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将收入停滞不前归咎于监管和汽车芯片短缺,同时继续加大汽车交易服务力度 

重点:

  • 灿谷及时转向汽车交易业务,以补充其陷入困境的汽车贷款业务,整体业绩有所改善
  • 它认为国内的监管挑战和全球芯片短缺要为收入增长停滞负责

欧嘉德

中国正努力打造一个成功融合线上线下服务的汽车交易、贷款平台,这场竞赛已经变成了一场商业模式的碰碰车游戏,而且对其中一些参与者来说成了一个汽车坟场。结果就是激烈的竞争导致许多企业的利润受损,并伤及它们的股价。

创立于十多年前、以在线汽车贷款起家的灿谷(Cango Inc.,CANG.US)已经成为该领域更为自律的参与者之一,它的目标是最终成为批发商、汽车经销商以及新车和二手车零售买家的一站式交易商店。它上周发布的第二季度财报显示,距离这一目标还很遥远,因为收入增长出现停滞的迹象,而且短期内也看不到缓解的可能。

业绩公布后,灿谷上周五的收盘价仅比其历史最低点高出一丝,按最新收盘价4美元计算,价格是其2018年IPO时12美元的三分之一。与最新业绩同时宣布的适度股票回购计划,对支撑其股价也没有起到任何作用。

灿谷身处一个过度拥挤的市场,它的竞争对手既有上市公司,也有至少一家资金雄厚、有风投支持的公司。除了持续盈利、运营在线分类广告汽车电商的老牌企业汽车之家(Autohome)之外,中国汽车交易市场充斥着转型中的商业模式、裁员、烧钱和利润低的问题。

总部位于上海的灿谷,第二季度收入同比增长了两倍多,达到9.467亿元(1.466亿美元)。但除非你与世隔绝,没有注意到去年同期中国新冠疫情大流行高峰期汽车购买量暴跌这样一个事实,才会觉得这样的增长有多了不起。实际情况是,最新的数字代表了与前两个季度相比,汽车交易收入和汽车融资交易都出现了骤降。

灿谷的最新季度净利润为5.577亿元,乍看之下也很惊人。但是一旦你把它持有电动汽车初创公司理想汽车(Li Auto)的6亿多元收益剔除,剩下的就没多少了。

在季度电话会议上,灿谷的高管们将季度环比下降归咎于两个宏观因素。他们说,监管机构正在间接影响该公司的汽车贷款业务,并警告说,这种挑战将持续到今年下半年。与此相对应,该公司预测第三季度的总收入将进一步环比下降至7亿至7.5亿元之间,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

此外,全球汽车芯片短缺已导致减产和新车需求下降。灿谷再次警告说,短缺可能会持续2021年全年,损害其大量获取新车再转售给当地经销商的能力。

 “芯片供应短缺确实对我们的汽车交易量有很大影响,在第三季度,汽车(芯片)的短缺预计会有相当大的影响,”灿谷首席财务官张永毅告诉投资者。灿谷在2021年上半年卖掉了汽车库存,从而避免了一些与短缺有关的问题。但随着库存基本卖完,下半年看起来很暗淡。

正在进行中的转型

虽然营收前景有些暗淡,但灿谷营收构成的戏剧性转变,却让人刮目相看。这一转变使得汽车交易收入从一年前的近乎零猛增至最近一个季度的5.22亿元,超过了汽车融资,成为灿谷最大的收入来源,占比55%。

少数看好灿谷的人将它描述为一个被严重低估的金融科技赌注,显然是指其源自汽车金融的出身,目前这一块仍然占其收入的三分之一左右。虽然这个角色已经在弱化,但该公司坚称,汽车贷款仍将是其主要收入来源之一。它在最新的年报中坦言,“汽车交易解决方案将是推动我们未来增长的关键催化剂。”

就规模而言,汽车之家仍然是中国汽车交易市场最大的参与者,大约是灿谷不起眼的5.8亿美元市值的10倍。汽车之家周三公布第二季度营收和利润同比分别下降16%和9%,这表明它也很容易受到市场近期挑战的影响。

