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报道,这家自动卡车技术公司正寻求以10亿美元的价格出售中国业务

重点:

  • 自动卡车公司图森未来据称正寻求剥离中国业务,将更先进的美国业务作为主要资产
  • 此举可能会大大降低美国国家安全方面的担忧,为公司股价带来提振

阳歌

在近一年的寒冬之后,美国的中概股可能终于将迎来春天:最新迹象显示,中美两国证券监管机构正不断接近达成协议,允许中国公司继续在纽约交易。但一年多前开始的中美技术领域的脱钩看起来仍将继续,最新消息称,自动卡车公司图森未来(TSP.US)正在寻求将中国业务与规模更大的美国业务剥离开来。

稍后我们将更仔细地研究图森未来有关报道的具体内容。这些报道称,该公司欲作价约10亿美元出售中国业务。与美国业务相比,它的中国业务规模更小,而且没有那么先进。但是同样有趣的关注角度是,其他中国公司是否可能会效仿,以类似的方式把非中国业务独立出来。

在此方面,有三家中国公司似乎可能采取这种做法,它们是:短视频巨头字节跳动,其海外版TikTok在西方的知名度更为人所知;滴滴全球(DIDI.US),这款打车软件在中国之外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展业务;以及涂鸦智能(TUYA.US),该物联网平台运营商总部在中国,并在中国开展业务,但实际上大部分客户都在国外。

从宏观来看,中国和美国都不愿意让对方获得本国公司和客户的敏感数据。对于图森未来而言,主要担忧是该公司拥有的显示货物在全国如何运输的大量数据。图森未来目前共运营着100辆自动驾驶卡车,其中约75辆在美国,其余25辆在中国。当然,如果它的技术实现了商业化,这个数字可能很快增长,预计最快在明年就能开始实现。

图森未来上个月曾引发媒体关注,它宣布与美国的国家安全监管机构达成协议,将把来自美国业务的数据储存起来,限制中国子公司的访问。如今,根据一些媒体的报道,随着美国和中国业务正式成为两个独立的公司,这似乎很快将成为永久性的安排。

路透社率先报道了这个消息,称图森未来希望以大约10亿美元出售中国业务。这个数字意味着,图森未来对自身的估值为40亿美元以上,因为根据目前卡车车队的情况,其中国和美国资产规模的比例为1:3。

这个数字明显高于图森未来30亿美元的最新市值,意味着如果真以10亿美元出售中国子公司,其股价将有30%以上的上涨空间。对于一家被认为全球行业领军者之一的公司来说,这样的价格并不夸张。图森未来的投资者包括美国领先的快递公司联合包裹服务(UPS.US)、芯片巨头英伟达(NVDA.US),以及纳威司达公司

图森未来股价已经从一周前的历史低点反弹了超过50%,不过最新收盘价13.54美元仍然比去年4月的IPO发行价低了约三分之二。如果备受打击的在美上市中概股终于迎来期待已久的反弹,图森未来通过将中美业务分割开来,消除主要的监管风险,极有可能从中获益。

剥离措施如何有利?

说了这么多,我们将用剩下的篇幅研究此前提到的另外三家公司,包括为什么采取类似的剥离措施对它们来说是有好处的。

这个群体中的“大佬”是字节跳动,根据灰色市场交易,它的市值在去年6月达到了4,250亿美元(据当时的媒体报道)。这样的数字几乎可以肯定是有所夸大的,但应该也是具有参考价值的,看看上市的中国顶级互联网公司,阿里巴巴(BABA.US; 9988.HK)和腾讯(0700.HK)目前的市值分别为2,900亿美元和4,700亿美元。

字节跳动最有价值的两项资产是TikTok和更早的同类产品——服务中国市场的抖音。美国前总统特朗普试图让字节跳动出售TikTok,或者至少将主要股份出售给美国合作伙伴,不过现任总统拜登不再采取这样的策略。

不过,在特朗普发出威胁的同时,字节跳动已经在采取措施,将TikTok的全球业务与中国业务分开。从长远发展的角度来看,这种划清界限的做法确实是有意义的。这样一来,TikTok就可以在不受中国政府干预的情况下在美国上市,而且作为一个独立实体,TikTok的估值可能会远高于作为字节跳动下属公司的估值。

接下来是滴滴全球,它已经成为中国对在美上市企业数据安全担忧的代表。去年年中在美国首次公开募股后,滴滴被迫迅速转弯,目前希望从纽约退市,在香港重新上市。

该公司的国际业务目前相对有限,根据招股说明书,它在中国以外的15个国家有业务,包括墨西哥和巴西。假设滴滴希望有朝一日能在利润丰厚的西方市场投入运营,同时考虑到墨西哥和巴西等国家也可能对中国访问用户数据感到不安,滴滴考虑类似的剥离肯定是合乎逻辑的。

最后同样重要的是涂鸦智能,去年几位美国参议员特别指出了该公司可能构成的风险,因为它大约三分之一的业务来自美国客户。另有三分之一来自欧洲,这最终也可能引发类似的数据安全担忧。其余三分之一来自中国。 

