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一共有8家在美国和香港上市的中国企业,主要通过发行新股的方式,合计筹集逾20亿美元资金

重点:

  • 8家中国企业抓住最近积极的市场情绪,在香港和纽约合计筹集逾20亿美元
  • 在中国企业沉寂一年多,正重新开始发行新股及进行IPO之际,这一动向可能预示新一波资金募集浪潮即将到来

阳歌

很长一段时间里,在美国和香港挂牌交易的中国企业,日子都不大好过,眼下它们正在利用近期积极的市场情绪筹集数以十亿计的资金,给“趁热打铁”这句老话赋予了新的含义。仅这个月,这些企业就通过至少8笔交易,筹集资金逾20亿美元(136亿元),领头羊是数据中心运营商万国数据(GDS.US; 9698.HK)的5.8亿美元融资。

 

如果不是在农历新年长假期,中国内地和香港本周大部分时间休市,这个金额肯定会更大。因此,企业一旦复工,我们可能会看到更多类似的筹款行动,因为它们急于“趁热打铁”。

积极的市场情绪也引发了新一轮中国企业赴美IPO热潮,长假结束后,这股浪潮可能也会加速。自2022年末以来,已经有两家中国企业公布了大型IPO计划,结束了一年多的沉寂。据自动驾驶科技公司禾赛科技上周提出的申请,募资金额可能高达3亿美元,或将成为2021年年中以来,中国企业在纽约规模最大的IPO。

恒生中国企业指数相比去年10月末的低点已上涨56%。反弹前,该指数经历了一段低迷时期,从2021年2月的最高点跌去了超过一半。即使在最近的反弹后,该指数依然比2021年的最高点低大约三分之一,这表明这些股票还需继续爬升,才能重回昔日的荣耀。

过去两年,这些企业面临来自太平洋两岸的诸多挑战。在国内,它们面临一波强力的监管打击,从民营教育机构到存在反竞争行为的科技公司,都是这波打击的对象。去年,中国严苛的疫情防控措施让情况变得更糟,企业经营频频遭到干扰,因为它们经常被迫关闭或限制经营,每次长达数周甚至数月。

在太平洋对岸,因无法查阅被中国视为“国家机密”的审计记录,美国证券监管机构威胁要将所有中国企业摘牌。去年下半年,在两国证券监管机构为解决此事而签署了一项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协议后,这一威胁才基本消除。

摘牌威胁的消除,加上最近多个迹象表明国内监管打击也在放缓,促进了中概股从去年11月开始的这轮反弹。12月,中国突然取消遏制经济的“清零”政策,这一动向势头更劲。

抢夺市场先机

这轮反弹促使现金短缺的中国企业,在投资者仍然慷慨的情况下赶紧筹集资金。

咏竹坊的分析显示,1月筹资的8家公司股票涨幅均超过大盘。从筹资7,000万美元的制药商亚盛医药(6855.HK)“仅仅”上涨68%,到在线视频公司爱奇艺(IQ.US)和哔哩哔哩(BILI.US; 9626.HK)上涨逾200%(它们分别融资4.42亿美元和3.85亿美元),表现都比港股或美股优胜。

在我们的名单上,医疗公司是最活跃的,在我们追踪的8家融资机构中,有三家来自这个行业。紧随其后的是互联网娱乐和互联网服务行业,各有两家公司上榜。融资金额排名第8的是酒店运营商华住酒店集团(HTHT.US),它筹集了2.6亿美元。

除了发行可转换票据的万国数据之外,所有新的筹资都是通过发售新股实现的。这与过去不同,此前大多数主要的新筹资活动都是通过发行票据。几乎可以肯定的是,眼下对发行新股的偏好,与近期美联储因试图抑制通胀而大幅加息有关。加息使得发行新债券的吸引力降低,因为发行企业也必须提供更高的利率。

另一家酒店运营商亚朵集团(ATAT.US)是近期股市反弹期间新上市的公司之一,看起来也可能成为下一批主要筹资公司之一。该公司最初于2021年6月,也就是中美股票争端的大部分争议爆发的前夕申请在美国IPO。