P2P二手车交易平台瓜子二手车直卖网的所有者、私人持股的车好多集团自2015年成立以来,已经筹集了近40亿美元,但因为市场拥挤,为了获得市场份额,“烧”掉了大部分资金。但这并没有令风投却步,截至6月,其估值已被推高至100亿美元。它的资助者名单读起来就像是大风投名录,包括软银、红杉资本、腾讯、阿里巴巴的联合创始人马云、IDG 资本和分类广告公司58同城。

优信是该领域另一家寻求从中间商转型为二手车买手/翻新商/卖家的公司,近年来它已经退出了汽车贷款业务。优信一直苦苦挣扎,但它最近抓住了新加坡财富基金GIC这根救命稻草,该基金在5月披露,已将其在优信的持股比例提高到17.5%。华平投资(Warburg Pincus)和TPG也是它的大股东。

与此同时,腾讯支持的易鑫集团展示了单纯依赖汽车贷款的困难。据其周三发布的最新季报,易鑫上半年营收下滑13%,其中自营融资服务甚至遭受了46%的更大幅度下降。与许多同行一样,它的股价目前接近历史低点。

从另一家汽车交易独角兽企业人人车,也能看到竞争的激烈,它曾经估值14亿美元,得到了高盛、腾讯和滴滴出行的支持,在2019年裁员60%,去年因现金短缺而陷入困境。

新车和二手车交易商开心汽车去年股价下滑至2019年发行价的二十分之一,目前正在寻找不同的退出方式。本月,该公司表示,正在与未披露的电动汽车制造商就潜在的合并进行谈判,这暂时提振了该公司的股价。

剔除一次性收益,这些上市公司的估值全部处于最低水平。根据路孚特(Refinitiv)的数据,灿谷的12个月远期市盈率只有1.13,汽车之家是1.32。易鑫是这个群体中看起来最高的,也没有超过6,而优信则处于亏损状态。

外国同行由于缺少利润,很难进行比较。美国的二手车电商Carvana尽管其盈利历史不稳定,但市值超过600亿美元。而欧洲最大的汽车交易商,由软银支持的Auto1,今年早些时候在法兰克福上市,其市值超过80亿欧元(94.4亿美元),尽管在过去四年中每年的亏损额都在增加。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新闻

