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家激光探测与测距(LiDAR)技术制造商,可能会成为一年多来首个大型中国公司赴美上市项目

重点:

  • 禾赛科技IPO的承销商包括高盛、瑞士信贷和摩根士丹利,这是它们一年多来首次承销中国企业在美国的IPO
  • 如果成功IPO,该公司将成为自动驾驶汽车使用的LiDAR技术之全球最大上市制造商

 阳歌

元旦和中国农历新年之间的这一个月时间,往往是中国企业IPO的沉寂期,因为很多拟上市企业都选择在这个两个重大节日结束后,待投资者回归工作时再上市。但今年的情况大为不同,因为停滞了一年多的市况终于突然变得有利之际,一批IPO滞后的公司争相上市。

过去两周往往是这个沉寂期中过得最慢的一段时日,因为这是中国内地和香港迎来漫长假期、庆祝将于周日到来的兔年前的最后一段时间。但这期间,依然有两家公司向美国提交了大型IPO申请,最新一份来自总部位于上海的禾赛科技,它于周二提交了申请。

在这两份申请之前,还有一个IPO计划,即我们本周早些时候写过的成人教育公司量子之歌。在该公司的申请中,大型投行花旗集团和中国国际金融股份有限公司,也是一年多来首次承销中国企业在美国的IPO,该交易拟最高募资4,400万美元(3亿元)。

禾赛科技的申请文件没有给出具体募资目标,但我们推测其金额应该会大得多,或许高达3亿美元,其中的原因我们稍后再做分析。与量子之歌的上市计划类似,在禾赛科技的IPO中,大型投行高盛、瑞士信贷和摩根士丹利也是一年多来首次承销中国企业在美国新发起的IPO。

三家这么著名的投行共同参与一笔上市交易,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我们为什么认为这次IPO的规模可能相当大的原因,因为小规模的上市,往往只有一个承销商。

更大的背景是,中国企业赴美IPO在2021年7月陷入近乎停滞的状态,因为中美两国的监管问题给这类上市的前景笼罩上了巨大的不确定性。其中两个最大的问题来自中国,一个涉及数据安全,另一个涉及政府对所有中国企业的监管普遍趋严。这两个问题现在基本上都已经解决了,为企业恢复赴美上市扫清了障碍。

另一个大问题是中美证券监管机构围绕对纽约上市的中国公司审计数据访问权限的争端。随着双方在去年8月签署一份新协议,且11月结束的初步检查取得成功,这一争端也基本上解决了。

大部分上市计划的中断要追溯到2021年7月,这意味着滞后了大约一年半的公司可能会突然重启IPO计划。因此,很多公司,比如量子之歌和现在的禾赛科技,都在加快速度,希望拔得头筹。这些公司和它们的承销商都意识到,随着这一波申请上市的公司如愿启动IPO,投资者不可避免地会产生疲劳,因此它们都试图在投资者兴趣高昂时成功敲钟。

新的领导者

禾赛科技的故事看起来确实有趣,该公司自称是世界上最大的LiDAR制造商,该系统利用激光确定物体的位置,用于自动驾驶汽车。该公司表示,截至2021年底,全球最大的自动驾驶公司中,有12家使用它的产品作为主要的LiDAR解决方案,从而使其在当年占据了约60%的市场份额。

在实际客户方面,该公司列出了三家中国企业:电动汽车制造商理想汽车(LI.US; 2015.HK),中国拥有的英国跑车制造商路特斯(Lotus)和一家名为集度汽车的公司,它们是禾赛科技最大的三个客户。这表明,禾赛科技仍然非常依赖中国本土市场。

有意思的是,我们在网上找到两份世界顶级LiDAR企业的名单上,都没有禾赛科技的名字,可能是因为名单上的大多数企业都是上市公司。其中,最大的三家公司是Velodyne LiDAR(VLDR.US)、Ouster Inc.(OUST.US))和Luminar Technologies(LAZR.US),这三家公司最新财报年度的收入都在4,000万美元至4,500万美元之间。Velodyne和Ouster的市销率都在5倍左右,而Luminar则高达53倍。这使Luminar的市值在20亿美元左右,比其他两家高出大约10倍。

