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智恒

    

内地

    

陈天桥成美国大地主

曾经在内地网络游戏界叱咤一时的陈天桥,近日被外地媒体发现成为美国大地主,据土地报告(The Land Report)透露,陈天桥在俄勒冈州持有19万8千亩林地,是第二位拥有最多美国土地的外籍人。

出生于浙江的陈天桥,在上海长大,毕业于复旦大学,1999年创立了盛大互动娱乐,一度成为内地最大的网络公司,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后,更荣膺中国首富。至2012年将公司私有化,之后陆续卖掉盛大文学及盛大游戏。他于2015年斥资8,500万美元,向富达国民金融收购俄勒冈州林地。我们看,美国地大物博,林地并非核心地区的商业或住宅地,升值潜力似乎有限,陈天桥以几千万美元就做大地主,除非他有志于农林业发展,否则实际的价值未必太大。

人行出手撑楼市

内地楼市销售持续疲弱,《经济观察网》报道,人民银行批核1,000亿元的住房租赁团体购房贷款,支持8个城市购买商品房,再而用作长租房。涉及的8个试点城市包括天津、成都、重庆、福州,济南、郑州、长春及青岛,借款最长年期30年,利率3厘。

我们相信,新政策一方面可以让地方拯救部分项目,同时又可以带动购买力,支持地方楼市,另一方面也可为地区提供保障性租赁住房,实在一举多得。当然,以现时内地楼市情况,千亿元的购房贷款或许只是杯水车薪,而且出租房的回报未必可以抵销贷款利率,但在目前的楼市中,也是没办法中的办法,而且若推出后效果理想,或许中央会续在其它地方推行,又或会加大贷款金额,对楼市有一定效益。

龙湖拟提早还160亿债

市场有消息,龙湖集团(0960.HK)计划今年下半年,提早偿还明年1月到期的80亿港元银团贷款,而一笔明年底到期的80亿港元贷款,集团也计划明年陆续清偿。据报道,龙湖与部分境外债权人的会议中,表示会提早偿还贷款,计划是透过发行新债及向银行进行新贷款,当中发行的新债会由中债信用增进公司担保。

自从旭辉(0884.HK)及碧桂园(2007.HK)等较有实力的内房企业先后陷于债务危机,龙湖几已被视为民营房企最后一座大山,其一举一动备受关注,毕竟若连龙湖也出问题,民营房企将全面崩围。现时龙湖有意提早偿还债项,向外释出稳健信号,对集团本身及房地产市场也有利。

香港

    

合景鸭脷洲项目何去何从?

内房企业面对债务压力,除将旗下物业出售套现外,亦因资金有限,手上的合作发展项目也要适当减磅,最简单的方法莫过于将权益悉售予合作伙伴,前提当然是伙伴仍有财政能力。合景泰富(1813.HK)刚公布,将位于浙江宁波市的住宅项目5成权益,售予合作伙伴美的置业(3990.HK),作价4亿元。出售将令合景录得亏损近1.67亿元。

合景出售合资权益后,市场又想到其香港重点项目“凯玥”,2017年合景与龙光集团(3380.HK)以近169亿港元投得鸭脷洲地皮,每方呎楼面地价达22,118元,创下当时卖地纪录。发展商于去年初推售,每方呎均价50,800万元,但因为呎价高,而项目的单位面积较大,等闲逾千方呎,涉及银码动辄数千万港元,加上楼市回落,并不容易觅得买家。之前曾传长实(1113.HK)借收购凯玥的银团贷款而染指该项目,后又没有下文。至今楼盘销情不佳,发展商迟迟未能套现,楼价又持续调整,若没白武士挺身而出,项目会何去何从,最终会否被银团接管?

新盘挞订除笨有精

香港楼价向下调整,之前一两年出售的新楼盘陆续出现挞订,长实去年推售的油塘亲海駅II,近日接连有两宗挞订,各自损失订金129.4万港元。同区由五矿地产(0230.HK)发展的蔚蓝东岸,亦有一宗挞大订个案,买家被杀订金134.4万港元。中洲置业位于火炭的星凯.堤岸亦有一宗挞订,发展商没收订金77.1万港元。至于亿京旗下位于白石角的海日湾,亦录得1伙挞订。

楼市虽未大幅下挫,但楼价持续调整,加上现时中港经济疲弱,息口相信在一段时间持续高企,本地楼价难复旧观。个别高位入市人士(特别是两三年前买入楼花的买家)细心考虑,楼价相较高峰时已下调两成,挞订也是被没收5%或15%订金,计算下来尚属化算,倒不如选择壮士断臂,止蚀离场。

