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竞争加剧,公司将策略重点从变现转向客户留存,这导致季度收入下降

重点:

  • 挚文集团发布的第三季度财报显示,付费用户减少损害了收入,之后公司股价跌至五年来的最低
  • 热门约会应用陌陌和探探的运营商尽管采取了品牌重塑战略,但仍找不到自己的立足点,同时它面临着激烈的竞争和监管方面的担忧

林美心

十年前,当挚文集团(原陌陌科技,MOMO.US)推出其大受欢迎的陌陌约会应用时,可谓风光无限,有时它被称为“中国版Tinder”。但是,随着它的许多早期用户现在已成年,该公司正在寻找新的催化剂来启动停滞不前的业务,这一现状在它本周发布的最新季度业绩中显露无遗。

华尔街的反应并不乐观,在报告出来后的数天里,该公司的股价连续下挫至五年多来的低点。

为了接纳自己的年龄,并表明它已摆脱了约炮网站的形象,这家公司在8月将自己从陌陌更名为挚文集团,英文名Hello Group。但此举未能让投资者感到兴奋,随着该公司重塑自身形象的努力屡屡受挫,它的股价稳步走低。

陌陌在中国的主导地位是毋庸置疑的。根据Statista的数据,到目前为止,它是中国最受欢迎的移动约会应用程序。2018年,该公司收购了另一个受欢迎的约会应用探探,进一步巩固了它中国红娘的地位。

但挚文集团惊人的增长最近失去了动力。其周二发布的最新财务报告显示,第三季度收入为37.6亿元(5.9亿美元),比上年同期下降0.2%。同期,利润下降11.7%至4.03亿元。

这种乏善可陈的业绩与该公司2017年收入翻番的高光时期形成了鲜明对比。自那以后,它的收入增长放缓至较低的两位数,然后在新冠疫情期间大降。随着新现实的到来,该公司的股价自今年2月以来已经下降了一半以上。

现在有不少对手在争夺中国年轻人的心,包括侧重美食爱好者的请吃饭、同性约会应用蓝城兄弟(BLCT.US),以及腾讯(0700.HK)等更大的科技巨头,后者最近推出了猫呼、轻聊和朋友。腾讯旗下广受欢迎的微信已经包括了让人们与附近的人结识的功能。然后,还有更注重友情的Soul,它在6月成为头条新闻,因为它在最后一刻取消了在纽约的IPO

陌陌在第三季度报告了1.155亿月度活跃用户,同比仅增长2%,与前一季度持平,反映出行业内竞争者众多的局面。

在公司的财报电话会议上,管理层将收入疲软归咎于“战略转移”,即从变现转向改善用户体验和用户留存。该公司报告其付费用户从一年前的1310万下降到第三季度的1220万,降幅为7%,反映出它在这方面所面临的挑战。

所有这些阴霾导致的最终结果就是抛售,在财报公布当天,挚文集团的股价下跌了13%。在接下来的几天里,该股进一步下挫,周四滑落到重要的心理点位10美元以下,这是2016年初以来的第一次。

潜力巨大

随着该公司更加努力地抵御竞争,它不出所料地继续坚称,未来仍有巨大的潜力。

首席执行官王力在财报电话会议上表示,“与前几代人相比,现在的年轻人更愿意为约会服务付费,他们的购买力也在迅速上升。”

陌陌的收入大头来自直播业务,观众可以通过该产品为自己喜欢的主播购买礼物。在新冠疫情期间,该业务受到了打击,但在第三季度它成为一个亮点,这类增值服务收入增长了15%。

今年早些时候,中国政府出于数据安全方面的担忧,出人意料地对科技企业发起了整治行动,投资者对中国股票普遍感到不安。像挚文集团这样的数据驱动型公司,仍然受制于中国政府会因为这种担忧而随时对相关业务进行整治。

挚文集团的数据可能会被认为特别敏感,因为它应用程序上的活动具有私人性质,大多数人可能更希望对此保密。出于类似的担忧,美国去年向广受欢迎的美国同性恋约会应用Grindr的中国所有者施压,要求它出售这项业务。