对于涂鸦智能这样的公司来说,剥离中国业务同样是有意义的,这使得它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全球业务面临的监管风险比现在小得多。然后,中国业务可以作为独立公司运营,或许可以寻求在香港或中国内地的证券交易所上市,这也会让中国的监管机构更放心。

总而言之,对于这些拥有全球业务的中国公司来说,这样的分拆看起来确实很有可能,而且由于监管风险的显著降低,甚至可能给股价带来上行空间。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新闻

简讯:九毛九旗下太二日均销售按年跌24.6%

内地连锁餐饮集团九毛九(9922.HK)上周五公布,2024年第四季度,旗下主要品牌太二(自营店)、怂火锅及九毛九(自营店)同店日均销售额分别按年跌24.6%、26.9%及18.5%。 翻台率方面,太二第四季度为3.0,较上季的3.6下滑0.6,2023年全年则有4.1;怂火锅亦从3.0下降至2.7;九毛九由上季的2.8降至2.4。人均消费方面则有微幅增长,太二由上季的69元升至72元,怂火锅由97元升至99元,九毛九则维持54元。 按品牌划分,截至2024年12月底,共有太二634间,较9月底减少20间,怂火锅增加1间至80间,九毛九则减少1间至71间。包含其他品牌总餐厅数量为807间,较上季减少17间。 李世达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JinkoSolar profit plunges

新闻概要:晶科能源上海上市子公司利润暴跌

这家太阳能电池板制造商表示,由于价格暴跌,其持股58.6%的晶科能源上海上市子公司的利润在2024年下降了近99% 阳歌 太阳能电池板制造商晶科能源(JKS.US)周五表示,其主要运营的上海上市子公司晶科能源(688223.SH),去年利润暴跌逾98%,原因是供应过剩,迫使公司及其同行大幅削减价格。 晶科能源表示,其上海上市子公司预计去年盈利8,000万元至1.2亿元,较上年下降近99%。除去一次性损益,这家上海上市子公司全年亏损7.5亿元至10.5亿元,处于亏损状态。 晶科能源持有这家上海上市公司约58.6%的股份,该公司并未提供其去年业绩的初步数据。此前美国上市的晶科能源报告称,2024年前三个季度,收入较去年同期的858亿元下降 16.6%至716亿元。该公司前九个月的利润暴跌86%至8.47亿元。 消息公布后,晶科能源股价周五在纽约下跌10%。过去52周,该股下跌了23%,预期市盈率仅为5。 去年,全行业产能大幅增加,导致太阳能电池板价格暴跌,公司及其同行受到重创,导致供应严重过剩。晶科能源去年10月表示,考虑到产能大幅增加,预计到2024年底,其太阳能晶圆、电池和模块的年总产能将达到345 GW,是三年前101.5 GW产能的兩倍多。 美国上市的晶科能源报告称,受价格下跌影响,去年第三季度其营收同比下降23%至245亿元,尽管该公司当季太阳能电池组件出货量增长14.7%。随着价格下跌,公司当季毛利率从去年同期的19.3%下滑至15.7%。 中国已经生产全球绝大多数太阳能电池板,政府出台一系列优惠政策大力鼓励该行业的发展。由于许多公司的利润蒸发,一些公司陷入亏损,中央政府已介入,试图通过鼓励公司闲置部分产能来支撑价格。 政府的干预措施最近有助于稳定价格。分析师预计,晶科能源将报告其2024年全年收入下降约20%。但他们预计该公司今年的收入将恢复增长,雅虎财经调查的六位分析师预测平均增长 8.8%。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简讯:和誉发盈喜 预告去年扭亏为盈

生物制药企业和誉开曼有限责任公司(2256.HK)周一发盈喜,预告截至去年底止收入将大幅增长,由2023年的1,900万元收入大增至4.85亿元。期内扭亏为盈赚1,000万元,而上一年亏损4.32亿元。 公司表示,收入增长及录得盈利,主要因为抗抑剂pimicotinib的对外许可协议,以及获取默克公司(MKKGY.US)的首付款项7,000万美元,对去年的收入提供重大贡献。 盈喜消息公布后,和誉周一开市即升近1%至4.55港元。过去一年,公司股价升幅逾倍。 刘智恒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Zhengye completes IPO, but more likely to come