Everest makes mRNA vaccines

云顶新耀依托AI驱动 mRNA管线实现增长

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已批准该公司自主研发的通用型的现货肿瘤治疗性疫苗EVM14的新药临床试验申请(IND) 重点: FDA已批准云顶新耀自主研发的通用型的现货肿瘤治疗性疫苗EVM14的新药临床试验申请,其个性化肿瘤治疗性疫苗EVM16已完成首例患者给药 公司已成功将经过临床验证的自研mRNA平台本地化,目前正推进多个创新治疗药物的研发管线   莫莉 AI赋能医疗在资本市场掀起热潮,并重塑了生物医药行业格局。在这场竞赛中,港股上市公司云顶新耀(1952.HK)作为中国领先的生物制药公司,将AI技术应用于mRNA癌症疫苗研发,也推动其AI驱动的mRNA肿瘤管线进入临床试验阶段,实现了靶点筛选、序列设计和递送优化等关键环节的效率提升。 云顶新耀在mRNA领域的最新突破是推动该公司转向“双轮驱动”战略的主要动力,通过整合自主研发能力与AI药物发现技术,加速推进新一代癌症免疫疗法的开发。 云顶新耀的最新突破来自其备受瞩目的mRNA技术平台,该平台正成为公司的核心资产之一。公司宣布,美国FDA已批准其肿瘤相关抗原(TAA)疫苗注射液EVM14的新药临床试验申请。EVM14采用公司自有mRNA技术平台开发,成功获得FDA IND授权,成为该公司首款自研进入全球临床阶段的mRNA肿瘤治疗性疫苗。这一里程碑标志着云顶新耀在将mRNA技术从基础研究转化为全球临床应用方面取得重大突破。 云顶新耀还于3月初宣布,自主研发的首款新型mRNA个性化肿瘤治疗性疫苗EVM16已在北京大学肿瘤医院顺利完成首例患者给药。类似进展彰显了公司在mRNA技术领域的实力提升,从而吸引了投资者关注,其股价过去一年累计上涨约150%,远超其他生物科技公司。 在实现“商业化水平盈利”的同时,云顶新耀的收入伴随着更多药物上市而快速增长,正逐步接近可持续盈利。最新财报显示,其去年上半年收入达3.02亿元(约合4,200万美元),较上年同期的900万元大幅增长。 mRNA 疫苗的市场潜力及布局策略 mRNA肿瘤疫苗作为新一代肿瘤免疫疗法的前沿领域,展现出巨大潜力。在全球范围内,进展最快的候选管线mRNA-4157已完成三期临床试验患者入组,Moderna公司表示该疫苗最早可能在2027年上市。鉴于mRNA技术在靶向多种癌症方面的快速开发能力和灵活性,mRNA肿瘤疫苗的上市可能全面改写癌症治疗的格局。mRNA技术在新冠疫苗中的成功也推动了其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 作为中国首个将AI技术整合到mRNA肿瘤药物开发的生物制药企业之一,云顶新耀有望从Precedence Research预测的全球mRNA治疗市场中分得可观收益——该市场规模预计将在2025年达到208.3亿美元,2034年增至426.4亿美元。 云顶新耀早在2021年就开始布局mRNA技术开发,经过约四年的研发,成功将经过临床验证的自研mRNA平台本地化,构建了一个涵盖从抗原设计、mRNA序列优化,LNP递送技术到产业化生产的端对端全产业链平台,这是全球少数几个具备此类能力的企业之一。 公司对其mRNA平台和管线拥有全球权益,主要布局四大领域:个性化肿瘤治疗性疫苗(PCV)、通用型的现货肿瘤治疗性疫苗、免疫调节肿瘤治疗性疫苗、自体生成CAR-T产品。公司依托符合GMP标准的商业化生产基地,构建起覆盖mRNA肿瘤治疗与自身免疫疾病领域从研发到规模化生产的全产业链。 EVM16是云顶新耀自主研发的新型mRNA个性化肿瘤新抗原疫苗。该疫苗包含有高免疫原性潜力的新抗原,这些新抗原通过公司专有的“妙算”系统(EVER-NEO-1)新抗原预测算法,可以对每位患者的独特肿瘤突变进行预测。2024年8月,云顶新耀启动了研究者发起的临床试验(IIT),评估EVM16作为单药治疗以及与PD-1抗体联用治疗晚期或复发性实体瘤的安全性、耐受性、免疫原性和初步疗效。 EVM14是一款靶向多种肿瘤相关抗原(TAA)的通用型的现货肿瘤治疗性疫苗,拟用于非小细胞肺癌、头颈癌等多种癌症的治疗。 在小鼠试验中,该疫苗不仅能诱导抗原特异性免疫反应和抗肿瘤活性——显著抑制肿瘤生长,还能激发免疫记忆以防止肿瘤复发。该疫苗有望使患者实现“长期无癌生存”,这在肿瘤治疗领域具有重要价值。 与需要根据患者个体情况定制的个性化疫苗不同,EVM14是预先生产的通用型疫苗,靶向常见肿瘤抗原而非患者特异性新抗原。凭借相对标准化的生产工艺,该疫苗具有更低的制造成本和更广泛的肿瘤类型适用性。 另一款值得关注的在研产品是云顶新耀的自体生成mRNA CAR-T项目,该疗法在临床前研究中展现出良好疗效,相比传统CAR-T具有生产成本更低、无需淋巴细胞清除、可在门诊给药等优势。与此同时,CAR-T细胞治疗领域正在发生变革,体内CAR-T研发日益受到重视。阿斯利康以10亿美元收购EsoBiotech的交易凸显了这一趋势,也彰显了药企间的激烈竞争。  “公司已成功从产品引进模式转向自主研发与战略授权相结合的‘双轮驱动’战略,并建立了自有mRNA平台。” 云顶新耀CEO罗永庆表示 “当前,云顶新耀基于自研mRNA技术平台开发的三款核心管线产品——通用型的现货肿瘤治疗性疫苗EVM14、已进入临床阶段的个性化肿瘤治疗性疫苗EVM16、自体生成CAR-T产品——已成为公司在肿瘤及自身免疫疾病领域创新战略的三大核心支点,共同实现公司自研AI+mRNA技术平台的巨大价值。” AI赋能加速肿瘤与自免疾病研发进程 DeepSeek在大语言模型领域的最新成功,再次引发对AI技术潜力的关注,特别在制药行业的应用。在药物开发中,AI可提升药物发现、化合物合成、临床试验队列选择和数据分析等环节的效率。TechEmergence报告指出,AI可将新药成功率提高16.7%,同时将时间成本削减40%至60%。各国政府正加速AI在制药领域的应用,美国今年1月启动耗资5,000亿美元的“星际之门”计划,该计划的任务之一将包括利用AI重新设计基于mRNA的癌症疗法。 云顶新耀“AI+mRNA”的技术整合正吸引投资者关注。该战略将AI技术嵌入mRNA开发的关键阶段,包括新抗原预测、mRNA序列设计和LNP研究,以提升研发效率。 在mRNA新抗原疫苗开发中,准确预测免疫原性突变对设计能激活免疫系统攻击肿瘤细胞的疫苗至关重要。云顶新耀自主研发的基于AI的“妙算”系统(EVER-NEO-1)新抗原预测算法,不仅能识别大多数已报道的肿瘤新抗原,还能发现多个此前未报道的新抗原。在某些方面,该算法甚至优于纪念斯隆-凯特琳癌症中心开发的肿瘤新抗原识别系统。…

