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xue files for Hong Kong IPO

在国内A股上市失败后,中国领先的茶饮连锁店已申请在香港上市

重点

  • 蜜雪冰城已申请在香港上市,估值或可达到50亿美元或以上,据报道该公司拟筹集最高10亿美元资金
  • 中国市场日益拥挤,促使蜜雪冰城加速全球扩张,该公司目前在海外运营着大约4,000家门店

    

陈竹

如果第一次泡泡破了,那就再试一次。这是中国门店数量最多的茶饮连锁蜜雪冰城股份有限公司发出的新信号,2022年在中国国内A股市场上市失败后,公司正试图在香港上市。

路透社上周援引知情人士称,蜜雪冰城计划通过上市募集5亿至10亿美元(35.5至71亿元)资金。按照区间下限计算,出售10%的股份就能让该公司的估值达到50亿美元,市值超过中国首家在港上市的茶饮公司奈雪的茶(2150.HK) 近六倍。

作为庞大的中国茶饮市场的领导者,蜜雪冰城的规模和品牌知名度应有助于它激起投资者的强烈兴趣。该公司在消费者中非常受欢迎,拥有数以万计的门店,其门店标识是一个雪人。

自1997年成立以来,蜜雪冰城的迅速崛起很大程度上归功于它的两大战略。第一个是特许经营模式,该模式使其能够利用第三方运营商实现快速扩张。据蜜雪冰城上周向香港交易所提交的上市文件显示,截至去年9月底,蜜雪冰城的逾3.6万家门店中,超过99.8%由特许经营商经营。

蜜雪冰城主打特许经营这一点,与很多专注于直营模式的竞争对手形成了鲜明对比,不过后者中的很多现在也开始尝试特许经营。该公司的大部分收入,是通过为门店网络供应原料和设备产生的,不同于直接面向消费者的竞争对手。

这种方式使蜜雪冰城得以迅速扩张,同时避免了直营模式涉及的很多固定成本,如租金、工资和设备采购。

蜜雪冰城成功的另一个关键因素是它专注于不那么吸引人的低端市场,瞄准中国中小城市更年轻、更精打细算的人群。申请上市的文件显示,该公司的茶饮售价普遍低于10元。

蜜雪冰城的门店网络规模远大于它在中国10元以下奶茶市场上的劲敌。根据中金公司(CICC)12月的一份研究报告显示,截至11月,甜啦啦和益禾堂(分别为中国第二和第三大连锁)各自在中国经营着大约5,676家和4,735家门店。

经过近期的快速增长,蜜雪冰城去年前9个月的收入为154亿元,高于2022年全年的136亿元和2021年的100亿元。期内净利润24亿元,毛利率较为强劲,达到30%左右,突显出蜜雪冰城轻资产特许经营模式的优势。

海外扩张

随着中国奶茶市场日益饱和,蜜雪冰城作为中国主要的茶饮连锁品牌,希望借助出海来提升收入。

根据中金公司12月份的研究报告中引用的数据,中国茶饮市场在经历了几年的快速扩张后,预计增长将放缓。该报告称,市场今年预计将增长20%,达到3,043亿元,但到2027年,增长将放缓至16%。中国的经济放缓也可能是一个不确定因素,这促使消费者控制在非必需品上的消费支出。

根据中金公司的报告,市场竞争也大大加剧,国内市场目前约有20个主要品牌。

蜜雪冰城面临两个方向的竞争。高端市场的很多竞争对手已经降低了价格,日益蚕食蜜雪冰城的传统地盘。早在2022年,高端品牌喜茶降价3至7元,一场茶饮大战就此爆发,奈雪的茶承诺推出更多20元以下的产品。随着消费者越来越谨慎,这种价格下行压力只会越来越大。

随着越来越多的品牌尝试通过特许经营来实现更快的增长,蜜雪冰城也面临着压力。喜茶之前一直坚持直营以维护形象与品质,到了2022年11月,开始开设特许经营店。竞争对手乐乐茶和奈雪的茶去年也步其后尘,表示将寻找类似的合作伙伴。

采用特许经营门店有助于这些竞争对手(其中很多专注于高端市场)向中小城市扩张,而这些城市正是蜜雪冰城的传统据点。

为了从中国过热的市场中解脱出来,蜜雪冰城于2018年在越南开设了第一家海外门店。截至去年9月,它的海外门店数量已增至约4,000家。其中大部分门店位于东南亚,该地区因与中国市场有许多相似之处而受到中国很多消费品牌的青睐。

