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ew does pain management

这家总部位于香港、运用中医经络原理提供疼痛管理服务的公司计划通过美国上市募集约720万美元,估值上限达2亿美元

重点:

  • 机能再生痛症健康集团(Anew Health)已在美国递交IPO申请,旨在向投资者推介其基于中医经络原理融合科技的疼痛治疗技术
  • 这家香港公司计划募集约720万美元,其中近半数资金将用于拓展本地及其他亚洲裔人口集中的海外市场

 

阳歌

在与主流西医疗法并存之际,中医开辟出独特市场空间,孕育出规模不大但运营稳健的医疗类上市公司群体。如今,机能再生痛症健康集团(AVG.US)即将在纳斯达克启动IPO计划,为投资者提供基于中医经络理论融合科技的疼痛治疗方案,开辟中医领域新赛道。

根据其9月2日向SEC美国证券监管机构提交的更新版招股书,该香港地区疼痛管理中心连锁运营商计划以每股4至6美元的价格发售180万股,募资至少720万美元。此次发行股份约占公司扩大后股本的3.5%,较此前计划的募资规模缩减一半。

我们认为机能再生值得关注之处在于以非传统路径切入极具发展潜力的疼痛管理领域。公司不仅实现盈利且处于高速扩张阶段——计划将超半数IPO融资用于香港本地及其他亚裔人口稠密的海外市场拓展。相较传统西方同业,机能再生寻求较高估值,冀望投资者青睐其差异化定位及强劲盈利能力。

公司创立于2007年,以“机能再生”(ANKH)品牌在香港运营四家疼痛管理中心。其采用非侵入性、非药物疗法的中医治疗理念,聚焦于人体沿经络运行的内在生命力——也就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所说的“气血”。

公司声明称:“根据中医理论,气血瘀滞、经络不通或正气亏虚实乃病痛根源。”其融合中医理念与超声、生物电流、红外线、电磁波、激光等现代技术,通过调理患者气血亏虚状态缓解疼痛。

除治疗服务外,公司还推出一系列自有品牌膳食补充剂以及非处方外用品——涵盖有机皮肤软膏、保湿乳霜等,但此类产品仅贡献极小部分营收。

截至2025年3月的最新财年,机能再生总营收为4,000万美元,略低于上财年的4,080万美元。但合约销售额在此期间增长近20%,从3,320万美元升至3,950万美元。

尽管营收下滑,公司多数核心客户指标仍呈升势。最新财年单客平均消费额同比增长3.2%至6,478美元;服务中心接待客户量增速更快,同比增长15.5%,从上年的8,692人次增至10,039人次。公司指出,截至2024年3月的财年,其客户满意度達86.7%,属较高水平。

扩张态势

对投资者而言,机能再生最引人瞩目之处在于其立足现有基础蓄势扩张,布局涵盖香港本地及海外市场。公司表示,上市融资的30%将用于在香港建设新服务中心,25%将投入其他市场的服务中心设立。

招股书载明:“公司计划通过内生增长及在高经济增长且人口稠密的区域进行战略并购及投资服务中心,强化疼痛管理服务市场地位,持续扩大业务覆盖。”

公司当前考虑的国家包括新加坡、马来西亚、日本、韩国、加拿大和美国。同时表示,这些地区“或熟悉中医经络及中国文化,或聚居大量亚裔群体,对中医理论与疗法具备认知基础。”

为推进扩张计划,公司持续增加团队规模,最近财年管理费用因而大增近50%。截至今年3月底,员工总数达175人,较12个月前的147人增长19%。新增岗位多为支持业务扩张的运营及后勤人员,该团队规模从上年同期的55人扩大至74人。

公司指出,人员大幅扩充也是最新财年营业成本增长16.8%的原因,该增速超越营收增幅,导致毛利率承压。净利润层面,最新财年净收入同比降低约一半至550万美元(上财年为1,170万美元),主因系扩张相关支出及向董事发放总计128万美元的一次性酌情奖金。

需要指出的是,会计师已提示潜在风险,即今年3月末公司营运资本缺口约780万美元,但该缺口主要属会计账面问题。机能再生表示相信现有资金足以满足未来12个月营运及资本支出需求。其现金状况也相对稳健——截至去年9月底持有现金达1,100万美元。