简讯:需求与价格下滑 海螺水泥盈利减少24.6%

受内地宏观经济下行压力影响,水泥行业持续承压。安徽海螺水泥股份有限公司(0914.HK)周一公布,去年收入同比减少35.51%至910.3亿元(125.5亿美元),录得纯利80.52亿元,同比减少24.65%。 公司表示,受到需求与价格下滑影响,去年公司水泥和熟料合计净销量同比下降7.46%至2.71亿吨;主营业务收入下降14.18%至741.56亿元;产品综合毛利率为24.51%,较上年同期下降0.52个百分点 2025年,公司预计全年水泥和熟料净销量2.68亿吨,预计吨产品成本和吨产品费用保持相对稳定。另外,公司提出2025年至2027年度分红规划,建议期内每年度现金分红合计不低于归属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的50%。 海螺水泥周二早盘下跌,至中午收市跌5.75%,报21.3港元。 李世达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简讯:小米配股集资426亿港元

小米集团(1810.HK)周二公布,以先旧后新配售8亿股,每股配售价53.25港元,较周一收市价57港元折让6.6%,较过去十个交易日收市平均价折让3.6%,集资达426亿港元(397.5亿元)。 集资所得主要将用于加速业务扩张、研发投资,以进一步提升科技实力,以及其他一般公司用途。 配售股份占已扩大股本的3.1%,而创始人雷军的持股量,将由24.1%降至23.4%。 小米周二开市跌5.5%报53.85港元,较配售价仍高1.1%。 刘智恒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Pining for industry dawn, SolarSpace turns to seek Hong Kong IPO