与这三家公司的收入进行比较,禾赛科技确实看起来像是行业领导者。该公司2021年的收入为7.21亿元,较上年增长73%。2022年前9个月的收入又同比增长73%,达到7.93亿元。按年化计算,该公司去年的收入约为1.56亿美元,是这三家公司的三倍。

不过,禾赛科技目前处于亏损状态,2021年净亏损2.45亿元,去年前9个月净亏损1.65亿元。

按照Velodyne和Ouster类似的市销率计算,禾赛科技的市值约为7.8亿美元。但我们相信,由于其市场领先地位,它可能会获得更高的市销率,估值在10亿至15亿美元之间。这让我们回到之前关于筹资的讨论,由于公司通常会在上市的时候出售股本的10%至15%,因此禾赛科技上市可能至少筹集1亿美元,如果需求强劲,可能会达到这个数字的三倍。

该公司此前曾于2021年申请在中国上海的科创板上市,筹集20亿元人民币,但后来撤回了申请。不过,这一数额也表明,禾赛科技可能会在最近这次上市尝试中筹集2亿美元或更多资金。

我们在本文开头提到的另一个新上市申请来自生物技术制药公司硕迪生物,该公司也没有给出融资目标。大多数美国IPO申请通常至少包括一个初始融资目标,以便让投资者了解公司的规模和估值。因此,这两份新申请中都没给出这类目标,表明它们提交得相对匆忙,因为已经等待了一年多的中国企业加快了进入美国市场的计划,希望谋得先机。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新闻

快讯:商汤商业客户流失 经调整亏损升两倍

最新:人工智能(AI)企业商汤集团股份有限公司(0020.HK)周二公布去年业绩,期内收入减少19%至38.1亿元,非国际会计准则下的经调整亏损扩大234%至47.4亿元。 利好:为响应ChatGPT的广泛应用,该公司计划今年中推出以AI为基础的自然语言处理(NLP)模式,而公司去年在人工智能生成内容(AIGC)方面取得技术突破,能提供6K高清图的生成、回应中文古诗词作为提示词来生成对应图片等。 值得关注:受到新冠疫情及宏观经济不利影响,该公司去年的智慧商业客户数量减少22.2%至717名,令该部分收入下降25.2%至14.6亿元,抵销了智慧生活板块收入的增长。 深度:商汤是中国计算机视觉AI初创企业“四小龙”之首,通过开发AI软件平台,向政府及企业客户提供应用于智慧城市、监控及自动驾驶等人工智能即服务(AI-as-a-Service)。虽然该公司曾被美国政府列入“中国军工企业”黑名单,令上市计划一度延迟,最终仍顺利于2021年12月挂牌。值得注意的是,受庞大研发开支拖累,该公司自2014成立以来一直未能盈利,主要靠以往的多轮股权融资“输血”,而且在过去5年已累计录得逾430亿元净亏损。 市场反应:商汤股价周三下挫,中午收盘软2.6%至2.61港元,处于过去52周的中下水平。 记者:何仲尼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0020.HK

新冠疫情退潮 石药mRNA疫苗生不逢时?