按发行价区间测算,机能再生估值介于2亿至3亿美元,对应市销率(P/S)为5至7.5倍。该估值处于全球同业交易水平高端区间,高于OneSpaWorld Holdings(OSW.US)2.58倍和Scilex Holding(SCLX.US)3.06倍的市销率,但低于Hinge Health(HNGE.US)9.05倍的估值。

鉴于机能再生已实现盈利,而多数同业则不然,此溢价空间或具合理性。总体而言,对寻求突破传统疼痛治疗框架且具增长潜力公司的健康领域投资者,该公司或为颇具吸引力的差异化标的。

咏竹坊专注于在美国和香港上市的中国公司的报道,包括赞助内容。欲了解更多信息,包括对个别文章的疑问,请点击这里联系我们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新闻

简讯:老铺黄金折让4.5%配股筹27亿港元 用于增加黄金储备

珠宝零售商老铺黄金股份有限公司(6181.HK)周三公布,以每股732.49港元配售约371.18万股新H股,较前一日收市价767港元折让约4.5%,预期净筹27.07亿港元。此次配股占扩大后H股及已发行股份总数的约2.59%及约2.1%。 公司表示,筹资所得七成将用于增加黄金存货储备,以应对圣诞、元旦及春节等销售旺季;一成用于门店拓展及现有门店优化与扩建;余下两成则用作补充流动资金及一般企业用途,包括人才引进与营运支出。 老铺黄金上半年收入同比大增251%至123.5亿元,期内利润同比增285.8%至22.67亿元。公司曾于5月配股筹资约26.98亿港元,截至9月底结余约1,000万港元。 公司股价周三低开,至中午休市报707.5港元,跌7.76%。 李世达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简讯:六福第二季度销售表现理想

珠宝零售商六福集团(国际)有限公司(0590.HK)公布2026财年第二季度销售表现,截至9月底止,与首季度比较,整体零售值环比升18%、零售收入升15%,同店销售升10%。 六福于香港、澳门及海外市场的零售值及零售收入均按年升13%;内地市场第二季零售值按年升 20%。另外,香港同店销售较首季上升10%,澳门上升15%,海外市场上升13%。 公司在香港市场的黄金产品第二季度平均售价,由去年同期的12,600 港元升 27%至16,000 港元,而定价首饰产品则由4,800 港元升 27%至 6,100 港元 周三六福开盘跌0.6%报25港元,公司过去一年股价从低位上升逾90%。 刘智恒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On-site slaughter of live fish for sauerkraut fish: Is this Jiumaojiu's salvation or a pitfall?

酸菜鱼“活鱼现杀” 是九毛九的救赎或陷阱?