根据蜜雪冰城上市文件中引用的第三方研究,到2027年,东南亚现制茶饮市场的规模预计将达到494亿美元,是2023年预计的201亿美元的一倍多。

虽然海外市场潜力巨大,但蜜雪冰城的全球扩张仍面临重大挑战。其中一个关键挑战是本地化,以符合每个国家的客户偏好和运营环境。

该公司在中国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归功于其建立的全国供应网络,为其数以千计的国内门店提供服务。蜜雪冰城目前主要使用中国的设施为海外门店供货,不过其接下来合乎逻辑的步骤将是在关键市场建立当地设施,这一步将需要大量新投资。

公司还在关注不太熟悉的目的地,去年宣布进军澳大利亚的计划。这些市场可能会带来新的挑战,因为它们与中国的文化相似性较少。此外,在这些西方市场,咖啡比茶更受欢迎。

随着蜜雪冰城的扩张,它很快就会发现很多本土竞争对手也有类似的想法。其中,喜茶和奈雪的茶在东南亚市场也非常活跃。尽管如此,蜜雪冰城的低价策略可能有助于它在海外找到受众,特别是在通货膨胀导致全球消费者变得更加注重价值的时候。

咏竹坊专注于在美国和香港上市的中国公司的报道,包括赞助内容。欲了解更多信息,包括对个别文章的疑问,请点击这里联系我们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新闻

简讯:周杰伦进驻抖音 巨星传奇股价暴涨

短影音平台抖音周三宣布,华语流行音乐天王周杰伦正式开设名为“周同学”的官方帐号,引爆市场话题。由其亲属控股、在中国大陆经营周杰伦IP的香港上市公司巨星传奇集团有限公司(6683.HK),周三股价暴涨94.37%,收报12.44港元,公司市值突破100亿港元(12.74亿美元)。 据财新报道,周杰伦帐号在未发布任何影片下,短短10分钟粉丝即从16万激增至45万,半小时内突破百万,至周四已突破千万。市场传言,周杰伦签约费高达九位数人民币,抖音官方则予以否认,称为谣言。 巨星传奇成立于2017年。由周杰伦母亲叶惠美及经纪人等亲友创立,总部位于江苏省昆山市,于2023年在香港上市。公司主要业务为新零售与IP运营。2024年,公司总收入5.84亿元(8,100万美元),同比增长35.8%,净利润5.024万元,同比增长21%。总收入中,来自以“魔胴咖啡”为主的零售消费品收入约占45%,与IP、内容授权有关的收入约占53.8%。 李世达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简讯:龙光21笔境内债重组获通过

房地产开发商龙光集团有限公司(3380.HK)周三公布,21笔境内公司债券及资产支持专项计划(ABS)的重组方案,已全部获相关债券持有人通过,并提供包括全额转换特定资产、资产抵债、现金回购、股票等重组方案选项。 龙光下一步将根据债券持有人会议的相关约定,就债券持有人选择的重组方案进行安排。 根据公司2024年业绩,集团的总负债为1877.8亿元,总资产为2125.9亿元,持有的现金为86.5亿元。 周四开市龙光股价升4.4%报0.95港元,过去一年股价已从高位下调46%。 刘智恒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RemeGen’s $4.2 billion licensing deal falls flat with investors

荣昌生物公布42亿美元BD合作 为何市场不买单?