寻找新的增长故事 正业生物或需二次融资

这家兽医疫苗生产商正在进入家养宠物市场以实现多元化,其在纽约上市时仅出售了3%的股份,筹集资金690万美元 重点: 正业生物在纽约上市所筹集的690万美元,计划用于研发和扩大生产能力,助其向宠物疫苗领域扩张 中国最近一轮非洲猪瘟消退后,猪肉价格暴跌,冲击这家动物疫苗生产商的营收和利润,此事突显了多元化的必要性 谭英 本月初,正业生物科技控股有限公司(ZYBT.US)以每股4美元的价格出售150万股,完成规模略有扩大的纳斯达克IPO,发行规模略高于去年6月原计划的125万股。是次以每股4美元的定价,处于之前公布的价格区间底部,当时所见,市场需求并不殷切,这似是其上市故事的结束。 但在1月7日上市一周后,投资者似很喜欢这家公司,股价较IPO价格上涨了8.5%。正业生物宣布其承销商已完全行使购买额外22.5万股的权利,使发行总收益增加90万美元,表明需求可能略强于预期。 不过,对于一家市值高于2亿美元的公司来说,这个总收益看上去相当少,或许可能很快会进行二次股票发行。 正业生物在中国本土市场的运营实体叫吉林正业生物制品股份有限公司,按营收计算,是中国第十大兽医疫苗生产商,不过其招股说明书中的独立研究显示,公司仅以0.3%的市场份额就获得了这一名次。 但它在某种程度上也是最好的,是首家在美国上市的中国动物保健公司。在2022年,是11家中国疫苗公司中增长最快的,收入增长21.4%。 成立于1970年、前身是农业部哈尔滨兽医生物药品厂的正业生物,在当地也算是风云企业。据媒体报道,它是吉林省首家在美国上市的企业。 正业生物及其同行正追逐一个规模其实并不大,但也有足够的收入可供分配的兽医疫苗市场。招股说明书显示,受牲畜和家禽饲养企业需求不断增长的推动,这个市场的规模,从2018年的19亿美元增长至2022年的25亿美元,预计2026年将达到32亿美元。由于担心疾病从动物传染给人,中国对畜牧业的监管也严格得多,这进一步刺激了需求。 正业生物现有的疫苗系列包括44款产品,其中43款在国内销售。公司还向国际市场销售七款家禽疫苗,主要销往巴基斯坦、埃及和越南等发展中国家。 尽管整体市场在增长,但近两年来,正业生物却朝着相反方向发展。2024年上半年,公司收入下降近20%至9,490万元(1,300万美元),而2023年同期为1.17亿元。在此期间,净利润下降一半以上,从2,400万元降至1,070万元。 业绩下滑实际始于2023年,当时公司的净收入也是从上年的2.6亿元下降了20%至2.12亿元。期内净利润更是从4,670万元下跌至3,140万元,降幅达33%。 非洲猪瘟的影响 公司的业绩下滑源于2018年至2021年间,中国爆发的非洲猪瘟疫情,当时大量生猪被扑杀,估计损失达2,790万吨猪肉。由于供应短缺,猪肉价格翻倍,在2022年第三季度达到峰值,后随着疫情的缓解迅速下跌。   随着猪肉价格暴跌,正业生物最大的客户、全球第二大养猪企业牧原股份(002714.SZ)的收入也在2023年下降了11.2%,至1,110亿元,公司亏损41.7亿元。在牧原股份遭受重创之际,正业生物开始采取措施,摆脱对这个最大客户的依赖。 2022年,牧原股份占正业生物总收入的74.5%。该公司一直在努力降低这种依赖,到2023年,这一比例降至52.1%,2024年前六个月降至43.2%。但断绝关系是要付出代价的,因为猪用疫苗是正业生物最大的业务部门,2023年占收入的89%。因此,尽管中国已经摆脱了非洲猪瘟疫情的影响,但该公司摆脱对牧原股份的依赖,是去年营收持续下滑的一个主要因素。 正业生物试图实现业务多元化的一种方式,是进入家养宠物疫苗市场。公司表示,它已完成了两种猫用疫苗和一种犬用疫苗的临床试验,另一种犬用疫苗正在研发中。它的首款犬用产品——狂犬病疫苗已在中国获准商用,原定于去年底上市。 公司表示计划投资1.52亿元建设新厂,生产犬用和猪用狂犬病疫苗以及猫用疫苗。它还将投入1,310万元研发新的猫用疫苗和一种人5型腺病毒疫苗,该疫苗可诱导狗和其他动物产生狂犬病免疫。它还在研究利用尖端mRNA技术,为猫和猪提供保护的新一代疫苗。   这些努力都需要大规模的新投资,所以我们在此前猜测,即该公司在IPO获得690万美元后,融资活动可能还不会结束。   虽然宠物疫苗市场看起来是一个明智的多元化举措,但它比商业畜牧业市场要小得多。2022年,宠物疫苗市场的规模只有5,000万美元,但预计到2026 年将翻一番,达到1亿美元。正业生物表示,它是仅有的两家满足这一市场需求的生产商之一,另一家是生物股份(600201.SH)。两家公司目前可商用的产品都只有一种,但还有更多产品正在进行临床试验。 根据去年的预估利润,正业生物的市盈率(P/E)为72.5倍,不过,如果多元化努力取得成功,并恢复利润增长,这个数字可能会降至更现实的水平。相比之下,生物股份的市盈率为44倍,而全球同行Zoetis(ZTS.US)为31倍。正业生物寻求在中国庞大的动物疫苗市场重新点燃增长之际,二次发行肯定会有助于该公司筹资,为多元化行动提供资金。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