此后,亚朵搁置了计划,但去年底又重新启动,并最终于去年11月上市。但它只筹集到5,200万美元,远低于最初3.5亿美元的目标。自11月11日以11美元的价格上市以来,该股已上涨一倍以上,最新收盘价为24.66美元。为此,我们预测该公司将利用最近股价上涨之机,出售更多股票,可能再筹集1亿至3亿美元。

其他可能筹集更多资金的公司,包括亏损的医疗和互联网公司,这些公司已经有了一些收入,可能接近盈利,类似于亚盛医药、哔哩哔哩和爱奇艺。

然后是IPO,几乎可以肯定的是,随着许多公司急于出售股票以利用投资者的强烈兴趣,IPO的势头将迅速增强。申请名单中可能包括许多在2021年撤回申请的公司,例如共享单车运营商哈啰出行、约会应用程序Soulgate和医疗大数据公司零氪科技

归根结底,在经历了一年多的平静之后,刚刚开始的兔年,似乎将在中国企业的海外融资方面迅速开启。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   

新闻

简讯:赣锋锂业拟配股及发可转债筹25亿元

锂生产商江西赣锋锂业集团有股份限公司(1772.HK; 002460.SZ)周二公布,拟配股及发行可换股债券,共筹集净额25.15亿元,拟用于偿还贷款、产能扩张及建设、补充营运资金及一般企业用途。 配股部分,公司建议配售4,002.56万股新H股,占扩大后已发行H股9.02%及扩大后已发行股份总数1.95%,每股配售价29.28港元,较H股昨日收市价30.98港元折让5.49%,集资净额11.69亿港元。 另外,公司建议发行于2026年到期的13.7亿港元的可换股债券,按年利率1.5%计息,初始转换价为每股H股33.67港元,较昨日H股收市价30.98港元溢价8.68%,可悉数转换为4,068.904万股H股,占扩大后已发行H股9.16%及扩大后已发行股份总数1.98%。发行债券所得款项净额13.46亿元。 2025年上半年,公司收入约为82.58亿元,同比下降13.3%,亏损由去年同期的7.59亿收窄至5.36亿元。 周二公司股价低开,至中午休市报30.08港元,跌2.91%。 李世达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

简讯:中期业绩亮丽 蓝思盈利升逾三成

手机玻璃供应商蓝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6613.HK,300433.SZ)周一公布香港上市后首份中期业绩,收入329.6亿元,同比增长14.2%,盈利增长32.7%至11.43亿元,若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为9.4亿元,同比上升42%。 各项业务表现理想,期内智能手机与电脑业务收入271.8亿元,同比增长13%,智能汽车与座舱业务收入同比上升16.5%至31.6亿元,智能头显与智能穿戴业务收入16.5亿元,同比增长近15%。公司指出,收入增长主要是头部客户量产多款新品。 展望未来,公司表示将持续深化全球产能布局,强化材料模组整机垂直整合优势,丰富高附加值产品矩阵。 蓝思科技周二开市微跌0.32%报24.56港元,公司自今年7月上市累计上升逾3成。 刘智恒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简讯:同店销售下跌20% 九毛九盈收双降

餐饮运营商九毛九国际控股有限公司(9922.HK)上周五公告称,因国内消费趋谨,致三大主力品牌同店销售额骤降,上半年公司营收及利润同比跌幅均超10%。 财报显示,截至6月的半年间,营收同比下降10.1%至27.5亿元,上年同期为30.6亿元。当期利润同比下滑16%至6,070万元,上年同期为7,230万元。核心品牌太二直营店同店销售额同比下降19%,规模较小的怂火锅及九毛九品牌分别录得20.1%和19.8%的跌幅。 伴随销售恶化,本季度公司净关店42家,约占门店总数5%,总门店数缩减至729家。 九毛九周一收跌2.2%至2.7港元,年内累计跌幅约22%。 阳歌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RLX makes vaping products

