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ongmu files for IPO

增长缓慢亏损持续 纵目科技乏上市亮点

这家自动泊车解决方案研发商,去年亏损严重且收入增长乏力,仅录得6%,不太可能给投资者留下深刻印象 重点: 纵目科技已申请在香港上市,但因研发投入巨大,公司收入增长缓慢,亏损严重 如果能够加快ADAS驾驶解决方案的商业化,这家自动驾驶科技公司或许能吸引投资者的兴趣 陈竹 在过去的一年里,自动驾驶再次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因曾经被炒作得沸沸扬扬但随后就被遗忘。但相关技术终于开始成熟,特斯拉创始人埃隆·马斯克等全球有远见卓识的人提出了大胆的主张,并为推出全自动汽车制定了雄心勃勃的时间表。在中国,随着新一代电动汽车在这个拥挤的市场中争夺注意力,采用自动驾驶技术已成为一个强而有力的卖点。 纵目科技(上海)股份有限公司上月末申请在港交所上市,希望这股重新燃起的乐观情绪能够吸引投资者。在上周修订的上市文件中,公司表示,在最初的两家承销商华泰国际和法国巴黎银行的基础上,增加中信里昂为承销商,这三家二级公司构成了一个相对稳固的组合,为公司的第三次上市尝试护航。 纵目科技早在2017年就在新三板上市,新三板是中国一个面向中小企业的场外交易市场,交易清冷。但不到一年,它就退出了新三板。2022年,公司申请在类似于纳斯达克的上海科创板上市,但最后又主动撤回了申请。 纵目科技由唐锐在2013年创立,主要提供自动驾驶技术解决方案,主攻软件。这让它有别于业内一众公司,如计划打造自己的自动驾驶车队的小马智行,和聚焦自动驾驶车辆传感器的禾赛(HSAI.US)。 招股说明书显示,纵目科技自成立以来已通过九轮融资,筹集资金22亿元。它最有名的支持者是小米集团(1810.HK),小米是自动驾驶技术的坚定支持者,并于上月推出了自己的新能源汽车(NEV)。纵目科技的上一轮融资是在2022年3月,筹集资金近10亿元。在那一轮融资中,公司估值超过90亿元,跻身“独角兽”俱乐部,独角兽是指估值在10亿美元或以上的初创企业。 如果能完成首次公开募股,能不能保持这么高的估值则是另一回事,因为股市投资者最近对新上市的科技股估值,远没有那么慷慨了。禾赛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去年2月上市时,它的估值在25亿美元左右,但上市后估值已跌至约5.5亿美元。 纵目科技自称是一家全自动驾驶技术的供应商,但其主要关注点是自动泊车,这是一种专门的自动驾驶应用,通常用于停车场或车库等严格控制的封闭环境中。 在中国的乘用车自动泊车解决方案(APS)市场,按2022年的销售额计算,纵目科技在供应商中排名第五。公司上市文件中引用的第三方研究显示,2022年中国APS整体市场规模达81亿,纵目科技占4.9%。 公司还强调自己在APS的一个细分市场,即它所说的自动泊车辅助(APA)领域领先国内同行,市场份额达5.6%。 增长乏善可陈 在包括泊车和驾驶解决方案在内的高级辅助驾驶系统(ADAS)市场,纵目科技仅占1%的份额。中国ADAS市场经历了大幅增长,从2018年的93亿元增长到2022年的413亿元。 2022年,纵目科技的泊车解决方案销售收入为4亿元,占其全年总收入4.695亿元的85%以上。驾驶解决方案业务则贡献了剩余的7000万元,表明这部分业务仍然处于早期的发展阶段。不过,纵目科技把一大部分研发费用都花在驾驶解决方案上,这似乎表明它对这部分业务成为未来的增长引擎寄予了厚望。 纵目科技去年的营收仅录得6%的增幅,达到4.98亿元,这令人难免质疑它能否有效实现技术的商业化并扩大业务规模,尤其是考虑到它在该行业已有十多年的历史。 虽然增长缓慢可能会引起一些投资者的担忧,但更令人担忧的是,由于研发支出巨大,该公司亏损严重。纵目科技报告称,在截至2023年底的三年里,累计亏损超过15亿元,其中去年亏损5.64亿元。同期,该公司的研发支出总额接近10亿元。 投资者应该注意的另一个重大风险,是它严重依赖少数关键客户。2021 年,来自前五大客户的收入占其总收入的72.5%,到去年这一比例已上升到93%。在此期间,最大客户在公司收入中的份额从28.5%增至43.8%。 虽然许多公司都面临类似情况,但在中国迅速变化的新能源汽车行业,这种风险可能尤其需要警惕,在这个行业,今天的超级明星可能明天就出局了。 尽管存在这些风险,纵目科技也有自己的优势。其中之一是与商业伙伴的合作关系密切,这使它能够不断改进产品。公司表示,2022年与中国十大汽车制造商全都建立了业务合作关系,这些制造商占中国乘用车总销量的72.1%。 投资者是否看好纵目科技的IPO,可能取决于该公司是否有能力加快商业化步伐,特别是其ADAS驾驶解决方案,尤其是在该公司表示短期内盈利无望的情况下。 类似的逻辑可能也适用于越来越多尝试赴港上市的自动驾驶公司,包括地平线机器人和黑芝麻智能。这些公司的表现将证明,投资者究竟是认为这类公司将在不久的将来加速增长,还是认为它们的技术仍处于早期阶段,无法引起他们的兴趣。 咏竹坊专注于在美国和香港上市的中国公司的报道,包括赞助内容。欲了解更多信息,包括对个别文章的疑问,请点击这里联系我们。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RoboSense amid fierce competition and limited pricing power?