曾经的酸菜鱼王者,如今正用“活鱼现杀”赌一次重生。九毛九第三季数据显示,情况正在好转 重点: 第三季度数据显示,太二酸菜鱼同店日均销售同比降幅收窄至9.3%,已连续三季改善 截至9月底,已有106家太二门店完成升级改造,公司计划于年底前突破200家    李世达 回望2020年在港交所敲钟的那一天,九毛九国际控股有限公司(9922.HK)股价一路上攻,首日收涨近56%,当时许多人相信,这家以酸菜鱼料理风靡全国的餐饮企业,将成为新的巨头。 但五年后的画风却不是这样,九毛九最新市值仅剩约29亿港元,较巅峰近550亿港元蒸发九成以上;股价从最高38.4港元跌至2港元上下,跌幅高达95%,被投资人戏称“真的只值九毛九”。 转折出现在2024年,收入虽增长1.47%至60.74亿元,但净利润大跌87%至5,580万元,店铺层面经营利润7.48亿元,同比下降超30%。 九毛九的高光与失速,其实都来自同一套逻辑。2015年公司将资源由西北菜转向太二酸菜鱼,以“单品极致+标准化复制”策略高歌猛进,靠效率与翻台率打下全国市场。 这套打法在商场红利时期确实奏效,小店型、低人力、高出餐,太二成了年轻人社交的代名词。然而当酸菜鱼赛道全面扩张、消费分级与品类分流并行,单一爆品反而成为风险。 高价预制菜 特别是近年来的预制菜争议,让太二陷入信任危机,社交平台上“七分钟上菜”的影片一度发酵,加上公司推出预制酸菜鱼包,更放大了“工业化”的形象反差,尤其酸菜鱼是预制菜的一大品类,盒马工坊430g卖11.8元,山姆会员店1.5kg卖59.8元,而七分钟上菜的太二,最便宜一份也要约70元,被消费者归类到“高价预制菜”的不利位置。 对此,九毛九选择采取“鲜活”策略。今年3月起,公司推出“太二5.0鲜活模式”,强调“活鱼、鲜鸡、鲜牛”三鲜供应链,现杀现炒,并开放后厨,让顾客可视化整个过程。餐厅设计全面改造,菜单加入热炒与新品,满足多人用餐场景;品牌调性也从“规矩文化”转为“真心服务”,希望用体验重建信任。 不过,业绩难以立刻止跌回升。从数据看,2025年上半年九毛九录得收入27.53亿元,同比下降10.1%;净利润为6,069.1万元,同比下降16%。门店总数由771家降至729家,到第三季度末进一步缩减到686家。 太二仍为主要收入来源,上半年贡献19.5亿元,同比减少13.3%,翻台率同比从3.8次降至3.1次。人均消费则从71元上升至73元。同店销售额则按年跌19%至15.4亿元。 到了第三季度,调整趋势开始显现。截至9月底,太二同店日均销售额同比降幅收窄至9.3%,已连续三季收窄;翻台率回升至3.3次;人均消费74元亦较上半年的73元有所增加。 “鲜活”之道 管理层指出,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门店实现同比正增长,显示“太二5.0鲜活模式”逐步发挥效用。截至9月底,已有106家门店完成升级,年底目标超200家,两年内覆盖全部餐厅。 强调“鲜活”意味着增加成本。公司曾透露,活鱼损耗、冷链配送与新增人员使单店毛利率下降约1至2个百分点,但随着集中采购与规模效益显现,管理层预期中期毛利率有望回升。 餐饮市场快速变化,但不少餐饮品牌在上半年仍实现了逆势增长。如小菜园(0999.HK)和绿茶集团(6831.HK),均实现收入和营利的双双增长。 值得一提的是,绿茶以中央厨房模式运营,去年也被爆出其“佛跳墙”使用预制菜,因而撤下“本店无预制菜,现点现做”的招牌。然而其出品融合多种菜系,经常推陈出新,加上采取小店模式深耕下沉市场,今年上半年收入录得同比23.1%的增长,经调整净利润达2.51亿元,增幅高达40.4%。显示同一套标准不能应用在所有个案上。 目前九毛九市盈率约69倍,远高于小菜园的17.9 倍与绿茶的11.9 倍。这一差距主要反映出九毛九盈利基数过低,股价大幅下滑的同时盈利也在快速萎缩,投资吸引力仍有限。 餐饮的本质是好吃、实惠、放心,能否把这三件事重新做到极致,决定未来的成长,使用“预制菜”与否其实并非成败关键。讲究“鲜活”而放弃效率,是让九毛九重回增长曲线,还是陷入另一个增长陷阱,值得后续观察。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简讯:乐舒适香港上市获中证监放行

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证监会)已正式为乐舒适有限公司的香港上市计划备案,标志这家在非洲售卖纸尿裤及卫生巾的销售商,跨过了IPO的一大门槛。据上周五于证监会官网发布的文件,公司计划在本次上市发售1.48亿股。 乐舒适今年1月向香港交易所递交了初步上市文件,并于8月作出更新。 更新文件显示,公司今年前四个月实现营收1.61亿元,较去年同期的1.4亿元增长15.5%。当期婴儿纸尿裤贡献71.8%的销售额,卫生巾占比达18.5%。期内的利润同比攀升12.3%,由去年同期的2,770万元增至3,110万元。 根据初步申请文件援引的第三方市场数据,按营收计乐舒适占非洲婴儿纸尿裤市场17.2%的份额,稳居市场第二。 阳歌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