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一共有8家在美国和香港上市的中国企业,主要通过发行新股的方式,合计筹集逾20亿美元资金

重点:

  • 8家中国企业抓住最近积极的市场情绪,在香港和纽约合计筹集逾20亿美元
  • 在中国企业沉寂一年多,正重新开始发行新股及进行IPO之际,这一动向可能预示新一波资金募集浪潮即将到来

阳歌

很长一段时间里,在美国和香港挂牌交易的中国企业,日子都不大好过,眼下它们正在利用近期积极的市场情绪筹集数以十亿计的资金,给“趁热打铁”这句老话赋予了新的含义。仅这个月,这些企业就通过至少8笔交易,筹集资金逾20亿美元(136亿元),领头羊是数据中心运营商万国数据(GDS.US; 9698.HK)的5.8亿美元融资。

 

如果不是在农历新年长假期,中国内地和香港本周大部分时间休市,这个金额肯定会更大。因此,企业一旦复工,我们可能会看到更多类似的筹款行动,因为它们急于“趁热打铁”。

积极的市场情绪也引发了新一轮中国企业赴美IPO热潮,长假结束后,这股浪潮可能也会加速。自2022年末以来,已经有两家中国企业公布了大型IPO计划,结束了一年多的沉寂。据自动驾驶科技公司禾赛科技上周提出的申请,募资金额可能高达3亿美元,或将成为2021年年中以来,中国企业在纽约规模最大的IPO。

恒生中国企业指数相比去年10月末的低点已上涨56%。反弹前,该指数经历了一段低迷时期,从2021年2月的最高点跌去了超过一半。即使在最近的反弹后,该指数依然比2021年的最高点低大约三分之一,这表明这些股票还需继续爬升,才能重回昔日的荣耀。

过去两年,这些企业面临来自太平洋两岸的诸多挑战。在国内,它们面临一波强力的监管打击,从民营教育机构到存在反竞争行为的科技公司,都是这波打击的对象。去年,中国严苛的疫情防控措施让情况变得更糟,企业经营频频遭到干扰,因为它们经常被迫关闭或限制经营,每次长达数周甚至数月。

在太平洋对岸,因无法查阅被中国视为“国家机密”的审计记录,美国证券监管机构威胁要将所有中国企业摘牌。去年下半年,在两国证券监管机构为解决此事而签署了一项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协议后,这一威胁才基本消除。

摘牌威胁的消除,加上最近多个迹象表明国内监管打击也在放缓,促进了中概股从去年11月开始的这轮反弹。12月,中国突然取消遏制经济的“清零”政策,这一动向势头更劲。

抢夺市场先机

这轮反弹促使现金短缺的中国企业,在投资者仍然慷慨的情况下赶紧筹集资金。

咏竹坊的分析显示,1月筹资的8家公司股票涨幅均超过大盘。从筹资7,000万美元的制药商亚盛医药(6855.HK)“仅仅”上涨68%,到在线视频公司爱奇艺(IQ.US)和哔哩哔哩(BILI.US; 9626.HK)上涨逾200%(它们分别融资4.42亿美元和3.85亿美元),表现都比港股或美股优胜。

在我们的名单上,医疗公司是最活跃的,在我们追踪的8家融资机构中,有三家来自这个行业。紧随其后的是互联网娱乐和互联网服务行业,各有两家公司上榜。融资金额排名第8的是酒店运营商华住酒店集团(HTHT.US),它筹集了2.6亿美元。

除了发行可转换票据的万国数据之外,所有新的筹资都是通过发售新股实现的。这与过去不同,此前大多数主要的新筹资活动都是通过发行票据。几乎可以肯定的是,眼下对发行新股的偏好,与近期美联储因试图抑制通胀而大幅加息有关。加息使得发行新债券的吸引力降低,因为发行企业也必须提供更高的利率。

另一家酒店运营商亚朵集团(ATAT.US)是近期股市反弹期间新上市的公司之一,看起来也可能成为下一批主要筹资公司之一。该公司最初于2021年6月,也就是中美股票争端的大部分争议爆发的前夕申请在美国IPO。