在财报电话会议上,分析师们试图让公司管理层就公司的未来做出说明,陌陌之后,甚至是更新的探探之后,公司会走向何方。三年前,陌陌收购了探探,后者经历了一段动荡时期,目前正在进行全面改革。不过,公司管理层的回答语焉不详。

“我们未来三到五年的目标是,拥有10个左右的应用程序,这些应用程序不仅可以盈利,而且在社交领域的特定利基市场上占据主导地位,”王力说道。他还补充说,公司计划明年还要推出几款新的应用程序。

王力表示,海外市场将成为该公司增长战略中越来越重要的一部分,他说,该公司在印度和印度尼西亚已经取得了“良好的进展”。不过,它在财报中并未提到这些海外市场,所以对于这种说法很难加以量化。最近,中国的一些应用程序在印度遇冷,背后的原因与美国对Grindr的关切相类似。

自2011年陌陌成立以来,王力就一直在这家公司工作,据报道,在去年年底接任首席执行官之前,他在任首席运营官期间就基本在公司主持大局。这意味着陌陌在过去几年里逐渐衰落,他恐怕难辞其咎。

对投资者来说,挚文集团困境中可能的一线希望是,该公司目前的市盈率(P/E)仅为6.9倍,无论你怎么来看,这都是便宜的。中国社交媒体巨头微博(WB.US)的市盈率为24倍,而Tinder的所有者Match Group(MTCH.US)的市盈率高达68倍。

除了努力重振业务外,该公司还一直在回购股票以支撑股价。财报显示,过去一年里,它在公开市场上以12.87美元的平均价格回购了价值1.824亿美元的美国存托股票(ADS),表明它认为自己的股票在那个价位上经被低估了。该公司于2014年以每股13.50美元的价格上市。

不可否认,挚文集团的庞大规模使其在广阔的中国市场上成为一个令人敬畏的参与者。根据Business of Apps的数据,陌陌的月活跃用户为1.15亿,而Tinder的月活跃用户为7500万。然而,Tinder的所有者Match Group拥有许多其他的约会服务,包括match.com和OkCupid,市值高达惊人的360亿美元,而挚文集团仅有20亿美元。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新闻

Smart Share Global, a supplier of rentable power banks, on Tuesday reported a net profit of 50 million yuan in the third quarter, reversing a net loss of 95.6 million yuan a year earlier, marking its second consecutive quarterly profit.

快讯:怪兽充电连续两季获利

最新:共享移动电源供货商怪兽充电(EM.US)周一公布,三季度录得约5,000万元净利润,扭转去年同期的9,560万元净亏损,并连续两季获利。 利好:随着线下流量和居民消费能力逐步恢复,其移动充电业务商品交易总额(GMV)同比增长18%,创历史新高。 值得关注:该公司期内收入按年减少24.7%至6.14亿元,主要因为与网络合作伙伴的合同安排发生变化,导致移动设备充电收益减少。 深度:怪兽充电通过出租移动电源,在中国的餐厅、购物中心、酒店和交通枢纽等公共场所提供移动设备提供充电服务,截至今年9月底共拥有102.6万个移动充电设备。在过去三年中,由于中国严格的新冠疫情防控措施,消费者经常被迫待在家中,移动电源所在的许多场所都关闭了,令其业务受到重创。但随着经济活动复常,该公司的业务重回正轨,并在今年二季度重新获利。 市场反应:怪兽充电公布季绩后,其股价周一在纽约下挫6.7%至0.7美元,处于过去52周的中下水平。 记者:欧美美 有超赞的投资理念,但不知道如何让更多人知晓?我们可以帮忙!请联络investors@thebambooworks.com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EM.US
Yan Palace still faces an uncertain future

