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llustration of Chinese factory at its full capacity

上周中国经济和中概股大事件:

▷ 工业生产和消费零售加速恢复

▷ 8月外资净卖出149亿美元A股

▷ 欧盟开始打压中国电车

▷ TikTok开启美国电商业务

▷ 德国拒绝中国收购卫星公司

本周中概股评分:45/100

Portrait of Doug Young

主编,阳歌 Doug Young

业生产和消费零售加速恢复

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8月份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4.6%。增速均创5月以来的新高。这两个数字都高于分析师的预期,一定程度上显示出了近期的经济刺激措施获得了一些成效。

2023年1-8月数据摘要(同比):

新能源汽车产量+29.6%
智能手机产量7.5%
集成电路产量1.4%
超市零售额0.5%
网上零售额+9.5%
餐饮收入+19.4%
珠宝零售+12.8%
装潢建材零售7.8%

离的外国资本

国际金融协会(IIF)的数据指出,今年8月份外资净卖出价值约149亿美元的A股,金额创下2015年以来的单月新高。同时,来自荣鼎集团(Rhodium Group)的数据显示外资正在加速转向中国以外的地区,截止2022年底,印度、墨西哥、越南这3个国家同时超越中国,成为Greenfield FDI(外商直接创建投资)项目金额最高的3个国家。

这两则消息对于中国来说可能是双重打击。外资离场A股说明其对中国经济复苏速度的担忧;而FDI的转向则反映出疫情后很多跨国公司的供应链多元化布局——把更多鸡蛋放到其他发展中国家的篮子里。

概股继续徘徊

恒生H股指数上周微跌0.1%,iShares MSCI China ETF微升0.8%。同期恒生指数下跌1.4%。

今年以来中概股处于过山车模式,一直在经济复苏的期望和经济刺激措施的期待中上上下下。8月最新的工业和零售数据应该至少可以让本周的交易有一个良好的开端。

盟开始打压中国电车

上周,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宣布,欧盟委员会将启动一项针对中国电动汽车的反补贴调查。我们已经看到新能源汽车总产量1到8月同比增长近30%,而根据海关总署的数据,1到8月新能源汽车出口同比增长了110%。根据中国汽车流通协会的数据,截止2022年10月,中国电动汽车已经占据欧洲10%的市场。

在其报告中,冯德莱恩宣称中国电动汽车因为获得了大量政府补贴才能做到如此廉价。同时她还指出,中国光伏企业也是因为大量的政府补贴才能够统治全球市场。此前,美国和欧洲也开始尝试在这些新兴领域提供补贴,不过仅凭补贴可能还是无法战胜中国企业,所以接下来的惩罚性关税估计是难以避免的了。

消息公开后,比亚迪、蔚来和小鹏的股价分别下跌2.8%,1%和2.5%。

地产市场先反弹后熄火

最新数据显示,诸多刺激措施出台后,商品房销售面积在9月第一周环比上涨10.8%,但是在第二周环比下跌30%。

同时,北京市宣布取消部分地区的二手房限价,广州则取消了新楼盘限价,房产税的推进也被进一步搁置。所有这些措施可能还不足以挽救挣扎中的开发商和观望中的购房者,想让房地产市场恢复活力,可能还需要更大的动作。

TikTok开启美国电商业务

Shein和Temu正打得不可开交的时,TikTok也宣布在美国开放购物功能,成为第三个进军美国电商市场的中国巨头。对于1.5亿的TikTok美国用户来说,新功能可能比较像他们比较熟悉的Shopify——第三方卖家可以直接在TikTok平台进行商品销售。

Shein和Temu把中国的廉价商品带给美国消费者,而TikTok如果能够利用其巨大的用户基数,在相对中高端一些的市场打开局面,那亚马逊可能就要真的开始面临巨大的中国挑战了。