石药集团的SYS6006是中国大陆首款获批的mRNA疫苗,但这一创新产品的上市并未带给投资者信心 重点: 由于欠缺大规模III期临床试验,加上上市速度被质疑过急,冲淡了石药mRNA新冠疫苗获批的利好消息 随着大多数国民都接种过新冠疫苗,加上疫情已趋于温和,mRNA疫苗的市场空间急剧萎缩,前景难被看好   斯年 2022年营收上涨,重磅新冠mRNA疫苗获批上市,股价却迎来大跌。石药集团有限公司(1093.HK)或许未预计到,两个看似利好的消息,投资者却表现得如此悲观。 3月22日,石药集团发布公告,表示经国家药监局组织论证同意,旗下新冠信使核糖核酸(mRNA)疫苗SYS6006获纳入在中国紧急使用。这宗本来是中国大陆地区mRNA疫苗“从0到1”获批的里程碑事件,却让石药的股价在翌日大挫7.3%至7.74港元,市值降至900亿港元(192亿元)边缘。 事实上,随着大多数中国人口都接种过新冠疫苗,加上官方在去年12月初解除一系列严格的防疫举措后,新冠疫情没有再出现大规模暴发,疫苗市场空间随即急剧萎缩,投资者的负面反应委实不足为奇。 石药是一家集创新药物研发、生产和销售为一体的大型药企,旗下产品众多。据公司官方网页显示,其销售过亿元的单品就有36个,覆盖多个疾病领域。 在mRNA新冠疫苗宣布获批使用的同一日,石药发布了去年业绩,过去一年,集团整体收入增加11%至309.37亿元,其中成药业务营收同比增长8.1%至245.2亿元,原料产品营收上升16.5%至44.5亿元。 临床试验不足一年 神经系统和抗肿瘤产品是集团营收的主力。根据财报,该公司去年在神经系统领域的产品营收最高,达到81.1亿元,同比增速依然达到7.5%:抗肿瘤领域药物收入则下降3.8%,贡献营收74.2亿元。 石药的研发管线众多,而且持续有新产品推出,去年上市的新药包括治疗外周T细胞淋巴瘤的多恩达,以及治疗滤泡性淋巴瘤的克必妥。此外,该公司还有多款仿制药在中国官方的集中采购获选,带来新的收入贡献,亦使产品结构更为均衡。 至于最令市场关注的,始终是其新冠病毒mRNA疫苗SYS6006获纳入紧急使用,这是中国首款自主研发、获得紧急授权使用的mRNA疫苗产品。 根据石药披露的信息,SYS6006是在2022年4月获得国家药监局的应急批准进行临床试验,在短短几个月内,便完成了I、II期和序贯加强免疫临床研究,证明了其安全性、免疫原性和保护效力。 序贯加强所指的,是按一定的时间间隔,接种不同技术路线的疫苗。中国目前绝大多数国民已经接种过新冠疫苗,当中以国药(1099.HK)和科兴(SVA.US)的灭活疫苖,以及康希诺(6185.HK; 688185.SH)的腺病毒载体疫苗为主,对mRNA路线的新冠疫苗而言,序贯接种效果的研究显得更有意义。 石药指出,在疫情期间开展的4,000宗序贯加强免疫临床研究中,以重组蛋白疫苗为对照,观察加强接种后7至28天,SYS6006的保护效力为70.2%,到14至28天时,其保护效力更升至85.3%。此外,在两剂或三剂灭活疫苗基础上接种一剂SYS6006,对包括OmicronBA.5、BF.7等在内的病毒株,都有很好的交叉中和作用。 疫情缓和影响需求 然而,这一创新产品的快速上市,却引起了投资者的担忧。首先,该疫苗至今尚未完成重要且规模最大的III期临床试验,欠缺大规模试验和过于快速的上市速度,恐招致外界对其真实效果的质疑;另外,即使这款疫苗安全有效,在全球新冠疫情退潮的背景,其市场空间非常有限。 作为疫苗的创新技术路径,辉瑞(PFE.US)联手BioNTech(BNTX.US)、以及莫德纳(MRNA.US)独自研发的mRNA疫苗在新冠疫情期间分别上市,点燃市场热情,例如辉瑞财报显示,其新冠mRNA疫苗在2022年为公司贡献了378亿美元(2,600亿元)营收,占其总营收近四成。 但两款海外上市的mRNA疫苗,至今未能进入中国内地市场。2020年3月,复星医药(2196.HK; 600196.SH)曾向BioNTech支付数千万美元的许可费,获得大中华地区独家开发和商业化复必泰疫苗的权益,但三年过去,该疫苗却仅仅进入了港澳及台湾地区。 因此,中国内地企业研发新冠mRNA疫苗始终热情不减,众多新老药企及疫苗企业纷纷入局。布局较早的艾博生物在2021年先后获得逾7亿美元和3亿美元融资,估值已突破200亿元。而在今年,康希诺生物、沃森生物(300142.SZ)与国药中生均先后发布旗下新冠mRNA疫苗的进展。不过,作为“后来者”的石药却成功夺得mRNA头筹,SYS6006临床试验不到一年就火速获批。 但一个不可回避的事实是,随着全球新冠疫苗广泛接种,疫情趋于平稳,包括mRNA在内的新冠疫苗的市场空间已经急剧萎缩。例如去年营收突破千亿美元大关的辉瑞已经下调今年的业绩指引,预计营收为670亿至710亿美元,而下调原因完全来自于新冠产品的预期收入将会下滑;中国疫苗企业康希诺更因为新冠疫苗市场开始萎缩,去年业绩已由盈转亏,股价从2021年450港元的巅峰下跌近九成。 由此可见,尽管石药的mRNA疫苗上市,对该公司和中国疫苗发展有突破性意义,但对于市场而言,其整体前景很难被看好。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1093.HK