竞争激烈缺定价权 速腾聚创上市扭困局

激光雷达是自动驾驶的眼睛,定价权却掌握在车企手中,令速腾聚创暂陷銷售窘境 重点: 过去三年股东应占亏损持续扩大,去年亏损20.9亿元。 毛利率在收窄,去年更跌至- 7.4%。        李世达 自动驾驶技术是车企的兵家必争之地,而实现自动驾驶技术,就要让汽车配备一双能够准确侦测环境的“眼睛”。在多种技术手段中,安装激光雷达被认为是当前主流的解决方案。 继内地激光雷达龙头企业禾赛科技(HSAI.US)成功赴美上市后,其主要竞争对手之一的速腾聚创科技有限公司近日成功通过港交所上市聆讯,成为“港股激光雷达第一股”。 激光雷达是一种用于获取精确位置信息的传感器,工作原理是向目标探测物发送探测信号(激光束),然后将目标发射回来的信号与发射信号进行比较,获取目标的相关信息,例如,目标距离、方位、高度、速度、姿态、甚至形状等参数,从而对目标进行探测、跟踪和识别。 相较其他环境探测解决方案,激光雷达优点是抗干扰能力强,不受光线影响,分辨率高,体积小等。但缺点则是研发费用高、成本高等。 速腾聚创成立于2014年,总部位于深圳。创始人兼CEO是毕业于哈尔滨工业大学的80后博士邱淳鑫。2015年,速腾发布首款静态三维激光扫描仪,起初是应用于家装与建筑领域,随着特斯拉引领下,自动驾驶的兴起,速腾在2016年发布16线半固态激光雷达,正式进军车规激光雷达领域,是全球最早实现车规级固态激光雷达量产的公司。 除了车规激光雷达,速腾的业务还包括机器人及其他非汽车行业的激光雷达硬件,销售整合激光雷达硬件,及人工智能感知软件的激光雷达感知解决方案等。 据灼识咨询的资料显示,截至2023年6月30日,速腾已经取得了21家汽车整车厂及一级供应商,合共52款车型的前装量产定点预期订单,位居全球第一,并与其中九家实现了13款车型的开始量产。目前他们也与全球200多家汽车整车厂和一级供应商建立了合作关系。 历年交付逾十万台 出货量方面,自成立以来,截至2023年3月31日,速腾聚创已交付超过100,000台激光雷达。如果按照车载激光雷达相关的收入计量市场份额,2022年禾赛科技以48%的市场份额位居全球第一。速腾排名第三,市场份额约为15.42%。 不过,激光雷达是个持续不断烧钱的产业。根据聆讯后资料,2020年、2021年和2022年,公司的营收分别是1.7亿元、3.3亿元、5.3亿元。 但是三年来录得股东应占亏损分别是2.2亿元、16.6亿元及20.9亿元。2023年截至6月30日亦录得7.7亿元亏损。三年半累计亏损47.4亿元。在营收增加的同时,亏损也在不断扩大。 从毛利率看,速腾从2020年及2021年的44.1%、42.4%,降至2022年的- 7.4%。为了抢占市场,速腾不惜做赔本买卖。据招股书称,速腾自2021年6月起量产产品价格通常低于样件价格,其产品单价也从20,000元降至4,346元。 由于中国电动车价格整体呈下降趋势,加上车厂庞大的定价优势,导致激光雷达产品价格可能继续下降。招股书称,速腾已与若干客户达成协议,未来以每年1%至5%的幅度减价。“若整体电动车价格继续下降,则将难以保证整体利润率”。 虽然速腾已经取得了21家汽车整车厂,及一级供应商的52款车型的前装量产定点预期订单,位居全球第一,但转化为实际订单却不多。 速腾表示已获一汽(000800.SZ)、上汽(600104.SH)、广汽(601238.SH,2238.HK)、吉利(0175.HK,GELYY.US )、长城(601633.SH,2333.HK)等国内龙头汽车厂商的定点项目。但一汽红旗、零跑汽车(9863.HK)、长城汽车今年先后与禾赛科技达成相关合作。 马斯克狠批昂贵丑陋 事实上,激光雷达领域虽然普遍被看好,却也存在一定风险因素。行业龙头禾赛科技今年2月在纳斯达克上市,九个月后股价已下跌超过50%,主要原因是美国政府认为在该技术领域的主导地位,会威胁到美国国家安全,激光雷达领域可能成为地缘政治纷争的目标。 此外,激光雷达作为自动驾驶的环境侦测解决方案,并不被所有人看好。其中之一就是特斯拉(TSLA.US)创始人马斯克。马斯克曾公开表示,“激光雷达昂贵、丑陋和没有必要;任何使用激光雷达的公司都会完蛋。”特斯拉是纯视觉自动驾驶的拥护者,透过镜头获取信息后运用AI运算来分析。除特斯拉外,丰田汽车也转向纯视觉辅助。 尽管如此,激光雷达方案目前仍是较多车企的选择,但对高阶自动驾驶技术来说,距离商用规模化落地仍有很长距离。这意味着目前众多厂商需要在研发上持续投入,满足更多使用者的需求,进而取得更多定价权。 过去三年速腾的研发开支分别是8,153.4万元、1.3亿元、3.1亿元,分别占各期营收的47.7%、40.2%及57.7%。速腾预计上市集资7.8亿至11.7亿港元,其中45%将用于研发。 对于速腾来说,争取尽快上市能够获得更多资金以摆脱亏损,也是增加竞争力,在竞争中存活下来的办法。…
Black Sesame makes autonomous driving chips

