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幸取代星巴克成为中国第一——中概股Bulletin


本周起,Bamboo Works公众号将推出新的周刊栏目——中概股Bulletin——每周为大家带来关于中国的宏观经济、行业发展、企业信息等方面重要新闻及其背后的意义。同时也会综合上周的信息,为中概股的近况进行评分。从而帮助读者全光谱地了解中概股。
主编,阳歌 Doug Young
不明朗的PMI信号
财新发布7月PMI指数,服务业PMI为54.1,较上月的53.9有小幅提升;而制造业为49.2,从上个月的50.5跌落到了荣枯线以下——大家都知道,PMI指数在50以上表明景气状况在上升,低于50则表明趋于下降。
两个指数的背道而驰的原因可能比较复杂,但至少部分是缘于各自不同的目标市场——服务业主要针对国内市场,即便没有大幅回升,至少也能维持住相对稳定的态势;而制造业很大程度上依赖出口,然而海外需求在最近几个月一直处于萎缩中——中国对外出口在五月和六月分别下降7.5%和12.4%。
中概股小幅回落
最近几个月,中概股一直处于“跷跷板”状态——往往上涨一段时间,然后再回落,如此循环。在早先的大涨之后,上周中概股整体小幅回落。恒生H股指数下跌1.1%,iShares MSCI China ETF下跌3.1%。恒生指数跌幅为1.9%。
这波小幅回落主要应该是获利回吐造成的,而非其他重大原因。而上周的大涨则是来自于政策层面的利好因素——北京进一步释放了支持经济复苏的信号。下一周开始,更多公司将发布其二季度财报——这才是最近这段时间最重要的时刻——这些季报将给未来一段时间的市场情绪定下基调。
房地产市场继续低迷
最新数据显示,7月份新房销售同比下降33.1%,环比下降33.5%。 大量开发商现在缺乏启动新项目和完成现有项目的资金。而远洋集团等大型国有企业也正试图与债权人重组沉重的债务负担。

瑞幸的回归与登顶
丑闻缠身的瑞幸近期的发展一直让全世界都感到惊讶。而上周其发布的财报则可能让惊讶变成了震惊——瑞幸的二季度营收大涨88%,达到了62亿元。而同期星巴卡中国的营收约合人民币59亿元,把中国咖啡市场规模第一的位置让给了瑞幸。
当然,如果对瑞幸一直保持跟踪,那这条消息可能不会让人震惊。因为瑞幸近期开新店的速度堪比光速,远远超过星巴克。截止第二季度,瑞幸在中国已经拥有了10,836家门店,而星巴克的数字为6,480。而瑞幸之所以能如此迅速地扩张,很大程度上是仰仗了加盟商的投入。
我们也看到星巴克中国的同店销售额二季度同比暴涨46%,成为了其季报中最大的亮点之一,而瑞幸的数据为20.8%。当然本季度同比对比的基数是2022年第二季度的数据,那段时间的销售肯定处于非常低迷的状态。

百胜中国二季度收入创历史新高
作为肯德基和必胜客品牌在华的运营商,跟瑞幸和星巴克同处餐饮赛道的百胜中国,也交出了一份亮眼的财报——其二季度营收创造了历史最高纪录。
百胜中国第二季度营收增长25%,同店销售额增长15%。增长数据看上去没有星巴克高,但是我们要考虑到去年4、5月份肯德基并没有完全关店。在今年初的一波“报复性消费”逐渐退潮以后,消费者的“报复意愿“似乎在降低,特别是对汽车甚至是手机这样价格”较高“的商品,往往开始”谨慎消费“起来。但是百胜中国等餐饮运营商的表现则要好一些,因为它们的商品价格更加实惠,但一定程度上又能实现消费者“下馆子”的“小确幸”。
恒大系股票复盘即暴跌
所有人都知道恒大的情况非常严峻,现在有了更加明确的数字——恒大物业和恒大汽车复盘后立即暴跌,前者下跌50%而后者下跌了69%。
中国恒大的股票仍处于停牌中,而其何时复盘对于恒大解决自身的债务危机来说,关系重大——因为恒大债务重组的方案中包含了债转股的部分——如果股票无法交易,那债转股就无从谈起。
名创优品宣布派息计划
经常被海外投资者看作低配版优衣库的名创优品宣布其最新的定期派息计划。如果放在四、五年前,像名创优品这样的新经济代表,是不需要派息的——只要讲一下中国的高增长故事,就能吸引大量的海外投资者。但是在当前的大环境下,很多像名创优品这样的中概股公司,开始需要用派息来吸引、留住投资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