国拒绝中国收购卫星公司

上周三,德国政府否决了了上海垣信卫星科技有限公司完全收购德国初创卫星公司KLEO Connect的计划。此前,垣信已经拥有了后者53%的股份,这次的收购目标是另一家德国公司持有的45%的股份。KLEO的研发方向跟马斯克的星链十分相似。

德国政府这次决定并不出人意料,因为卫星通讯也是一项重要的电信基础设施。包括中国在内,各个国家都会对这个领域的海外控股相当敏感。出人意料的是最初的53%控股能够获得批准。当然,相比于美国,德国对于中国资本的宽容度更高一些。

嗒再次闯关港股

嘀嗒出行于近日第四次递交港交所上市申请。它是中国最早开展顺风车业务的公司之一,一直以来都以“中国最大的顺风车平台”自居,但是这次递表的时候,说法已经改成了“中国第二大顺风车平台”。招股书中没有说第一是哪家公司,按照近年的市场走势可以判断,第一名应该是以共享单车起家的哈啰出行。

目前港交所还没有同类型的公司上市,之前滴滴和哈啰的香港上市都没有成功。

新闻

简讯:文远知行港股首挂破发 全日收跌近一成

自动驾驶出租车运营商文远知行(0800.HK, WRD.US)周四在港交所首挂低开7.8%,随后跌幅扩大,至中午休市报24.4港元,跌9.96%。 已在美国上市的文远知行公布,此次发行8,825万股,其中,香港公开发售获72.44倍超购,触发回补机制,最终配发占比增至20%,国际发售占80%,获8.85倍超购。最终发售价为每股27.1港元,净筹约22.64亿港元(2.91亿美元)。 公司表示,集资所得约40%用于开发自动驾驶技术,另外40%用于加快L4级车队的商业化量产或运营,约10%用于建立营销团队和分支机构,余下10%用于一般营运资金。 今年上半年,公司收入近两亿元,同比增长32.8%,亏损达7.92亿元,按年收窄约10%。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简讯:定价远低目标 小马知行午收仍跌13%

自动驾驶出租车营运商小马智行股份有限公司(2026.HK, PONY.US)周四首在香港挂牌,开市报124港元,较招股定价139港元低近11%;中午收市报121港元,跌13%。 自小马智行在上月28日在港公开招股后,其在美上市的存托股份持续受压,周三收市报16.25美元(126.75港元),过去一周下跌23%。 小马智行经调整后的发售量为4,824.9万股,招股价最高不超过180港元,是次定价远低于目标价近23%。公开发售录得超额近15倍,国际配售超额6.7倍,集资总额67亿港元 公司在中国4座一线城市提供L4自动驾驶服务,现时拥有自动驾驶的士超过720辆,另有170辆自动驾驶货车。今年上半年,公司收入同比升43.3%至3,543.4万美元,但亏损按年扩大87.2%至9,608.6万美元。 刘智恒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Hiducation provides vocational education

收入下滑亏损扩大 嗨学网光环何在?