港股首家“18C章”公司来袭 黑芝麻智能递表港交所

这家自动驾驶芯片制造商已提交赴港IPO申请,希冀利用对高增长公司更为宽松的新规 重点: 黑芝麻智能已向港交所提出上市申请,成为新规放宽后首个申请者。新规允许收入很少或没有收入的年轻公司进行IPO 该公司成立于2016年,但直到2020年才开始产生收入,此后增长迅速,但去年总收入仍然只有1.65亿元    梁武仁 热门的高科技企业黑芝麻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正在试水赴港上市的可能性,押注投资者将推动它开发有望为未来新一代自动驾驶汽车提供动力的芯片。 该公司于上周向港交所递交了初步招股文件。但此次上市的真正与众不同之处在于,它是首家根据港交所新放宽的IPO规则提出申请的企业。新规针对的是那些急需资金支持增长的新兴科技初创企业。 今年早些时候,港交所在其上市规则中新增第18C章节,放宽了对“特专科技公司”的要求,这是它吸引缺乏利润但具有良好增长潜力的企业上市的最新努力。此举的重要背景是华盛顿和北京之间的紧张关系,这可能导致中国科技初创企业避免赴美上市,而美国目前是它们首选的海外IPO目的地。 新规的一个关键特点是,只要市值不低于100亿港元(92亿元),“未商业化”企业就可以申请IPO,哪怕它们尚未取得收入。“已商业化”公司的门槛更低,市值只要达到60亿港元,最近一个财年的营收不低于2.5亿港元。 新规适用于提供云服务和人工智能等创新技术的具“高增长潜力”企业,尽管港交所并没有具体说明如何量化这些标准。 港交所在2018年曾采取类似举措,同样是为了吸引拥有尖端技术和巨大增长潜力的公司,当时它开始允许处于早期阶段的制药初创公司上市,即使它们的收入很少或者没有收入,并且正处于亏损状态。在此之前,大多数公司必须表现出强劲的收入和持续的利润,才能在香港主板上市。 黑芝麻成立于2016年,去年的营收为1.654亿元,低于已商业化申请者的最低新要求。但在它的初步招股说明书中,该公司表示,其技术符合第18C章对专业产品的定义。 虽然此话可能不假,但该公司需要以超过50倍的高市销率出售股票,才能满足新规100亿港元市值的要求。对于任何行业的任何公司来说,这都是相当高的要求。 自动驾驶汽车及其零部件市场的巨大增长潜力,或许证明了这样的估值是合理的。由此可见一斑的是,在截至2022年的两年里,该公司的年收入增长了两倍多。考虑到黑芝麻智能直到2020年才开始产生收入,如此增速倒并不令人意外。但如果市场继续扩大,它能保持或提高其相对于竞争对手的竞争力,其收入可能还会继续飙升。 黑芝麻智能的大部分收入来自用于自动驾驶汽车的SoC(一种集成了包括中央处理器、内存等关键电子元器件的集成电路)。根据其初步招股说明书援引的第三方数据,就出货量而言,该公司是全球第三大车规级智能汽车计算SoC供应商。截至去年年底,该公司拥有近90家客户,包括汽车OEM(原始设备制造商)及其供应商。 该公司的投资者包括腾讯、小米等中国大型科技公司。 遥远的梦 所有这一切听起来似乎很有希望——但速度并没有那么快。事实上,将人类从汽车驾驶过程中完全移除的想法仍然是一个遥远的梦想,而不是指日可待的事情。除非出现重大突破,普遍的预期是真正的自动驾驶汽车可能还需要数年或数十年的时间。 由于驾驶的复杂性,尤其是在难以预测的城市环境下,需要克服的障碍很多。去年,福特和大众汽车引发广泛关注,它们承认存在这些困难,并宣布退出它们投资的自动驾驶技术初创公司Argo AI。前途无量的自动驾驶卡车初创公司图森未来(TSP.US)今年也做出了类似的转变,瞄准的是目前更具可行性的驾驶员辅助技术,而非完全自动驾驶技术。 事实上,自动驾驶汽车芯片的销售预测也有点令人失望。招股说明书中的市场数据显示,2022年至2028年全球车规级SoC市场预计将以27%的复合年增长率增长,这低于2019年至2022年31%的复合年增长率。2022年至2028年,中国市场的增长将从2019年至2022年的40%放缓至29%。对于被视为一种最热门的技术来说,这些数字算不上闪电般的速度。而且,竞争也随时都有可能加剧。 自动驾驶技术受阻的现实,或许可以解释为什么相关公司的股票表现不佳。纽约上市的智能汽车传感器制造商禾赛科技 (HSAI.US) 的股价自今年年初首次公开募股以来已下跌超过 40%,目前市盈率只有7倍左右。 与大多数同行一样,黑芝麻智能也严重亏损。由于在产品开发上投入巨资,其净亏损逐年增加。仅去年一年,该公司在研发上的支出就是收入的4.6倍。 该公司自己并不生产芯片,而是将生产外包给全球巨头台积电,这有助于降低成本。尽管如此,它去年的毛利率还不到30%,不及规模大得多的芯片设计公司英伟达65%毛利率的一半。 收入和成本之间的巨大差距意味着,在短期内,黑芝麻智能难以实现盈利。 此外还有政治风险,因为美国试图阻止台积电与一些中国芯片开发商开展业务,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电信巨头华为。黑芝麻智能在招股书中承认依赖这家半导体制造商的危险,称该业务关系可能“面临与国际贸易政策、地缘政治及贸易保护措施相关的风险,包括施加贸易限制及制裁”。…