以交易总价值衡量,荣昌生物此次BD在2025年上半年中国创新药企业BD交易总额中可跻身前五,但是与其他行业头部交易的含金量存在本质差异 重点: 荣昌的首付款仅有4,500万美元现金,在交易总额中仅仅占1% 荣昌生物短期偿债压力巨大,这笔低现金回报的交易或难以解决公司的资金链压力    莫莉 对于中国创新药企业来说,核心管线完成对外授权(BD)实现“出海”往往是重大利好消息,因为为授权交易不仅能为企业带来一笔可观的现金收入,也能为管线在海外的研发推进提供有力支持。然而,6月26日,市场期待已久的荣昌生物制药(烟台)股份有限公司(688331.SH;9995.HK)已获批产品泰它西普的授权交易终于靴子落地时,却引发资本市场剧烈震荡,A股和H股在消息公布当天分别重挫18.36%和11.71%,这背后究竟有何争议? 根据公告披露,荣昌生物将核心产品泰它西普在大中华区以外的全球范围内开发和商业化的独家权利授予美国生物医药公司Vor Bio(VOR.US),从这笔交易中,荣昌生物获得4,500万美元的首付款,以及价值8,000万美元、可认购Vor Bio普通股的认股权证,约占Vor Bio总发行股本23%,再加上最高可达41.05亿美元的临床注册及商业化里程碑付款,以及高个位数至双位数的净销售提成。 以42.3亿美元的交易总价值衡量,荣昌生物与Vor Bio的这项合作在2025年上半年中国创新药企业BD交易总额中可跻身前五。但是,无论从现实获益还是交易对手行业地位来看,这笔交易与其他行业头部交易的含金量存在本质差异,这或许为市场的悲观情绪提供了解释。 从首付款比例来看,荣昌仅拿到4,500万美元现金,在交易总额中仅仅占1%,相比之下,三生制药与跨国药企巨头辉瑞的合作中,三生获得了12.5亿美元的首付款以及最高达60.5亿美元的交易总额,首付款占比为20.6%。虽然荣昌以价值8,000万美元认股权证替代传统首付,但是这是“以产品换股权”的高风险策略。 其次,此番股价大跌也是回吐了被提前兑现的涨幅。在交易公布两周前,荣昌生物曾在公众号上高调宣称,多位跨国医药公司的商务拓展经理主动与公司交流泰它西普国际合作、技术授权等,暗示泰它西普有望与医药巨头联手,刺激港股股价单日暴涨20%。 然而,最终公布的合作方Vor Bio却只是一家“壳公司”,合作方的资质与市场预期有着巨大落差。据Vor Bio5月初披露,公司​​终止了所有临床项目且裁员95%至仅剩8名员工​​,截至2025年第一季度,其现金储备仅有5,004.7万美元,因股价长期低于1美元面临纳斯达克退市警告。尽管与荣昌合作的同一天,Vor Bio也宣布完成私募股权融资(“PIPE”)达成证券购买协议,预计在扣除费用之前总融资收益约为1.75亿美元,但是以Vor Bio当前的资金实力,为泰它西普推进海外研发恐怕仍然需要更多资金支持。 后期管线出海不易? 与三生制药等管线处于早期阶段的高价BD交易不同,荣昌生物此次“出海”的泰它西普是一款已于2021年获批上市的成熟药物。​在中国市场,泰它西普已获批用于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关节炎以及重症肌无力,是自身免疫性疾病领域的重磅产品。2024年,泰它西普的销售额高达9.7亿元,同比增加88%,为荣昌生物贡献56.3%的营收。 作为一款具有研发确定性的产品,泰它西普若采用传统的License-out模式,恐怕要价颇高。此外,荣昌生物已积极推进泰它西普的海外临床研究,针对​​系统性红斑狼疮、IgA肾病和重症肌无力三大方向的全球Ⅲ期临床试验均已获FDA批准并开始受试者入组,这意味着,如果荣昌生物将海外权益全数转让,将会期望更高的回报,而大型跨国药企往往权衡商业化投入与预期收益,双方交易可能在估值上僵持。 因此,荣昌生物选择以低现金模式与Vor Bio合作,通过换取后者23%股权深度介入泰它西普海外研发,同时依托Vor Bio引入的私募资本共担风险。若药物成功出海,股权价值将带动荣昌实现双向受益,但同时也将需承担Vor Bio的生存风险。 荣昌生物的股价在交易公布后曾连续3日下跌,但随后3日不断反弹,截至7月4日股价已经回到大跌前的高位67.8港元。当前荣昌生物的市销率约为20倍,远高于三生制药的市销率6倍,这意味着市场已经给荣昌生物较高的溢价。值得注意的是,截至2025年一季度末,荣昌生物账面现金仅7亿元,短期偿债压力巨大,这笔低现金回报的交易或难以解决公司的资金链压力。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简讯:峰岹科技上市首日大涨

芯片制造商峰岹科技(深圳)股份有限公司(1304.HK; 688279.SH)股票周三正式挂牌,首日大涨16%,收市报139.8港元。峰岹科技通过上市集资22.6亿港元,首个交易日收盘市值达152亿港元。 香港的公开发售获得137倍超额认购,国际发售超额认购逾7倍。每股发行价120.5港元,共发行1,870万股股票。此次港股上市与其科创板现有上市地位形成互补。 公司专注于无刷直流(BLDC)电机控制及驱动芯片领域,此类芯片通过电磁力驱动,与传统电机存在技术差异。公司2024年收入同比增长46%至6亿元(折合8,400万美元),利润增长27%至2.22亿元。 阳歌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