至2021年,当时报道称其正考虑借壳上市。此后类似传言屡见不鲜,并于去年末,荣耀改制为股份有限公司时再度升温,此举通常被视为上市的前置条件。 这家从华为剥离后的公司,上市之路仍需攻坚。中国证监会披露,其上市辅导计划定于明年1月至3月完成,中信证券担任辅导机构。据此时间表推测,荣耀最早有望于明年第二季度上市。 国内市场承压 2013年创立的荣耀,属华为旗下的高性价比子品牌,而华为的主品牌聚焦高端市场,以抗衡苹果iPhone。2020年末,美国严厉制裁下,危及华为手机芯片及获取美系的技术能力后,华为分拆荣耀,使后者能维系美国供应商渠道,助力品牌渡过生存危机。 收购荣耀的财团是国有企业及民营资本混合体,出资方多数来自华为总部所在地深圳。 该策略使荣耀避免了华为手机业务面临的困境,分拆后数年,荣耀发展迅猛,部分源于填补华为撤出全球市场及国内受挫后的空缺。美国制裁曾重创华为智能手机业务,近年通过替代从美国采购的零部件,逐步恢复元气。 分拆初期,荣耀表现亮眼。国际数据公司(IDC)的统计显示,2022年荣耀以34%的出货量增速,位列中国前五大手机品牌之首,市占率达12%,跃居国内市场第二。增长势头延续至2024年初,当年一季度销量增长13.2%后,以17.1%的市占率登顶国内市场。 不过,此后增长轨迹逆转。2024年,荣耀的中国市占率持续下滑,从二季度的14.5%跌至四季度的13.7%。IDC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荣耀的出货量已跌出国内前五。市场调研机构Counterpoint Research的数据显示,一季度荣耀出货量下滑12.8%,国内排名第六。 荣耀市场受挫之际,恰逢国内对手强势增长。特别是老东家华为,2023年末携自研芯片的Mate60系列回归。Counterpoint Research的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荣耀销量下滑时,华为出货量激增28.5%,小米(1810.HK)出货量增长16.5%。 尽管国内市场承压,在华为因无法使用谷歌Android系统而失落的海外市场上,荣耀的表现则异常强劲。去年四季度,该公司欧洲出货量同比大涨77%,以4%的市占率跃居该区域第四大品牌。 海外扩张构成荣耀的重要增长,有机会成为吸引投资者的核心卖点。公司在东南亚市场的表现同样可圈可点,虽未进入区域前五,但市场分析机构Canalys的数据显示,荣耀今年一季度的出货量达89.3万台,创纪录高位,同比增幅高达88%,展现出惊人的增速。 本土市场份额暂时流失,大可不必恐慌,荣耀仍可通过重磅新品实现市场修复。当然,中国智能手机市场竞争持续白热化,且作为荣耀最核心的市场,该区域不容有失。 为突围同质化竞争,荣耀着力打造AI驱动型的企业形象。今年3月,公司在巴塞罗那世界移动通信大会上发布战略蓝图,未来五年斥资100亿美元投入AI研发,加速从手机制造商走向“AI终端生态公司的”转型。 据国内媒体报道,战略转型伴随重大组织架构调整。荣耀已新设AI产业部门,AI及软件团队也扩编至2,600人。 1月履新的荣耀CEO李健向国内媒体表示,智能手机已属成熟市场,10%至20%的历史增长率难再现。相较之下,李健将AI手机称为“蓝海市场”,荣耀多年积累的AI算法与硬件研发经验,将转化为竞争优势。 需要指出的是,AI并非荣耀的专属赛道,小米、Vivo等竞争者亦推行类似策略,行业趋势已成。鉴于当前AI功能仍具局限性,分析师多质疑其实用性能,是否真正激发消费者换机意愿。 归根结底,AI战略转型或能提升荣耀估值预期,但投资者兴趣终将取决于手机业务的基本面。尽管国内市场表现欠佳,荣耀在欧洲及东南亚等海外市场的扩张态势,对潜在投资者仍具吸引力。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