咏竹坊文章

Xiaomi CEO Lei Jun declared his ambition to make the smartphone maker one of the world's top five automakers i

    

向小米投下信心一票

《咏竹坊》本周报道小米(1810.HK)造车,集团创办人雷军在发布会上,展示小米第一辆电动车SU7,颜值超爆,设备也是高端,当市场猜度小米会再以平取胜时,雷军却反高潮,叫大家别期望可低价买入。他更扬言,要在10至15年成为全球五大车商。

市场有怀疑,小米在汽车行业只是菜鸟一名,如何可在强手环伺的新能源汽车市场占一席位。我们认为,截至去年11月,电动车的市场渗透率只是36%,加上车企逐渐拓展海外,整个新能源车市场仍是相当大,有足够空间让小米去开疆拓土。另一方面,雷军过往办金山软件(3888.HK),以及由一个手机门外汉去创立小米,最终都能成功,其能力无容置疑,加上小米这个大平台,有足够资金支持发展,因此我们也愿意投下信心一票。

蜜雪冰城“平”攻海外

内地茶饮龙头蜜雪冰城刚在香港旺角开设首家分店,旋即向港交所递交上市申请,市场消息集资金额介乎5至10亿美元。蜜雪冰城于1997年成立,发展至今已有35,000家分店,分布全国各地,去年首三季收入达154亿元。

蜜雪冰城能在市场脱颖而出,靠的是一个“平”字,最廉宜的几块钱有交易。集团初期采用农村包围城市策略,专攻三四线地区,再而借加盟商模式,令门店迅速增加。近年更积极海外扩张,复制内地“以平取胜”的模式拓展至东南亚,现时在越南就有4,000间分店,去年更宣布进军澳洲。蜜雪冰城于华人市场十分成功,在东南亚亦初见成果,但当开拓西方人为主的市场,就真的是对其能力的考验,毕竟西方人的口味以咖啡为主。

新闻

简讯:游戏相关业务带动 虎牙第三季收入年增近一成

直播游戏公司虎牙信息科技有限公司(HUYA.US)周三公布,截至9月底止第三季度,虎牙收入按年增长9.8%至16.88亿元(2.37亿美元),为公司今年以来最佳季度表现。 期内,公司游戏相关服务、广告及其他收入增长29.6%至5.32亿元,首次占总收入超过三成,成为主要增长动力。直播业务收入微升2.6%至11.57亿元,主要受惠于付费用户平均消费上升带动。用户数据方面,截至第三季度,虎牙总月活跃用户(MAU)达到1.62亿。 期内纯利录得960万元,相对第二季亏损550万元实现扭亏为盈,但较去年同期2,360万元下滑59.3%。经调整纯利录得3,630万元,按年下降53.5%。毛利率维持稳定,为13.4%,略高于去年同期的13.2%。 财报公布后,虎牙美股周三高开低走,收报2.68美元,跌4.29%,过去六个月累跌约27%。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简讯:中教控股预告本财年最高赚6亿

教企中国教育集团控股有限公司(0839.HK)周三公布,截至今年8月底止的财年,料会录得净利润4.4亿至6亿元,去年同期净利润为5.02亿元。 中教透露,净利润的预期,已反映商誉及无形资产确认减值之影响。集团表示,主要是预计位于海南省、广东省及河南省的单位,因未来现金流量估算出现下调,要为商誉及无形资产将减值。 集团续称,单位所处的地区,因市场供给增加及在当前宏观经济下,整体支付能力下降;初步估算,是次减值是非现金性质,约在16.2至17亿元。 中教控股周四开市下跌4.5%报2.98港元,公司过去一年股价由高位下跌27%。 刘智恒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Distinct Healthcare