此后,亚朵搁置了计划,但去年底又重新启动,并最终于去年11月上市。但它只筹集到5,200万美元,远低于最初3.5亿美元的目标。自11月11日以11美元的价格上市以来,该股已上涨一倍以上,最新收盘价为24.66美元。为此,我们预测该公司将利用最近股价上涨之机,出售更多股票,可能再筹集1亿至3亿美元。

其他可能筹集更多资金的公司,包括亏损的医疗和互联网公司,这些公司已经有了一些收入,可能接近盈利,类似于亚盛医药、哔哩哔哩和爱奇艺。

然后是IPO,几乎可以肯定的是,随着许多公司急于出售股票以利用投资者的强烈兴趣,IPO的势头将迅速增强。申请名单中可能包括许多在2021年撤回申请的公司,例如共享单车运营商哈啰出行、约会应用程序Soulgate和医疗大数据公司零氪科技

归根结底,在经历了一年多的平静之后,刚刚开始的兔年,似乎将在中国企业的海外融资方面迅速开启。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   

新闻

简讯:中国儒意料中期扭亏 赚10至12亿元

影视娱乐公司中国儒意控股有限公司(0136.HK)周三公布,预料截至6月底止的中期将实现扭亏为盈,录得净利润约10亿元(1.39亿美元)至12亿元,去年同期为亏损1.23亿元;收入预期介乎约21亿元至23亿元,较去年同期的约18.4亿元增长14%至25%。 公司解释,业绩改善主要受益于整体业务稳健增长及协同效应持续释放,变现效率提升,带动收入与利润增长,以及2021年收购Virtual Cinema Entertainment Limited所形成的或然应付对价公允价值变动影响消除。 中国儒意主要业务涵盖影视内容制作、线上流媒体平台与线上游戏三大板块,拥有南瓜电影线上流媒体平台及儒意景秀游戏品牌。在公司大股东腾讯(0700.HK)的支持下,中国儒意近年积极发展游戏业务,去年公司游戏业务收入大幅增长346.6%,录得19.92亿元,成为公司最大收入来源。 中国儒意股价周三平开,至中午收市报3.25港元,升0.31%。公司股价年内累升32.5%。 李世达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行业简讯:印度取代中国 成为美国最大智能手机供应国

因苹果公司(AAPL.US)持续将iPhone产能转移至印度,以规避中国制造产品的美国关税,印度在第二季度超越中国成为美国最大智能手机出口国。 CNBC援引Canalys最新数据显示,截至6月底的三个月内,输美智能手机中,印度制造产品占比达44%,较去年同期的13%大幅跃升。相较之下,同期中国制造的占比仅25%,较去年同期的61%显著下滑。 此外,越南也超越中国,成为美国智能手机第二大进口来源国,占比从去年的24%升至今年的30%。 为规避针对中国进口商品的美国关税,苹果正引领产业链从中国转移的进程,将销美iPhone的制造基地外迁。该报告指出,印度成为此轮转移的最大受益方,据悉苹果正加速推进今年在印度生产所有在美销售iPhone的计划。 阳歌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Real-time retail battle raging Hong Kong: JD claims to buy in Kai Bo as overseas bridgehead