中国激光雷达新秀 禾赛科技美股失宠

公布最新业绩一周后,这家全球最大的自动驾驶技术开发商的股价,比2月IPO时的价格下挫了近60% 重点: 禾赛科技第一季营收增长73%,因为其核心的激光雷达系统出货量暴涨逾400% 这家自动驾驶技术公司面临知识产权诉讼,并且受到客户群全部由中国大陆OEM客户构成的限制   谭英 中国配备自动驾驶重要组成部分──激光成像、探测与测距(LiDAR,简称激光雷达)传感器的车辆出货量,正高居世界首位,并且在最近取代日本成为全球最大的汽车出口国之后,很可能会保持这一地位。除了作为全球最大汽车市场的规模优势外,中国因为缺乏传统的内燃机技术,随着整个行业进入新的电动、自动驾驶时代,更方便它轻装上阵,而传统内燃机技术正在拖累很多西方汽车巨头。 那么,为什么尽管在最新季度财报中,报告自2月在纳斯达克上市以来增长稳健,但在行业领先的激光雷达技术公司禾赛科技(HSAI.US),依然会遭到华尔街投资者的冷待? 这当然不是因为该公司缺乏声望。禾赛的招股说明书引用的第三方数据显示,到2021年,该公司控制着全球60%的激光雷达市场。此外,根据深圳自动驾驶智能研究中心的一份报告,禾赛是中国28家激光雷达公司中,唯一一家在纳斯达克上市的。在全球60家激光雷达技术专业公司中,近一半是中国企业。 禾赛在2月初进行了IPO,以每股19美元募资1.9亿美元(13.5亿元),这是自2021年以来,中国公司在美国规模最大的上市活动之一。该股起初有所上涨,但之后便逐级下跌,包括公布最新业绩后的第二天下跌13%。以周二7.95美元的收盘价计算,该股目前比IPO价格跳水近60%。 投资者的部分担忧,可能归因于让禾赛情况变得复杂的知识产权诉讼。该公司2019年在美国被Velodyne起诉,两年后达成和解。但另一家公司Ouster Inc.(OUST.US)在上月、也就是在它收购Velodyne两个月后,又对禾赛提起了诉讼。Ouster还向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ITC)作出投诉。 Ouster能否与禾赛达成和解还有待观察,但由于中国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表现不佳,这家美国公司可能希望赢得政府机构ITC的同情。 抛开知识产权纠纷不谈,禾赛因为亏损严重,也面临着更为常规的问题。尽管全球科技行业近几个月出现反弹,但投资者可能对这些前景光明、但眼下却在烧钱的初创公司越来越谨慎。 禾赛报告今年前三个月的亏损几乎翻了一番,达到1.19亿元,毛利率也从去年同期的50.9%暴跌至37.8%,不过该公司指出,最新的毛利率比上第一季上升了780个基点。 这些都没有困扰到首席执行官兼联合创始人李一帆,他宣称2023年将是“转型的一年”,欧洲和美国的OEM客户可能会对其产品表现出兴趣,而且该公司也完成了杭州“Hertz”中心第一个生产样品。 收入增长强劲 尽管亏损扩大和毛利率大降,禾赛科技第一季营收仍同比增长73%至4.3亿元,这是它的全球竞争对手难以超越的数字。报告期内,激光雷达总出货量达34,834台,同比暴增403%。 李一帆还说,二季度自动驾驶及高级辅助驾驶(ADAS)激光雷达出货量将创下历史新高,交付量将环比增长40%。该公司预计,二季度总营收将同比增长约一倍,达到4.1亿元至4.3亿元。 在其他方面,禾赛科技表示,它签署了一纸协议,将向现有客户理想汽车(LI.US; 2015.HK)以及智能车公司集度的一款新电动汽车,提供最新的激光雷达系统。集度是百度(BIDU.US; 9888.HK)和国内的汽车巨头吉利集团的合资企业。该公司还表示,它签署了公司历史上最大的一笔自动驾驶出租车激光雷达合同,而其位于上海的制造中心“麦克斯韦”将在三季度完工。 根据市场研究公司Grand View Research的一份报告,围绕摄像头、制图软件和激光雷达技术的融合,正在推动自动驾驶领域的增长。这份报告称,北美是目前最大的需求来源地,占到36%。但亚洲是增长最快的区域,预计2022年到2030年之间的年增长率为14.4%。 2022年,大型基础设施的工程测绘和走廊测绘,主导着全球激光雷达市场,估计市场总规模达到22.3亿美元。Grand View预测,到2030年,激光雷达市场的规模将至少是这个数字的两倍,据Straits Research称,还有一些预测也认为,2022年至2030年之间,激光雷达市场将出现逾50%的强劲增长。 那么,既然市场潜力这么大,为什么禾赛科技没有受到投资者的青睐呢? 部分原因可能是它的客户缺乏多样性。禾赛科技的11家OEM客户全部位于中国大陆,或者被中国大陆的实体所拥有,包括历史悠久的英国跑车品牌莲花汽车,现在它归吉利汽车所有。…