为追寻难盈利之路,中国第四大线上职业教育机构嗨学网,冀借人工智能(AI),为业务注入成长动力 重点: 嗨学网已在香港申请上市,但今年上半年收入下滑与亏损扩大,恐削弱对投资者的吸引力 中国房地产持续低迷,作为中国建筑行业技能培训的龙头企业之一,亦面对一定负面因素    谭英 北京嗨学网教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希望借上周提交的香港上市申请,让投资者了解中国职业教育培训的市场潜力。然而,公司本身也可能从投资者那里上到一课——由于业务与中国低迷的房地产市场关联密切,投资者或许会选择观望。 嗨学网此举或意在试探市场对其投资兴趣,公司是中国建筑行业最大的线上职业能力培训服务提供商,同时也是应急安全领域的第二大线上职业能力培训机构。 截至2025年上半年,嗨学网毛利率达85.8%,这一数据显示公司在盈利能力方面表现亮眼。公司希望能追随中国职业教育龙头——中国东方教育控股有限公司(0667.HK)的脚步。后者于2019年在港上市,筹资6.25亿美元,当时成为全球规模最大的教育类IPO。 不过,投资者对中国东方教育的态度并不友善。自公司上市以来,股价已下跌约一半。话虽如此,中国东方教育今年上半年毛利率仅为59%,远低于嗨学网,但其收入与盈利表现明显更为健康,同期分别增长10%与48%。相比之下,嗨学网在同一期间仍处于亏损状态,收入亦出现下滑。 嗨学网自2010年推出首个职业学习品牌“嗨学课堂”以来迅速成长,并于2018年推出高端职业资格培训品牌“精进学堂”。然而,公司自2022年起便持续录得亏损。正如前文所述,其核心产品集中于建筑领域相关职业,而中国房地产市场过去数年陷入低迷,对其业务构成压力。 嗨学网旗下第三个品牌“数培通”主打企业客户培训服务,但表现相对疲弱。由于房地产市场持续下滑,多数企业不愿投入资金培训建筑工人——在新建工程活动低迷的情况下,劳动力供给已相当充足。 雪上加霜的是,嗨学网近年屡成消费者投诉焦点。据中国媒体近期统计,公司在“黑猫投诉”平台上共有8,414宗投诉。就在公司提交上市申请的同一天,仍有人投诉被诱导购买高价课程,之后退款遭拒。类似的投诉早在2020年便已出现在央视的“315消费者权益保护日”调查节目,成为公司长期面临的负面问题之一。 根据申请文件,嗨学网的市场推广支出占收入比例超过60%,这不仅可能解释公司长期亏损的原因,也反映其激进的销售策略或与投诉潮相关。文件还显示,截至今年6月,嗨学网的销售与行销团队人数占其员工总数的八成。 业绩反转 直到最近,嗨学网的亏损仍在收窄,收入似乎也走在稳健成长的轨道上。公司所处的中国职业教育市场,在北京政策大力支持下,一度被看好将迎来高速增长。根据申请文件引用的研究数据,中国线上职业技能与资格教育市场规模,已从2020年的375亿元(约52亿美元)增至去年的469亿元。嗨学网在该产业中排名第四,市场占有率约1.1%,并在细分的建筑类职业资格培训市场位居第一。 2022年至2024年间,嗨学网收入增长约28%,由4亿元升至5.1亿元,同期亏损减半,从1.8亿元降至9,070万元。截至2025年6月,公司累计付费用户达430万名。 然而,这些正面趋势在今年急转直下——2025年上半年公司收入按年下滑5.5%至2.3亿元,亏损则倍增至1.58亿元。唯一持续改善的指标是毛利率,从2022年的78.6%提升至2024年的81.6%,并于2025年上半年进一步升至85.8%。 由于嗨学网近三分之二的收入,来自“嗨学课堂”与“精进学堂”两大品牌下的建筑类职业资格考试课程,因此不难看出,公司业绩近来下滑的主因,正是房地产市场持续低迷。其建筑行业培训与资格服务收入占比,已从2022年的68.2%降至2025年上半年的59.5%。 那么,在业绩乏力、难以激起投资兴趣的情况下,嗨学网为何仍认为此刻是推动卜市的时机?公司给出的答案是——人工智能(AI)。嗨学网相信,AI技术的导入,将有助于改善公司表现。公司于2024年开始探索大模型AI的应用,并在2025年成立独立的AI创新团队,在随后六个月内推出逾30个AI智能体。 根据申请文件,公司已测试一款AI助教工具,自2024年9月上线以来,已协助批改超过13,000份作业;而于2025年8月推出的AI行销助理,已协助分析超过10万个商机。此外,公司于2025年5月试运行的会员制产品,短短数月内便吸引了21,000名付费用户。 嗨学网的另一项利好因素,是其近年业务正逐步扩展至建筑领域以外,包括应急安全、财会金融、法律资格与医疗卫生等新板块。 公司主要业务来自“嗨学课堂”与“精进学堂”两大品牌,收入由2022年的3.8亿元增至2024年的4.8亿元。“数培通”品牌下的企业服务,于2022年贡献收入2,100万元,但收入占比已从当年总收入的5.3%,下降至今年上半年的仅1.8%。 按行业划分,今年上半年建筑相关的个人培训服务收入为1.4亿元,占总收入的60.9%;应急安全培训占21.6%;其余则来自“其他”类别的职业资格考试课程。其中,应急安全资格考试业务成为公司最具潜力的成长引擎,其收入占比由2022年的13.3%上升至今年上半年的21.6%。 嗨学网计划将IPO募资用于升级其建筑与应急安全类课程,并扩展至医疗健康、銀发经济及新能源等新领域,同时打造终身学习服务体系。募资款项中,最大部分将投向AI基础设施建设、数据收集与研发等项目——这些领域潜力可期,但也需要进一步审视其实际能在多大程度上,提升公司营运效率。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AI companion