实时零售战火延烧香港 京东并佳宝打造境外桥头堡

京东再度出手布局香港,试图建立直通香港街市的零售通路 重点: 传京东拟收购香港佳宝超市70%股权,包括零售网络和房地产资产 结合供应链优势与佳宝门店网络,京东将开启境外零售新路径   李世达 在中国内地打得火热的实时零售大战,正延伸到香港。 电商巨头京东集团股份有限公司(9618.HK),传出以40亿港元(5.12亿美元)的价格收购香港本地超市佳宝70%股权。这宗潜在收购案若落实,将成为京东拓展香港实时零售市场的一步大棋。 据香港传媒报道,该交易包括超市的零售网络和房地产资产,交易已逾四个月前完成。其中包含一项“过渡期”条款,规定佳宝创始人林晓毅及公司现任管理层,将在未来三年内继续掌控运营。在此期间,京东不会寻求完全的运营控制权,以确保平稳过渡。 据报佳宝母公司多泰投资有限公司及海锋食品有限公司已向其合作商户发出通告,表示正进行“业务转让事宜”,未来将重组业务,并将超级市场及批发业务转移至一家在港新成立的“佳宝超级市场(香港)有限公司”,自8月1日起正式实施。 京东方面并未证实报道,称实际情况与报道内容有偏差,强调一切以官方公布消息为准。有消息称,实际交易金额将低得多。 从无牌小贩到连锁超市 创立于1991年的佳宝,一向以平价、贴地著称。创办人林晓毅出身颇为传奇,他于1980年代由潮州偷渡来到香港,从柴湾的无牌小贩做起,其后与友人合资经营冻肉店,自立门户创办佳宝,由最初筲箕湾一间小铺,扩展至今逾90间分店、拥有逾千员工的规模。 对京东来说,收购佳宝得以将其在内地积累已久的高效供应链能力向外输出。多年来,京东与数以万计的中国制造商建立直接采购通道,透过自建仓储、物流、冷链体系,在内地实现商品成本与配送效率的极致压缩。 佳宝作为香港少数拥有密集门店与自营配送网的超市品牌,正好成为这套供应链逻辑的延伸实验场。未来京东若成功控股佳宝,将可跳过进口分销商与中间商,直接将来自内地的民生商品、大众品牌与自有品牌导入香港社区,建立一种结合内地工厂直供与本地社区网络的零售模式。 这不单对香港消费者有价格上的吸引力,也为内地供应商打开了一条直通境外零售终端的通路。在香港实现后,也可能向整个大湾区甚至东南亚市场延伸。 事实上,利润更高的香港市场,一直被视为其实时零售与供应链出海重点。目前,京东物流已于观塘、葵青、沙田、元朗等地设有运营中心,并于2022年起启动在香港的前置仓试点,用以强化即日/次日配送服务。2024年在元朗落地跨境冷链中心,显示其对香港的长期仓配规划。 对比其他实时零售平台,京东此举更显差异化。美团(3690.HK)主打平台型本地配送,实时连接便利店、商超与消费者,未延伸至供应链;饿了么则借助盒马进行自营零售实验,也有菜鸟物流、淘宝天猫等上游能力,但尚未以整合形式进入香港零售终端市场。 比钱大妈更进一步 因此京东将成为唯一具备从源头工厂直采、冷链仓储、在线平台、物流配送到境外线下门市的全链条能力者。值得注意的是,京东实际上已有类似经验。其战略投资、作为第二大股东的肉品生鲜连锁品牌“钱大妈”,已于2018年正式进军香港,目前在当地已有50家门店。 值得一提的是,佳宝除了营运网络外,还持有部分物业资产。香港商铺租金虽已自高位回落,拥有门店不动产仍有助降低固定营运成本,更可为京东提供稳定资产支持。此举不仅对短期财务结构有正面意义,也有助强化其在港布局的抗波动能力,同时也有更多资产进行灵活布局。 消息曝光后,京东股价连跌两个交易日,跌幅约1.3%,显示市场对传闻交易价格偏高有疑虑。目前京东集团市盈率约8.3倍,低于美团的21.5倍,显示估值仍被压抑。不过,若佳宝与京东结合,是一次让“内地供应链”与“香港街市”加速融合的实验,那么下一步,也许就是向东南亚的延伸。若集团海外收入占比进一步提升,并改善利润结构与资产利用效率,对投资人而言,这场并购或许将是京东估值转折的关键。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简讯:中兴通讯拟发行H股可转债 净筹逾35亿元

电信设备制造商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0763.HK; 000063.SZ)周二公布,拟发行35.84亿元(4.99亿美元)零息美元结算的H股可转换债券,拟将发行所得款项净额用于加强公司算力产品研发投入。 可转换债券于2030年8月5日到期,初始转股价为每股H股30.25港元,较H股上日收市价溢价约15.9%,可悉数转换为约1.3亿股H股,相当于扩大后已发行总股本约2.64%。 今年首季,中兴通讯收入按年升7.8%至329.68亿元,纯利则跌10.5%至24.53亿元。 中兴通讯港股周二低开2.8%,至中午收市报25港元,跌4.21%。 李世达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