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yTea opens in London

在努力向亚洲以外扩张之际,中国领先的珍珠奶茶连锁企业喜茶在伦敦唐人街的混乱开业,可能会引发并非如其所愿的热议

重点:

  • 喜茶在亚洲之外的第一家店在伦敦开业,现场排起了长队,场面混乱,导致一些人在社交媒体上抱怨连天
  • 尽管有报道称其竞争对手正在排队等着在香港和美国上市,但这家高端茶饮连锁企业却对重启陷入停滞的IPO计划保持沉默

 

谭英

2012年在中国南方城市江门的一条小巷里开第一家珍珠奶茶店时,喜茶创始人聂云宸目标高远——与星巴克竞争,成为中国千禧一代和Z世代的偶像。聂云宸最初给喜茶起名为“皇茶”,通过提供有甜有咸的多种口味,并在上面加上芝士奶盖,他致力于让中国老一辈人喜欢的这种平淡饮料变“酷”。

他的想法大受欢迎,到2022年9月,喜茶在中国内地74个城市和香港拥有841家门店,新加坡也有4家门店。本月,这家加盟企业亚洲以外的首店在伦敦沙夫茨伯里大街开业,迈出了走出亚洲的重要一步。但活动并不完美,顾客等待时间长,出现电力故障,令 11名不堪重负的员工雪上加霜。

开业当天,该店不得不暂时关门——对于喜茶迎合西方口味的首次尝试而言,这算不上吉兆。这次失败的新店开业让投资者不禁想知道,喜茶的全球化举动是否可能预示着其推迟已久的首次公开募股计划的重启。

7月下旬,彭博新闻社报道称,各自拥有超过6,000家门店的“新派”饮料企业蜜雪冰城、新时沏、古茗、沪上阿姨茶百道正准备在香港或美国上市。喜茶不在这份名单里,上一次传闻该公司朝这个方向迈进还是在2021年9月,当时有报道称其任命瑞银为香港IPO的主承销商,拟筹集高达5亿美元(36.5亿元)的资金。

迄今为止,只有一家优质时尚茶饮制造商成功进行了IPO。奈雪的茶(2150.HK)是最大的成功者,在2021年6月的IPO中筹集了6.54亿美元。蜜雪冰城去年9月申请在中国A股市场IPO,但目前尚未如愿。

推动最新这波传言的,是对香港IPO在低迷一年半之后很快就会开始复苏的愿望。在经历了年初的缓慢增长之后,二季度筹集的资金较一季度增长55%,其中11家公司在6月结束的季度总计筹集资金13.2亿美元。

与此同时,中国内地A股市场的监管机构最近似乎对高增长但低技术含量的食品和饮料公司上市态度冷淡,这迫使这些公司去其他市场寻求资金。

在这样的环境下,蜜雪冰城据称现已将目光转向了香港。如果喜茶尝试类似的上市,它面临的激烈竞争可能不仅来自蜜雪冰城,还有其他任何一个可能想尝试上市的连锁企业。

时至今日,喜茶一直是投资者资本的吸金石,在七轮融资中总共筹集资金5.951亿美元。据报道,在喜茶2021年寻求上市时,估值高达93亿美元。其投资者包括中国的高瓴资本和红杉(原红杉中国),以及IDG资本和新加坡的淡马锡等资本巨鳄。

继续观望?

作为一家私人持股的公司,喜茶仅选择性公布部分财务数据。在鼎盛时期,该公司披露2017年的营收为6亿元,是上一年的两倍。虽然最新的年度数据无疑要高得多,但在经历了疫情期间的困难时期后,几乎可以肯定其增长率要低得多。

对喜茶来说,有很多理由不去理会那些正在酝酿中的上市计划。奈雪的茶自2021年上市以来,表现并不太好,当前股价只有发行价的四分之一。不过,高达25倍的远期市盈率表明,随着其转向更小门店模式的战略,投资者可能会看到更好的未来。相比之下,雀巢的远期市盈率为21倍,它旗下有雀巢茶品和雀巢咖啡饮料。

喜茶在伦敦的新店可能标志着它的故事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尽管要想在西方取得成功,可能不得不调整营销策略。该公司目前的战略严重依赖社交媒体,包括付费给网红,帮助品牌和产品产生轰动效应。喜茶通常不做付费广告,而付费广告对保持顾客回头率同样重要。

社交媒体战略也可能适得其反,比如这次问题频出的伦敦店开业。一名顾客在网上抱怨说,等了四个小时,结果店铺关门自己被拒之门外。

虽然从理论上说,走出饱和的亚洲珍珠奶茶市场看起来不错,但在迅速饱和的西方市场,喜茶也将面临来自更成熟竞争对手的巨大挑战。英国市场已经有不少亚洲品牌进驻,包括台湾的贡茶、春芳号和CoCo都可茶饮。