上市闯关终成功 燕之屋前景仍存悬念

经过多次失败的尝试,“燕之屋”即将走完上市前的最后一里路,但产品营销费用高及“智商税”的疑虑、都让这个“燕窝第一股”的未来存在悬念。 重点: 业务增长仍然依赖开拓更多营销渠道及投入更多营销经费来实现 今年首五个月盈利增长超过20%至9,500万元      李世达 中国人食用燕窝有着悠久的历史,相传明朝时燕窝随着郑和的海上货船传入中国,此后500年来成为宫廷御膳中滋补养颜、补中益气的食补珍馐,并演变成身份地位的象征。时至今日,作为保健品的燕窝产品在大健康时代受到瞩目。 经营中国内地最大燕窝品牌的厦门燕之屋燕窝产业股份有限公司,近日通过港交所上市聆讯,意味着这家燕窝食品龙头距离上市仅一步之遥。 事实上,早在2011年燕之屋就筹备赴港上市,但同年发生亚硝酸盐含量超标的“毒血燕”事件,致使首次IPO计划搁浅,2021卷土重来亦无功而还,今年再战港股,总算顺利通过聆讯。 根据港交所披露的聆讯后资料集, 2022年,按零售额计算,燕之屋是中国溯源燕窝市场最大的燕窝产品公司,市场份额为14%。按燕窝专营门店数量和中国检科院认证的进口数量计算,燕之屋也排名第一。 成立于1997年的燕之屋,产品主要包括了纯燕窝产品、“燕窝+”产品(可添加进燕窝中的产品)及“+燕窝”产品(可添加燕窝提取物的产品)三种类别。其中2012年上市的碗装即食燕窝,免去炖煮的麻烦,是最具标志性的产品。 燕之屋收入由2020年的13亿元(1.82亿美元)增长至2022年的17.3亿元,复合年增长率为15.3%。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报告,于2020年至2022年,燕之屋的市场零售总额亦以12.3% 的高复合年增长率增长,高于行业平均水平8.6个百分点,并在同年的五大燕窝品牌中处于最高水平。 从盈利看,燕之屋过去三年的表现理想,盈利由2020年的1.22亿元增至2022年的1.92亿元。今年5月底止五个月为9,505.8万元,按年亦增长20.7%。 营销费用不菲 虽然过去三年燕之屋产品毛利率分别达到42.7%、48.2%、50.8%,但净利润率却仅有9.5%、11.4%、11.9%。主要原因是过高的营销推广费用。 2008年,燕之屋首次请来刘嘉玲代言,一句“吃燕窝,我只选燕之屋碗燕”耳熟能详,快速打开市场知名度。2018年再请来林志玲担任品牌代言人;2022年更签下当红明星赵丽颖。透过砸大钱请明星代言,吃燕窝重新成为一件时髦的事。 于2020年、2021年及2022年,燕之屋的销售及经销开支分别为3.2亿元、3.9亿元及5亿元,分别占同年总收入的24.4%、26.5%及29.1%。 同期,燕之屋的广告及推广费用分别为2.4亿元、2.7亿元及3.3亿元,分别占销售及经销开支的74.3%、67.4%及64.8%。 燕之屋三年的广告及推广费用合计达8.3亿元,对比研发方面的开支,仅分别为1,770万元、1,900万元及2,400万元。燕之屋收入的增长,更多依赖营销费用的投入,而非产品研发。 “智商税”疑虑 过度依赖营销推广,不重视产品研发,似乎是燕窝行业的普遍现状。问题的根源或许在于燕窝宣称的功效不容易被证实。究竟是“滋补圣品”还是“智商税”(指不必要的消费,通常是买了华而不实的东西)。 燕之屋在招股文件中表示,燕窝的主要成分唾液酸,在免疫调节、抗衰老等方面有益。该活性物质在燕窝中的含量可达10%以上。但也有研究指出,唾液酸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一些常见食品中也含有唾液酸成分。而且燕之屋并未拥有药品、保健食品的批号,经营食品类别仅为罐头、饮料。 去年燕之屋申请在A股上市,中国证监会曾向燕之屋发起问询,要求燕之屋说明公司广告等宣传材料是否存在虚假宣传等合规风险,以及是否因此受到行政处罚。 门槛不高竞争激烈 然而燕窝市场进入门槛较低、毛利高,令内地燕窝市场越来越热闹。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报告,中国的燕窝产品公司数量由2017年的约8,000家稳定增长至2022年的13,000家。上市文件中也称,“无法保证一直会有充足的客户需求支持燕窝行业的持续扩张”。 近年来,形成一定影响力的燕窝品牌有小仙炖、燕安居、燕府、熹焱燕窝、天赐福燕及中药品牌同仁堂等。其中2014年成立的小仙炖,主打鲜炖燕窝及网络差异化行销,在2020年便实现十亿元营收,并于2021年3月完成C轮融资,获得投资人看好。 虽然按2022年零售额计算,燕之屋的市场份额排名第一,占有5.8%的市场份额,但行业老二、老三市场份额分别为2.6%、2.3%,领先差距并不大,面对庞大竞争压力。 面对后起之秀的竞争,燕之屋加大燕窝衍生产品的研发,包括以燕窝为基底添加了额外成分的燕窝产品,以及推出“燕之屋-燕宝诗”护肤品系列。燕窝+及+燕窝产品占总收入占比从2020年的3.3%提升到今年首五个月的4.8%。可看出燕之屋在此方面的努力。 燕之屋获利持续成长,主要依赖营销费用的投入,随着市场逐渐饱和,也需要增加研发投入推动产品创新迭代,创造新的成长动力。 有超赞的投资理念,但不知道如何让更多人知晓?我们可以帮忙!请联系我们了解更多详情。 咏竹坊专注于在美国和香港上市的中国公司的报道,包括赞助内容。欲了解更多信息,包括对个别文章的疑问,请点击这里联系我们。…
Hotelier H World Group announced last Friday it recorded a net profit of 1.31 billion yuan for the third quarter of this year.