知行汽车背靠吉利 藉收入狂飙争上市

这家中国第二大自动驾驶域控制器供货商申请到港股上市,吉利汽车是其最大客户,贡献逾96%营收 重点: 知行汽车科技2021年实现自动驾驶域控制器产品商业化量产后,收入出现几何级数增长,当中绝大部分来自吉利汽车 未来还有多只自动驾驶概念股计划上市,意味该公司将面临更多竞争   陈嘉仪 新能源汽车股低迷之际,一批自动驾驶概念股排队进场,能否掀起新一波投资热潮? 继自动驾驶汽车雷射传感器生产商禾赛科技(HSAI.US)2月登陆纳斯达克筹集1.9亿美元(13亿元),成为继滴滴出行(DIDIY.US)以来,规模最大的赴美上市中概股后,中国第二大自动驾驶域控制器供货商知行汽车科技(苏州)股份有限公司也在4月初向港交所提交上市申请,市场消息透露,该公司计划筹资最多3亿美元(20.6亿元)。 知行汽车科技是一家开发自动驾驶软件和算法的公司,专注于自动驾驶域控制器。据初步招股文件援引的研究数据,按2022年自动驾驶域控制器销售收入计算,它是中国第二大第三方自动驾驶域控制器提供商,市场份额为26.2%。 该公司近年收入以几何级数上升,从2020年的4,766万元,于短短两年间狂飙27倍至13.3亿元。虽然营收增速惊人,但依然未能获利,过去三年合共录得逾8.4亿元净亏损。 未能获利 如果扣除非运营相关的亏损金额,过去三年的经调整亏损则分别为3,567万元、3,413万元及1,687万元,出现轻微改善迹象。不过,公司在招股文件预期,于可预见未来将产生重大开支及持续亏损。 知行汽车科技的业务包括两大部分,一部分是自动驾驶域控制器产品线;另一部分是智慧前视摄像头(iFC)产品。自动驾驶域控制器是L2级至L5级自动驾驶系统的关键组件,负责融合并处理来自摄像头、雷达及激光雷达等传感器的感知数据,以作出驾驶决策,并触发车辆中的执行器。 该公司第一个自动驾驶解决方案于2020年首次实现商业化,至去年分部收入达12.5亿元,占总收入94.5%。至于另一项业务是以实惠价格向整车厂(OEM)提供基于其核心算法的iFC解决方案,智能前视摄像头能够收集及分析环境数据、识别路况及导航车辆。 该公司收入绝大部分来自向OEM销售其自动驾驶解决方案及产品,较知名的客户包括吉利汽车(175.HK)、长城汽车(2333.HK; 601633.SH)与东风汽车(600006.SH)等,交付自动驾驶域控制器超过10万台。不过,最大客户吉利于2021及去年贡献营收9,500万元和12.78亿元,占总收入高达53%和96.4%,高度集中于单一客户的风险,引来市场关注。 该公司与吉利自2020年10月开始合作,当时就研发L2++级自动驾驶解决方案及产品展开合作,翌年L2++的项目正式量产。