奈雪的茶去年下半年表现转差,录得近2亿元经调整亏损,拖累全年由盈转亏

重点:

  • 这家茶饮连锁集团去年转盈为亏,录得1.45亿元经调整亏损
  • 公司在3月中宣布减价,推出9至19元的“轻松系列”,更承诺20元以下的茶饮每月更新,迎战主要竞争对手喜茶

裴梓龙

天气准备转热,一杯冰冻的饮品又会受到消费者欢迎。大家最近购买茶饮时,有没有发现全都便宜了?最近中国茶饮市场掀起减战,其中奈雪的茶控股有限公司(2150.HK)把茶饮价格调低至最便宜9元一杯,其主要竞争对手喜茶更表明今年内不会推出29元以上的饮品类新品。为什么这两个一直走高档路线的茶饮品牌,也要向现实低头,竞相减价捍卫市场份额呢?看看奈雪的茶去年业绩,应该会找到答案。

奈雪的茶在业绩报告中披露,去年净增了326间茶饮店,收入同比增长40.5%至42.97亿元,但亏损大幅增加21.4倍至45.25亿元,虽然当中包括了可转换可赎回优先股的公允价值亏损43.29亿元,但撇除非运营因素,也录得1.45亿元经调整亏损,远差过2020年录得的1.66亿元经调整利润。

如果计入上半年的经调整利润4,820万元,意味单计去年下半年已亏了近2亿元,反映其业务表现急转直下。业绩公布后,其股价上涨3.2%,但一天后下挫约3%,接近打回原形,并继续处于去年6月上市至今的低端水平,某种程度上反映了市场对该公司的审慎看法。

无疑,中国的茶饮店与其他餐厅一样,去年上半年都受到新冠疫情影响,然而董事长赵林在业绩报告中的一句话,非常值得投资者注意。“在2021年下半年,我们感受到消费者把手中的钱袋子握得更紧,在出行与消费时决策更为审慎” 。这番说话,意味公司已经察觉中国消费者的消费意欲大不如前,加上主要竞争对手喜茶已率先降价,如果奈雪的茶不跟随,仍坚持走高端市场,肯定会流失更多客源。

奈雪的茶创办人彭心,也就是赵林的太太,与不少年轻少女一样,都想开一家茶饮店,配上自己烘焙的面包,让顾客好好享受一个下午。2015年,两夫妻开设了第一家奈雪的茶,最初几年都以开设标准店为主,面积180至350平方米,店内提供现制茶饮,还有现场烘焙区,主要设于各地商档购物中心的黄金地段,租金贵成本高,令奈雪的茶不得不走高档路线,售卖中国“最贵奶茶”。

几年下来,奈雪的茶门店数量高速增长,但市场竞争也愈来愈激烈,让公司陷入困境。以一线城市深圳为例,2018年至2020年的平均单店日销售额持续下降,分别为2.68万元、2.6万元和2.16万元,去年终于止跌回升至2.41万元;至于新一线城市武汉,2018年的平均单店日销售额分别为3.55万元,但去年已大跌至1.98万元。公司整体经营利润率呢?由2018年的18.9%跌至2020年的12.2%,去年略有回升至14.5%,但不足以令公司赚钱。

低成本分店猛增

彭心和赵林也渐渐明白,要维持增长,仍然要选择开店这个方案,所以今年计划再增设350家门店,但开源之余,也要努力节流,才能令公司提高利润率,重踏盈利之路。

去年公司的标准店从485家减至446家,然而面积只有80至200平方米的奈雪PRO店,却从6家猛增至371家,虽然大部分都在下半年才开业,但一家投资成本仅100万元左右,员工只需约10个人,主要设于住宅区及办公大楼,虽然还会提供现制茶饮,但已取消了现场烘焙区,只售卖预制面包,成本远比标准店低,因此为奈雪的茶提供减价空间,以争取更多收入。

另一个压缩成本的方法,是押注自动化制茶设备,以减低人力成本。公司曾表示,这种像机器人的自动化设备,去年底已陆续在部分门店试用,预计今年第三季结束之前,正式在全国所有门店使用。