专注私立高端医疗 卓正医疗三闯港交所

卓正医疗已构建起覆盖中国经济发达地区的医疗服务网络,在中国一二线城市拥有并经营19家医疗服务机构 重点: 卓正医疗采用家庭医疗模式,将单次、低频的医疗需求转变为多人、更高频的服务 2025年前8个月才首次实现经营利润回正,同期录得净利润8,321.1万元    莫莉 在政策监管趋严、医保支付改革等背景之下,中国不少民营医院陷入经营困境,甚至出现破产倒闭潮。不过,定位中高端市场的私立医疗服务却展现出较强的韧性,营收规模不断扩大。11月5日,以中产家庭为目标客群的卓正医疗控股有限公司向港交所主板递交上市申请书,这是其自2024年5月以来的第三次递表,海通国际、浦银国际为联席保荐人。 卓正医疗的业务始于2012年,现可提供儿科、齿科、眼科、皮肤科、耳鼻喉及外科、妇科及内科等一系列专科服务,目标客群是具有较强购买力、偏好更个性化医疗服务的大众富裕人群。据弗若斯特沙利文资料显示,以2024年的收入计,卓正医疗是中国第三大私立中高端综合医疗服务机构,市场份额为2.0%。中国大众富裕人群规模持续扩大,从2020年的1.04亿人增至2024年的1.23亿人。大众富裕人群的增长推动中高端医疗服务需求快速上升,市场规模从2020年的3,223亿元增至2024年的6,411亿元,弗若斯特沙利预计到2029年,该市场规模将进一步扩大至11,659亿元。 经过13年发展,卓正医疗已构建起覆盖中国经济发达地区的医疗服务网络,在深圳、广州、北京、成都、苏州、长沙、上海、重庆、杭州及武汉拥有并经营19家医疗服务机构,包括17家诊所和2家医院。卓正医疗的业务亦拓展至海外,在新加坡经营四家全科诊所,在马来西亚经营一家全科诊所,成为少数走出国门的中国私立医疗品牌之一。 与中国绝大多数医疗机构采用的个人医疗模式不同的是,卓正医疗采用的是家庭医疗模式,将单次、低频的医疗需求转变为多人、更高频的服务。以儿科作为流量入口,带动了整个家庭的医疗消费。2025年前8个月,卓正医疗儿科总就诊人次达15.89万,在整体就诊人次54.1万中占比达三成。 为了吸引更多家庭成员就诊,卓正医疗从2020年起推出了以年费为基础的会员计划,可以为一个账户中最多六名会员提供优先预约、部分医疗服务及产品的折扣价等优惠,大大提升患者的回头率。截至2025年8月底,卓正医疗共有11.65万个会员账户。2023年、2024年以及2025年前8个月内,分别有73.34万、90.58万以及64.21万人次的患者在卓正医疗服务机构及在线医疗服务平台付费就诊。 盈利并不容易 尽管卓正医疗的业务快速增长,但财务表现却并不尽如人意。2023年、2024年以及2025年前8个月,卓正医疗的营收分别为6.9亿元、9.58亿元和6.96亿元,但是其盈利之路却并不容易,2022年和2023年,公司净亏损分别为2.22亿元和3.53亿元。2024年,在可转换可赎回优先股公允价值变动的支撑下,公司实现净利润8,022.7万元,同期的经营利润仍亏损4,687.7万元。直到2025年前8个月才首次实现经营利润回正,同期录得净利润8,321.1万元。 其中,巨大的雇员薪金及福利开支是是影响卓正医疗财务表现的主要原因之一。2023年、2024年以及2025年前8个月,卓正的雇员薪金及福利开支总额分别为4.36亿元、5.65亿元以及3.77亿元,分别占同期总收入的63.2%、58.9%及54.2%。 这部分支出难以大幅缩减,因为医生团队是卓正医疗的核心竞争力。截至2025年8月底,公司拥有387名全职医生,平均执业经验约15年,其中约79%的医生曾在顶级三甲医院执业。不过,随着经营效率提高和就诊人次增加带来的规模经济效益,卓正医疗的毛利率正在改善,整体毛利率从2022年的9.3%提升至2025年前8个月的24%。 卓正医疗的发展中一直备受投资机构青睐,自2014年以来,公司完成5轮融资,投资方包括腾讯、H Capital、天图资本、经纬中国等知名机构,其中腾讯是卓正医疗的最大机构投资方,持有19.39%的股份。 在2021年完成的E轮融资中,卓正医疗的估值已升至约5.1亿美元(约合36.3亿元)。作为参照,目前已在港股上市、年营收超10亿元的眼科专科机构希玛医疗(3309.HK),其市值约为22.45亿港元,仍显着低于卓正医疗上一轮融资估值。这一反差也反映出港股市场对医疗服务企业的评判逻辑:投资者更为看重企业的持续盈利能力和自我造血水平,而非仅凭业务规模或融资估值。因此,卓正医疗能否在上市后展现出稳健的盈利前景,将成为其获得市场认可的关键。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Lingong makes heavy equipment