走出全球监管阴霾 雾芯盈收重拾增长

探索其他无烟产品之际,这家电子烟企业宣布二季度营收同比增长40%,欧洲新并购业务成为重要助力 重点: 得益于欧洲并购推动全球化布局,雾芯科技二季度营收与非美国通用会计准则下利润分别同比增长40%及35% 公司正通过研发口服尼古丁产品,探索切入无烟产品市场的其他新兴领域 阳歌 经历全球电子烟监管风暴后,强势反弹的雾芯科技(RLX.US)正谋求进军含尼古丁的无烟产品领域。这种成瘾性物质,正是烟民渴求的核心成分。与此同时,这家昔日中国电子烟龙头持续深耕海外,其本土市场正深陷非法产品治理困局,目前非法电子烟占据市场90%的销售额。 上周五发布的最新季度财报显示,全球化布局成为雾芯科技二季度主要增长引擎。今年5月完成的欧洲收购项目,使其成功登陆欧洲大陆。此项并购叠加其他国际区域业绩提升,推动二季度营收从上年同期的6.27亿元增至8.80亿元(约合1.23亿美元),增幅达40%。 此番强势增长延续了一季度45%的营收增速,若保持这一增长态势,雾芯科技今年营收将达约33.6亿元。尽管当前业绩亮眼,但相较2021年巅峰期的85亿元仍有差距。当时,电子烟产业在中国本土市场蓬勃发展,监管宽松,该单一市场一度贡献这家公司的全部销售额。 2021年,雾芯科技登陆美股时风光无两,乘全球电子烟热潮融资14亿美元。公司市值曾飙升至270亿美元,但中国监管部门旋即出台的监管新政泼下冷水。新政不仅明令禁止当时风靡的调味电子烟,更推行新国标并强制企业获取生产许可,实质上迫使全行业清退旧产线、重建新产能。 监管真空导致非法产品占领市场,乱象延续至今。虽然雾芯科技屡次提及政府打击非法产品的行动,但在财报中仍预估市场上80%至90%为非法产品。公司高管指出,乱象根源在于众多非法生产商实为“地方小作坊”。这些作坊被取缔后更名,异地复产易如反掌,且常因对地方经济贡献获得当地保护。 尽管本土市场挑战严峻,雾芯科技称二季度在中国仍实现“可观”的同比增长。 在强力监管缺位背景下,公司转向海外市场寻求增长破局。该战略去年初见成效。去年全年营收从上一年低谷期的12亿元翻倍至24亿元。2023年末,雾芯科技耗资2,400万美元收购两家公司,切入东南亚及北亚市场。雾芯科技资本市场负责人Sam Tsang在二季度业绩说明会上表示,5月落地的欧洲新并购,不仅助力企业打开重要市场,更在当季对营收产生“实质性贡献”。 发力无烟产品 雾芯科技最新财报未披露境内外市场具体营收构成。不过,公司此前透露,国际市场占比从2023年的17%,跃升至去年三季度的超五成。当时,公司表示正考察中东及中美洲等潜力市场,并着力开拓美国市场。 尽管股价仍低于年内高点,市场仍以7.1%的单日涨幅回应最新财报。以最新收盘价2.40美元及29亿美元市值计,该股距狂热时期12美元的发行价尚有差距。但管理层对全球化战略持乐观态度,随着各市场经历新政过渡期后趋于稳定,战略正加速推进。 “全球对雾芯科技产品的监管框架正日益明晰,”Tsang表示,“产品标准、消费税等合规要求更加透明。对像我们公司这样的领先合规企业而言,这种转向正在创造切实效益。” 经营环境改善,推动雾芯科技二季度毛利率从上年同期的25.2%升至27.5%。公司同时将当季运营开支同比增幅控制在6.3%,远低于营收增速。受益于此,非美国通用会计准则下经营利润实现翻倍增长,净利润同比提升35%,从2.15亿元增至2.91亿元。 尽管电子烟仍是当下主业,雾芯科技透露正探索近年兴起的“加热不燃烧”、尼古丁含片等无烟烟草制品。雾芯科技CEO汪莹表示,公司已研发出口服尼古丁产品,去年完成制样,虽未投放消费市场,但获得渠道商“极其积极”的反馈。 尽管业务备受争议,上市至今,雾芯科技始终保持盈利。这令其维持充足的现金流,截至今年6月底,持有现金及长短期投资合计达155亿元。 过去两年,雾芯科技通过股票回购,以及两次每股ADS派息0.01美元回馈投资者。最新财报再次宣布每股ADS派息0.01美元,按当前总股本计约耗资1,230万美元。公司暗示未来可能提高分红额度,“我们正探索更有效的股东回报机制”,Tsang在业绩说明会如此表示。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