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药走向商业化 基石等待收成期

这家生物制药公司与国际药企辉瑞合作的一款最新抗癌药,在中国获批上市
重点:
- 基石药业宣布,其抗体药物择捷美已被中国药品监管部门批准用于治疗某些肺癌
- 公司估值比同业低,并获大摩预计两年后扭亏
克洛伊
生物制药公司基石药业(2616.HK)的发展迈向重要一步,公司与国际药企辉瑞(PFE.US)合作的首只抗癌药获中国药监部门批准销售,将正式走向商业化,未来可望带来理想收入,有分析认为公司在2023年有机会扭亏。
由基石药业研发、可用作治疗初治转移性(IV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新药:免疫检查点抑制剂( PD-L1)抗体择捷美(舒格利单抗注射液),其上市申请已获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是公司今年于中国获批上市的第三款新药。
更重要的是,公司与辉瑞达成战略合作,当中包括就该款注射液在中国的开发和商业化,以及将更多肿瘤产品引入大中华地区,有助公司持续获益。这种合作对小型生物技术公司是很常见,因这些公司往往缺乏财政资源,无法自行将其药物商业化。
基石药业表示,与安慰剂联合化疗相比,利用择捷美联同化疗作治疗,有助显著延长患者的疾病无恶化存活期,并把患者疾病进展或死亡风险降低52%,并显示出总生存期有明显获益的趋势。
这次与辉瑞的合作,虽然未有透露该款新药在中国的市场规模,但公司引述去年全球有221万宗例新发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占全部肺癌患者的85%,其中66%患者被诊断为晚期;据临床研究机构IQVIA的市场报告,预计到2025年,全球肿瘤药的市场规模将达到2,690亿美元(1.7万亿元),其中免疫肿瘤药物贡献约20%。
PD-L1抗体是适用于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一线治疗,今次获批新药的是针对第四期患者,至于公司旗下针对第三期患者的新药仍在审批上市。同样是PD-L1新药,公司亦有三款针对胃癌、食道癌、复发或难治细胞淋巴瘤的产品,仍处于关键性试验阶段,换言之,距离商业化只差一步。
竞争激烈
公司在今年的中期业绩,对PD-L1的市场规模有较仔细的统计,PD-L1在美国、英国及欧盟等市场用于治疗非小细胞肺癌、胃癌及食管癌的销售额,预计于2026年达到300亿美元。当该款新药接触人口达14亿的中国市场,可望为公司带来强劲销售额。
除了PD-L1之外,公司与辉瑞合作的萝扎替尼(ROS1/ALK)针对非小细胞肺癌新药,亦已在概念验证的最后阶段,下一步将进入关键性试验,而这项新药是基石与辉瑞联合开发。
虽然新药不乏市场,但高盛的报告指出,中国已有不少同类产品面世,并获国家医保药品目录覆盖,因此市场竞争相当激烈,因此需视乎基石药业及辉瑞的定价策略,才能更新对舒格利单抗注射液对收入贡献的预测。
摩根士丹利则认为,今次基石药业获批的新药,其治疗益处可与已获批准的其他同类媲美,认为基石与辉瑞的策略性合作,可于未来数年产生强劲商业业绩,与高盛同样给予公司〝买入〞评级。不过,公司上市至今仍未获利,加上药品陆续商业化,预计销售及营销支出会上升,因此估计基石于2021及2022年度仍会录得亏损,到2023年度才录得盈利。
仍未获利
事实上,受惠于产品开始市场化,基石药业开始有收入入账,今年上半年录得7,945万元营业额;但由于产品市场化,销售及市场推广开支大增四倍到1.54亿元,加上研发开支高达5.1亿元,期内亏损同比增加15%到7.73亿元,证明摩根士丹利所言非虚。
若以市净率(P/S ratio)估值,基石与业务接近的几只生物药业股比较,仍处于较低水平。截至本周二,再鼎医药(9688.HK)与康希诺生物(6185.HK)的市净率,分别约4.18倍和4.45倍,信达生物(1801.HK)为6.61倍,百济神州(6160.HK;BGNE.US;688235.SH)更达到7.46倍;而基石药业的市净率只有3.85倍。
本周初期,香港上市的多只医药股受到较大冲击,不少下跌了10%以上,这是由于开拓药业(9939.HK)开发的一种用于治疗新冠病毒的药物,在临床试验分析中未能达标,导致开拓的股价在周二暴跌67%。
当日大挫12%的基石药业当日也发表公告,表明不清楚股价不寻常波动的原因,强调公司是专注研究及商业化创新肿瘤免疫治疗药物,业务营运一切正常,并对未来持续高增长充满信心。
基石药业今年9月已跌破12港元(1.54美元)的招股价,虽然股价在上周二宣布新药获批后大涨4.7%,但其后震荡向下,本周二更以7.44港元全年低位收盘。
但是,能得到辉瑞作为其合作伙伴,是对基石药业未来充满信心的一个重要信号,自2019年初上市以来,这种合作的新进展,往往会引发公司股价反弹。作为该合作关系一部分的新药继续获得批准,可能会在未来一年为该公司的股价带来正面作用。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