快讯:达势股份上市日小幅波动

最新:达美乐披萨(Domino's Pizza)的中国运营商达势股份有限公司(1405.HK)周二首日上市,开盘报46港元,与其IPO定价持平。 利好:该公司发行的约1,280万股股份中,占90%的国际配售部分反应理想,录得90%的超额认购。 值得关注:零售投资者对该公司的香港公开发售反应冷淡,该部分仅接获57.55万股或45%认购申请,因此余下的70.45万股已重新分配至国际配售部分,并以招股价下限46港元上市。 深度:达势股份是全球最大薄饼连锁达美乐披萨的中国加盟商,目前在中国17个城市经营604家门店。该公司去年3月向港交所申请上市,并在10月递交更新版招股书,最终成功挂牌。虽然去年中国反复爆发新冠疫情,但该公司由于专注于外送服务,过去四年外送订单占其收入都超过70%,因此受到疫情的冲击相对堂食较小,其收入仍按年上升25%至20.2亿元。不过,由于积极开店,令开支持续增加,它去年录得2.2亿元净亏损,并预计将会继续亏损。 市场反应:达势股份周五早盘小幅波动,中午收盘平收于46港元。 记者:何仲尼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网龙盼从教育牟利 但投资者渐失耐性

去年,该公司的教育部门虽然录得亏损,但营收依然超过了资历更老的游戏部门 重点: 网龙去年下半年营收下滑1.5%,扭转了上半年增长26%的局面 该公司正在奠定基础,希望利用旗下普罗米休斯品牌的课堂交互显示面板,转型为高利润率的教育服务供应商   阳歌 教育赚钱,但游戏更赚钱。 网龙网络控股有限公司(0777.HK)正是在周二香港开市时候学到了这一课,因为投资者在其发布的年度业绩报告,发现其2022年下半年营收缩水、利润大幅下滑,因此对其股票进行了惩罚。网龙的收入来源包括游戏和教育服务,该公司是中国成立时间最早的游戏公司之一。 总的来看,网龙在长达20年的历程里,凭借强大海外市场保持游戏业务持续盈利的能力,相对令人赞叹。除了行业龙头腾讯控股(0700.HK)和网易(NTES.US;9999.HK)外,鲜有中型游戏公司能够做到这样。 与此同时,该公司正在打造一项看上去颇为明智的教育战略,包括将旗下交互式面板作为重要的教学助手,引入中国和世界各地的课堂。虽然这项业务的利润率非常低,但网龙正在为推出用于这些面板的教学软件打基础,后者是一项利润率要高得多、并能带来经常性收入的业务,也就是软件即服务(SaaS)。 该公司尚未从利润率更高的教育SaaS业务中获得回报。但它在去年中达成了一项战略合作,并在去年晚些时候进行了一项重要的收购,都是在朝着这个方向迈进。它能否成功是另一回事,因为其以普罗米休斯品牌销售的教育互动面板去年的总销量仅为 25.3万块。虽然比2021年增长了37.5%,但这个数字仍然相对较小。 投资者对教育部门的潜力不以为然,关注的反而是该公司去年下半年收入下滑和利润暴跌。报告发布后的第二天,该股开盘下跌15%,全日跌幅为14.5%。 该公司在中国风险最大的两个行业开展业务,事实上,它在成立20多年后仍能保持盈利,似乎还是比较令人惊叹。 