其后,知行汽车科技成了吉利旗下产品、尤其是极氪系列的主要供货商之一,去年产品主要装配在极氪001上,今年又被选为极氪009供货商,并已于2023年1月交付,预计全年将带来可观收入。 毛利率低 去年,吉利汽车新能源车销量达32.9万辆,同比增长逾300%,知行汽车科技收入水涨船高,但仍无法扭亏,问题症结在于毛利率偏低,更由之前两年的20%左右,到去年减少至8.3%。公司解释主因是由于自2021年10月开始量产的高端自动驾驶解决方案SuperVision毛利率较低。 比较2月上市的禾赛科技,毛利率虽然也从2019年的70.3%,下降到去年前三季度的44%,但仍明显高于前者。 知行汽车科技提供两条自动驾驶域控制器产品线,一条是与Intel(INTC.US)分折出来的Mobileye(MBLY.US)合作开发的SuperVision辅助驾驶导航方案,知识产权属于Mobileye;另一条是自主设计的iDC系列,包括iDC Mid及iDC High两种产品。 Mobileye自2018年起跟吉利达成合作,SuperVision系统的自动驾驶控制单元是向Mobileye采购。随着供应给吉利的SuperVision产品增加,去年对Mobileye的采购额由2021年的7,840万元,暴涨10.8倍至9.22亿元,占总采购额69.2%;因此,关键组件成本增幅远超期内的6.4倍收入增幅,拉低了整体毛利水平。 知行汽车科技面对的核心问题,是客户和供货商深度合作,致其议价能力大降,一旦与吉利的合作出现问题,可能出现巨大营收危机。虽然该公司已开始通过与汽车行业的其他OEM客户合作,以扩大及丰富客户及产品群,但仍面临绝大部分销售收入来自吉利集团的集中性风险。 该公司在申请上市前曾进行9轮融资,筹集约9.2亿元。新能源车巨头之一理想汽车(2015.HK; LI.US)旗下北京车和家于2017年Pre-A轮融资时入股7%,并在B-1轮跟投,但随后6轮未有再增资,目前持股已摊薄至4.5%;其他投资者包括明势资本、讯飞创投、招商启航和中国国有企业混改基金等。 该公司融资成本从Pre-A轮每股0.7元升至2022年下旬的16.2元,估值也从8,500万元飙升38倍至33亿元。按最新估值计算,其市销率约2.5倍,与禾赛科技最新的8.69倍相比,估值明显较低。 更值得留意的是,除了知行汽车科技之外,自动驾驶领域还有赛目科技、文远知行、智加科技等公司计划上市,有兴趣投资自动驾驶赛道的投资者不愁没有选择,这可能会影响知行汽车科技将来上市的市场反应。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中企赴美IPO 本月迎来冲刺期