临工重机申港上市 多元化策略成双刃剑

趁中国股市情绪回暖及大宗商品行情复苏,矿业设备制造商临工重机正筹备香港上市。然而,公司在房地产市场中的业务曝险,可能令投资者却步 重点: 临工重机已向港交所提交上市申请,拟集资用于提升生产能力、加强研发投入及拓展全球业务版图 目前的矿业景气有助改善公司前景,但其房地产相关业务,可能成为业务增长的拖累   梁武仁 中国股市近期持续走强,金属等大宗商品价格亦稳步上升。 表面看,这两者结合似乎意味矿业设备制造商理应成为投资人追捧的焦点。然而,现实并非如此简单。临工重机股份有限公司在其刚启动的香港上市之路上,正好成为一个「多元化经营有时可能适得其反」的案例。 上周四,这家矿业设备制造商已向港交所递交上市申请,拟集资用于提升生产能力、加大研发投入,以及扩展海外业务。公司可能认为目前正是上市的良机,因为投资者对新上市的中国企业兴趣高涨。 临工重机的投资故事颇具吸引力,其身处矿业上行周期的核心位置,受惠于避险需求推高的黄金等贵金属市场,以及电动车、半导体等产业对矿物资源的持续旺盛需求。 然而,临工重机的实际财务表现并不如故事般亮丽。根据其申请文件,去年公司收入按年增长逾两成,达到120亿元(约17亿美元);但今年上半年销售额却出现同比下滑,尽管如此,公司仍透过改善利润率而实现净利增长。 临工重机的盈利能力表现尚称稳健,但其财报数据显示,公司并非在当前矿业繁荣周期中的高增长企业。根据临工重机于申请文件中引用的第三方研究资料,全球矿山设备市场,于2020年至2024年间以近6%的年复合增长率扩张,预计至2028年仍将维持类似的年增速。 公司今年上半年收入下滑的主要原因,是高空作业设备销售大幅减少。该类设备主要用于高空作业中人员、工具及材料的升降,不仅服务矿业,亦广泛应用于建筑与设施维修等领域。今年上半年,臂式与剪叉式升降平台的销售按年大跌45%。临工重机将此归因于市场竞争加剧,以及中国市场采购需求的减少。 临工重机进入高空作业设备业务相对较晚,公司于2015年开始拓展该业务,目的在于对冲矿业景气下行风险,并借此实现产品线多元化。自那以后,高空作业设备逐渐成为公司重要的收入来源。2023年,此业务占公司总收入高达40%;但随着销售下滑,今年上半年该占比已降至约25%左右。 设备业务不仅协助临工重机分散业务风险,也曾带动公司整体盈利能力提升。该类产品今年上半年毛利率接近28%,远高于公司核心矿山设备业务的19%。 陷入房地产阴影 临工重机在高空作业设备业务上面临的一大问题,是该业务使公司暴露于内地房地产行业之中。房地产企业是这类设备的重要客户,但这一产业在中国正陷入长期低迷。随着房市疲势未见缓解,建筑业同样受挫,导致市场对临工重机设备的需求下降。 建筑公司的经营困难最终也会传导至上游原材料市场,削弱对钢铁、铜、铝等建筑材料的需求,进而影响矿业企业的订单,这或许也解释了临工重机核心矿山设备业务增长放缓的原因。该业务在2022年至2023年间销售大幅上升,但今年上半年仅录得微幅增长。 公司面临的另一挑战是激烈的行业竞争,无论在中国境内还是海外市场皆是如此。尽管公司自称为「全球领先的矿业设备及高空作业设备制造商」,但实际上在这两个细分领域均未具主导地位。在竞争者众多的情况下,对一家市占率相对有限的企业而言,要实现高额利润并非易事。 临工重机同时也在寻求地域多元化,计划扩大中国以外市场的销售。这一策略与当前许多中国企业一致,在经历多年高速增长后,面对国内经济放缓,寻求海外业务成长成为共同选择。临工重机的海外销售遍及亚洲、欧洲、非洲及美洲,今年上半年占公司总收入的44%,较去年同期的31%及2022年的27%显著上升。 这种地域多元化趋势固然令人鼓舞,但公司整体财务表现平平,恐难令投资者刮目相看。当前正值中国企业赴港上市热潮,香港有望成为今年全球新股集资额最高的市场。但这并不意味着投资者会降低标准,尤其在新股供应激增的情况下,投资人将更加审慎。 归根结底,临工重机不仅在业务上面临激烈竞争,在资本市场同样如此。考虑到其对内地房地产市场的高曝险程度,这一因素或令部分投资者却步,对公司未来集资前景构成挑战。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