“懂你”的生意:AI陪伴撬动情感经济

AI不只懂得回答问题,还开始“懂你”。从恋爱陪聊到情绪安抚,AI陪伴正悄然改变人与科技的关系    李世达 在全球生成式 AI(Gen AI)应用正迅速多元化的浪潮中,“AI 陪伴”这一细分场景正悄然崛起。根据《哈佛商业评论》调查,情感与心理陪伴已跃升为生成式AI最常见的使用场景之一,用户使用频率甚至超越文字生成与翻译服务。这显示人们对科技的期待,正从“帮我工”转向“懂我、陪我”。 想像一下,当夜深人静时,睡前拿起手机,陪你聊天看剧的,可能不是人类,而是一个更懂你的AI。 在美国,AI陪伴正以“虚拟人格”为主导。早期的代表是聊天机器人Replika,至今累计用户超过3,000万,其中近半数设定AI为“恋爱伴侣”。随后兴起的 Character.AI让用户能自创角色、与名人AI对话,短短一年吸引上亿次互动。最新爆红的AI Bro则主打“陪用户刷Tinder、聊日常”,透过浮窗陪伴用户一同浏览手机内容,就屏幕上显示的内容做实时交互,上线数周即冲上美国Apple Store总榜前十,日下载量高达七万次。 在中国,AI陪伴的应用更加“贴地”。以近期爆红的“逗逗游戏伙伴”为例,主打“AI陪玩+陪聊”。用户可让AI语音助手陪打《王者荣耀》,或在夜里听它讲故事、模拟闲聊。该公司接受传媒访问时声称,月活用户已突破200 万,并计划拓展至海外市场。其背后采用的模型基于MiniMax技术与阿里巴巴(BABA.US; 9988.HK)旗下大模型通义千问(Qwen)微调整合。 另一家AI陪伴新创稀宇科技 (MiniMax),则被视为目前中国最具潜力的“AI人格工厂”。旗下的语音聊天应用Talkie,能让用户自创虚拟角色,与AI进行情感互动,至今年全球用户突破一亿,月活用户数超过1,100万,其中女性用户数约占48%。该公司由前商汤科技高管闫俊杰创立,已完成多轮融资,投资方包括腾讯(0700.HK)、阿里巴巴与红杉中国。据《华尔街日报》此前报道,该公司已秘密提交港交所上市申请,目标年内挂牌。 为“懂我”付费 中国市场的特点是快,从模型到App上线平均只需三个月。根据QuestMobile数据,AI陪伴应用的使用高峰集中于晚上10点至凌晨2点,主力人群是18至35 岁年轻人。这些人不一定孤单,但他们愿意为“懂我的AI”付费。 据Business Research Insights的报告,“全球 AI Companion 市场规模”于 2025 年估值约3,667亿美元,预计至 2035 年可达9,721亿美元,2026至20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