快讯:华住集团连赚三季 预料本季增长减慢

最新:连锁酒店经营者华住集团有限公司(HTHT.US; 1179.HK)上周五公布,今年三季度录得13.1亿元净利润,扭转去年同期的7.1亿元净亏损。 利好:该公司三季度来自Legacy-Huazhu分部的收入按年增长61.8%,优于之前公布收入增长49%至53%的指引。 值得关注:该公司预期四季度收入增长约41%至45%,与三季度的增长53.6%比较,意味管理层的看法转趋保守。 深度:华住是一家源于中国的国际酒店集团,分别于纽约及香港上市,其业务包括租赁及自有、管理加盟以及特许经营模式,截至今年9月底,共有9,157家在营酒店,提供约88.6间客房。该公司旗下的廉价汉庭品牌为业务支柱,并与法国战略合作伙伴雅高集团(AC.PA)合作经营美居、宜必思和宜必思尚品等较高端的品牌。受新冠疫情影响,该公司过去三年都录得净亏损,但随着全球旅游业复苏,今年首三个季度都分别录得净利润。 市场反应:华住的港股周一小幅波动,中午收盘涨0.2%至28.6港元,处于过去52周的中下水平。 记者:欧美美 有超赞的投资理念,但不知道如何让更多人知晓?我们可以帮忙!请联络investors@thebambooworks.com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HTHT.US 1179.HK
ZTO underperformed quarter-on-quarter despite robust year-on-year gains