贡茶可能特别难对付,该公司已于2020年将其全球总部迁至伦敦,并计划在英国开设500家门店。 CoCo都可茶饮已经在巴塞罗那、鹿特丹、斯德哥尔摩和马德里开设了欧洲门店。根据财富商业洞察(Fortune Business Insights) 的一份报告,今年全球珍珠奶茶市场预计规模达24.6亿美元,在加拿大和美国等国“越来越受欢迎”。

在国内,喜茶于2022年11月从直营模式转向加盟模式,但没有激起太大水花。此举标志着该连锁店的一个逆转。早在2017年,喜茶就曾拒绝过此类计划。这一转变可能反映出喜茶正面临着来自蜜雪冰城等更具侵略性的竞争对手,甚至咖啡连锁店瑞幸咖啡 (LKNCY.US) 的压力。这些竞争对手利用特许经营实现更快速的扩张。

在去年1月降价30%后,喜茶开始在中国一二线城市以外的较小市场推出了更紧凑的特许经营店。然而,消费者并没有被打动,他们注意到新店的茶饮和店面外观都有明显的不同,这些以前都是聂云宸小心掌控的。

起初的时候,喜茶可以卖出很高的价格,30块钱一杯,远高于蜜雪冰城不到10元的均价。但它的成本也一直较高,因为它在饮品里加入了新鲜果汁和真正的茶叶,而不是粉末或者冷冻产品。在考虑未来的道路(包括潜在的IPO)时,喜茶可能需要采取措施,在这个拥挤的市场里有一个更为清晰的定位。

有超赞的投资理念,但不知道如何让更多人知晓?我们可以帮忙!请联系我们了解更多详情。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新闻

简讯:中证监未放行 Shein上市弃英转港

路透社周三援引知情人士消息称,在线快时尚零售商Shein因未获中国证监会批准,已放弃伦敦上市计划。报道另外称,公司现拟转战港股市场,计划在后数周内向香港交易所提交上市申请文件。 Shein最初计划在纽约上市,但遭美国政界阻挠而放弃。随后转战伦敦市场,在突破类似阻力后获得进展,英国金融行为监管局已于上月批准。 中国证监会审批被认为是公司最后一道重要监管,据路透社报道,证监会最终未予放行,报道未说明具体原因。Shein创立于中国,后将其总部迁至新加坡。但其主要运营仍在中国境内,且大部分服装产品采购自中国制造商,这可能是其需要证监会审批的原因所在。 公司在2023年完成一轮融资后估值达660亿美元,由于市场竞争加剧及主要西方市场业务壁垒高筑,其估值此后可能有所缩水。即便如此,其上市计划仍有望筹集数十亿美元资金。 阳歌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YuHua runs educational campuses