等待行业黎明 中润光能转战港股

市场竞争加剧,价格下滑,中润光能选择转战港股,寻求资本支持以渡过行业低谷 重点: 公司去年由盈转亏,录得股东应占亏损12.89亿元 今年2月,中国光伏组件价格出现30个月以来首次上涨   李世达 全球光伏零组件市场一直是中国企业的天下,然而在产能过剩、价格下滑的环境下,市场环境相当恶劣,能够生存下来并持续成长的企业,绝非泛泛之辈。其中江苏中润光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就在艰难环境下前行,去年光伏电池片出货量上升至全球第二,近日已正式向港交所主板提交上市申请。 公司此前曾于2023年向深交所创业板提交上市申请,并成功通过,但由于公司在2024年第一季度由盈转亏,考虑到行业景气不佳及当时A股市况低迷,最终在2024年6月撤回上市申请。时隔几个月后,公司转战港交所冲刺上市,保荐人也由海通证券改为中信建投国际和中信证券。 成立于2011年的中润光能,为头部光伏电池制造商,近年将产业链延伸至光伏元件环节。申请档援引弗若斯特沙利文的统计数据,2024年公司在全球光伏电池制造商中排名第二,市场份额达14.6%,包括各大光伏组件制造商,其中全球十大光伏组件制造商中的九家也是其客户。申请档称,公司的业务遍及超过29个国家和地区,拥有1,000余家客户。 中润光能主营高效能光伏电池片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同时也发展光伏零组件业务。光伏电池片是光伏电池板的基本组成单元,也是将光能转换成电能的主要设备。目前电池片收入占公司总收入超过80%,至于光伏零组件的业务也在持续增长,2022年至2024年,公司光伏组件销量分别为0.9GW、1.4GW及2.9GW,收入占比别为7.5%、9.0%及18.7%。 然而,业务推进虽颇为顺利,但在行业整体下行周期下,中润光能去年由盈转亏。2024年,中润光能收入按年下滑45.68%至113.2亿元,并录得股东应占亏损12.89亿元,而2023年为盈利16.7亿元。 录得毛损 库存增加 事实上,自2023年第四季开始,由于产能激增导致产能过剩,硅片、光伏电池片的平均售价纷纷下跌,导致行业利润率下滑。申请档显示,2022年至2024年,中润光能的光伏电池片整体平均售价从0.99元/W降至0.32元/W,也令公司毛利率从2022年的11.8%降至2024年出现毛损10.1%。 光伏行业亏损的当然不止中润光能一家。有媒体统计,去年中国有31家光伏企业出现亏损,占比超过行业七成,硅料硅片、电池组件更成重灾区。包括亿晶光电(600537.SH)、TCL中环(002129.SZ)、通威股份(600438.SH)及钧达股份(002965.SZ)等均出现亏损。 与此同时,公司的资产负债率、存货周转天数、存货金额都在快速上升,其中资产负债率从2022年的79.1%增加到去年的83.7%,而存货金额更是从2022年的9.37亿元大增1.5倍至去年的24亿元。存货周转天数也从2022年的19.7天暴增至去年的68天。手上现金则从2023年末的19.2亿元降至去年末的11.1亿元。 毛利下滑、库存增加、周转困难及现金减少,已说明中润光能目前面临的困境,也显示上市的急迫性。但对于资本市场而言,考虑的还是光伏产业景气何时反转向上? 光伏产业现曙光? 今年以来,不少讯号似乎显示好的一面。根据政府政策,今年4月30日前并网的工商业分布式光伏项目,可以获得较高额的电费补贴,而自5月31日起,新投产的分布式光伏项目,原则上全部电量进入电力市场交易,通过竞价形成电价,不再享受国家补贴。 这两个“大限”导致行业内短期内出现“装机潮”,光伏电池与组件价格也出现回升。今年2月份,中国光伏组件价格出现了30个月以来的首次上涨,涨幅0.4%,这个不到1%的涨幅已足够振奋行业信心。 而中润光能的海外拓展,则是近几年,中润光能积极拓展在美国、欧洲、中东、东南亚及南亚等地区的业务,其海外收入也有所增加。 2022年至2024年,公司的海外市场收入从14.41亿元增加至37.23亿元,占总收入的比例也从11.5%提升至32.9%。今次若成功上市,募集的资金将用于在美国北卡罗来纳州建立新的海外生产基地,生产高效光伏电池片。 中润光能在行业内具备一定优势,但公司日趋严峻的财务状况,可能让投资人信心打折扣。整体而言,光伏企业的市场吸引力仍取决于行业的前景,前述提到的电价新政策对市场带来怎样的影响,将是后续观察的重点。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