亮丽背后存隐忧 中通季绩环比倒退

面对中国经济放缓及快递行业竞争激烈,中通快递第三季度收入及盈利仍能按年增长 重点: 中通第三季度虽赚23.5亿元,但与第二季度比较,下跌8.4% 公司亦预计,年度的增长率未能达到之前的承诺        刘智恒 中通快递有限公司(2057.HK, ZTO.US)刚公布第三季度业绩,收入90.8亿元,按年上升1.5%,盈利则上升21%至23.5亿元。 期内,包裹量达到75亿件,同比上升近18%,核心快递服务收入增长2.2%,主要是包裹量增长所致。中通第三季度的市场份额按年提升至 22.4%,能在中国经济放缓下,交出一份这样亮丽的季度成绩表,可谓交足功课。 跟同业比较,中通亦并不失礼,甚至可以说冠绝同业。虽然收入不及其它主要竞争对手,顺丰(002352.SZ)高达646.5亿元、圆通(600233.SH)、韵达(002120.SZ)及申通(002468.SZ)都超过百亿元,但说到盈利,中通竟然能在几大巨头中脱颖而出,较顺丰的20.9亿元还要高出一成二,其他的更难项其背。 纯利抛离对手,与中通第三季度的毛利率高企不无关系,中通毛利率高达29.8%,远远抛离顺丰、圆通及韵达等介乎11%至12%的毛利率,更别说是申通的3.1%。 中通能做到如此高毛利率,公司解释主要是成本控制得宜,集团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赖梅松表示:“面对加剧的价格竞争,中通专注于提升服务质量,并坚持获取有盈利的业务增量。中通的数智化和精细化管理举措持续推动分拣和运输成本效益的提升。” 首席财务官颜惠萍亦表示,集团利用标准化和数字化管理设施,将单票分拣加运输成本下降 11%,超出预期。同时,销售管理费用占收入比重稳定在 5%左右。 股价不升反跌 然而,业绩公布当天,股价表现非但未能上升,反之更跌穿180港元关口,最终收报179港元,跌4.3%,之后股价持续受压,过去一周足足跌了超过6%。 投资者似乎对中通未投下信心一票,没错,若按年度,中通确实令人眼前一亮;但细心看,以公司本身的季度业绩比较,业务或许已现疲态,甚至出现倒退。中通第二季度收入达97.4亿元,盈利25.4亿元,第三季在两方面都出现下跌。 第三季度毛利率接近30%,按年升了近3个百分点,但相对于上季度的34%,原来是倒退了4.2个百分点。业务上也开始有点停滞不前,包裹量都由第二季度的76.8亿件,微跌至第三季度的75.2亿件。 价格竞争再出现 面对市场的压力,公司重申全年业务量可达到292.7亿至302.4亿件的指引,全年增长20%至24%。不过,原本公司坚持的市场份额年度增长目标为1.5个百分点,但考虑到市场环境出现价格竞争,要争取有盈利的业务增量变得不再合理或可行。 今年快递行业虽有所回暖,但过去曾出现的价格竞争,又再次在个别地区出现,今年首三个季度,快递公司的单票价格有下滑趋势,9月份圆通、韵达及申通的平均单票价为2.34、2.29及2.11元,同比分别下跌7.32%、12.93%及13.52%。至于中通的单票收入,亦大跌13.5%。按目前的价格走势看,今年第四季度很大机会单票价会继续走低。 除了行业环境的问题上,部分投资者仍对中通存有戒心。今年3月时,沽空机构灰熊对中通的指斥,认为公司有造假之嫌,其中就针对中通较行业对手超高的毛利率,以及有虚报企业人手以降低整体成本。 投资者有戒心 对于灰熊的指控,中通当时只发出简单回应的公告,指沽空报告并无依据,并包含许多错误、无根据的推测以及误导性结论和诠释。其亦缺乏对公司业务模式及财务报告结构的基本了解,缺乏对公司公开文件的全面解读。到今年4月,中通表示独立调查完成,根据调查结果,审计委员会认为该份卖空报告及补充沽空报告所作指控均无事实依据。 不过,对于灰熊重点指控的几点问题,集团未有一个详细的回应。事实上,早在2017年,美国伯明翰养老基金对中通及它的承销商摩根士丹利与高盛集团提起集体诉讼。其中指控中通使用一个“网络合作伙伴”系统处理利润率更低的包裹收发服务,令更不赚钱的业务,得以从公司账本上消失。 由于牵扯在太多的造假新闻中,站在投资者立场,有怀疑自然是先避为妙。特别在今天市场疲弱的环境下,一有风吹草动,投资都先沽为上,又或,抱观望态度。基金的却步,加上减价战如箭在弦,第三季度中通业务又有转弱态势,各项原因都影响集团的股价表现。 有超赞的投资理念,但不知道如何让更多人知晓?我们可以帮忙!请联系我们了解更多详情。 咏竹坊专注于在美国和香港上市的中国公司的报道,包括赞助内容。欲了解更多信息,包括对个别文章的疑问,请点击这里联系我们。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2057.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