中国观察人士都知道,它核心的游戏业务经常受到中国监管机构打击,因官方试图控制该行业,以减少对中国年轻人的影响。民办教育服务也是一个敏感的领域,是两年前的一场大规模整顿行动的对象。一些公司通过将重心从K-12教育转移到不那么敏感的大学生和成年人而幸存了下来,不过多数尚未恢复盈利。 根据我们用该公司最新财报中的数据进行计算,网龙去年保持盈利没有任何问题,尽管其下半年的利润与上年同期相比下降57%至2.69亿元,这标志着上半年利润下降21%的情况有所加速,因为该公司深处中国严格的防疫措施造成的动荡之中,加上最近对游戏和教育打击行动的影响,仍然挥之不去。 网龙总结称,2022年是“机遇与挑战并存的一年”,这与很多中国企业的看法一致。 游戏行业的“老司机” 虽然网龙不大为人所知,但它是中国最早的一批游戏公司之一,历史可以追溯到2001年。多年来,它合作的都是迪士尼(DIS.US)和艺电(EA.US)这样的大公司,2014年它还成立了一家合资企业,布局教育服务。 游戏和教育对公司业务的贡献各不相同,但至少在过去五六年里,两者大致为五五开。去年,教育收入超过游戏,后者的收入在下半年下降7.8%,前者则增长5.6%。这导致该公司下半年的整体收入下降1.5%至36亿元,扭转了上半年26%的收入增幅。 从更广泛的角度看,网龙多元化的收入流,从总体上来看还是表现不错。最大的问题在于,这两项业务在盈利能力上的巨大差距。游戏行业利润丰厚,去年毛利率高达95.6%。教育大不如前者,至少在这方面,它的毛利率只有23.2%,较上一年的30.8%大幅下降。 该公司正在努力提高教育业务的盈利能力,为推出利润率更高的服务奠定基础,也就是将硬件产品互动面板销往海内外的教室。为此,它在12月收购了一家名为Explain Everything的数字白板平台运营商,并表示将利用该公司创建课程、活动和交互式演示,通过旗下的普罗米休斯面板来提供。 去年6月,网龙还与一家名为Merlin Mind的公司建立了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后者专注于人工智能技术,网龙希望将其构建到未来基于SaaS模式的教育产品和服务中。 该公司还继续投资于游戏业务,去年研发团队增加了300名成员,为2023年预期的市场复苏机会做准备。该公司也继续在全球范围内拓展该业务,以便实现市场的多元化——中国市场虽然利润丰厚,但易受打击,去年海外市场占其游戏收入的16%。 周二的股价大跌,标志着投资者对网龙股价的持续低估。该股目前的市盈率仅有7倍,远低于网易的21倍,以及职业培训服务提供商中国东方教育(0667.HK)的33倍。 这种怀疑至少在一定程度上不无道理,因为它的教育业务目前仍在亏损,该公司需要证明这块业务能在未来一两年实现盈利。它的盈利战略显然是有效的,目前正朝着这个方向采取正确的行动。在如此多变的环境下,该公司能够长期保持经营似乎也表明,该公司的教育业务还是有一定成功的机会。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0777.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