宇华教育售泰业务 壮士断臂利润翻倍

这家总部位于郑州的民办教育机构,自上月以来股价飙升,投资者看好其转向职业教育和清偿债务的举措 重点: 宇华教育通过出售泰国的学校充实了资产负债表,以偿还2019年发行的可转债 这家民办教育机构的最新财务业绩表现亮眼,在截至2月底的六个月里收入增长7%,调整后利润更是翻了一番多   谭英 自2021年中国政府禁止面向小学生的课后补习,并整顿K-12民办学校,宇华教育集团有限公司(6169.HK)和多数中国教育企业一样陷入了低迷。 自彼时以来,行业尚未全面复苏,宇华教育亦未能例外。但上周发布的2025财年中期报告显示,这家从K12学校转向职业教育的企业,正在重新站稳脚跟。 2017年宇华教育赴港上市时,正是线上线下教育公司IPO热潮。得益于中国消费者愿意为自己,尤其是子女的教育投入巨资,公司增长强劲。这类教育股大多走势相似:在2020年见顶后,随着2021年行业整顿而暴跌。宇华教育从发行价每股2.05港元,最高涨至2020年的7.80港元,如今却已跌至0.50港元左右。 在将IPO及增发收益投入泰国和山东项目,并发行20亿港元可转债后,公司一度看似将因债务沉重和利润微博而倒下。一年前公司中期业绩惨淡,调整后净利润暴跌52.5%至2.295亿元(约合3,180万美元),收入仅微增5.4%至12.5亿元。 如今情况大有改观,截至2月底的2025财年上半年,公司收入增长7.2%至12.8亿元,调整后净利润同比增长一倍多,至4.345亿元。 经过大幅紧缩开支,上半财年调整后净利润率达31.7%,几乎是去年同期16.2%的一倍。自4月底发布中期业绩预告以来,宇华教育的股价已飙升63%,投资者纷纷看好其持续好转的势头。 那么,发生了什么?2021年后,宇华教育将旗下原有的大量K-12学校转型为不受政策影响的职业学校。它彻底放弃了K-9义务教育阶段的业务,转而聚焦10-12年级乃至更高年龄段,提供允许开展的业务,包括高考辅导服务,以及运营职业高中和职业学院,以满足日益增长的职业技能学习需求。 向职业教育转型,使宇华教育从“问题学生”蜕变为“优等生”,因为其转型顺应了中国政府政策,这是在华经商成功的核心要素。中国政府一直鼓励发展职业教育,以引导学生从传统大学转向职业路径,缓解就业压力。 民办教育巨头 2017年首次公开募股时,宇华教育是中国最大的K-12民办教育提供商,在位于华中地区的河南省拥有16个校区,共计48,220名学生,并运营着一所大学。据官网显示,如今学生总数已翻倍有余,达到14万人,分布在4所职业学院、1所专科学校和20所中小学。不过,公司最新年报中显示的学生人数略低,2024/2025学年招生人数为108,964人。 这家公司历经风雨。其2024财年营收为25亿元,较2020年增长24%,但2024年调整后净利润为5.007亿元,仅为2020年10亿元的一半。 2019年,宇华教育凭借IPO和后续2017年11月的9.37亿港元(约合1.2亿美元)股票增发获得充裕资金。2019年11月至12月,公司发行9.4亿港元可转换债券,随后回购并新发行了20亿港元可转债(2024年12月到期)。资金部分用于收购泰国和山东的资产,金额分别为6,370万元和14.9亿元。 包括获得泰国斯坦福国际大学(Stamford International University)许可权与运营权的收购案,加上可转债发行的战略布局,很快开始反噬公司发展。泰国民办教育市场竞争激烈程度,至少和中国不相上下。泰国业务更像是"门面资产"而非盈利引擎,2020年以来它对宇华教育调整后毛利的年贡献始终停留在430万元。而据宇华教育2024年年报披露,山东资产在2022至2024年间产生了巨额升级改造费用,进而导致2023至2024年计提约1.68亿元商誉减值。 星展集团研究部早在2019年4月就指出可转债和泰国业务的风险,不过当时认为公司基本面增长依然强劲。2024年12月,宇华教育通过回购债券和以2.4亿港元出售泰国资产安抚投资者。 这些举措似乎让公司财务状况重回稳定轨道,凭借较高的利润率和相对稳定的营收,加之聚焦职业教育的战略转型,宇华教育看似熬过来了。公司市值20亿港元,远高于光正教育(6068.HK)的2.53亿港元,但两家公司的市盈率均处于2.7倍与2.56倍的低位。 公司估值水平明显落后于采用轻资产模式(通过在线教育和小型城市课堂提供服务,而非自建校区)的行业龙头。新东方(EDU.US;9901.HK)在经历2021年股价暴跌后已重振旗鼓,延伸市盈率达20倍;而好未来(TAL.US)的预期市盈率更是高达26倍。 雅虎财经调查显示,仅一家分析机构跟踪宇华教育,不过给予该股“买入”评级。对于这批自2021年教育行业整顿后,已淡出投资者视线的昔日明星股而言,即便如此有限的关注也显得弥足珍贵。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简讯:世纪互联首季亏损扩大

数据中心运营商世纪互联集团(VNET.US)周三公布,首季度收入按年增长18.3%至22.5亿元(3.095亿美元),录得净亏损2.376亿元,较去年同期亏损扩大27%。公司称,亏损增加主要由于金融工具公允价值变动所致。 批发IDC业务收入按年大增86.5%至6.732亿元;零售IDC业务收入增长4.8%至9.683亿元,得益于批发收入的增长,公司IDC业务收入按年增长27.8%至16.4亿元。非IDC业务小幅下降1.4%至6.048亿元。 首季度,经调整后EBITDA同比增长26.4%至6.824亿元人民币,经调整后EBITDA利润率为30.4%,同比上升1.9个百分点。 世纪互联周三下跌10.76%报5.39美元。过去六个月仍上涨39.64%。 李世达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简讯:赛目联手高德 发展智能平台生态系统

智能网联汽车("ICV")仿真测试技术的科技公司北京赛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571.HK)周三公布,与高德软件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构建智能装备、智慧交通、智慧城市的平台生态系统,合作期限为三年。 高德是中国专业数字地图、导航及实时交通信息服务商,向终端用户提供包括导航、打车、酒店预定、景点门票等一站式出行服务。 赛目科技表示,合作是可以充分发挥各自资源及专业优势,联手共同发展实现互补互利而达致共赢。 公司周四开市升3%报14.06港元,股价较今年初上市高约8%。 刘智恒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