较为时尚的中国新茶饮市场经过以往几年的高速增长,目前已经大幅放缓。根据《中国餐饮品类与品牌发展报告2021》显示,两年前中国新茶饮市场增长速度为26.1%,预计今年降至19%,未来两三年的增速更会跌到10%至15%,伴随激烈竞争,行业减价留客已是不争事实。

喜茶大约有六成的产品都在15到25元,承诺现有产品绝不涨价;奈雪的茶不得不加入战团,推出9元至19元的 “轻松系列”,更承诺20元以下的茶饮每月更新;另一主要连锁品牌乐乐茶,也同样将茶饮价格控制在20元以下。

三家高档茶饮品牌的价格瞬间减至中档市场,肯定会对在价格在10至25元的古茗、CoCo都可、茶百道和新兴起的茶颜悦色等带来进一步竞争,这些二线品牌才刚刚因为成本上升而陆续加价,随即就要面对行业老大哥的减价宣战,市场估计它们的生存和发展空间将进一步被压迫。

奈雪的茶从去年6月底的上市招股价19.8港元,一直降至3月31日的4.9港元,市值蒸发了75%,最新市销率约1.5倍。拥有杯装茶饮业务的香飘飘(603711.SH),市销率约2.1倍;美资饮品连锁、把中国视为第二大市场的星巴克(SBUX.US),市销率为更高的3.6倍。市场给予奈雪的茶较低估值,或侧面反映投资者对其前景并不那么看好。

最新业绩增添了投资者的担忧,但奈雪PRO的营运模式及自动化转型,能否带领公司扭转劣势?来,喝口茶,我们慢慢观察一下。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新闻

简讯:税负率增加 李宁中期盈利跌11%

李宁有限公司(2331.HK)周四公布,2025年上半年收入148.17亿元,按年增长3.3%,但净利润按年下跌11%至17.37亿元。派中期股息每股0.3359元,合共8.69亿元,较去年减少约11%。 公司指出,期内电商渠道收入增长7.4%,特许经销收入亦升4.4%,成为推动整体业绩的主要动力。不过,直营销售因门店网络调整及消费场景转移影响而下降3.4%,抵销部分增长动能。产品结构方面,鞋类收入按年升近5%,器材及配件大增23.7%,惟服装收入下滑3.4%。 盈利下滑主因来自毛利率下降及税负率上升。期内毛利率降至50%,较去年同期回落0.4个百分点,主要因直营折扣加大及渠道结构变化所致。同时,税负率显著上升至33.3%,进一步压缩盈利空间。 李宁股价周五高开,至中午休市报19.33港元,升6.74%。 李世达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简讯:圆通国际亏损扩大 中期蚀6,000万

快递公司圆通国际快递供应链科技有限公司(6123.HK)周四公布中期业绩,收入大幅下跌52.5%至14.14亿港元(下同),股东应占亏损由去年同期的4,210万元,增加43%至6,040万元。 来自海运业务的分部业绩续下滑,较去年同期减少61.8%至930万元,空运业务的分部业绩则续录得亏损,并从去年蚀100万元扩大至亏损5,310万元。 亏损进一步扩大,主要是美国关税政策影响收入及毛利,而集团战略性地缩减部分低毛利率及回款周期较长业务,亦导致收入及毛利减少。同时,集团持续加强科研、加大国际化人才引进与培养、全面推动向智能化转型升级,亦令开支增加。 圆通国际周五平开报1.24元,过去一年高位下调29%。 刘智恒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A-Living claw back into profit