本月已有12家中国公司申请在纽约上市,大部分公司打算募集的资金额度都相对较小,仅为2,000万美元甚至更低

快讯:禾赛科技纽约上市 成两年最大中概股

最新:激光探测与测距(LiDAR)技术制造商禾赛科技(HSAI.US)周四在纳斯达克市场挂牌,并取代2月3日上市的硕迪生物(GPCR.US),成为自从2021年以来,前赴纽约上市的中国企业中规模最大的一家。利好:该公司首次公开发行的股份为1,000万股,以招股价上限19美元定价,筹资额为1.9亿美元(12.9亿元),比硕迪生物的1.61亿美元高出18%。值得关注:由于研发投入居高不下,加上商业化应用尚未成熟,禾赛科技自2014年成立以来,仍然处于亏损状态,其中2021年净亏损2.45亿元,去年前9个月再亏损1.65亿元。深度:禾赛科技的总部位于上海,它自称是世界上最大的LiDAR制造商,该系统利用激光确定物体的位置,用于自动驾驶汽车。该公司表示,截至2021年末,它占据了全球LiDAR解决方案约60%的市场份额,但其三个最大客户中,有两个来自中国,反映它仍然非常依赖本土市场。以该公司的上市市值约24亿美元计算,其市销率将超过15倍,远高于国际同业Velodyne和Ouster的大约5倍,反映该公司定价较为进取。市场反应:周四开盘时,禾赛科技的股价大涨25%,其后升幅略为收窄,并以21.05美元收盘,比定价19美元高10.8%。记者:何仲尼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