走出雅居乐暴雷阴霾 雅生活预告上半年扭亏

雅生活在房企债务风暴中选择强硬自救,以诉讼追收与工抵资产断尾止损,成功扭转去年逾16亿元亏损,预告上半年盈利3至4亿元 重点: 公司上半年盈利3至4亿元,去年同期为亏损16亿元 透过诉讼追收与工抵资产等手段,成功压缩关联公司应收账款风险    李世达 在中国的这场房地产风暴中,物业管理公司通常被视为“相对安全”的资产,因为它们属于轻资产模式,现金流稳定,甚至能为陷入困境的母公司提供变现的机会。然而,当母公司债务危机持续恶化,物管企业也难以独善其身。 雅生活智慧城市服务股份有限公司(3319.HK)正是一个典型的代表。去年上半年,雅生活因大幅计提关联公司雅居乐(3383.HK)的应收款减值而录得逾16亿元亏损。但时隔一年后,雅生活却交出截然不同的盈利预告:2025年上半年预计盈利介乎3亿至4亿元。扭亏为盈的背后,雅生活显然做对了什么。 采取诉讼手段 雅生活的自救行动主要围绕如何处理与雅居乐的财务纠葛展开。公告显示,公司在2024年下半年起,对关联交易采取了更严格的合同条款设计,以缩短回款周期并减少坏账暴露。雅生活明显向外传达讯息,关联公司不能长期拖欠款项,而希望用制度和流程将风险控制在早期。 另一个动作是接受工抵资产,用工程项目中的资产抵消应收款,这种做法在房企普遍缺乏现金的背景下,成为一种务实选择。虽然流动性差,但相比坏账全额撇掉,仍能部分对冲风险。 更进一步,公司也对业务结构进行调整,把重心放回物业管理和城市服务等能带来稳定现金流的核心板块,对房地产相关的外延增值服务则大幅收缩。 过去一年,许多物管公司都在努力拓展第三方市场,但雅生活的特别之处,在于它选择不留情面,直接“断尾求生”,不再让自己被高风险业务绑架。现金流是最真实的语言,雅生活公告中明确提到,公司经营性现金流相较去年有明显改善。 与此同时,雅生活还完成了两笔关联收购,将雅居乐旗下环保企业收入囊中,总金额约6,000万元,为雅生活拓展了城市服务与环保板块的新收入来源,也为未来经营现金流增添了潜在支撑。 股价半年累涨三成 市场对这份盈利预告的反应是直接而迅速的。盈喜公布后首个交易日,雅生活股价当日大涨13.6%,报3.55港元,过去半年累涨近三成。 相比下,恒大物业(6666.HK)在恒大集团(3333.HK)爆雷后,被曝出约134亿元资金被母企挪用,资金链一度断裂,欠缺独立修复能力,只能等待清盘人安排。在恒大集团即将退市之际,传出正在为恒大物业寻找买家。恒大物业今年以来股价累升24%,主要受到消息面带动。 另外,世茂服务(0873.HK)则在维持主业的情况下,持续减少对母企物业的依赖,开始切入商业综合体、办公楼、酒店运营管理等领域,但去年业绩仍陷亏损,盈利能力尚未改善;融创服务(1516.HK)则因母企流动性压力过大,选择“收缩战线”,退出非核心业务,例如出售彰泰服务股权,把资源集中于一二线城市。两家公司尚未公布最新半年报,但在今年以来物管股回暖带动下,股价都有不错表现。 不过,短期内市场的热情并不代表风险完全解除。雅居乐的债务压力依然存在,若未来再次陷入流动性困境,仍可能波及雅生活。此外,雅生活虽已加快第三方项目拓展,但目前规模仍有限,要真正摆脱依赖,仍需更多时间和资源投入。 雅生活的确展现出逐步脱离母企风险的能力与企图心。以当前股价对应2025年预期盈利来看,估值仍低于疫情前水平,处于“价值修复”阶段。若能进一步扩大第三方市场并保持正向现金流,股价仍有上行空间。不过,母企雅居乐的债务不确定性仍是最大变量,投资者宜关注政策支持与行业整合进度,现阶段仍应保持审慎。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简讯:逸仙电商营收增37%,彩妆品重返增长轨道

美妆零售商逸仙控股有限公司(YSG.US)周四公告称,受惠于彩妆品类销售回暖与护肤品强劲增长,二季度营收同比增长36.8%至10.9亿元。 逸仙财报显示,本季度护肤品销售额达5.81亿元,较去年同期的3.25亿元猛增78.7%。彩妆品类销售额增长8.8%,扭转了一季度下滑10%的颓势。护肤类加速扩张,使其在本季度总营收占比达到53%,超越彩妆成业绩主力。 公司预计三季度营收增速将放缓至15%至30%,当期营收预测为7.79亿元至8.8亿元。 二季度净亏损由去年同期的8,550万元收窄至1,950万元。按非公认会计准则,二季度实现盈利,当季非GAAP净利润达1,150万元。 财报发布后,逸仙控股周四股价上涨0.6%至9.60美元,该股年初至今累计涨幅约130%。 阳歌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